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9.颜面浮肿

99.颜面浮肿

  颜面浮肿,指面部虚浮作肿,按之应手而起。
  若面部浮肿,目下如卧蚕状,按之凹陷者,为浮肿症状之一。颜面浮肿为气虚所致的气肿,浮肿为水邪所患的水肿,两者不同,前者肿势

不甚,后者肿势较剧。浮肿一
症,另有专篇论述。

  常见证候    
  肺气虚弱颜面浮肿:颜面浮肿色咣白,气喘息短,语言无力,动则气急,形寒畏风,自汗,久咳不已,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
  脾阳不足颜面浮肿:颜面浮肿色萎黄,四肢不温,自觉面部发胀,倦怠乏力,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肌肉消瘦,舌质淡嫩有齿痕,苔薄白

,脉象虚弱。。
     1.肺气虚弱颜面浮肿与脾阳不足颜面浮肿:二者均屑气虚所致,但脏腑受损有别,   肺气虚弱颜面浮肿多见于年老体弱或久咳不

愈者。老年肺气虚弱不足,久咳肺气受损,治节失职,宣散肃降之令不行,肺主气,肺虚则气无所主,故面目虚浮作肿。肺气虚弱颜面浮肿者

,以补肺益气为主,兼以化痰止咳,方选 补肺阿胶汤 加减;  

补肺阿胶汤 
阿胶9克 牛蒡子3克 炙甘草3克 焙马兜铃6克 炒杏仁6克 炒糯米30克
1.咽干口燥较甚舌红少津者,加沙参、麦冬以增养阴润肺之力;
2.咽喉疼痛者,加桔梗、玄参以宣肺利咽;
3.痰粘而黄者,加黄芩、鱼腥草以助清肺化痰之功;
4.咯血量多者,加白茅根、生地、仙鹤草以凉血止血。
补肺阿胶汤(阿胶散)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  补肺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补肺阿胶散(《本草纲目》卷18)、清肺
饮(《治痘全书》卷13)。
    [组成]  阿胶一两五钱麸炒(9g)  鼠粘子炒香  甘草炙各二钱五分(各3g)  马兜铃
五钱焙(6g)  杏仁七个去皮尖,炒(6g)  糯米一两炒(6g)
    [用法]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
    [功用]  养阴补肺,清热止血。
    [主治]  肺阴虚有热证。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喉中有声,或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验案选录]
    1.哮喘  《黑龙江中医药》(1986,4:20):某女,8岁。患儿自幼即患哮喘,屡经治
疗未能痊愈。每次发作时胸闷气粗,喘促不宁,甚为痛苦。发作频繁时,1月之内可发
作两次,每次持续10天左右方能缓解,此次因感冒后发病已5天。现呼吸急促,喉中
有哮鸣声,咳嗽吐少量黄痰,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滑数。用补肺阿胶汤加味:真阿胶
lOg(烊化冲服),杏仁6g,马兜铃6g,牛蒡子lOg,炙甘草6g,麻黄6g,石膏lOg,款
冬花lOg,3剂。二诊:服上方后喘促、胸闷减轻,喉中哮鸣声消除,黄苔已去,脉同
前,原方去麻黄、石膏,加淮山药lOg,百合lOg,继服9剂而愈。4年后追访未再复发。
    2.慢性支气管炎  《黑龙江中医药》(1986,4:20):某女,48岁。咳嗽10余年,近
2年来病情加重。现咳嗽胸部隐痛,多呈持续性干咳,有时吐少量干痰,间或痰中带
血,咳嗽以夜间及晨起为甚,咳嗽严重时一夜之间仅能睡二、三个小时,伴有身热盗
汗,初时曾被怀疑为结核,经胸透及肺部拍片排除,舌质红,脉细数。予以补肺阿胶汤
加味:真阿胶15g(烊化冲服),牛蒡子lOg,杏仁lOg,马兜铃lOg,炙甘草6g,淮山药
lOg,款冬花lOg,桑白皮lOg,地骨皮lOg,3剂。二诊:药后身热盗汗停止,痰中带
血消失,咳嗽胸痛减轻,夜间已能人睡。原方去地骨皮,加熟地lOg、百合lOg,继服
]2剂而愈。1年后因感冒来院就诊,述其咳嗽1年来未复发。
    3.慢性扁桃体炎  《黑龙江中医药》(1986,4:20):某男,25岁。咽部不适,喉中
如有梗物,灼热微痛,喉痒干咳,时有恶心已4年。经五官科检查诊断为慢性扁桃体
炎,诊见舌质嫩红,脉象细数。证属肺阴不足,虚火上炎,治以养阴润肺,清热利咽,
方用补肺阿胶汤加味:真阿胶lOg(烊化冲服),牛蒡子lOg,杏仁lOg,马兜铃lOg,炙
甘草6g,玄参lOg,麦冬lOg,土牛膝3g,3剂。二诊:药后喉痒干咳,灼热微痛减轻,
原方继服6剂而愈。
    按语:案1患儿自幼即患哮喘,反复发作,致肺阴亏虚,痰热内郁,治当养阴清
肺,止咳化痰。因兼感外邪,故初以本方合人麻杏石甘汤,以表里同治;继则仍宗养阴
清肺,止咳化痰之法。数年沉疴,服药12剂而愈。案2亦属肺阴亏虚,痰热内郁,肃
降失常之证,故以补肺阿胶汤加淮山药以培土生金,款冬花、桑白皮、地骨皮以肃肺清
热止咳,诸药相合,可清肺养阴,润肺化痰,理气止咳,服药3剂即效。二诊肺热渐
失,故去地骨皮之清泻,加熟地、百合之润养,续服10余剂而收全功。咽喉为肺之门
户,故案3责之肺阴不足,虚火上炎,予以补肺阿胶汤亦效。
    [临床报道]
    1.感冒后咳嗽  以补肺阿胶汤加味治疗感冒后之咳嗽不愈30例,疗效满意。本组
病例病程6天-45天,均经多种中西药物治疗而罔效。症见咳嗽,咳痰量少,色黄或
白而粘稠,咽干,或咳引胸胁痛,舌苔薄黄或黄厚,或苔白而干,脉细或弦滑等。其中
18例经胸透检查,除有肺纹理增多外,无其它明显阳性体征。处方:阿胶、马兜铃、
牛蒡子、桔梗各log,杏仁、枳壳各6g,甘草5g,海蛤壳20g,沙参15g,知母、瓜蒌
各12g。若咳嗽引胸胁痛者,减阿胶、甘草,加竹茹、丝瓜络;干咳甚、痰中带血者,
减枳壳、桔梗,加藕节、百合、百部;久咳、呛咳者,减桔梗、杏仁,加罂粟壳、地
龙、五味子;痰粘稠不易咯者,减阿胶、枳壳,加天竺黄、川贝、蜜紫菀。结果:30
例患者均获痊愈,其中24例完全服用中药获愈,6例服药1周后好转,但患者又自行
加服抗生素,亦获痊愈。疗程最短4天,最长14天L1j。
    2.燥咳  以补肺阿胶汤为主方(阿胶烊化、甘草各lOg,马兜铃、牛蒡子、杏仁各
12g),治疗燥咳34例。感受凉燥者,加苏叶、炙紫菀、炙款冬花各15g,桔梗、荆芥
各lOg;感受温燥者,加桑叶、栀子、黄芩各12g,梨皮15g;燥热犯肺者,加生石膏、
知母、鱼腥草各20g。结果,经治3—7日,痊愈2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
率为65%L2j。又以本方治疗肺虚燥咳84例,亦获良效。84例中上感6例,咽(喉)炎
15例,支气管炎13例,支气管哮喘9例,支气管扩张8例,肺炎26例,肺结核5例,
百日咳2例,均为近期急性感染经治疗后处于稳定吸收阶段,症见咳嗽日久,咽喉干
燥,咽痒气逆呛咳,咳痰甚少或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浮数。处方:阿胶15g烊
  化兑服,马兜铃lOg,杏仁lOg,牛蒡子10g,甘草6g,糯米30g包煎。以上剂量为成人
.量,小儿酌减。若口干燥明显者,选加沙参、麦冬、天冬、芦根、百合等;胸闷者,去
  糯米,加枳壳、瓜蒌壳、郁金;咽痛者,加桔梗、射干;咳引胸胁疼痛者,加枳实、佛
  手、郁金;喘促者,加苏子、前胡;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白及、百合等。水煎服,
  每日1剂。结果: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者65例,明显好转者17例,无改善或反加重者2
.例,总有效率为97.6%。本组无效的2例,均因兼明显表证或痰湿者,说明对于兼有
  明显表证或痰浊者不宜使用本方。

 脾阳不足面浮者,宜健脾益气升阳,方选 补中益气汤 加附子、干姜等,可以收效。

补中益气汤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
    [异名]  医王汤(《方函口诀》,录自《伤寒论今释》卷7)。
    [组成]  黄芪一钱(18g)  甘草炙五分(9g)  人参去芦  升麻  柴胡  橘皮  当归身酒洗  白术各三分(各6g)
    [用法]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早饭后温服。如伤之重者,二服而愈,量轻重治之。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不升清证  头晕目眩,视物昏瞀,耳鸣耳聋,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面色萎黄,纳差便溏,舌淡脉弱。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而胖,脉大无力。
    3.中气下陷证  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伴气短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脉虚软。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凡见有脾胃虚弱,清阳不升,
或中气下陷,或长期发热的任何一个症状或体征,并伴体倦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脉弱
等脾胃气虚征象者,即可使用本方。此外,有人统计了近30年国内各级中医杂志上报
道的162例用甘温除热法获效的发热病例,将本法的运用指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①病
程较长,但一般在数月之内,年龄以10岁以下或20—50岁者居多。②持续低热,或壮
热不退,饮食失节或过度疲劳时加重。③兼有脾气亏虚或气血两虚的症状。④用甘寒养
阴,苦寒清热之剂,或使用多种抗生素无效。此说可供参考。
    2.加减法  原书云:烦乱,腹中或周身有刺痛,为血涩不足,加当归身五分或一
钱;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分、五味子二个。头痛,加蔓荆子三分,痛甚,加川芎五分;
顶痛、脑痛,加藁本五分、细辛三分;头痛有痰,沉重懒倦者,乃太阴痰厥头痛,加半
夏五分、生姜三分。耳鸣,目黄,颊颔肿,颈、肩、孺、肘、臂外后廉痛,面赤,脉洪
大者,以羌活一钱,防风、藁本各七分,甘草五分,通其经血;加黄芩、黄连各三分,
消其肿;人参五分、黄芪七分,益元气而泻火邪,另作一服与之。嗌痛颔肿,脉洪大,
面赤者,加黄芩、甘草各三分,桔梗七分;口干咽干者,加葛根五分,升引胃气上行以
润之。夏月咳嗽者,加五味子二十五个,麦门冬(去心)五分;冬月咳嗽,加不去根节
麻黄五分,秋凉亦加;春月天温咳嗽,只加佛耳草、款冬花各五分;久病痰嗽,肺中伏
火,去人参,以防痰嗽增益。食不下,乃胸中胃上有寒,或气涩滞,加青皮、木香各三
分,陈皮五分,如冬月,再加益智仁、草豆蔻仁各一分;如夏月,少加黄芩、黄连各五
分;如秋月,加槟榔、草豆蔻、白豆蔻、缩砂各五分;如春初犹寒,少加辛热之剂,以
补春气之不足,为风药之佐,益智、草豆蔻可也。心下痞,夯闷者,加芍药、黄连各一
钱;如痞腹胀,加枳实、木香、缩砂各三分,厚朴七分;如天寒,少加干姜或中桂(桂
心);心下痞,觉中寒,加附子、黄连各一钱;不能食而心下痞,加生姜、陈皮各一钱;
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五分、枳实三分;脉缓有痰而痞,加半夏、黄连各一钱;脉弦,
四肢满,便难而心下痞,加黄连五分、柴胡七分、甘草三分。腹中痛者,加白芍药五
分、甘草三分,如恶寒觉冷痛,加中桂五分;如恶热喜寒而腹痛者,于已加白芍药二味
中,更加生黄芩三分或二分;如夏月腹痛而不恶热者亦然,治时热也。如天寒时腹痛,
去芍药,加半夏、益智、草豆蔻之类;胁下痛,或缩急,俱加柴胡三分,甚则五分,甘
草三分。脐下痛者,加真熟地黄五分;如不已,乃大寒也,加肉桂五分。卧而多惊,小
便淋溲者,邪在少阳、厥阴,加柴胡五分;如淋,加泽泻五分。大便秘涩,加当归一
钱,大黄(酒洗,煨)五分或一钱;如有不大便者,煎成正药,先用清者一口,调玄明
粉五分或一钱,大便行则止。脚膝痿软,行步乏力,或痛,乃肾肝伏热,少加黄柏五
分,空心服,不已,更加汉防己五分;脉缓,沉困怠惰无力者,加苍术、人参、泽泻、
臼术、茯苓、五味子各五分。热甚者,少加黄柏以泻下焦之阴火;心烦不止,少加生地
黄补肾水,水旺而心火自降;气浮心乱,以朱砂安神丸镇固之。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肌弛缓性疾病,如子宫脱垂、胃肝脾肾等内脏下垂、胃粘
膜脱垂、脱肛、疝气、膀胱肌麻痹而致之癃闭、重症肌无力、肠蠕动弛缓引起的虚性便
秘等;以及内伤发热,泄泻,慢性肝炎,原发性低血压,心律不齐,失眠,头痛,健
忘,老年性痴呆,耳鸣,汗证,乳糜尿,崩漏,带下,滑胎,恶性肿瘤及其放化疗后毒
副反应明显者,麻痹性斜视,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慢性鼻炎,鼓膜内陷,复发性口
疮,慢性咽炎等辨证属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的多种疾病。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及实证发热者,禁用本方。下元虚惫者,亦不可服用本方。
如陆丽京说:“此为清阳下陷者言之,非为下虚而清阳不升者言之也。倘人之两尺虚微
者,或是癸水消竭,或是命门火衰,若再一升提,则如大木将摇而拔其本也”  (录自
《古今名医方论》卷1)。
 [验案举例]
    1.风症  《明医杂著》卷4:一儒者,素勤苦,恶风寒,鼻流清涕,寒噤、喷嚏,
属脾肺气虚,反服祛风之药,肢体麻倦,痰涎自出,殊类风症。余以为风剂耗散元气,
阴火乘其土位。以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治之而愈。
    按语:患者长期过度劳倦,以致脾肺之气素虚。肌表失于温煦,则恶风畏寒;肺虚
宣降失职,则鼻塞流涕,喷嚏频作。医者未明其理,反投祛风散邪之药,元气益伤,以
致阴火上冲,变症迭出。遂以补中益气汤与生脉散合方,肺脾并治,气阴双补,药证相合,故收良效。
    2。头痛  《续名医类案》卷22:某患头痛累月,苦不可忍,咸用散风清火之剂。诊
其脉浮虚不鼓,语言懒怯,肢体恶寒。此劳倦伤中,清阳之气不升,浊阴之气不降,故
汗之反虚其表,清之益伤其中,其恶寒乃气虚,不能上荣而外固也,况脉象浮虚、体倦
语怯,尤为中气弱之验,与补中益气汤升清降浊,加蔓荆为使,令至高巅,÷剂知,二剂已。    .
    按语:头痛之因有外感、内伤之别,病理变化有正虚、邪实之异。本案患者久患头
痛,且伴体倦语怯,畏寒脉虚,显为气虚清阳不升,清窍失养之征。前医屡投散风清火
之剂,升散则益耗其气,苦寒则愈伤其中。改投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以补气升阳,使清
阳上升而浊阴下降,药中肯綮,奏效甚捷。
    3.内伤发热  《医学正传》卷2:上湖吕氏子,年三十余,九月间因劳倦发热,医
作外感治,用小柴胡、黄连解毒汤、白虎等汤,反加痰气上壅,狂言不识人,目赤上
视,身热如火,众医技穷。八日后召余诊视,六脉数疾七八至,又三部豁大无力,左略
弦而芤。予曰:此病先因中气不足,又内伤寒凉之物,致内虚发热,因与苦寒药太多,
为阴盛格阳之证,幸元气稍充,未死耳,以补中益气汤,加制附子二钱、干姜一钱,又
加大枣、生姜煎服。众医笑曰:此促其死也。黄昏时服1剂,痰气遂平而熟寐。伊父报
曰:自病不寐,今安卧,鼾声如平时。至半夜方醒,始识人,而诸病皆减。又如前再与1剂,致天明时,得微汗气和而愈。
    《四明医案》(录自《医宗己任编》卷4):庚子六月,吕用晦病热证。察其神气,内
伤证也。询其致病之由,曰:偶半夜,出庭外与人语,移时就寝,次日便不爽快,渐次
发热,饮食俱废,不更衣者数日矣,服药以来,百无一效。予曰:粗工皆以为风露所
逼,故重用辛散;不进饮食,便曰停食,妄用消导,孰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
投补中益气汤,则汗至而便通,热自退矣。遂取药立煎饮之,顷之索器,下燥矢数十
枚,觉胸膈通泰,是晚热退进粥,连服数剂而食。
    按语:本案内伤发热二则,前例兼目赤狂言,且身热如火,极易被误诊为实火内炽
之证。然从六脉数疾,按之无力而芤测知此为阴盛格阳之候,大胆予以补中益气汤再加
大辛大热之干姜、附子回阳救逆,一剂病减,二剂疾瘳。后例发热而兼纳差便结,亦颇
类实热内结之证,然屡进消导、辛散之剂而罔效,询其病起自夜半出庭院之后,据“邪
之所凑,其气必虚”之理投以补中益气汤,药后气复阳升,气机畅达,汗出便通而愈。
此二例所见前贤识证、用药之精当不能不令人叹服,其医理造诣之深厚,观察分析之细密足资后学反复揣摩。
    4.崩漏.《女科撮要》卷上:大化之内,患月事不期,,崩血昏愦,发热不寐。或谓
血热妄行,投以寒剂益甚;或谓胎成受伤,投以止血亦不效。乃敬延先生诊之,曰:此
脾气虚弱,无以统摄故耳,法当补脾而血自止。用补中益气汤加炮姜,不数剂而效。
    按语:妇人血崩,有血热妄行而致者,有瘀阻络损而致者,亦有因脾不统血而血溢
脉外者,要在因证立法。本案崩血昏愦,可见出血之多,血虚无以载气,阳气浮越,故
又见发热不寐,此乃血虚发热,而非血热妄行,故以补中益气汤补中益脾,加炮姜则又
有理中汤之意,二方相合,中焦阳气得充,则统血之职可复。    ,
    5.癃闭  《福建中医药》(1986,4:53):某女,28岁。产后尿闭5天,面色苍白,
少气懒言,汗出多,倦怠乏力,嗜睡,尿意急迫而不得出,少腹坠胀,恶露淡红,脉沉
弱缓,舌质淡红,齿印。此为气血虚弱,中气下陷,膀胱气化不利。以补中益气汤加桃仁、红花、木通,5剂愈。
    6.髂窝脓肿  《浙江中医杂志》(1980,3:137):某男,21岁。右髂窝脓肿,切排后
半月,疮口不敛,面色苍白,精神疲乏,少寐纳差,舌淡脉细,疮口肉色灰暗,脓液清
稀,为气血亏虚,中气不足。投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赤芍、川芎工O剂愈。
    按语:案5乃产后气血虚弱,中气下陷,膀胱气化不利而致癃闭,故以补中益气汤
补气升阳,再加桃仁、红花消下焦瘀血,木通利尿通淋,标本兼顾而收功。案6因气血
虚损而致疮疡久溃不敛,故用补中益气汤去柴胡之散,加赤芍、川芎调气行血,如此寓
调畅气血于补中益气之中,则气充而血足,腐去而新生,疮口乃渐愈合。.
    [临床报道]
    一、内科
    (一)消化系统疾病    .
    1.胃下垂  以本方加云苓、郁金、枳壳、山楂、鸡内金、山药、大枣,治疗经X
线钡透确诊之胃下垂108例,若胃痛明显加元胡,肝脾下垂加鳖甲,合并溃疡者加白
及、乌贼骨。经治15—60天后,痊愈55例,显效27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
效率97.2%。在治愈病例中随访21例,经2—4年观察,未见复发L1u。另有仿本方配
伍之意,用黄芪、升麻、柴胡、五味子制成“升脏灵”注射剂,治疗经X线钡餐确诊
的胃下垂42例。结果经钡检复查的33例中,痊愈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
率为84.8%。与此同时,对改善食欲,恢复体力,亦有明显效果cu,。
    2。呃逆  以本方加桂枝、白芍、茯苓为基本方,治疗中虚内热之顽固性呃逆30
例,结果服药6—18剂,呃逆消失者26例,好转2例,无效2例113j。
    3.肠道易激综合征  本病主要表现为久泻或久痢,以本方为主加防风、白芍、辣
蓼治疗34例,15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20例(2个疗程内获效者16例),有效8例,
无效6例,总有效率82。4%[14J。
    4.出口梗阻型便秘  以本方加枳壳、肉苁蓉、杏仁为主方,随证略作加减,治疗
便秘40例。患者均为女性,大便周期2—5天不等,排便平均耗时30分钟左右。排粪
造影及专科检查提示有直肠前突,直肠粘膜松弛内套叠,会阴下降,子宫后倾等,故属
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结果治愈2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l”j。
    (二)神经系统疾病
    1。失眠  以本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43例,取得满意效果。作者观察发
现肝阳上亢或血压偏高的失眠症,投用本方无效,甚至反而加重,而气虚症状明显者疗
效显著[’“。
    2.癫痫  以本方为基本方治疗癫痫54例,痰浊壅盛加半夏、竹沥,肝火上扰眩晕
加菊花、生龙牡、酸枣仁,发作过频加乌梢蛇、僵蚕、蜥蜴,便秘加枳壳、大黄、火麻
仁。每日1剂,晨起空腹服(少数病例隔日服工次)。均在原用抗癫痫药物基础上加用
中药,待发作控制后,再将原有的抗癫痫药物减量或停用。结果所治病例中,最少者服
用6剂,最多者服用112剂。服药后观察一年以上不发作者35例,两年以上不发作者
11例,16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抽搐减轻,发时不摔倒,2例无效c”,。
    3.血管扩张性头痛  用本方加藁本、白芷、川芎、细辛等,治疗血管扩张性头痛
34例。结果治愈26例,显著好转7例,有效1例,与治疗前脑血流图相比波幅总和有
显著下降‘18J。
    4。梅尼埃病  以本方加味治疗梅尼埃病102例,呕吐重者加半夏、生姜、代赭石,
眩晕重者党参改用红参或高丽参、加天麻,心悸、恐惧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头痛者加
川芎、蔓荆子。结果服药2—7剂即全部治愈u9J。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
  慢陆低血压  以本方加枳壳、五味子为主,随证加味,少数病例辅以维生素B1:、
胎盘组织液肌肉注射,治疗慢性低血压16例,病程1--20年不等。结果有效10例,显
效6例,服药最少6剂,最多24剂L20j。另用本方治疗因红外线辐射引起的慢性低血压
30例,结果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l:”。
  (四)造血系统疾病
  1.白细胞减少症  以本方重用党参、黄芪,加紫河车、黄精、大枣为基本方,肝
肾亏虚加枸杞子、山茱萸、覆盆子,畏寒肢冷加桂枝、巴戟天、补骨脂,气阴两虚加天
冬、女贞子、何首乌,治疗白细胞减少症75例,结果近期治愈38例,显效25例,有
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2%l:”。
    2.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以本方为主,痰多加杏仁、桑白皮,喘甚加苏子、麻黄根,
苔滑腻加佩兰、白豆蔻,有虫卵加贯众、使君子,治疗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07例。结果
显效41例,有效57例,无效9例[233。
    (五)泌尿系统疾病
    无痛性血尿  根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的理论,以本方去陈皮,加仙鹤草、
车前草、凤尾草、白茅根治疗无痛性血尿32例,若兼阳虚者,去白茅根,加鹿角霜、
仙灵脾;兼阴虚者,加生地、山茱萸;腰痛者,加桑寄生。结果痊愈25例,好转5例,
无效2例,总有效率94%L2“。
    (六)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1.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  本方加金樱子、桑螵蛸、覆盆子、黄柏,治疗流行性出
血热多尿期17例,年龄最大者52岁,最小者17岁,每日2剂,日夜频服,等尿量减
少至2000ml/24h以下,再改为1日1剂。结果尿量减少至1500ml/24h以下所需时间最
长6天,最短3天,平均4.2天。其中有4例服药后尿量增多,最高达5600ml/24h,
但很快减少至正常。其自觉症状随尿量减少而减轻,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25l。
    2。乙型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  以本方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了8例,有肝掌、蜘
蛛痣者加虎杖、丹参,腹水者加茯苓、泽泻、白花蛇舌草,肝脾肿大者加郁金,肝功能
异常者加土茯苓。每日1剂,2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设西药对照组76例。结果治疗
组基本治愈32例,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5%。治疗中发现
本方能较快(服药后1—2周内)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
促使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好转(HBsAg、I-I~Ag转阴或滴度下降,抗.HBe或
抗.I-IBs转为阳性),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本方抗肝
炎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该方增强肝脏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肝组织的修复,改善机体整体的
抗病功能有关l:6j。又以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肝炎合并某些并发症者48例,疗效满意。其
中合并荨麻疹或过敏性鼻炎者,加苍术、蝉蜕、乌梅、防风、五味子;合并浅静脉栓塞
或脑血栓形成者,加丹参、赤芍、鸡血藤、王不留行。结果治愈26例,基本治愈8例,
有效14例,疗程最短3周,最长工2周,多数为4—8周,随访治愈或基本治愈者3—12
年,均无复发[273。以本方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80例,每Et 1剂,30天为l疗程,亦获
良效,经治病例中痊愈58例,有效工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8%(2“。
  3.乳糜尿  以本方去陈皮、当归,加茯苓、萆藓、车前子为基本方,再随证加味,
治疗乳糜尿44例。结果治愈38例,好转4例,无效2例。疗程最长21天,最短5天,
平均8.7天[:o]。
    二、妇科
    1.子宫脱垂  有人仿补中益气汤立法之意,以黄芪、当归、升麻各等分制成注射
剂肌肉注射,必要时配合宫旁主韧带注射,每日1次,每次2—4ml,治疗子宫脱垂111
例,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所治病例中,  工度脱垂54例,治愈45例;11度脱垂34
例,治愈8例;Ill度脱垂23例,治愈4例。痊愈后每周注射1次,连续6—8次,以巩固疗效C30j。
    2.带下  本方加乌贼骨、茯苓、淮山药治疗脾虚带下358例,均获痊愈,大多在
服药5—8剂收效[31,。
    3.崩漏  以本方为主,重用党参、黄芪治疗崩漏14例。兼郁火者,去白术,加胆
草、黑栀仁;兼湿热者,加黄柏、苡米;兼肾虚腰膝酸软者,加菟丝子、鹿角霜;兼阴
虚而口干咽燥者,加麦冬、生地。结果痊愈7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一
般服药5—10剂即获效[32j。
    4.产后癃闭  用本方加车前子(或冬葵子)治疗产后癃闭24例。其中22例产钳
分娩,2例顺产者产程过长,均先后用热敷法及其它西药治疗无效。癃闭最短者48小
时,最长者144小时,服本方后效果显著,最少1剂,最多2剂,小便即恢复正常C333。
    5.子宫肌瘤  以本方加昆布、龙骨、牡蛎、肉苁蓉、夏枯草、海藻为主治疗子宫
肌瘤45例,疗效满意。其中下血多者,加地榆炭、仙鹤草,另服云南白药;腹痛者,
加五灵脂、炒蒲黄;血热者,加生地、黄芪;漏下不止或黄带绵绵者,加槐花、赤石
脂。结果所治病例服药20--60剂后,治愈(症状消失、肌瘤消散,子宫恢复正常)20
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肌瘤缩小工乃以上)18例,有效(症状明显好转,肌瘤缩
小不明显)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5.5%ls4j。
    三、外科
    1.老年人腹股沟疝  本方加枳壳、葛根为主随证加味,治疗老年人腹股沟疝16
例,疗效满意。其中腹股沟直疝u例,治愈7例,显效3例,好转1例;腹股沟斜疝5
例,治愈2例,显效2例,好转1例{352。
    2.奶瘘  以本方加味治疗产妇乳腺炎切开术后奶瘘8例,若乳房肿大,发热者,
加蒲公英、金银花;肿块硬者,加山甲片;痛甚者,加乳香、没药;瘘口流乳量多,自
汗者,重用黄芪、升麻。均同时外敷疮疖膏。结果全部病例均于服药10--49剂后而获
痊愈(x)。    ,    .
    3.术后发热  以补中益气汤随证加味,治疗大中型手术以后持续发热2周以上无
明显感染症状,或虽属感染但引流通畅并已系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后,体温仍不下降
者。结果6例患者中除1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死于衰竭外,余皆痊愈{372。
    四、儿科
    1。小儿秋季腹泻  以本方为主,大便酸臭挟有食积者,加神曲、山楂;泻下不畅
伴有粘液者,~llJll连、木香;兼有热象或伤阴者,加胡连、鱼腥草、杭芍;腹泻严重
者,加乌梅、诃子、石榴皮;滑脱不禁者,加罂粟壳、儿茶,治疗小儿秋季腹泻80例,
疗程3天。结果痊愈52例,显效14例,好转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
91。25%[382。
    2.小儿支气管淋巴结核  本方去陈皮、当归,加百部、白及、五倍子,治疗经X
线胸片确诊并用抗结核西药疗效不佳的小儿支气管淋巴结核66例,疗效满意。若午后
低热者加地骨皮,盗汗甚者加煅龙牡。治疗期间停用西药,1个月为1疗程。结果痊愈
(X胸片全部吸收钙化者)59例(其中工个月痊愈者26例,2个月痊愈者33例),好转
(X线胸片大部分吸收好转,症状基本消除者)7例。总有效率100%叫。
    五.五官科
    1。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以本方随证加减,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28例,32只眼。
结果痊愈23只眼,显效4只眼,好转3只眼,无效2只眼。作者总结临床经验,认为
本方主要适用于病程较短的后天性上睑下垂[40j。
    2.耳鸣  以本方加通草、节菖蒲为基本方,气血亏虚者,重用党参、黄芪,加熟
地黄;肾元亏损者,加枸杞子、菟丝子;肾阳虚衰明显者,加补骨脂、巴戟天;肝胆火
旺者,加龙胆草、栀子;瘀血阻滞者加五灵脂、丹参、赤芍。治疗耳鸣30例,5天为1
疗程,连续服药3个疗程。结果治愈23例,显效2例,好转3例,无效2例L4”。
    3.过敏性鼻炎  以本方加苍耳子、辛夷花为基本方,有表证者加防风、鲜葱白、
淡豆豉,阳虚明显者加附子、淫羊藿、金樱子,阴虚者加石斛。、玉竹、女贞子。治疗过
敏性鼻炎100例,结果痊愈62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c‘”。
    4。复发性口腔溃疡  本方加牛膝、熟地、丹皮、地骨皮,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
例,6剂为1疗程,结果均获痊愈(43j。
    [实验研究]
    1.对肌张力的影响  本方对在体或离体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小
量补中益气汤可以兴奋蛙横纹肌和心肌,使其收缩加强,过量则呈抑制作用。对小肠的
作用较复杂,当蠕动亢进时呈抑制作用,当肠管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使之蠕动增强。实
验中还可以看到,在有升麻、柴胡的制剂中,对动物的作用明显,去掉升麻、柴胡,其
作用减小,且不持久,表明升麻、柴胡与方中其它药物似有协同作用cw。
    2.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近年来对本方有关“调理脾胃”
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本方水煎剂能明显促进小肠对葡萄糖的
吸收,使动物体重明显增加L45j,明显增加胰蛋白的浓度和蛋白的排.出量r*“,并对小鼠
肝、胃组织及血清DNA、RNA和蛋白质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L4”。实验还发现,本
方对动物胃肠功能的影响随剂量不同而异,如小剂量时对家兔十二指肠的自发活动呈兴
奋作用,升高胃蛋白酶活性及增加其排出量;大剂量时则对肠自发活动呈抑制作用,对
胃液分泌量、总酸排出、胃蛋白酶排出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毛果芸香碱、胃泌素、组
织胺的促泌酸作用有明显的拮抗作用(45J..L‘8J。在抗胃粘膜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面,
发现本方对实验性溃疡模型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明显促进溃疡愈合,其机制与本方
抑制胃分泌和胃运动,增加胃粘膜血流量以及一定的中枢抑制作用有关[49j。本方还对
胃粘膜ATP.膜,。LTPax—ADP系统和A’rP.腺苷酸环化酶.CAMP系统平衡具有调整作
用ls0I,提高正常大鼠以及消炎痛处理大鼠胃壁结合粘液含量和腺胃部组织PGE2含量,
促进胃粘液分泌,从而加强胃粘膜屏障作用L5”。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大量研究证实,补中益气汤可促进细胞免疫,使虚寒胃痛
和脾虚泄泻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上升L52),显著提高气虚小鼠外周血T细胞的百分
率E53l,提高小鼠脾细胞的NK活性,影响T细胞亚群(坞T4和Lyt2)的消长,可作为
B细胞刺激剂,促进抗体的产生(54j。本方对体液免疫呈双向调节作用[52j,并能激活补
体和巨噬细胞L3jj。
  4.抗突变及抗肿瘤作用  本方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体癌患者淋巴细胞微核率,
证明该方具有抗染色体损伤细胞突变的作用[56J,对肝癌患者的腹水中存在的毒激素的
脂肪分解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L5”。本方对环磷酰胺抗癌活性和毒性的实验结果表明:

本方煎剂与注射剂均可显著提高环磷酰胺的抗癌活性,注射剂作用大于煎剂;对环磷酰
胺所致染色体畸变,红、白细胞减少,及脾脏的萎缩有显著的对抗作用。提示在使用抗
肿瘤化疗药物时配合本方,将会提高疗效,降低化疗药物毒性副反应L58J。
    5.强心和抗缺氧作用  本方能显著提高正常大鼠的血压,减慢心率,脉压差增大,
提示本方有一定的强心效应。并能明显延长小鼠常压缺氧存活时间和亚硝酸钠中毒小鼠
的存活时间,以及小鼠断头后呼吸动作的持续时间,提示本方可提高机体对抗毒物攻击
的能力,并对脑缺血缺氧有一定的对抗作用L59j。
    6.抗疲劳作用  本方可明显降低运动后血乳酸水平和提高运动后血尿素(BUN)
恢复速率,表明本方能显著提高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对于加速激烈运动后疲劳
的消除具有一定作用L0j。

   颜面浮肿常为慢性病的症状之一,肿形不甚,按之应手,病机大多属肺脾阳气虚弱为患,属于气肿。但气肿也有因外邪入侵,使肺气壅塞

所致者,属于实证,治疗宜宣肺降气为主。但前者较为常见,后者则属偶见。
  [文献别录]  (医学心悟):“经云:足阳明之脉。络面下于鼻。凡面上浮肿而痛者,风也。书云:面肿为风,足肿为水。宜用 升麻葛根

汤 ,加白芷主之。

升麻葛根汤
升麻10克 白芍10克 炙甘草10克 葛根15克  
1.麻疹邪气属热的,选加薄荷、荆芥、牛蒡子、银花。。
2.若因风寒袭表不能透发的,加防风、荆芥、柽柳。。
3.麻疹未透,色深红者,加紫草、丹皮、大青叶。

升麻葛根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2)
    [异名]  升麻散(《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升麻汤(《类证活人书》卷16)、四味升麻
葛根汤(《小儿痘疹方论》)、平血饮(《澹寮方》,录自《观聚方要补》卷8)、解肌汤(《普
济方》卷369)、葛根升麻汤(《玉机微义》卷50)、葛根汤(《万氏家传片玉痘疹》卷6)、
升麻饮(《赤水玄珠全集》卷7)、干葛汤(《症因脉治》卷3)、四味升麻汤(《疡医大全》卷33)。    、    .
    [组成]  升麻十两(300g)、芍药十两{300g).炙甘草十两.(300g)  葛根十五两
(450g)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9g),用水一盏半,煎取一中盏,去滓,稍热服,
不拘时,一日二三次。以病气去,身清凉为度(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按原书用量酌情增减)。
  [功用]  解肌透疹。
  [主治]  麻疹初起。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脉数。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麻疹未发,或发而不透的基础方。以疹发不出或出而不畅,
舌红,脉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麻疹其邪属热,初起治宜透邪外出为主,清热解毒为辅,本方清疏之
力皆不强,临证时可选加薄荷、荆芥、蝉蜕、牛蒡子、银花等,以增强透疹清热之功。
若因风寒袭表不能透发,兼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苔薄白等症,宜加防风、荆
芥、柽柳以发表透疹;麻疹未透,色深红者,宜加紫草、丹皮、大青叶以凉血解毒。
    3.本方除用治麻疹外,亦治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水痘、腹泻、急性细菌性痢
疾、鼻窦炎等病,证属邪郁肌表,肺胃有热者。
    [使用注意]
    1.麻疹初起,疹毒自内达表,宜于凉散,若疹已出透,则当禁用。
    2.疹毒内陷而见气急而粗,甚或喘息抬肩,鼻翼煽动者,不宜用本方。
    [验案举例]    .
    1.伤风  《续名医类案》卷4:张三锡治一人伤风自汗,发热不止,自以为虚,服
补中益气汤热转剧,诊之脉弦而长实有力,用升麻葛根汤倍白芍,加桂枝少许,一剂汗
止热退。
    按语:自汗、发热,当系外感风热,非气虚所致,服补中益气汤热转剧为自误。升
麻葛根汤辛凉解表,于证始惬。倍微寒之白芍清热养阴,人少许桂枝以加强解表透邪之
力。
    2.阳明热毒  《慎柔五书》:丁会成,年四十余。春季右腿正面忽急痛。诊之,右
三部洪数五、六至,口渴。升麻葛根汤二剂而愈。

    按语:此热郁阳明之证。阳明主肌肉,热郁阳明肌腠,壅遏气血,不通则痛。治宜
解肌清热。方用葛根解肌清热,兼以生津;升麻解肌透邪,清热解毒;芍药养阴和血,
畅行血脉;甘草调和药性。四药配合,热毒清,血行畅,津液生,故2剂而腿痛、口渴
皆愈。
    3.湿疹  《甘肃中医》(1992,4:15):某男,23岁,工人,1986年7月25日初
诊。患者于1月前两股内侧及阴囊部瘙痒,并有散在性米粒样丘疹,经治无效,近2日
加重就诊。自述两股内侧,阴囊及两侧腹股沟剧痒,并可见密集的丘疹,有抓痕及少许
糜烂渗液,边界不清。证属湿热之邪与血分风热互客肌肤,治宜清热化湿,凉血疏风。
方用加味升麻葛根汤:升麻10g,葛根10g,白芍10g,甘草6g,荆芥15g,防风10g,
蝉衣12g,赤芍10g,玄参15g,紫草10g,生地35g,地肤子15g。10剂,日1剂,煎
服。20日后复诊,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发。
    按语:湿疹主要因风湿热邪郁于肌肤,浸淫血脉而致。本方升麻人肺胃经,解肌透
表,且配地肤子清热利湿,配葛根、荆芥、防风、蝉衣疏风解肌,使邪从表出;赤芍、
玄参、紫草、生地凉血养血,并于疏风药相配清泻血分风热;白芍和营,甘草解毒。全
方合用,共奏清热化湿,凉血疏风之功。
    4.急性细菌性痢疾  《四川中医》(1987,7:19):某男,41岁,1985年7月15日
诊。两天来全身发冷,腹痛,腹泻,开始稀水样变,后转为脓血样变挟杂粘液,每天
10余次,量少,伴有肛门坠胀,食后胀闷,口渴不欲饮,尿少。检查:体温37。6℃,
舌红,苔白腻罩黄,脉濡数,下腹压痛以左侧为甚,肠鸣音亢进。化验检查:血象:白
细胞12000/mm,,中性76%,淋巴24%。粪便镜检:粘液++,红细胞++,脓细胞
+++。中医属湿热痢(湿重于热型)。方用葛根12g,升麻、赤芍各9g,甘草5g,银
花20g,黄连9g,广藿香15g,苍术、木香各9g,焦楂30g。忌食生冷油腻。服l剂后,
大便次数明显减少,体温恢复正常,脉证好转。原方又进3剂,诸恙悉除。血象化验正
常,粪便镜检2次阴性。
    按语:急性菌痢属于祖国医学“肠游”、“下利”、“时疫痢”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
外感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不洁之物,损伤脾胃和肠腑而致。本方取葛根、升麻既能
解肌热,又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而止下利;赤芍凉血活血,木香行气化滞,行血则
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黄连、银花清热解毒燥湿;藿香、苍术芳香化湿;山楂消
食止泻;甘草和中缓急。诸药合用,使表邪解,湿热去,气血调,故痢止而愈。
    [临床报道]
    1.麻疹  麻疹初起,疹点将透未透或透而不畅,发热,腹泻,口渴,均可以本方
为主,随症加味治之L2j。日本有人以升麻葛根汤及西药对麻疹有效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以升麻葛根汤颗粒剂(1.5g/10kg)及西药各治疗麻疹患儿18例。结果,两组发热平均
持续时间为4。1天,其中西药组5。49天,汉方药组4。11天。另外,西药组出现肺炎1
例,发热持续12日以上而人院者1例;汉方药组无1例出现肺炎,全部病例在门诊治
疗。由此认为汉方药组治愈迅速,且无恶化的倾向L3,。
  2.疱疹  本方加紫草,煎服,治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20余例,轻者1剂、、重者
3剂。均获捷效。作者认为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和水痘同属病毒感染,临床症见疱疹
瘙痒疼痛,时有渗液,并伴发冷发热,日夜不能安眠。升麻葛根汤具有解痘疹之毒的作
用,再加清热凉血透疹的紫草,故疗效满意(4j。
    3.湿疹  以本方加味组成的加味升麻葛根汤治疗163例湿疹,效果满意。基本方
药:升麻lOg,葛根.10g,白芍lOg,甘草6g,荆芥15g,防风lOg,蝉衣12g,赤芍
lOg,玄参15g,紫草lOg,生地35g,地肤子15g。/]~JL酌减。日1剂,水煎2次兑匀,
分2次口服。结果:服药4—20剂,皮疹全部消退或结痂,瘙痒消失,为痊愈,共138
例,占84.7%;皮疹大部消退,瘙痒减轻,为有效,共16例,占9.8%;皮疹无改变
或增多,,瘙痒加重,为无效,共9例,占5.5%,总有效率94。5%L5j。
    4.银屑病  以本方加味制成粉剂填脐,每24小时更换1次,7次为1个疗程,治
疗银屑病106例(进行期89例、静止期17例)。结果:痊愈42例,显效、32例,有效
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44%,治愈时间平均为6周。同时口服治疗162例,痊
愈77例,显效44例,有效3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4.44%“j。
    5.感冒  本方加防风、连翘、栀子、地骨皮、黄芩、瓜蒌、丹皮,治疗tJ~JL流行
性病毒性感冒40余例,效果显著L”。
    6.肺炎  以本方加杏仁、前胡、桔梗、桑白皮、苏子为主方,热盛加石膏、板蓝
根;痰多加紫菀、海浮石;食少纳呆,加莱菔子、谷芽、山楂,日工剂,水煎3次服。
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82例,治愈42例,显效26例,无效14例,平均治疗时间为9.6
天。而对照组(西药常规)62例中,治愈21例,显效23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
73.2%,平均治疗时间为13.2天。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及平均治疗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c8j。
  ‘7.腹泻  以本方加味茯苓、车前子、乌梅、防风、苍术、藿香为基本方,风寒加
紫苏叶;风热加钩藤;湿热加黄连;高热加羚羊角粉;脾虚以白术易苍术;泻甚加石榴
皮;食滞加山楂炭、炒麦芽、神曲。每日l剂,水煎分服。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39例,
显效16例(41%),有效:20例(S1.3%),无效3例(7.7%),;总有效率92.3%。而
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方法处理,静滴舒氨西林或庆大霉素,1次/日;同时予黄连素、
复合维生素B、次碳酸铋口服)25例中,显效5例(20%),有效8例(32%),无效
12例(48%),总有效率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93。
    8.细菌性痢疾  以本方为基本方,随证加减,热重者加黄连9g、银花20g,湿重
者加藿香15g、苍术9g,腹痛剧者,加木香lOg,纳谷不香者,加焦楂30g,水煎服,
日一剂。治疗50例。结果:3天以内治愈者19例,4—6天治愈者27例,1周以内好
转者3例,无效者1例“0J。
    9.鼻窦炎  以本方加黄芩、鱼腥草、蒲公英、桔梗、白芷、苍耳子为基本方,身
热,胸闷,舌红,脉数,加生石膏;口苦咽干,耳鸣耳聋,加藿香、龙胆草;头晕,身
重,脘胀纳呆,加藿香、佩兰、苡仁;鼻塞不解,加辛夷花、当归尾、杏仁;涕中带
血,加茜草根、丹皮、白茅根、小蓟;涕黄量多,加银花、虎杖;头痛甚,加白蒺藜、
白芍、制草乌;体虚加黄芪、当归;便秘加酒军。水煎服,治疗急性鼻窦炎48例。结
果:痊愈40例,好转2例,无效6例cuj。    ’
    10.其他  以本方加味治疗破伤风、急性扁桃体炎、面神经麻痹、口肌板滞症亦见
报道(1x。亦有以本方合清营汤加减治疗皮肤粘膜淋巴综合征[133。

若兼挟水湿,加入 五皮饮 ,为至妙也。然又有黄胖面肿者,湿热也;有痿黄虚浮者,脾虚也。湿热,和中丸主之;脾虚,六君子汤主之。”

五皮饮
(澹寮)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奇。(陈皮、茯苓皮、姜皮、桑白皮、大腹皮)。或用五加(皮)易桑白,脾虚肤胀此方司。(脾不能为胃

行其津液,故水肿。半身以上,宜汗;半身以下,宜利小便。此为于泻水之中,仍寓调补之意。皆用皮者,水溢皮肤,以皮行皮也。)   

 六君子汤 
人参3克(焗服) 白术4.5克 茯苓3克 炙甘草3克 陈皮3克 半夏4.5克 生姜3片 红枣2枚 
1.气虚较甚者,重用人参、白术;
2.痰多壅盛者,重用半夏、陈皮;
3.畏怕冷者,加炮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4.痰多清稀者,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饮。
  六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录自《医学正传》卷3)
    [组成]  陈皮一钱(3g)  半夏一钱五分(4。5g)  茯苓一钱(3g)  甘草一钱(3g)  人
参一钱(3g)  白术一钱五分(4.5g)
    [用法]  上切细,作一服。加大枣二个,生姜三片,新汲水煎服。
    [功用]  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  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面色痿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咳嗽痰
多色白,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舌淡苔白腻,脉虚。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兼痰湿证的常用方剂。临床以食少便溏,胸脘
痞闷,咳嗽痰多色白,舌淡苔白腻,脉虚为使用要点。
    2。加减法  气虚较甚者,重用人参、白术;痰多壅盛者,重用半夏、陈皮;畏寒
怕冷者,加炮姜、附子以温中祛寒;痰多清稀者,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饮。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及慢性肠胃炎、妊娠呕吐等辨
证属脾胃气虚挟痰湿证者。
    [使用注意]  本方性较温燥,真阴亏损者忌用。
    [验案举例]
    1.泻痢  《寿世保元。丙集》卷3:一人患痢,后重,自知医,用芍药汤,后重益
急,饮食少思,腹寒肢冷。予以为脾胃亏损,用六君子汤加木香、炮姜,2剂而愈。
    2.吞酸  《寿世保元。丙集》卷3:一妇人吞酸嗳腐,呕吐痰涎,面色纯白。用二
陈、黄连、枳实之类,加发热作渴,肚腹胀满。予曰:此脾胃亏虚,末传寒中。不信,
仍作火治,肢体肿胀如蛊。余以六君加附子、木香治之,胃气渐醒,饮食渐进,虚火归
经,又以补中益气加炮姜、木香、茯苓、半夏兼服,痊愈。
    3.眩晕痞闷  《张氏医通》卷3:缪某,偶因小愤,遂致眩晕痞闷,三月来服豁痰
利气药不应,反觉疲倦,饮食日减,下元乏力。至七月下浣,邀石顽诊之,六脉似觉有
余,指下略无冲和之气,气口独滞不调,时大时小,两尺俱濡大少力,此素多痰湿,渐
渍于水土二经,复加剥削之剂屡犯中气,疲倦少食,迨所必至。法当先调中气,输运水
谷之精微,然后徐图温补下元。为疏六君子汤加当归兼调营血,庶无阳无以化之虞。
    按语:三则验案均为医者误治生变而以六君子汤收功。案1痢疾服芍药汤后重益
急,可知其下痢后重原为脾胃虚弱,肠失传导而非湿热为患,误投苦寒清热解毒之剂更
损其阳,故旧疾未瘥,纳差、腹寒、肢冷等症又现。证属中焦虚寒,纳运失司,以六君
子汤益气健脾,再加木香行气、炮姜温里,使中焦阳气渐充,胃纳脾运复健,3剂而诸
证告痊。案2吞酸嗳腐,呕吐痰涎,实为脾胃亏虚,痰湿中阻,本当益气健脾,燥湿化
痰以治,医者却迭进黄连、枳实之类苦寒伤中,辛燥破气之剂,再戗脾胃,终致中阳亦
衰,虚火上浮,水湿泛溢,肢体肿满。遂以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加木香理气
醒脾,附子温煦中阳,俾脾胃阳气渐复,则饮食日增,虚火归原。再合补中益气汤益气
升阳而善后。案3之眩晕痞闷虽由痰湿中阻,清阳不升而起,然其病本乃脾胃之气虚
馁。医者不察其源,反而数投豁痰利气之剂屡伤中气,致使中虚痰滞益甚。结果仍予六
君子汤加味益气健脾,燥湿化痰而效。    .
    [临床报道]
    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应用本方加延胡索、代赭石各15g,乌贼骨20g,白芷lOg
为基本方,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嘈杂者加黄连,口苦、泛酸者合左金丸,胁痛、嗳气
者合四逆散,心下痞者加枳实,大便隐血或便血者加白及、地榆等。水煎服,30天为1
疗程。共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1例,其中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者24例,合并胃下垂
者2例。结果:经治1个疗程后,痊愈(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溃疡愈合)9例,显效
(主要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胃镜检查溃疡病变有明显改善)u例,好转(主要症状改
善,复查溃疡病变无明显改善)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ru。
    2.化疗中消化道毒副反应  用党参、炒白术、茯苓、山药各15g,法夏、陈皮、神
曲各lOg,生甘草6g,川厚朴9g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服至化疗完
成。治疗化疗中消化道毒副反应严重的患者74例,结果: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化疗顺利完成)49例;好转,(精神食欲改善,呕恶消失,化疗按计划完成)24例;无
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化疗中止)1例;总有效率力98.6%lu。
    3。肝炎  以本方加木香、砂仁,治疗黄疸型肝炎黄疸消退,转氨酶恢复正常,麝
浊等指标延迟未复的情况。作者认为此期证候往往属湿热渐消,脾胃功能未复,以本方
健脾益气以助运化而除余湿,临床效果甚佳L3j。
    4.冠心病  用本方合生脉散加丹参、赤芍治疗冠心病30例,疗效满意。观察发现:
服用本方后,随着脾虚相关证候的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心电图均有
明显好转。与此同时,原有的高血压、高血脂亦有所降低,从而减轻了冠心病的诱发因
素,故对冠心病的预防亦有一定意义L4j。
    5.帕金森氏病  用人参2g,茯苓、白术各3g,甘草1g,陈皮、半夏各4g,生姜
1g,大枣2g,加水600rnl,、文火煮沸40分钟,制成300ml煎液温服,观察本方对7例
用L一多巴/C-多巴治疗效果不稳定的帕金森氏病患者的作用。结果表明,本方能改善不
规则的胃排空运动,稳定血浆L多巴浓度,延长其作用的有效时程。因此作者提出,
六君子汤与L.多巴/C-多巴合并应用治疗帕金森氏病有效,并能改善乙多巴/C-多巴治
疗时患者运动功能时好时坏的现象L5,。
    6.妊娠呕吐  以本方加姜竹茹、苏梗治疗妊娠呕吐患者93例,其中经产妇67例,
初产妇26例,结果全部获效,服药2剂呕吐停止者50例;服药4剂止吐者24例,最
多服至14剂L6j。
    7.慢性肾炎  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氮质血症30例。服药6—24剂
后,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其它自觉症状显著好转,血尿素氮降至正常范围26例,痊愈
者86.6%,其余4例好转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再聊中医治感冒
【补中益气汤增损歌】
白附麻辛汤
益气聪明汤医案
什么是肺气不足?
三脏养肺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