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习用生半夏,中医当自强!

江湖不远,相逢有时。运用“医圣”经方治疗疑难病症,在圈上为自己赢得了一些口碑。时下,常有患病求诊者,都是在这个不远万里的背景下,来到我地的,或者网诊的。

聊聊往昔之后,很多一脸的疑惑,问我:你用的中药好些特别?还要重用生半夏?用中药哪有用这么多量的?还用到一些“毒药” ……对此一些患者往往心中存在顾虑,对这些处方用药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常常使得患者们感觉处方用药有违常理,或不可理喻。喜欢跟我探讨处方、用药、医术等问题,这是我等人极为反感的。难道我还配不上?难道我的治疗理念、处方方式都一无是处?什么是真相?那不就是明摆着的吗?诊疗理念全面回归经典,一直延用至今不毛之地的草根做中医学问也不怕妄加评论,更不怕别人认可和不认可,关键是有没有一剂大效的真本事。

不言而喻,治病向来以成效论英雄。假如能化腐朽为神奇,对患者来说会有积极的影响,否则将再次陷入低谷。更有甚者,喝药之后泥牛入海,还要给钱?还要给你诊费?患者们认为治疗得不够好,不给投诉、骂人就不错了。正当草根渐受怀疑、谩骂、指责甚至诬陷之时。许多中医年龄上都是年过半百,可刚愎自用、自卖自夸的帽子,也还会落在中医药头上,为此更使我感到责无旁贷了。

吾之经历告诉我,现代好些中医根本看不懂原方,用小量来制方用10克20克,这都怪大部分的中医食古不化,今人完全误解张仲景医圣的原意 于是以后一段时间,效果完全不同,吃了根本不管劲。盐碱地,猛吃伟哥也种不出水稻啊!

韬光养晦,奋发图强闭着眼睛想想,听说,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读懂伤寒,对学中医古方古法倍感兴趣,常常说药对证一口汤。诚如《礼记》所云:闻鼙鼓而思良将,初看《伤寒杂病论》,是在十几年前,一剂大效,个中道理如何理解呢 ……这中医经典的生品中药我真的会用吗?感用吗?在心里犯起了嘀咕,中药真有这疗效?为了切实提高中医的实际疗效,在大量用生药、大剂量无毒副作用的资料启示之下,看的我心中直发痒,总想跃跃以试,积少成多,就开始在临床辨证处方中一点点试用。一以贯之,愈发胆大,一概处方按照最传统的原方原量,煎服方法等等,遵从原汁原味的诊疗措施。诊病处方用药,以原方原量为主,奉汉代一两等于现代15g,所以剂量可能相比普通剂量偏大。以汉代医圣张仲景倡生药为主,常常会用到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细辛、生川乌、制川乌、生麻黄等等经方药味,屡用不止。但其实只要药证合拍,煎煮服法正确,不但没有常规想象中的“毒性”,反而能够充分显示出经方中医的独特疗效,出惊人。

一方面,要说用生半夏,还真见的不多,今再续申之。

半夏使用机会多,总看到仲景方剂半夏剂量用到一升或半升,取效的关键是用量,一时不知一升有多少克。一升半夏为多少克?查了几本书,说法差不多,一升是现在200毫升,大约是120-130克。多年来我用半夏治病相当频繁,治杂症无有不用,症必用60~120g,其疗效卓著。传统认为半夏生用辛烈性毒,强调炮制后使用,但仲景方不仅生用而且内服,关键在于其用之妙。《金匮要略》全书前22篇中共有205方,用半夏组方30方,而以半夏命名者达14方,另有2方(白术散方、竹叶汤方)加减中提到了半夏,用半夏者共涉及12篇,可见其用之多、广。制半夏无能为力,应当大胆重用生半夏,久煮去其毒性,成了我用药一大特色。

《本草纲目》记载: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半夏,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入药。

药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半夏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半夏外用可消肿止痛。善于温化寒痰,燥湿化痰。

【半夏古籍摘要】

    1.《本经逢原》:“半夏同甘苍术、茯苓治湿痰;半夏同瓜蒌、黄芩治热痰;半夏同南星、前胡治风痰;半夏同芥子、姜汁治寒痰。惟燥痰宜瓜蒌、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
    2.《名医别录》:“半夏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
    3.《医学启源》:“半夏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阴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4.《本草经读》谓:半夏味辛,辛能泄散,而多涎甚滑,则又速降。半夏之长,全在开、宣、降、滑、四字。

重用生半夏治疗诸繁杂之症尤效,亦生动感人。

原药用法

生用指不经炮制的半夏直接入药,有24方生用,占多数,体现仲景用半夏之主要特色。

洗用共有6方提到半夏(洗),即射干麻黄汤、大柴胡汤、赤丸方、小青龙汤、半夏泻心汤、大半夏汤。尤大半夏汤方强调“洗完用”。洗是指用开水浸洗半夏7次,致表面黏液滑干净为止,或去皮,即所谓水制法,属中药炮制方法之一。

临床上,用半夏无论寒热虚实,只要配伍得当,就能够产生必然的疗效。然半夏有一定的毒性,得生姜则减轻或消除,所以多配伍生姜。二者配伍,不仅降低了半夏的毒性,而且增强了二者的止呕与化痰作用。此类经方甚多,如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葛根加半夏生姜汤、黄芩加半夏汤、小柴胡汤等。临床上没几人直接给患者生吞半夏粉末的,都是入了煎剂来使用,所以直接吞服生旱半夏有刺激性感觉。生旱半夏直接口尝的体验:取一粒较小的生旱半夏的一半,放进口中细嚼,咽下,不久即可感到喉咙有轻微针刺样感觉,并不难忍受。大约一小时此感觉消失。实验两次,都是如此。生半夏直接口服确实刺激咽喉,古今认识都正确。

半夏具有较强的化痰作用,但在《本经》中却未提及。半夏味辛性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治疗湿痰,寒痰证,尤善治脏腑之湿痰。半夏治痰湿壅滞之咳嗽声重,痰白质稀者,常配陈皮、茯苓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湿痰上犯清阳之头痛、眩晕,甚则呕吐痰涎者,则配天麻、白术以化痰息风,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头眩”是指头晕目眩,其原因较多,其中风痰上扰是一个重要病因,古有“无痰不作眩”之说。这种情况多见于梅尼埃病、高血压病、颈性眩晕等。半夏治疗眩晕的机理在于其祛痰作用,是治疗眩晕的主药。

“胸胀”,即胸胁胀满或胸胁苦满,肺系疾病或心血管系统疾病多见此患。半夏治疗肺系疾病或心血管系统疾病均为常用之品,但见痰湿证,如治疗咳喘痰多的二陈汤、外台茯苓饮,治疗胸痹的瓜蒌薤白半夏汤等。

“下气”即降气,半夏治疗呕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用之,对痰饮或胃寒所致的胃气上逆呕吐尤宜,半夏常配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汤(《金匮要略》);半夏配黄连,则治胃热呕吐;半夏配石斛、麦冬,则治胃阴虚呕吐;半夏配人参、白蜜,则治胃气虚呕吐,如大半夏汤(《金匮要略》)。半夏降气作用首先要用于胃气上逆,也就是其止呕作用,半夏为止呕要药,具有良好的止呕作用,为历代医家所习用。

治疗心下痞,结胸,梅核气。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半夏治痰热阻滞致心下痞满者,常配干姜、黄连、黄芩以苦辛通降,开痞散结,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半夏若配瓜蒌、黄连,可治痰热结胸,如小陷胸汤(《伤寒论》);半夏治梅核气,气郁痰凝者,配紫苏、厚朴、茯苓等,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心下坚”可理解为心下坚硬,也可理解为心下胀满或心下痞满。其心下坚硬,多系痰饮所致,正与本品化痰消痞作用相吻合。而心下胀满,多由气滞所致,导致气滞的原因较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湿阻,盖由湿性黏滞所致也,所以本品治疗心下胀满,系其燥湿化痰之功,应用时须配以理气之剂,如陈皮、枳实等。治疗心下痞满的方剂莫过于半夏泻心汤,半夏的作用就是消痞散结。

“肠鸣”多与泄泻并见,“无湿不作泻”,本品燥湿,故临证配伍可治疗痰湿阻滞之泄泻,治疗寒热互结之心下痞,症见脘腹痞满,肠鸣,腹泻等,可与半夏泻心汤。

“喉咽肿痛”,即为咽喉肿痛。本品治疗咽喉肿痛,在《伤寒论》中即有应用的范例,如仲景治疗咽喉肿痛,常用苦酒汤、半夏散及汤等方。但本品所治咽喉肿痛,查见咽喉局部并不红,或其色如常。若见咽喉红肿、充血,多为热邪所致,如果应用本品,必须配伍清热药如桔梗、胖大海等。笔者治疗咽喉肿痛或声音嘶哑者,必查其咽喉。对于咽不红、喉不肿、夜间疼痛明显、苔腻者,多选用半夏厚朴汤。

 “主伤寒寒热”,提示本品可用于外感病的治疗,“寒热”是外感病的一种表现,可以表现为怕冷,也可以表现为发热,也可以是恶寒与发热并见,还可以是寒热往来。但并非所有的外感病都可用本品,外感病伴有以下两种情况即可应用:一是呕吐,外感呕吐者较为多见,如小柴胡汤即可治疗外感呕吐,如在《伤寒论》中有“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的记载,方中即含有半夏,可发挥止呕作用;再如治疗外感风寒之呕吐,可选用葛根加半夏汤,主治“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二是痰证,本方祛痰的作用较强,对素有痰饮疾患而外感时,其痰证大多较著,故本品可用于外感表证伴有痰饮者,小青龙汤为其代表方。临床发现,痰饮素盛的患者在服用含有半夏的方剂后,其咳痰明显减少,这是半夏化痰作用的最有力证据。其次,其降气作用也可用于肺气上逆,即“咳逆”,包括咳嗽与喘息。用本品治疗咳喘,不只是与其降气作用有关,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化痰,特别是喘疾,古有“无痰不作喘”之说,现代药理也证实本品具有止咳平喘作用。

半夏安神堪以重任。 安神作用,半夏治疗失眠在《内经》中即有应用,如半夏秫米汤主治“胃不和,卧不安”者。其实半夏本身一确有安眠作用,痰饮内盛,胃气失和而夜寐不安者,配秫米以化痰和胃安神。考---李今庸教授应用半夏治疗失眠经验:古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半夏茯苓汤、温胆汤、小品流水汤、半夏秫米汤等,虽均为复方而不是半夏单味,但诸方中的共同药物是“半夏”,而所主治的病证则是“失眠症”或兼有“失眠”之证,瓜蒌薤白半夏汤,正是在瓜蒌薤白白酒汤主治胸痹主证基础上而多“不得卧”一证,才于方中加入“半夏”一药以成为其方的,故半夏之能治失眠无疑。半夏生当秋冬之半,阳极之时,感一阴之气而生,有化痰蠲饮、祛邪降逆功用,故能导盛阳之气以交于阴分,邪去经通,阴阳和得,而失眠之证愈也。您用过40g、65g、120g吗?这就是信心。

半夏除了治失眠,我还常用于治疗无名肿块、癌症及部分皮肤病,也是屡建奇功,拍手称庆。半夏治疗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半夏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半夏治瘿瘤痰核,常配昆布、海藻、贝母等;半夏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可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外用散结止痛作用。对其散结作用,生品外用可治疗恶疮、久败疮等亦有良效。

在经年的传统古中医强化后,我这几年进步很大,更能玄用生品中药、大剂大量从容应对。大胆的用药,出色的医术沿革,出色的原汁原味不可小觑生半夏之用,必须要为草根点赞。

诚然,中医也不能包治百病,我也不能让所有应诊病人都买我的药。从之前的中药白菜价突然来到这种黄金价,我承认,众人多难以领受,放上自己的我猜想,都是囊中羞涩,审视品质,衡量的标准不一惹的祸。非常感谢患者们所做的一切,一句公道话,一些体谅话,甚慰矣!

光阴改变,明白一些患者重回来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心底依旧放不下那些铭心的回忆。依旧会时常发信息为患友们加油,打气。长情的告白不变的依旧是对古中医,对患友的真情流露。衡量一名中医的水平和能力,除了医术因素外,胸怀、视野和智慧更加重要。更为要命的是,因为急功近利,患者在再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已被逼到“水浸眼眉”的境地,能否不为“面子”、“金子”而牺牲“常识判断”?不一定,咱就是“水平不济差点事”的问题。大家想想看,身恙之乱,不仅完全是医者技不如人,更在于患者心乱。有点心怀鬼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味道。

茕茕生地,岂愿独活,半夏时节,君当归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呕吐中医治疗经验方大全
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第一版(8)
赭石
每日医药——厚朴
中医水饮与痰饮区别
中医辨证论治呕吐的方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