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五十三节中医辩证治瘿病探讨

第五十三节中医辩证治瘿病探讨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引起瘿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以及饮食和水土失宜。体质因素在发病中有比较重要的作用。病位在颈部,但与肝有密切关系。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气滞痰凝,壅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机。日久引起血脉瘀阻、以致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

  (一)情志内伤。 由于长期忿郁恼怒或忧愁思虑,使气机郁滞肝气失于条达。津液的正常循行及输布,均有赖于气的统率。气机郁滞,则津液易于凝聚成痰。气滞痰凝,壅结颈前,则形成瘿病:其消长常与情志有关,痰气凝滞日久,使血液的运行亦受到障碍而产生血行瘀滞,则可致瘿肿较硬或有结节。正如《诸病源候论。瘿候》说,。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动气增患”。《济生方。瘿瘤论治》说,。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大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滞留之患,调摄失宜,气凝血滞,为瘿为瘤。。 *(二)饮食及水土失宜;饮食失调,或居住在高山地区, 水土失宜,一则影响脾胃的功能,使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生痰.二则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痰气瘀结颈前则发为瘿病。如《圣济总录》所称的泥瘿、土瘿, 即指因水土及饮食所致者.《诸病源候论.瘿候》谓。饮沙水。、 “诸山水黑土中’容易发生瘿病。《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也说。“西北方依山聚涧之民,食溪谷之水, 受冷毒之气,其间妇女往往生结囊如瘿。。均说明瘿病的发生与水土因素有密切关系;

  (三)体质因素。妇女的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与旰经气血有密切关系,遇有情志、饮食等致病因素.常引起气郁痰结、气滞血瘀及旰郁化火等病理变化,故女性易患瘿病。另外;素体阴虚的人,痰气郁滞之后易于化火,更加伤阴,常使病程缠绵。

  二、病机

  瘿病主要由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等原因损伤肝脾,使气机郁滞,津凝痰聚,痰气壅结颈前所致。痰气郁结日久,则产生瘀血的病变。部分瘿瘤病例,由于痰气郁结化火,火热耗伤阴精,形成阴虚火旺的病理变化,其中尤以肝、心两脏阴虚火旺的病变更为突出。 

  瘿病的预后大多较好,瘿肿小、质软,病程短,治疗及时者,多可治愈。但瘿肿较大者,不容易完全消散。若肿块坚硬、移动性差、而增长又迅速者,则预后严重。肝火旺盛及心肝阴虚的轻、中症患者,疗效较好,重症患者阴虚火旺的各种症状常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和增多,在出现烦躁不安、高热,脉疾等症状时,为病情危重的表现。

一.气郁痰阻证:颈前结块肿大,弥漫对称,肿块光滑、柔软,颈部觉胀。胸闷、太息,胸胁窜痛。病情随情志而波动。脉弦。

四海舒郁丸;青木香5克 陈皮3克 海蛤粉3克 海带20克 海藻20克 昆布20克 海螵蛸20克   

四状腺肿:

以本方加煅牡蛎、香附、夏枯草、山慈菇、郁金等为基础方。

1. 病程长、肿块大、皮肤坚者,加三棱、莪术、炙穿山甲、桃仁。

2. 心悸胸闷者,加薤白、全瓜蒌。

3. 失眠,加酸枣仁、酸枣仁、夜交藤、珍珠母。

4. 气虚胸闷者,加党参、黄芪。血虚、阴虚加当归、玄参、生地、黄精。

5. 甲状腺结节则加当归、土贝母、夏枯草、连翘等。

瘿病加减:

1. 胸闷、胁痛(肝郁气滞),加柴胡、香附、枳壳疏肝理气。

2. 胸闷、发憋(气郁痰结),加郁金、菖蒲、厚朴、瓜蒌开郁散结。

3. 咽喉不适及声音嘶哑(痰浊阻滞),酌加桔梗、牛蒡子、木蝴蝶、射干以利咽消肿。

  一青春期及孕妇患气郁痰阻之瘿病者,亦可改用昆布丸。本方以昆布、海藻、羊靥化痰软坚,消瘿散结,通草、海蛤壳通气化痰。和上方相较,理气化痰之力稍逊,但选用动物的甲状腺配合消瘿为本方之特点。方中的羊靥可用猪靥代替。将猪靥焙干,研粉,每日服用,0.1一0.2克.本方更适宜于青春期及孕期的患者。

  1.青春及孕妇患气郁阻之瘿病者,可用

昆布丸;海藻20克 昆布20克 羊甲状腺体3克(粉服)海蛤壳10克 通草3克(孕妇忌用)  

四状腺肿:以本方加煅牡蛎、香附、夏枯草、山慈菇、郁金等为基础方。

1. 病程长、肿块大、皮肤坚者,加三棱、莪术、炙穿山甲、桃仁。

2. 心悸胸闷者,加薤白、全瓜蒌。

3. 失眠,加酸枣仁、酸枣仁、夜交藤、珍珠母。

4. 气虚胸闷者,加党参、黄芪。血虚、阴虚加当归、玄参、生地、黄精。

5. 甲状腺结节则加当归、土贝母、夏枯草、连翘等。

瘿病加减:

1. 胸闷、胁痛(肝郁气滞),加柴胡、香附、枳壳疏肝理气。

2. 胸闷、发憋(气郁痰结),加郁金、菖蒲、厚朴、瓜蒌开郁散结。

3. 咽喉不适及声音嘶哑(痰浊阻滞),酌加桔梗、牛蒡子、木蝴蝶、射干以利咽消肿。

方中的羊甲状腺体,可用猪甲状腺体代替,研粉,每日用0.1-0.2克。

(一).气郁痰阻证

  症状及分析.

  颈前结块肿大,弥漫对称,肿块光滑、柔软,颈部搅胀一一气郁痰阻,痰气壅结须煎。

  胸闷、太息、胸胁窜痛一一肝气郁滞,肝经不舒,

  病情随情志而波动一一郁则气滞,加重病情,

   脉弦一一为肝气郁滞之象。 ’ ‘

  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

  方药:四海舒郁丸。.

  (1)方解;,具有理气化痰,消瘿散结的功效。昆布、海带、海藻,消瘿散结,海螵蛸、海蛤壳,化痰软坚,青木香、陈皮、”疏肝理气。

  ⑨加减。胸闷、胁痛(肝经不舒), 加柴胡、香附、枳壳疏肝理气。胸闷、发憋(气郁痰结),加郁金、菖蒲、厚朴,瓜蒌开郁散结。咽喉不适及声音嘶哑(痰浊阻滞),酌加桔梗、牛蒡子、木蝴蝶、射干利咽消肿。

  变证 .

  一青春期及孕妇患气郁痰阻之瘿病者,亦可改用昆布丸。本方以昆布、海藻、羊靥化痰软坚,消瘿散结,通草、海蛤壳通气化痰。和上方相较,理气化痰之力稍逊,但选用动物的甲状腺配合消瘿为本方之特点。方中的羊靥可用猪靥代替。将猪靥焙干,研粉,每日服用,0.1一0.2克.本方更适宜于青春期及孕期的患者。

二.痰结血瘀证:颈前肿块经久不消,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胸闷,纳差。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弦或涩。

海藻玉壸汤;海藻3克 贝母3克 陈皮3克 昆布3克 青皮3克 川芎3克 当归3克 半夏3克 连翘3克  甘草节3克 独活3克 海带1.5克   

瘿病加减:

1. 胸闷不舒(气机郁滞),加郁金、香附、枳壳理气开郁。

2. 烦热、舌红、苔黄、脉数(郁久化火),加夏枯草、玄参、丹皮清热泻火,并可增强原方消瘿散结的作用。

3. 纳差、便溏(脾失健运),加薏苡仁,茯苓、山药以健脾益气。

4. 结块较硬及有结节(血脉瘀阻),酌加黄药子、三棱、莪术、丹参、穿山甲等,以增强活血软坚,消瘿散结构作用。

5. 肿块坚硬,移动性小不可移者(痰瘀凝结,邪毒内聚),酌加黄药子、莪术、丹参、露蜂房、山慈菇、蛇莓、天葵子、半枝莲等,或配合六军丸、犀黄丸,以散瘀通络、解毒消肿。

变证: ’

对于痰结血瘀而兼气血虚弱,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的患者,可改用活血消瘿散补益气血、理气化痰、活血消瘿。

  1.对于痰结血瘀而兼气血虚弱,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的患者,可改用活血消瘿散补益气、理气化痰、活血消瘿。

(二)痰结血瘀证 

  症状及分析: 

  颈前肿块经久不消,按之较硬或有结节一一气滞痰凝,血脉瘀阻,

  胸闷,纳差一一气滞痰凝,脾失健运 。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一一血瘀之征,

  苔白腻,脉弦或涩一一为内有痰湿及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理气化痰,活血消瘿。

  方药。海藻玉壸汤。

  ①方解。本方能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是治疗痰结血瘀瘿病的一个良好基础方。

海藻:海带、昆布,化痰软坚,消瘿散结,青皮、陈皮,疏肝理气,半夏、贝母、连翘,甘草,化痰散结,当归、川芎,养血活血。

  ⑵加减;胸闷不舒(气机郁滞),加郁金、香附、枳壳理气开郁。烦热、舌红、苔黄、脉数(郁久化火),加夏枯草、玄参、丹皮清热泻火,并可增强原方消瘿欲结的作用。纳差、便溏(脾失健运),加苡仁、茯苓、淮山药以健脾益气。结块较硬及有结节(血脉瘀阻),酌加黄药子、三棱、莪术、丹参、山甲片等, 以增强活血软坚, 消瘿散结的作用。肿块坚硬,移动性小甚至不可移者(痰瘀凝结,.邪毒内聚),酌加黄药子、莪术、丹参、露蜂房、山慈菇、蛇莓,天葵子、半枝莲等,或配合六军丸、犀黄丸,以散瘀通络、解毒消肿。

  变证: ’

  对于痰结血瘀而兼气血虚弱,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的患者,可改用活血消瘿散补益气血、理气化痰、活血消瘿。 .

三.肝火亢盛证: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柔软、光滑、无结节,可随吞咽动作而活动。烦热,急躁易怒、口苦。多汗。眼球突出,手指颤抖。舌红苔黄,脉弦数。

栀子清肝汤合藻药散(黄药子药量不得超过12克);栀子5克 丹皮5克 柴胡5克 白芍5克 茯苓5克 甘草3克 当归5克 川芎5克 海藻5克 黄药子5克 牛蒡子5克 

瘿病加减:

1. 烦躁易怒,脉弦数(肝火亢盛),加龙胆草、夏枯草、黄芩清肝泻火。

2. 手指颤抖(风阳内动),加石决明、钩藤、牡蛎平肝熄风。

3. 多食易饥(胃热亢盛)合用白虎汤清泄胃火、益胃护津。

变证

火郁阴伤,阴虚火旺而见烦热,多汗,多食易饥、消瘦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者,可改用二冬汤合消瘰丸治疗。二冬汤以天冬、麦冬、沙参、花粉养阴清热,黄芩、知母、荷叶、甘草清热泻火。消瘰丸以玄参滋阴降火,牡蛎软坚散结,贝母化痰散结.二方合用,共奏养阴清火,化痰散结之效。可加黄药子增强消瘿散结、凉血降火的作用。

  1.火郁阴伤,阴虚火旺而见烦热、多汗、多食易饥、消瘦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者,可改用

二冬汤合消瘰丸治疗;麦冬10克 天冬10克 沙参10克 花粉10克 黄芩6克 知母6克 荷叶10克 甘草3克 玄参6克 牡蛎12克 贝母6克  

瘿病加减:

1. 烦躁易怒,脉弦数(肝火亢盛),加龙胆草、夏枯草、黄芩清肝泻火。

2. 手指颤抖(风阳内动),加石决明、钩藤、牡蛎平肝熄风。

3. 多食易饥(胃热亢盛)合用白虎汤清泄胃火、益胃护津。

(三)肝火亢盛证

  症状及分析。

  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柔软、光滑,无结节,可随吞咽动作而活动一一痰气壅结颈前,

  烦热,急躁易怒,面部烘热,口苦一一气郁化火,旰火亢盛,

  多汗一一热逼津液外泄, ‘

  眼球突出,手指颤抖一一盱火上炎,风阳内动,

  舌红苔黄,脉弦数一一为肝火亢旺之象。

  治法。清肝泄火,平肝熄风。 。

  方药。栀子清肝汤合藻药散。

  (1)方解;栀子清肝汤清肝泄火,配合藻药散消瘿散结。栀子清盱汤。栀子、丹皮,清泄肝火,柴胡、芍药,疏肝解郁,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益脾养血活血,牛蒡子,散热利咽消肿。藻药散以海藻、黄药子消瘿散结。黄药子并有凉血降火的作用。

  ⑵加减。烦躁易怒,脉弦数(肝火亢盛),加龙胆草、夏枯草、黄芩清肝泻火。手指颤抖(风阳内动),加石决明、钩藤、白蒺藜、牡蛎平肝熄风。多食易饥(胃热亢盛),合用白虎汤清泄胃火、益胃护津。

  变证

  火郁阴伤,阴虚火旺而见烦热,多汗,多食易饥、消瘦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者,可改用二冬汤合消瘰丸治疗。二冬汤以天冬、麦冬、沙参、花粉养阴清热,黄芩、知母、荷叶、甘草清热泻火。消瘰丸以玄参滋阴降火,牡蛎软坚散结,贝母化痰散结.二方合用,共奏养阴清火,化痰散结之效。可加黄药子增强消瘿散结、凉血降火的作用。

四.心肝阴虚证: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质软、光滑。心悸不宁,心烦少寐。眼干目眩。手指颤动。消瘦乏力,月经量少或闭经,阳痿。舌质红,脉弦细数。

天王补心丹;人参1.5克(焗服) 酸枣仁3克 当归3克 生地12克 柏子仁3克 麦门冬3克 天门冬3克 远志1.5克 北五味子3克 白茯苓1.5克 丹参1.5克 元参1.5克 桔梗1.5克 灯心草1.5克 

1.失眠较重者,可酌加龙骨、磁石等以增碁 重镇安神之效;

2.如心悸怔忡,睡眠不安,可酌加龙眼肉、夜交藤以加强养心安神之效;

3.如有遗精滑泄,可酌加金樱子、芡实、牡蛎等以固肾涩精。

加减

1.手指及舌体颤动(阴虚风动),加钩藤、 白蒺藜、白芍平肝熄风。

   2.大便稀溏,便次增加(脾失健运),加白术、苡仁、淮山药、麦芽益气健脾。 

   3.耳鸣,腰膝酸软(肾阴亏虚),加龟版、桑寄生、牛膝、菟丝子滋补肾阴。 

4.消瘦乏力,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男子阳萎(正气亏耗,精血不足),加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制首乌补益正气,滋养精血。

(滋阴清热、养血宁心)或

一贯煎;北沙参9克 麦冬9克 当归9克 生地黄18-45克 枸杞子9-18克 川楝子4.5克  

1.口苦燥者,加酒炒川连1.5克(粉焗服);

2.大便秘结,加瓜蒌仁;

3.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

4.痰多,加川贝母;

5.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

6.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

7.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

8.腹痛,加白芍、甘草;

9.脚弱,加牛膝、薏苡仁;

10.不寐,加炒酸枣仁。

11.若胁痛甚者,加合欢花、玫瑰花、白蒺藜等以舒肝调气;

12.头目昏晕者,加女贞子、桑椹等以补益肝肾。

加减

1.手指及舌体颤动(阴虚风动),加钩藤、 白蒺藜、白芍平肝熄风。

2.大便稀溏,便次增加(脾失健运),加白术、苡仁、淮山药、麦芽益气健脾。

3.耳鸣,腰膝酸软(肾阴亏虚),加龟版、桑寄生、牛膝、菟丝子滋补肾阴。

4.消瘦乏力,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男子阳萎(正气亏耗,精血不足),加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制首乌补益正气,滋养精血。

(肝阴虚为主)。

(四)心肝阴虚证

  症状及分析。

  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质软、光滑一一痰气壅结颈前,

  心悸不宁,心烦少寐一一心阴亏虚,心失所养,

  眼干目眩一一肝阴不足,

  手指颤动一一阴虚风动, .

  消瘦乏力,月经量少或闭经,阳萎一一精血亏虚,不能充养形体,

  舌质红,脉弦细数一一为阴虚有热之象。 .

  治法。滋养阴精,宁心柔旰。 。

  方药;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

  (1)方解。天王补心丹具有滋阴清热,养血宁心的功效,可作为治疗本证的基础方。其中,生地、玄参、麦冬、天冬,滋阴清热,人参、茯苓,当归,益气生血,丹参、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养心安神。

  一贯煎滋养旰肾、疏盱理气,适应于以旰阴虚为主而兼旰气不舒的病例。其中,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养阴柔肝,川楝子,疏肝理气。

  (2)加减

  手指及舌体颤动(阴虚风动),加钩藤、 白蒺藜、白芍平肝熄风。大便稀溏,便次增加(脾失健运),加白术、苡仁、淮山药、麦芽益气健脾。耳鸣,腰膝酸软(肾阴亏虚),加龟版、桑寄生、牛膝、菟丝子滋补肾阴。消瘦乏力,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男子阳萎(正气亏耗,精血不足),加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制首乌补益正气,滋养精血。

   瘿病的各种证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痰结血瘀常为气郁痰阻的进一步发展,

  肝火亢盛及心肝阴虚分别概括瘿病中火旺及阴虚的两种证候。但火旺及阴虚二者在病理表现为相互影响,临床症状上则常相兼出现。对于前两种证候的瘿病,治疗一般均以理气化痰,活血软坚,消瘿散结为主,对后两种证候的瘿病,则应重在滋阴降火,此时若用消瘿散结的药物,一般多选用黄药子。因本病治疗时间往往较长,在需要较长时间服用时,黄药子的剂量以不超过l0克为宜,以免造成对肝脏的损害。

四,其他治法

  (一)单验方 .

  1.昆布海藻方(《外台秘要》)。昆布、海藻等量为丸,每服3克,每日二次。适用于气郁痰阻之瘿病。

  2。化瘿丹(《儒门事亲》),海带,海藻、海蛤、昆布、泽泻、连翘、猪靥。适用于气郁痰阻及痰结血瘀之瘿病。

  3.海带。煎服或作菜吃。适用于无阴虚火旺表现之瘿病。

  4。黄药子。煎汤或作成流浸膏服用,每日用量应控制在原生药工2克以内。适用于痰结血瘀,瘿肿质硬或有结节,以及有火热亢盛表现的瘿病。

  (二)针灸 .

  1.夹脊穴(颈3--5)、合谷、天突、曲池、风池,每次2--3穴,轮换配用,泻法。适用于瘿病之气郁痰阻证。

  2.天鼎、扶突、丰隆、足三里,针法及适应症同上。

  3。夹脊穴(颈3—5)、间使、三阴交为主,适当配合阴郄、复溜、太冲、内关,合谷,攒竹等穴,轮换配用。适于有阴虚火旺证候的瘿病患者。

  4.间使,内关、神门用泻法,三阴交,太溪、照海、复溜用补法,留针30分钟。适用于阴虚火旺证候的瘿病患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内科学讲稿肝胆第八节 瘿病
瘿病诊治精粹
气郁
郁证
瘿病的问诊
董洪涛 博士 甲亢的中医治疗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