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仲景 未病先防 养护脾胃
                 作者:曹瑛、王蕊芳

张仲景大约出生于公元150年,卒于公元219年,名机,东汉南阳人。张仲景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

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学。汉灵帝时,张仲景被举荐为孝廉,继之出任长沙郡太守,又被称为“张长沙”。他虽然身居要职,但他淡于名利,鄙视权势,憎恶官场角逐,一心为百姓解除疾苦。张仲景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理论实践兼备的中医学专著,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对中国医学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成为后世学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张仲景因此被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对医术与养生术都有深刻而广泛的研究,他寿近古稀,若不通医理,不懂养生之道,是很难达到延年益寿目的的。《伤寒杂病论》序有这样一段话:“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张仲景认为,养生应建立在医学知识基础之上,只有钻研医药方术,懂得人体生长衰老及发病规律,方能为人除疾,并保养自身,达到健康长寿、科学养生的目的。

慎养正气未病先防

张仲景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养生学思想。张仲景认为,养生就是珍爱生命,采取措施保养生命,以期提高生命质量。疾病是影响人类长寿的根本原因,故而他提出了慎养正气的养生基本方针。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别无由入其腠理。”

张仲景首先提出了“养慎”一词。“养”指养护,“慎”指谨慎。“养慎”即谨慎地内养正气,是通过合理的饮食起居、充足的睡眠和正确的生活方式等等,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也就是《内经》中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研究显示,从人的整体功能失调到疾病的发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而此过程初期正是“治未病”的最有效时期。人们应该注重保养身体,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预防疾病的发生。

《内经》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核心就是“未病先防”,即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平衡的状态。“未病先防”就是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药物调理等养生保健手段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它要求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可使其过分疲倦。同时还要节欲保精,对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并顺从四时寒暑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

养护脾胃 顾护正气

中医学认为,胃属腑,脾属脏,二者相表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消化过程从胃开始,经过肠道将水谷精微转化成气血津液等,进而为全身各组织器官所利用。这其中,脾的作用十分重要。脾不但运化“精微”和“水湿”,而且还有荣养四肢筋骨肌肉的功能。所以中医学说,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都要依靠脾胃,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

注重养护脾胃是仲景养生的一大特色。张仲景依据《内经》所说的“胃气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理论,提出了“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观点。也就是说,一年四季之中,只要人的脾胃功能始终保持旺盛,内外病邪就不会侵扰人体。

日常养护脾胃的方法

那么,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养护脾胃呢?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嗳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脾胃的正常运转。

其次,饮食要有规律。包括进食的时间要有规律,即三餐定时;每餐进食的量也要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同时,食物的品种搭配也要遵循营养学的要求,素食为主,配以少量荤菜。多吃水果,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

再次,要避免受凉。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应从气候受凉和食物受凉两方面加以注意。在春秋季节气候变化频繁时,要注意胃部保暖;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如果感到胃脘部发冷,可及时服用生姜茶。

疗病要时时顾护脾胃

注重养护脾胃,不仅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在病中和病后也应贯穿这个宗旨。张仲景深谙“脾胃乃身之枢纽”之说,在《伤寒杂病论》几乎每一治疗法则中都包含了保胃气之法,每一方中都有养胃之品。

在辨证的基础上施治时,张仲景多采取“攻而不过,中病即止”的原则,以保护胃气。如服桂枝汤之类发汗解表药时就曾提出,如果吃一剂药就出汗的话,可停止服用后面的药物,不必把所有的药都吃完;服大青龙汤时也告诫“一服汗者,停后服”。因为开发腠理、解肌祛邪的同时,也容易损伤脾胃之气。如果做到“中病即止”,注意顾护胃津,就能维持脾胃的正常功能。又如服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及大陷胸汤等泻下通便剂后,张仲景同样告诫,如果服后已排便的话,剩下的药就不要吃了。在服栀子豉汤时张仲景又说,出现呕吐症状之后,剩下的药就不要再吃了。攻下剂最易损伤脾胃,若脾胃伤了,正气没有了后援,那么疾病就很难治愈,所以攻下剂应该点到为止。一旦过量服用就会伤阳败胃。

张仲景还指出,当使用大黄、芍药一类药物时,应减少用量。这是因为人的胃气很弱,很容易受损伤。适当使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损伤脾胃,继而导致损伤正气,最终变生其他病证。

病愈后,张仲景还强调通过节制饮食来保养胃气。如果病情已经缓解,但到了晚上却出现微烦的症状,是因为疾病刚刚痊愈,就强吃了很多饭食的缘故。刚刚痊愈的患者,他的脾胃之气还很虚弱,尚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所以会出现微微烦躁的症状,即“食复”。这时应减少一些饮食,休养脾胃。待脾胃功能恢复后,症状自会缓解。上述方法充分说明了顾护胃气的重要性。

饮食调养

《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食物调护方法近百条,涉及的食物非常广泛,有粮食类,如大麦、小麦、粳米、赤小豆等;有禽畜类,如鸡子黄、鸡子白、羊肉等;有果糖类,如大枣、饴糖、蜂蜜等;有蔬菜类,如葱白、生姜等;有酒类,如清酒、白酒、苦酒(即米醋)、法醋(即食用醋)等,这些均为百姓日常餐桌上常见的食物。

日常养生离不开饮食物的合理搭配。张仲景深谙此道,曾创制千古驱寒第一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此方载于《金匮要略》一书。当归生姜羊肉汤的组成只有羊肉、生姜、当归三味。其中,当归是中医常用的补血药,性质偏温,有活血、养血、补血的功效;生姜可以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羊肉性质温热,能温中补虚。羊肉、生姜、当归三者配合起来,具有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的作用,是药食两用的食补佳品。

从治疗的角度讲,当归生姜羊肉汤的适应证非常广泛,可用于寒性的疝气、腹痛、两胁疼痛等症,也可用于产后调理,妇女气血虚弱、阳虚失温所导致的腹部凉痛、血虚乳少、恶露不止等;作为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特别适于体质虚寒的人日常食用。对于怕冷的贫血者、年老体虚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及由于慢性腹泻引起的营养不良,此汤均可作为辅助调理的药膳。在冬季,特别是北方地区,天气寒冷,人体多虚寒,因此,时常吃点儿当归生姜羊肉汤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出自《金匮要略》。

原料 羊肉500克,当归50克,生姜60克。

制法 羊肉洗净、切块,用开水焯一下,沥干水;当归、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净,生姜切片。将生姜下锅内略炒片刻,再倒入羊肉炒至血水干,铲起,与当归(用纱布包裹)同放砂煲内,加开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3小时,调味后食用。

禁忌 大多数人均可食用,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发烧、上火、咽喉疼痛的人忌用。

张仲景不仅将饮食物用于日常养生,还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精心设计的饮食来扶助正气,帮助药物发挥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通过粥与药物的多种配合,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伤寒杂病论》中很多地方提到食粥调养。食粥的目的不同,所发挥的效力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服药后可以用糜粥(即煮得很烂的粥)来调护脾胃。例如,服用十枣汤后出现泻下,说明药物起作用了,宜迅速用糜粥来调养,以助药补中阳。借助谷物之气的目的在于顾护胃气,使邪气去除但正气却不受损伤。

此外,张仲景还通过调节粥的温度辅助药效。如服“三物白散”后 (“三物白散”由桔梗、巴豆、贝母三味药组成,功效为温通寒实,涤痰散结),如果病邪位居膈上就一定会出现呕吐,如果病邪在膈下则会出现腹泻。药后如果不出现腹泻就喝热粥一杯,如果出现腹泻不止,就喝冷粥一杯。因巴豆得热则行,遇冷则止,故服药后用冷热粥作为调节,可以实现预期的治疗效果。此方辛热逐水开结,因吐下易伤胃气,故用白米粥送服。

喝热粥可益胃气,培汗源。例如,感冒发烧等服桂枝汤后,过一会儿,喝一碗热稀粥,趁热盖上被子,大约一个时辰,全身会微微出汗,这时效果就达到最佳了。因为桂枝汤的功效是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主要用来治疗太阳中风证。其中,发汗是关键,热稀粥可以帮助药物发挥效力。

针灸调理

张仲景不仅擅长使用汤药,而且也擅长用针灸治病,《伤寒杂病论》中有不少条文涉及针灸疗法。当然,针灸还有预防保健的重要作用。

针灸治病与针灸保健的方法基本相同,但着眼点不同。针灸治病着眼于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而针灸保健则通过刺激人体的一定穴位,激发经络之气,增进机体代谢谢能力,从而达到强壮身体、养生延寿的目的。在穴位的选择及针刺手法上也有一些差异。当用于保健时,刺激强度不宜过重,选穴不宜太多,而且要选取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这里是几个生活中常用的保健穴位。

内关穴:养心护心第一大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简易取穴法: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穴位,经常按摩它,心脏的压力就会减轻。当你心慌、心跳加速时,按摩内关穴可以起到缓解作用。按摩内关穴还有利于睡眠。

合谷穴:防治脑病第一大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取穴方法:一只手拇指的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着另一只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中医有句话叫“面口合谷收”,意思是说合谷穴能防治头面部疾病。如一般感冒、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耳聋耳鸣、眼睛疲劳等。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所以经常按摩合谷穴,对于防治脑病、颜面部疾病都有效果。按摩合谷穴有一个小小的技巧,即向小指方向用力,而不是垂直手背向下用力。需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人应避免强刺激合谷穴,孕妇一般不要按摩合谷穴。

足三里:调理脾胃第一大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取穴方法:从上往下触摸小腿的外侧,膝盖骨的下面,可摸到凸块,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这两块凸骨以线联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做一正三角形,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中医还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意思是说凡是腹部的问题、下肢的问题,足三里都能给您解决。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穴位,是一个很重要的补益、延缓衰老的名穴,堪称人体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第一穴。经常用按摩锤、按摩棒,或者用自己的拳头敲一敲、砸一砸、按一按,胜过我们每天喝鸡汤的效果。跟前边两穴相比,足三里的取穴方法稍显复杂,怎样确认是否找准了穴位呢?如果按压时有一种酸麻胀的感觉,就找对了,如果什么感觉都没有,说明穴位找得不够准确,可以重新试试。

关元、气海:养气固本长寿生命要穴组合。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气海穴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取穴方法很简单,脐正下方四横指处为关元,关元与脐的中点为气海。

关元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关元穴具有补肾壮阳、调理冲任、理气和血、强身健体等作用。气海也是任脉穴位,中医素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是说气海穴有温养、强壮全身的作用。暴饮暴食、睡觉时着凉、精神紧张等引起的腹痛,对气海穴进行刺激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神经衰弱等也有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张仲景| 未病先防,养护脾胃(下)
张仲景的这碗汤,是女人的补血王,男人的回阳宝,现在喝正合适
张仲景的这碗食疗汤,是男人的补阳药,正合适现在喝
当归生姜羊肉汤,最适合冬天的滋补汤!
千古进补第一方!现在开始用 秋冬百病消
医圣张仲景治病也会“糊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