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读书体会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一书是黄旭明编著的,本书一共有五章,阐明了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明确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信息技术培养的任务、目标与内容,探讨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给出了信息技术教学课件设计的基本方法,讨论了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的内容与特点。

认真学习了本书的前三章,使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发展有了新方向:

一、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1、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教师的讲解示范要做到既要生动形象又要通俗易懂,示范动作要慢,一定要让学生看得清。

    2、以上机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独立的性质来完成某一任务,教师要在课堂上巡回进行技能练习指导,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要马上指出其错误,而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自己动手实验,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找出问题原因。

    3、以网络教室为主的机房中上课,对操作性强的内容,教师讲后学生马上可实践操作。效果较好,学生掌握较快。

    4、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借助CAI和软件嵌于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的作用。其关键是合适的课件和软件,如指法训练、鼠标练习等。也可尝试使用市面上使用的教学演示光盘。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置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然后再讲授本课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自己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快感。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引导为主,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其内容含有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具有促进思想潜能开发的作用。教师应依据教材特点,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深思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大胆地去设想,只有让学生大胆去设想,主动去探索,才能萌发出创新的意识。因此,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巧设提问,诱发学生主动性,营造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敢于创新、主动创新。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才能焕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模拟试题三及答案解析
中小学课堂教学究竟有哪些教学法?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采用诱思教学法进行教学(安庆怀宁)
连云港教育网站 小学生网络学习实验研究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