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之纯厚遇有实——心行德者独有之

《管子》易读本(暂定名)

形势解第三(中)

    原文: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于四方无择也。故欲来民者,先起其利,虽不召而民自至;设其所恶1,虽召之而民不来也。故曰:“召远者使无为焉”。

    注释:

    1、设其所恶:所设立招徕百姓的环境、条件为百姓所厌恶。

    今译:对于百姓,给予好处他们就归附,损害他们就会离去。百姓追逐利益,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于四面八方无所选择。因而要想使百姓归附,首先要给予百姓好处,这样,既使不去招徕,百姓也会自动来归附;(网友念之人)“统治者所设置或制定的政策为百姓所厌恶,”既使多方招徕,百姓也不会归附。因此说“招徕远方百姓,使者没有用处”。

    原文: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1,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莅民如仇雠,则民疏之,道之不厚,遇之无实,诈伪并起,虽言曰吾亲民,民不亲也。故曰:“亲近者言无事焉”。

    注释:

    1、道之纯厚,遇之有实:教育百姓道理纯正厚道,对待人民实实在在。有实:安井衡云:古本“有”作“真”。

    今译:治理百姓君主就要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百姓就会亲近君主。对待百姓厚道实在,既使不说我亲近百姓,百姓自然也会亲近君主。治理百姓如同对待仇敌,百姓就会疏远君主,对待百姓不厚道、不实在,欺诈虚伪就会一起发生,既使说我亲近百姓,百姓也不会亲近君主。因此说“亲近身边百姓,言语没有作用”。

    原文:明主之使远者来而亲近者也,为之在心。所谓夜行者,心行也,能心行德,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矣。故曰:“唯夜行者独有之乎”。

    今译:明主要想招徕远方的百姓,并且使身边的百姓亲近自己,主要在于自己的诚心。所谓夜行,就是心行的意思,君主能诚心实行大道德政,那么天下的诸侯没有能和君主相争的人。因此说“只有诚心实行大道的君主,才能拥有天下的百姓”。

    原文:为主而贼1,为父母而暴,为臣下而不忠,为子妇而不孝,四者人之大失也。大失在身,虽有小善,不得为贤。所谓平隰者2,下泽也,虽有小封3,不得为高。故曰:“平隰之封,奚有于高”。

    注释:

    1、贼:伤害。

    2、平隰:原作“平原”,据下文应作“平隰”。因改。隰:平原上的洼地。

    3、封:平原上的高地。

    今译:作君主却伤害百姓,作父母却暴虐子女,作臣下却不忠于君主,作子女却不孝顺父母,这四种行为是做人最大的罪过。大罪在身,既使偶尔有些小的善行,也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所谓平隰,就是平原上低湿的沼泽地,既使当中有个高出地面的小土丘,也不能称为高。因此说“洼地中的小土丘,怎能称为高”。

    原文:为主而惠,为父母而慈,为臣下而忠,为子妇而孝,四者人之高行也。高行在身,虽有小过,不为不肖。所谓大山者,山之高者也,虽有小隈,不以为深。故曰:大山之隈,奚有于深

    今译:作君主的向百姓施以恩惠,作父母的向子女施以慈爱,作臣下的忠诚于君主,作子女的孝顺父母,这四种人的行为是做人的最高品行。高行在身,即使偶尔有点小的过错,也不能算作不肖。所谓大山,就是高峻的山,上面既使有个小土坑,也不能算深。因此说“高山上的小土坑,怎能称为深”。

    原文:毁訾贤者之谓訾,推誉不肖之谓讏1。訾讏之人得用,则人主之明蔽,而毁誉之言起2;任之大事,则事不成而祸患至。故曰:“訾讏之人,勿与大任”。

    注释:

    1、訾(音子):说人坏话。讆(音卫):虚妄。

    2、毁誉之言:诽谤贤人、吹捧恶人的言论,即颠倒黑白的议论。

    今译:诽谤贤人称作訾,吹捧恶人称作讆。诽谤贤人、吹捧恶人的小人被任用,那么君主的眼睛就会受到蒙蔽,颠倒黑白的议论就会到处传播;如果让这种小人担负重任,那么事业得不到成功,祸患就会降临。因此说“专门诽谤贤人、吹捧恶人的小人,不能让他担任重”。

    原文:明主之虑事也,为天下计者,谓之譕巨1。譕巨则海内被其泽,泽布于天下,后世享其功久远而利愈多。故曰:譕巨者,可与远举

    注释:

    1、譕巨:原作“譕臣”,“臣”当作“巨”。见《形势》注。譕巨:谋虑深远。

    今译:明主考虑国事,能为天下着想的,称为谋虑深远。谋虑深远,四海之内都能沐浴君主的恩泽,恩泽广布天下,后代长久地享受他的功业,对国家的好处也越多。因此说“谋虑深远的人,可以和他从事大业”。

    原文: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偷得利而后有害1,偷得乐而后有忧者,圣人不为也。故圣人择言必顾其累2,择行必顾其忧。故曰:“顾忧者,可与致道”。

    注释:

    1、偷:苟且。

    2、累:指后果。

    今译:圣人选择可以说的话,然后才说;选择可以做的事,然后才做。只顾眼前利益而将来造成危害,只顾眼前取乐而将来产生忧患,这种事圣人是不会做的。所以圣人选择言辞一定考虑它可能造成的后果,选择行为一定考虑它可能产生的忧患。因此说“考虑忧患的人,可以同他实行大道”。

    原文:小人者,枉道而取容1,适主意而偷说2,循利而偷得3。如此者,其得之虽速,祸患之至亦急,故圣人去而不用也。故曰:“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召也

    注释:

    1、取容:取媚君主。

    2、说:同悦。

    3、循:原文为“备”。王念孙云:“‘备’当为‘循’”。因改。

    今译:所谓小人,就是不走正道而取媚君主,顺从君主的意愿而讨取欢心,只求眼前的利益而不顾长远。这样的人,取得好处虽然快,但招来祸患也快,因而圣人让他离开而不会重用。因此说“主意出得快,而不考虑后患的人,走开了就不必召回”。

    原文:举一而为天下长利者,谓之举长。举长则被其利者众,而德义之所见远。故曰:“举长者,可远见也”。

    今译:推举一个能为天下谋利益的人,就称为举贤。推举贤人,得到他好处的人就会越多,他的德义体现就会越久远。因此说“推举贤人,百姓得到利益”。

    原文:天之裁大,故能兼覆万物;地之裁大,故能兼载万物;人主之裁大,故容物多而众人得比焉。故曰:“裁大者,众之所比也”。

    今译:天的资质深广,因而能覆盖万物;地的资质深广,因而能承载万物;君主的资质深广,因而能包容万民,使众人得到庇护。因此说“君主资质深广,众人得以庇护”。

    原文:贵富尊显,民归乐之,人主莫不欲也。故欲民之怀乐己者,必服道德而勿厌也,而民怀乐之。故曰:“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

    今译:财产富足、地位显贵,百姓乐于归附,这是君主无不向往的情景。因此要让百姓乐于归附自己,必须奉行德政并持之以恒,这样百姓就会乐于归附。因此说“要别人归顺,就要奉行德政,并坚持不厌”。

    原文:圣人之求事也,先论其理义,计其可否。故义则求之,不义则止;可则求之,不可则止。故其所得事者,常为身宝1。小人之求事也,不论其理义,不计其可否。不义亦求之,不可亦求之。故其所得事者,未尝为赖也。故曰:“必得之事,不足赖也”。

    注释:

    1、身宝:指自身宝贵的经验。

    今译:圣人对待要做的事,先考虑它是否合乎理义,估计它是否可行。合乎理义就做,不合乎理义就不做;可行就做,不可行就不做。因而他做成功的事,常常成为自身的经验。小人对待要做的事,不考虑它是否合乎理义,不估计它是否可行。不合乎理义也去做,不可行也去做,因而他做成功的事,不能作为依靠。因此说“自以为一定能做到的事,依赖不得”。

    原文:圣人之诺已也1,先论其理义,计其可否。义则诺,不义则已;可则诺,不可则已,故其诺未尝不信也。小人不义亦诺,不可亦诺,言而必诺,故其诺未必信也。故曰:“必诺之言,不足信也”。

    注释:

    1、诺已(音乙):郭沫若云:“‘诺已’犹‘诺否’。”

    今译:圣人对待要承诺的事,先考虑它是否合乎理义,估计它是否可行。合乎理义就答应,不合乎理义就不答应;可行就答应,不可行就不答应。因而他的承诺,没有不守信用的。小人则是不合乎理义也答应,不可行的也答应,说什么都答应,因而他的承诺,不一定守信用。因此说“口头上一定应允的话,信任不得”。

    原文:谨于一家,则立于一家;谨于一乡,则立于一乡;谨于一国,则立于一国;谨于天下,则立于天下。是故其所谨者小,则其所立亦小;其所谨者大,则其所立亦大。故曰:“小谨者不大立”。

    今译:拘泥于一家的事,就只能成功一家的事;拘泥一乡的事,就只能成功一乡的事;拘泥一国的事,就只能成功一国的事;执着于天下的事,就能够成功天下的事。因此所拘泥的小,成功的也小;所执着的大,成功的也大。因此说“拘泥小事,不能成就伟业”。

    原文:海不辞水1,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2,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飺者,多所恶也。谏者,所以安主也3;食者,所以肥体也。主恶谏则不安,人飺食则不肥。故曰:“飺食者不肥体也”。

    注释:

    1、辞:拒绝。

    2、厌:嫌弃。

    3、安主:使君主安宁。

    今译:海不拒绝水,因而能成为大海;山不拒绝土石,因而成为高山;明主不嫌弃百姓,因而成为大国;士人不厌弃学习,因而成为圣贤。所谓飺,是厌恶多种食物的意思。进谏是使君主安宁的措施,进食是使身体健康的途径。君主厌恶进谏,就会不得安宁;人厌恶进食,就不会有健康的身体。因此说“厌恶进食,身体不会健康”。

    原文:言而语道德、忠信、孝悌者,此言无弃1。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无弃之言,公平而无私,故贤不肖莫不用。故无弃之言者,参伍于天地之无私也2。故曰:“有无弃之言者,必参之于天地矣”。

    注释:

    1、此言无弃:原作“此言无弃者”。陶鸿庆云:“者”字衍文。因删去。

    2、参伍:错杂、参合。

    今译:言语必说道德、忠信、孝悌的,这些话都不可废弃。天公平无私,所以美恶无不覆盖;大地公平无私,因而大小无不承载;不可废弃的言语公平无私的,因而不论贤与不肖,无不使用。所以不可废弃的言语,是参合了天地无私的精神。因此说“谈论大道的人,一定融合了天地的精神”。

    原文:明主之官物也1,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而责必备。夫虑事定物、辨明礼义,人之所长,而蝚蝯之所短也2;缘高出险,蝚蝯之所长,而人之所短也。以蝚蝯之所长责人,故其令废而责不塞3。故曰:“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蝚蝯饮焉”。

    注释:

    1、官:同“管”,统管、统治。

    2、蝚蝯:《形势》作猿猱。

    3、责不塞:指责备得不到补救。

    今译:明主统管万物,任用他们的长处,不用他们的短处,因而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功业没有不建立的。乱主不懂得万物各有长处和短处的道理,因而求全责备。思考决定事情、辩说阐明礼义,这是人的长处,却是猿猴的短处;攀援爬高、脱离险地,这是猿猴的长处,却是人的短处。用猿猴的长处去责备人,因而乱主的号令无人听从,责备也没有用处。因此说“从高崖上跳下来喝水,对人很困难,猿猴却能做到”。

    原文:明主之举事也,任圣人之虑,用众人之力,而不自与焉,故事成而福生。乱主自智也,而不因圣人之虑;矜奋自功,而不因众人之力;专用己,而不听正谏,故事败而祸生。故曰:“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注释:

    1、自智:自以为聪明。

    2、矜奋:奋勉。

    3、专用己:指一意孤行。

    今译:明主做事运用圣贤的智谋,利用众人的力量,自己却不动手,因而事业有成,福佑降临。乱主自以为聪明,不用圣贤的智慧,自以为奋勉有功,不用众人的力量,一意孤行,不听劝谏,因而事业毁败,祸患丛生。因此说“自以为是、独断专行,是做事的祸害”。

    原文:马者,所乘以行野也,故虽不行于野,其养食马也,未尝解惰也。民者,所以守战也,故虽不守战,其治养民也,未尝解惰也。故曰:“不行其野,不违其马”。

    注释:

    1、解:同“懈”。

    2、守战:防守和进攻。

    今译:马匹是骑着奔走于原野的,因而即使不出行,喂养马匹也不能懈怠。百姓是用来防守和进攻的,因而即使不出征,保护养育百姓也不能懈怠。因此说“不去原野奔驰,也不能丢弃马匹”。 

    原文:天生四时,地生万财,以养万物而无取焉。明主,配天地者也,教民以时,劝之以耕织,以厚民养,而不伐其功,不私其利。故曰:“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

    今译:天生成四季,地产生万物,天地养育万物却毫无索取。明主是与天地相匹配的人,他教育百姓按季节生产,劝导百姓耕地织布,来增加他们的生活资料,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绩,从不谋取私利。因此说“能做到只给予而不索取,就可以与天地相配了”。

    原文:解惰简慢,以之事主则不忠,以之事父母则不孝,以之起事则不成。故曰:“怠倦者不及也”。

    今译:用懈惰怠慢的态度来侍奉君主是不忠的表现,用来侍奉父母是不孝的表现,用来做事必定不会成功。因此说“懒惰疲塌的人必定落后”。

    原文:以规矩为方圆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以法数治民则安1。故事不广于理者2,其成若神。故曰:“无广者疑神”。

    注释:

    1、法数:指法律。

    2、广:同旷。不广于理:谓勤奋不懈怠。

    今译:用规矩来画方圆就成功,用尺寸来测长短就标准,用法律来治理百姓就安定。因而做事勤奋不懈怠,成功就像有神助一样。因此说“勤奋努力的人,办事如神”。

    原文:事主而不尽力则有刑,事父母而不尽力则不亲,受业问学而不加务则不成。故朝不勉力务进,夕无见功。故曰:“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今译:侍奉君主不尽力就会受到刑罚,侍奉父母不尽力就不被父母亲近,学习学业不努力就学不成。因而早晨不努力进取,晚上就看不到功效。因此说“早晨忘掉了该做的事情,晚上就看不到功效”。

    原文:中情信诚则名誉美矣,修行谨敬则尊显附矣1;中无情实而名声恶矣,修行慢易则污辱生矣2。故曰:邪气袭内,正色乃衰也

    注释:

    1、谨敬:谨慎恭敬。

    2、慢易:简慢随便。

    今译:内心诚实就会得到美名,行为谨慎就会受到尊重。内心不诚实就会使名声变坏,行为随便就会遭受污辱。因此说“邪气侵入体内,端庄的神情就会衰变”。

    原文:为人君而不明君臣之义以正其臣,则臣不知为臣之理以事其主矣1。故曰:“君不君则臣不臣”。

    注释:

    1、不知:原文为“不知于”。俞樾云:“‘不知’下不当有‘于’字,乃衍文也。”删去。

    今译:当君主的不懂君臣之间的礼义并用来匡正臣下的行为,那么臣下就不懂得做臣下的道理来侍奉君主。因此说“君主不像君主的样子,臣下就会没有臣下的样子”。

    原文:为人父而不明父子之义以教其子而整齐之,则子不知为人子之道以事其父矣。故曰:“父不父则子不子”。

    今译:当父亲的不懂父子之间的礼义并用来教诲儿子、规范儿子的行为,那么儿子就不懂当儿子的道理并用来侍奉父亲。因此说“父亲不像父亲的样子,儿子就会不像儿子的样子”。

    原文:君臣亲,上下和,万民辑1,故主有令则民行之,上有禁则民不犯。君臣不亲,上下不和,万民不辑,故令则不行,禁则不止。故曰:“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注释:

    1、辑:和谐。

    今译:只有君臣亲近,上下才能和睦,万民才能和谐。因而君主有政令,百姓就会实行,君主有禁令,百姓就不违反。君臣不亲,上下就会不和睦,万民就会不和谐,因而政令得不到实行,禁令得不到遵守。因此说“上下不和睦,政令就难以实行”。

    原文:言辞信,动止庄1,衣冠正,则臣下肃。言辞慢,动止亏2,衣冠惰,则臣下轻之。故曰:“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3

    注释:

    1、动止:原文作“动作”。郭沫若云:当作“动止”,犹言举止。因改。

    2、亏:此指轻浮。

    3、衣冠不整,则宾者不肃:衣冠不端正,别人就会看不起。

    今译:君主言辞诚恳,举止庄重,衣冠端正,那么臣下对君主就会肃然起敬。君主言辞轻慢,举止轻浮,衣冠不整,那么臣下就会看轻君主。因此说“衣冠不端正,礼宾人员就不敬肃”。

    原文:仪者,万物之程式也1;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2;礼义者,尊卑之仪表也。故动有仪则令行,无仪则令不行。故曰:“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注释:

    1、程式:此谓法度。

    2、仪表:此谓标准。

    今译:所谓仪就是万物的法度,所谓法度就是万民的标准,所谓礼义就是上尊下卑的标准。因而君主的行为合乎法度,政令就能推行。不合乎法度,政令就不能推行。因此说“君主举止行为不合乎法度,政令就不能推行”。

    原文:人主者,温良宽厚则民爱之,整齐庄严则民畏之。故民爱之则亲,畏之则用。夫民亲而为用,主之所急也。故曰:“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

    今译:君主温和善良,宽厚待人,百姓就喜爱君主。君主号令整齐,态度严肃,百姓就畏惧君主。百姓喜爱君主就会亲近君主,百姓畏惧君主就会甘心情愿被驱使,百姓既亲近又乐于被用,这是君主治民所急需的。因此说“治理百姓既要关怀百姓又要对百姓保持威势,这才是君主治理国家的完备的方法”。 

    原文:人主能安其民,则事其主如事父母。故主有忧则忧之,有难则死之。主视民如土,则民不为用,主有忧则不忧,有难则不死。故曰:“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

    今译:君主能使百姓安居乐业,那么百姓侍奉君主就如同侍奉父母。因而君主有忧患,百姓为他分担。君主有危难,百姓为他牺牲。君主对待百姓如同泥土,百姓就不为君主所用。君主有忧患,百姓不会为他担忧。君主有危难,百姓不会为他牺牲。因此说“君主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就不会为他担忧。君主不能使百姓生存繁育,百姓就不会为他牺牲”。

    原文:民之所以守战至死而不衰者,上之所以加施于民者厚也。故上施厚,则民之报上亦厚;上施薄,则民之报上亦薄。故薄施而厚责,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故曰:“往者不至,来者不极”。

    今译:百姓在防守攻战中所以能奋不顾身,是因为君主给予百姓的好处丰厚。因而君主给予丰厚,百姓回报君主也丰厚。君主给予百姓微薄,百姓回报君主的也微薄。希望给予微薄而回报丰厚,君主不可能从臣子处得到,父亲不可能从儿子处得到。因此说“君主不给百姓好处,百姓就不会回报君主”。

    原文:道者,扶持众物,使得生育,而各终其性命者也 。故或以治乡,或以治国,或以治天下。故曰:“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

    今译:所谓道,就是扶助万物,使它们生育繁衍,完成自然生命过程的一种规律。因而有的用来治理乡,有的用来治理国,有的用来治理天下。因此说“道的基本内容是一样的,只是运用它的人不一样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吕氏春秋》原文及译文
《荀子》王霸第十一
《韩非子·八说》全文、注释和鉴赏
管子5发展经济要重视规划
鬼谷子 上卷
纵横家语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