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追寻香园的主人
追寻香园的主人
□ 吴 游
(汕晚2014.10.17)
香园内部装饰
香园内部装饰
香园

  这座具有近代中西合璧风格的迷人园宅,它室内装饰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以及整体在建筑文化、建筑技术上的重要价值,还有解放后几经变换的角色与归属等话题,已见诸不少报刊文章。如今的香园几易其手,但它究竟是谁兴建的,它早年的主人是谁?笔者认为:香园的首位主人可能是美籍犹太人马禄孚先生。但是直至汕头解放,戴天纵先生是香园的实际居住及管理者

  座落于汕头市外马路与公园路交界处(现门牌为外马路155号)的香园,早已闻名遐迩。在如今这注重休闲生活的时代,香园更是吸引了一批批慕名而至的寻幽揽胜者。关于这座具有近代中西合璧风格的迷人园宅,它的室内部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以及整体在建筑文化、建筑技术上的重要价值,还有它解放后几经变换的角色与归属等等,已经见诸不少报刊文章。如今香园被人承租来开茶座、开学画班等,业主也不知几易其手了,但是它究竟是谁兴建的,它早年的主人是谁?

  上网搜索,一篇题为《艳遇潮汕——走进花图腾部落》(作者青蛙探险)的文章有这样的记述:“当我走访了汕头抽纱业的老员工,才得知:解放前,香园主人是马禄孚洋行的戴天纵,戴天纵在海边有游艇和别墅。他也是当年抽纱业的龙头老大之一,旗下有六七百名女工。”

  陈楚金先生在《汕头埠的富人厝园与庐》一文中写道:“据了解,香园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主人在海外事业有成之后便衣锦还乡,回到家乡建造这座神秘的园宅。很多建筑材料都是专程从国外运过来,不知何故,建成之后不见主人回来居住,致使香园一直空置……香园主人是谁?有说是马禄孚洋行的戴天纵,他是当年抽纱业的龙头老大之一,也是伯德利教会的长老……究竟业主是谁,还有待史学家去考证。”

  以上两段文字其实是我在搜索“马禄孚洋行”时偶然发现的。年轻时,我就从长辈们的闲聊中知道了从前有个叫马禄孚的美籍犹太人在汕头开了家好大的抽纱公司。后来我又知道,母亲的一位表姐夫是汕头马禄孚洋行的华人经理,也就是所谓的“买办”,母亲唠嗑往事时总称他为“威凛”(潮音)。我琢磨着,这应该是一个英文名的谐音吧。果然,我在《广东省工艺美术工业发展简史》中发现了“汕头马禄孚洋行(买办戴维廉)”的记载,接着又在其它资料看到了同样头衔的“戴伟廉”和“戴威廉”。显然当年这位姓戴的马禄孚洋行买办用的是William这个英文名,他就是母亲大姑母的大女儿陈丽娟(普宁人)的丈夫,母亲说,当年家人和亲戚在家书上也昵称他为“伟琳”。近日我又特地询问了他的内侄陈先生,证实了戴先生的大名正是“天纵”。我还把网上的香园照片拿给母亲辨认,并告知地点,她说这就是当年的马禄孚洋行。母亲今年95岁了,但记忆力还很强,她说起自己年轻时从揭阳来表姐家做客,就住在香园,那时大门上还挂着马禄孚洋行的招牌,楼下是办公场所,每天登门的客户商家络绎不绝。戴家住楼上,雇有厨师、杂工等。庭园里养了些可爱的兔子,母亲还在里面学骑过自行车呢。

  当年汕头的马禄孚洋行,是一家公司总部设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的抽纱洋行。马禄孚当年不仅在汕头投资建抽纱厂,也投资美国的石油和木材生意。他也是一位艺术品收藏家,建了一座收藏艺术品和约翰·汉森纪念品的博物馆。他曾在1952年接受赫尔曼的采访,谈潮汕地区抽纱业的发展情形(见蔡香玉《坚忍与守望》),显然他对汕头是怀念和重视的。马禄孚究竟何时来汕头经营抽纱业呢?笔者苦于找不到原始资料,但是有前辈的文章提到上世纪20年代后期在马禄孚洋行任职。香园既然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且园宅内外皆透射出浓郁的艺术气息,给人以其兴建者必定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的启示。笔者认为,它很可能就是马禄孚兴建的。他既具有艺术气质,又是知名财阀,其时即使来汕未久,也完全有资金兴建园宅。而戴天纵先生那时还年轻,个人还没有大兴土木的财力。当时潮汕抽纱出口生意极其兴旺,各抽纱行的老板赚得盆满钵满,汕头崎碌尾一带陆续兴建起一批抽纱业大亨的洋楼公司或豪华宅园。香园正处于这个地带中,除了马禄孚自建,其他人不大可能既兴建如此西式豪宅,又在短时间内变卖或出租给马禄孚。

  一直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香园就一直是马禄孚洋行所在地。听说马禄孚先生并没有常住汕头,戴先生一家却一直住在香园。抗战前期,为防日机轰炸,香园的天台上常披着一面美国大国旗。该洋行的汽船行驶于韩江、榕江运送人员及货品,也挂着美国旗。汕头沦陷初期,英美商行仍继续经营,抽纱业未受大影响。那时日军对英美机构及人员尚不敢冒犯,母亲从揭阳来汕头,就是乘马禄孚洋行的汽船。但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后,驻汕头日军逮捕了英美领事、侨民,封闭了英美商洋行,部分华人经理及雇员也一度被拘禁。马禄孚洋行自然难逃此厄。此后至抗战胜利,汕头的抽纱业基本停顿,公司大部分转移到揭阳普宁等县。

  据文史资料记载,潮汕光复后,柯宝、爱双龙、马禄孚等洋人抽纱商相继来汕头复业或再注资金扩大经营,本地华商也开工复业。笔者查阅了1947年再版的《汕头指南》(谢雪影编著)中的抽纱业部分,共录入汕头市抽纱商号112家,但是其中没有列出战前各大外资洋行的商号。原先几大抽纱洋行的华人经理名下都是新的商号,戴天纵的商号名为“同孚”,明显有“马禄孚”的影子。“同孚”的地址是当时的门牌“外马路150号”,据母亲说,戴先生那时仍在香园办公。香园的门牌号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有小变更,这完全可能。至于商号,有其它资料记录显示,民国汕头抽纱洋行的买办们既身为洋行的经理,又自立门户开华资公司。但是“马禄孚”与“同孚”的公司地址如果同时设在香园,好像有点悖于商业常规,但这是题外话,笔者也外行。反正,战后的戴天纵先生一路大发利市,成为巨富。不久他在汕头市南北园海滨一带购买了成片的地皮,兴建了园林别墅,配备游艇码头,拥有私家汽船、游艇等等。

  汕头有许多老人熟知“马禄孚抽纱洋行”,有的还曾在该洋行旗下抽纱厂做过工,却少有人熟悉“戴威廉”或“戴天纵”的名字。笔者于此略提一下戴先生的身世:戴天纵先生1905年生于潮安一户上层人家,父亲戴光一曾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可惜壮年早逝。戴天纵早年就读于基督教长老会办的汕头英华中学,聪明勤奋,成绩优异,但因家道中落,高中毕业便开始就业谋生。由于他熟练掌握英语,为人精明,进入马禄孚洋行工作后渐得老板赏识,数年后成为该洋行华人经理。戴先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长老会教友,在汕时,职场之外热心事奉于基督教会。汕头解放前夕,他移居香港,改行经营家禽养殖业。此后家业渐式微。73岁时在港去世。

  行笔至此,回到本文主题,笔者认为:香园的首位主人可能是美籍犹太人马禄孚先生。但是直至汕头解放,戴天纵先生是香园的实际居住及管理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严公馆”主人或许不是严复
马从房间逃走了,狗狗发现后立马叫喊通知主人,避免了一场意外!
合集·天纵棋才;57炮对屏风马(1/13)
让现代广告人汗颜的汕头招牌文化
绝艳天纵
90年前,汕头人去哪里“淘碟”,听什么音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