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辉|爱书人绕着地球淘书

李辉的书房,罗雪村画。


爱书人走遍世界淘遍天下


文 | 李辉


我爱旅行,也爱淘书,两者常常连为一体。这些年来,天南海北我到处旅行,每到一地,找到一两个旧书店或旧书摊,运气好,再偶有所获,旅行便顿时美妙无比。


在我来说,淘书是一种乐趣,一种需要。我不藏书,更不奢望成为一个藏书家,只是根据自己研究专题的需要,或者仅仅出于好奇、出于对史料的热衷而淘书。个人档案,历次政治运动的表格,不热门的人的不热门的书,等等,许多很难受藏书家青睐的东西,常常在我选择之列。好在多一件是好事,少一件也不要紧,这样也就少了一份急切,或者非找到不可的那种痴迷。


随意淘书是很好的状态。旅行时我喜欢随意地漫步,淘书也如此。目的性与功利性不那么明确,淘书也就和旅行一样变得轻松自由,一切均随意而行。即便空手而返,也无所谓。穿行大街小巷寻找的过程,本身不也值得回味吗?


郑州有一处类似北京潘家园的地方,星期六和星期天摆满旧书摊。前些年,每次到郑州主持越秀学术讲座之际,我都会去逛一逛。在郑州,最让我满足的则是淘到一本文革期间造反派印行的《送瘟神——全国一百一十一个文艺黑线人物示众》。这本书有一大特点,配有大量人物肖像漫画,虽以丑化为目的,但有些人物的漫画却画得颇为传神。


我首先是冲着这些漫画才买下这本书的。 这本书后来可派了大用场,一些人物的漫画像,如巴金、周扬、夏衍、田汉、赵丹等,成了我所出版的一些书中的插图,以此来展示他们在文革中是如何被丑化的。历史也就这样以特殊方式留存。



1992年在斯德哥尔摩旧书店。



1992年拍摄的斯德哥尔摩旧书店老板。


瑞典是我多次旅行的国家,斯德哥尔摩的好几家旧书店,每次我都会在里面呆上几个小时。虽不识瑞典文,但翻阅老照片也是开心的事。


在瑞典,我对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欧洲的行程颇感兴趣。在友人引导下,我寻访当年康有为下榻过的饭店,浏览他买下来并在此旅居数年的小岛。汉学家马悦然先生五十年代出任瑞典驻华使馆文化参赞时,与康有为的女儿康同壁有交往,康同壁曾手书一份康有为的《瑞典纪行》送给马悦然。



1998年与马悦然先生。



康同壁手抄康有为《瑞典游记》之一。



瑞典老照片集。


马悦然复印一份寄给我,希望我能就此写写一百年前的康有为的瑞典之行。我也曾有过这样的计划,按照康有为文中所写路线寻访,然后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写一本历史游记。遗憾的是忙于它事,此计划一直没有落实。或许退休后,可以予以完成。


计划虽未实现,但一九九二年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家旧书店,我淘到一本一九七五年出版的画册,收录一八六〇至一九〇九年之间斯德哥尔摩的老照片和老漫画,恰恰是在康有为流亡瑞典期间的历史陈迹。老建筑,街景,风俗等,买下来,与康有为的游记对照着阅读,别有一种情趣。


逛旧书店旧书摊,缘分是很重要的。不像在久居的城市,可以有多次选择,旅行却只能是一晃而过,错过了时日,也就很难再次遇到了。一九九六年,《胡风集团冤案始末》由岩波书店出版日译本,坂井洋史兄邀请我们夫妇前去一桥大学访问一个月,这是我的第一次日本之行。



1996年在日东京旧书店。


未到日本,早已听朋友多次津津乐道福田书店街。的确,走在这样一条街上,才看到书店林立的大场面。走出一家,走进又一家,不同布局,不同专题。走在这样一条书店街上,即便不买书,也值得尽兴闲逛。


的确是为了满足一种逛书店的快乐。不过,尽管我去逛了两个半天,还是一无所获。太重,太贵。想买的书,拿在手上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来,还是空手而归。结果只成了一个游客,不过乐在其中。


真正的意外所得,是在原宿的地摊上。


离开东京的前两天,我住到原宿一家饭店。原宿被认为是青年人最爱光顾的地区,据说在服装、发式等流行时尚方面,一直领导着日本的潮流,甚至好莱坞也受其影响。不过,我生性不爱逛百货店服装店,住在繁华的大街附近,却只是在橱窗旁扫上几眼,独自一人更是没有走进去的兴致。


我就这样漫无目的地顺着原宿大街散步。大街在山坡上缓缓起伏,我从下面往上走去。我离开人群熙攘的大街,往右一拐,走到与原宿相邻的一条较为安静的大街上。这里叫青山。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在一幢大厦前,汇集着一片地摊,便兴致勃勃地走去。大厦叫Renault。地摊旁边高耸着一块巨大的麦当劳广告。


旧地摊无所不有。卖旧家具的、旧百货的、工艺品的、旧书旧画报的,等等。


在淘到几本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东京出版的有关上海战役的书之后,我被专卖老照片的一个摊位吸引了。摊主是位白人,问他,原来来自美国。他的摊位上,摆满各式各样的老照片。这些老照片根据不同主题放在一个个影集里面,供顾客挑选,选中哪张,便从影集里取出。


我注意到,这些老照片尤以二次大战期间欧洲战场的居多。有德国军队和纳粹的生活照,有苏联红军、盟军的战场留影。我饶有兴致地一本本慢慢翻阅,忽然,我发现了一本二次大战中日本军队的影集,便放下其它,仔细来看。我告诉摊主我来自中国,他似是非常明白我的意思,便马上又拿出好几本影集,告诉我这些可能都是我感兴趣的。


这些影集中的照片,大多是在太平洋战场拍摄的。但在一本影集中,我看到了应该是在中国拍摄的一组照片。照片的拍摄者可能是一位随军摄影师或者记者。与别的照片不同,这组照片是一个系列,一共四张,看得出来是在同一次战斗中先后拍摄的,颇能反映出战斗的过程。


我判断这些照片是在中国北方战场拍摄的,是根据照片上的房子、丛林和一位被打死的农民。我还根据自己的分析,将这四张照片按事件发展的过程做了顺序排列。这几张老照片,永远留下了罪恶记录。这样的史料,应该收集。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掏腰包买下它们。


归国途经香港,遇到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者、作家小思。她看到我买来的老照片,听我讲原宿地摊的情形,颇为惊奇而羡慕。她专门研究香港文学史,对收集史料情有独钟。她早就听说过东京原宿有这样一个旧货市场,但只是每逢星期天才有。她到过东京多次,可是一直未能抽出时间前去。“你真是有缘!”她对我说。



1996年与董桥先生逛旧书店。


我相信缘分。正是在这次香港之行时,我初次见到董桥先生。那天饭后,他带我和妻子走到位于中环一带的一家旧书店。书店不大,在斜坡之上,名字我也记不起来了,但那天淘到的一本书,却成了我的第一次香港之行的最好纪念。



1949年香港出版的《作家印象记》。


书不算珍贵,是一九四九年十一月由司马文森主编、智源书局出版的“文艺生活选集”中的一本《作家印象记》。书不厚,只有九十八页。这是一本多人合集,分别是关于郁达夫、朱自清、田汉、夏衍等人的特写。我选中它,主要是在里面发现有画家黄永玉的《记杨逵》,这是他当时从台湾逃到香港后写的一篇特写。


读过不少黄先生的散文,很欣赏他讲述故事的才能和勾画人物性格特点的奇妙处,但这些文章大都写于八十年代之后,他的早期文章我还从来没有见到过。  淘到这本《作家印象记》实在是一大收获。



黄永玉在自己的文章上面题跋。


后来将这本书拿去给黄先生看,他差不多忘记了自己当年还写过这篇旧作,当即在书上写道:“永玉重读于一九九七年,距今四十九年矣!”文章他看得很认真,还不时写几句眉批和注释。文中当年不便公开的人名用×××代替,现在他补写出来;关于杨逵,他注明“写过《香蕉香》小说”。


他在文章中以讽刺的笔调写到一个在台湾某报编辑副刊的留有“普希金胡子”的人物,他这样说明:“司马文森后来告诉我,普希金胡子是个好人,这样写他,对他在台湾工作有好处,他名叫史习枚。”


淘书者自得其乐地在路上走着。地点与场景不断变换,主题也不断变化,永远不变的却是情趣,是缘分。 



1968年关于中国的摄影集。 


十几年前,因为研究外国记者与中国的关系,写作美国《时代》封面上的中国人物,四处旅行时,在旧书店里寻找相关图书成了新的爱好。二〇〇一年到美国,年近八旬的董鼎山先生带我去逛他家附近的纽约一家最大的旧书店,着实买到好几本重要的书。一年在法国尼斯,居然在一家旧书店,意外发现时代公司麾下的《生活》画刊,于一九六八年精选出版的关于中国的摄影集,当即买下。



购买儿童绘本又成了我的另一个爱好。


这几年,购买儿童绘本又成了我的另一个爱好。除了在旧书网上寻找相关图书之外,两次去伦敦,逛了一个又一个旧书店,发现心仪的书,虽然并不便宜,却按捺不下心动,毫不犹豫买下。


淘书,就是让自己高兴,快乐!


淘书之乐,君知否?


完稿于二〇一六年八月二日,北京闷热时节



2015年在伦敦旧书店。



2015年与伦敦旧书店老板合影。


本文经授权选自六根


醉能同其乐,醒能著以文


-END-

出版机构或作者来信来稿请发greentea@188.com

更多好书


阅读需要分享

ID:greenteabooklist  


绿茶书情|文艺连萌成员

文艺连萌|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实践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儿童绘本故事《爱书的小狗》
旧书店
张宁芳:在街头巷尾和书店来一场别具一格的相遇
我和书
北欧人靠这些地方,治愈了孤独
《中国独立书店》纪录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