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闹 鱼
   身在江南水乡,记忆中最有情趣的事莫过于在小池塘、小溪流、小水沟里捉鱼了。
  记得懂事之后,那时老家种植水稻沿袭了过去的杀虫方式,一般还不用农药,而是在稻田里撒生石灰,现在看来这是特别环保的杀虫方法。撒过石灰后,那些稻田里的小鱼儿受不了了,就晕头转向得到处乱窜,最后乖乖得一动不动,我们小朋友就把这些泥鳅、白条鱼、鲫鱼之类的鱼儿捉放进鱼篓里,回家后用水泡上,滤去了鱼儿肚里的石灰水,最后得到一顿美餐。一辈子也记得父母当时煎炒小鱼儿后,撒上小许姜丝,拌上点尖椒,味道好极了,保证能把人肚儿吃撑了。难怪道县人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鱼仔送饭,鼎锅刮烂!

  当然,在大人看来我们小屁孩捉鱼的过程以及最后的收获都是些“小儿科”类的举动。大人真正的举动是闹鱼。故乡有条河叫“黎溪”,此河流发源于都庞岭山麓中坪源,故又称中坪河,到中游社下村后始称黎溪,在下游李家洞村汇入洑水河。大人们会用老家俗名为“茶枯”的东西去黎溪河里闹鱼,一般都是十几家“入伙”,相邀在一起,每家出几张“茶枯”。“茶枯”实为茶油枯,又称茶粕,别名茶麸、茶籽饼,是野山茶油果实榨油后剩下的渣。

  闹鱼开始了,大人们把上游河坝的水堵好,每人一个装上半篓子茶油枯的竹篓,在坝下的溪流里浸泡后猛用劲摇晃,似乎想把茶油枯里那些茶皂素全部稀释出去,大人们开玩笑说是给鱼喝点“茶水”。

  半小时后,“喝”了这种“茶水”的小鱼开始焦灼不安、窜来窜去。我们小朋友看见了会叫着:“叔叔,这里有个‘大鱼’”“那里也有条‘大鱼’”……其实他们一点都不为之心动,很随意地用鱼捞子捞起来,丢在河堤上。我们就会忙不迭地拾掇起来,放在自己背着的小鱼篓里。不到一个小时,渐渐地小河边的大人们此起彼伏地大声嚷叫起来。

  “我搞到个半斤多的鲫鱼!”

  “这边个红鲤有两斤!”

  “鲶古郎(鲶鱼的俗名)一个,斤把子!”

  黎溪河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河里的鱼喝了“茶水”后在河里瞎蹦乱闹,岸上的人捉着鱼也大喊大叫,我想这就是闹鱼吧!

  这种“茶水”流到哪儿,哪儿的鱼喝了后就晕头转向,昏昏沉沉,被大人捉进鱼篓里。等到其他人知道河里在闹鱼的时候,都到河边来“闹”鱼,一时间小河边成了众人捉鱼的场所。如果选择在晚上闹鱼,整条小河的上下都是照鱼的灯,手电筒、小篝火、鱼掌灯,还有戴在头上的矿灯……一下子小河两岸成了灯的海洋,全村都热闹起来了。

  此时“入伙”的大人们已经收拾好东西,兴高采烈地吆喝着,挑的挑,担的担,满载而归。回到家之后,他们称一下鱼的重量,拿出几条大鱼当做一会儿“打平伙”(聚餐)用,其余的就按照三一三十一地分到各家去,让妇女同志们剖鱼挑拣拾掇去,老爷汉子们就准备“打平伙”的吃食了。

  时间过去了三十年,我记忆犹新的是那一场场闹鱼的情节。可惜现在电机打鱼的太多,老家基本上很少有如此大动作的闹鱼了。最有感触的是故乡黎溪是否因为少了鱼儿穿梭,渐渐地河水少了,泥石多了;大多数人外出打工的家园,多了的是高高的建筑,少了的是勃勃生机。(来源:中国农药第一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闹”鱼 | 陈翘
【遛鱼】这6大动作,必须赶紧记下来!
钓鱼口诀大全第三季-头条网
钓鱼时,掌握操竿“五字诀”,大鱼自动上钩
夏季垂钓经常导致空竿的四个小错误
溜鱼误区,你中了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