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沃野盛开特色花 一村一品富农家——泽州县发展特色农业纪实



  • 泽州县乡土人才培训现场


  • 彤康食品有限公司山楂干红酒庄


  • 泽州县“泽地萃”金针菇现代农业园


  • 李寨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白芍


  • 伊健”食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早餐奶

  • 隆冬时节,寒风刺骨。但在泽州县南村镇陈庄村 “泽地萃”绿农开发有限公司农业示范园里,却暖意融融。一排排蓝瓦白壁的洁净厂房里,灰白的杏鲍菇、金黄的猴头菇和红艳艳的灵芝像花儿一样绽放。董事长申永乐乐呵呵地介绍:“这个占地240亩的食用菌循环经济园区,目前已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线、肉羊养殖基地建设、40多栋灵芝大棚和猴头菇标准化大棚正在试生产。”
       在泽州县,像陈庄村这样的特色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叫响叫亮了“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

    整合资源 壮大基地掀起特色农业发展高潮

    一山一水总关情,一心一意为“三农”。近年来,泽州县抓基础、建基地、强龙头、创精品,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闯出了一条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并重的农业之路,不断演绎出精彩华章。
       全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采摘农业等新兴农业,共建起12家规模化农业园区,形成了集娱乐休闲、旅游度假、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经营服务体系。其中,总投资1.43亿元的高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目前已完成项目规划,高都镇政府正就园区三通一平做前期工作;“绿之丰”生态农业观光园已投资2500万元,完成园区主干道硬化、监控中心主体工程、建起蔬菜大棚71栋、修建了蓄水池、冷库、职工培训中心、农家乐、育苗床等育苗项目基本完成;“长青苑”农林开发生态园建设项目,累计投资1.2亿元,完成主道路硬化工程、种植果树5000余亩、养鸡1万只、农户散养羊200多只、建成40万公斤鲜果冷藏库1个、建成蓄水池3个;“欣绿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先后投资900万元,建起日光温室37栋,种植了黄瓜、西红柿、苦瓜等作物;“益丰园”农业园区先后投资7800万元,建成办公楼、1座鸟巢温室、50亩人工湖、万头花猪养殖基地、60栋冬暖式大棚等。
       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现代农业才能让农民富起来,而发展特色农业是最佳切入点。为此,泽州县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规划了“五大基地”:一是以丹河沿线为主,在北义城、高都等乡镇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二是以环城高速和长河流域为主,在下村、大东沟、巴公、南村等乡镇建设畜禽养殖基地;三是以南部山区为主,在犁川、李寨、南岭、柳树口等乡镇建设干果经济林和蚕桑生产基地;四是以南村镇“泽地萃”公司为龙头,在南村、大阳、巴公、李寨等乡镇建设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五是以“彤康”“义诚”公司为龙头,在高都、北义城、柳树口、李寨、山河等乡镇建设特色小杂粮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五大基地”齐头并进,推进了特色农业生产,掀起了“百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高潮。目前,全县共发展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42个,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45个,新发展李寨乡和高都镇2个“一村一品”特色乡镇。全县合作社已达到860家,注册资金9.7亿元,社员人数25850人,带动农户3万余户。

    龙头带动 组团发展趟出农民增收新路子

    “现在最大的感觉就是忙,政府给咱铺了一条致富路,每天有干不完的活,挣不完的钱。”高都镇北街村民在一起议论时深有感触。据悉,泽州县以卧龙山生态农业示范园为龙头,带动了北街村及周边村庄500余农户参与玉米种植、加工。单靠玉米种植一项,北街村人均年收入达4000元。
       为了让更多的土地流转给专业大户,开展规模化经营。泽州县“三管齐下”,积极引导农村土地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一是出台了《泽州县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意见》,规范引导土地流转;二是加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好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规范土地流转合同,鼓励农民以转包、互换、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三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支农项目优先扶持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等规模经营主体,以此推动全县农村土地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工作。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面积2.3万亩,流转规模较大的分布在巴公、北义城、高都、金村、周村等乡镇,流转面积最大的达2000亩,建成千亩以上连片示范点10个。
       与此同时,泽州县积极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种养能手、农村经纪人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鼓励采取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管理模式,壮大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农民增收。先后组织彤康、伊健、双丰、盘松、山里泉等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第十届农交会等。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25家。其中,彤康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全省农产品加工“513”工程重点龙头企业,晋宏、伊健、双丰等8家企业入选晋城市龙头企业。2014年,全县25家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9.6亿元。

    培育品牌 提升档次打造强县富民新亮点

    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竞争力。在发展“一村一品”的过程中,泽州县积极鼓励和支持无公害、有机种植,加大品牌宣传和保护,有力地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每到蔬菜、水果成熟时节,位于泊南村的成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能传出游客们采摘时的惊喜和快乐。近年来,泊南村大力发展温室大棚无公害蔬菜,建起了38栋第五代冬暖型日光温室大棚,并进行统一培训、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同时加大品牌宣传,使西红柿、黄瓜、青椒等农产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种植了300亩的桃、杏、核桃等经济林,在晋城市声名鹊起。
       秋天一到,来北义城镇南义城村购买红薯的顾客络绎不绝。这里土质肥沃,长出来的红薯甘甜醇香,含多种营养成分,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南义城村每年种植500多亩红薯,亩产2500公斤以上,每公斤市场售价3元,亩收入达1.5万元,许多村民依靠种植红薯走上了富裕路。
       泽州县全力推进“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2013年,对28家合作社进行了无公害认证、62家合作社注册商标、3家合作社进行了QS认证、1家合作社进行了有机认证。2014年,又完成2家企业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认定产地面积1003.3亩,认证产品11个。全县初步建成了小杂粮、蔬菜、食用菌、有机农产品、蚕桑、畜牧等9个农业产业链条,涌现出“双生宝宝”“龙谷香”“米康尔”有机小米、“薯康源”有机红薯、“巴公”牌大葱、“盘松”牌蜂蜜、“卧龙山”牌甜糯玉米、“寿山”牌蔬菜等一批特色名牌产品。
       与此同时,该县大力实施人才、技术引进战略,与山西农大共建了 “一地一站四院”,在小麦、核桃、谷子、食用菌、蔬菜等方面建立优势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统筹使用农技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内的涉农培训平台,整合利用农广校、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农村远程教育和农村“文化大院”等各类农业技术培训资源,年培训农民3万人次,其中技能培训5000余人。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目前,泽州县共建成600多个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在用工、用地、参与种植和产品价格方面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组织程度明显提高,交易环节大大减少,解决了集体经济组织“统”不了、国家“揽”不了、单个农户又干不了的问题,带动了产业发展。
       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农民富,国家昌。泽州县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抓手,精心打造“强县富民”新亮点,力争让村村有特色,户户有门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汕头:全力推动富民兴村战略
    广东:2020年建成逾千个农业特色专业村
    河南尉氏:羊肚菌助民富
    农业部关于产业扶贫政策的解读
    深入推进一村一品 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让好产品亮相让名村镇露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