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昼夜阴阳节律”知多少?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是古人根据太阳一天的运动而调节的作息习惯,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法于阴阳”,法于阴阳即遵循阴阳之道,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

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都遵循着阴阳之道,天地的昼夜更替中蕴含着阴阳变化,人作为天地之气的产物,在一个昼夜中人体内阴阳的变化与自然界阴阳的变化相协调。

在一昼夜更替中白天为阳,黑夜为阴,而阴阳又可以进一步划分。《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从平旦(早晨3点-5点)至黄昏(晚上7点-9点)这段时间在一天之中是属阳的,它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以日中午时(中午11点-1点)为界,平旦到日中为阳中之阳,这个时候太阳是上升的,趋势是向上的,是一天中阳气最足的时间段;日中到黄昏为阳中之阴,太阳开始西斜,热量不如上午那么充足,开始慢慢转为黑夜。

从黄昏到平旦这段时间在一天中是属阴的,也可以进一步划分,以夜半子时为界,合夜(日暮而合于夜的意思,相当于黄昏)到鸡鸣(凌晨1点-3点)为阴中之阴,是一天中阳气最弱、阴气最重的时候;从鸡鸣到平旦为阴中之阳,太阳要升起,阴气在下降,阳气在上升。

人体内的阴阳变化呈现出与天地自然阴阳变化的适应性节律性变化,其中,人体“阳气”作为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在昼夜循环的过程中具有“晨起始旺,中午最盛,午后转弱,半夜最衰”的特点,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人体自身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斗争的过程中,正邪二气能够随时间变化而盛衰消长,造成正邪斗争也会随之表现出“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昼夜节律变化。

在我们的日常起居生活中,应当顺应昼夜阴阳的变化,进行合理的作息,例如清晨至日中阳气充足,应该养阳,在清晨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使气血调畅,有助于阳气的生发;黄昏至夜半,阳气收敛,不做劳动力过强的事务,顾养筋骨而养阴,做到“法于自然”,才能“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方能健康长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气消长与昼夜关系
《黄帝内经》解读(十三)
节律的形成与自然息息相关
子午流注日相与月经周期月相的关系
人体阴阳与太阳辐射初探
第四章阴阳节律与临床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