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造
  读《学习中的创造》,使我想了很多,尤其在思考:我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能有哪些创造?怎样实现这些创造?创造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什么?从教二十年,每一年走的路各有不同。早年的我,拘泥于教材,拘泥于设计,尤其是在一些公开的场合,对于学生“异样”的声音,紧张、排斥,就怕和教学预案有出入。回首,让我觉得对当年那些学生有一种愧疚之感。是学校让我们成长,是书籍引领我们思考,是课堂让我们实践,是学生让我们触动。

数学课堂中的创造,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指向开放、个性、实践。

开放。一节课,40分钟,对于所有的老师都是一样的,但课的背后,是迥异的。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而言,40分钟展现的仅仅是冰山的一角,更多的思考、学习、准备等都沉在海面之下。只有海面下的冰山足够大,才会撑住海面上的这一小块。做到这些,面对课堂中的“异样”,才会有足够的敏感去捕捉,才会有足够的智慧去生成,才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灵动与舒展。

个性。曾幼稚地以为:老师的答案才是标准的答案。所以,曾很辛苦地去塞所谓的“标准答案”,曾抱怨学生好笨好笨……。苦恼之中,是一本本书给了我解释:原来笨笨的那个人正是我自己。班级授课,有很多的好处,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在这样一个群体中,充分吸收别人真知灼见,让个体的认识更加丰满与全面。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承认个性,更要利用个性,努力实现“1+1>2”的可能,为“创造”提供丰富的可能。

实践。实践是一种科学学习的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很从容地去思考一些问题,并得到启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不少的知识都需要学生的实践,这既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它的必要性。而且,实践类的课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由于读了这本书,本学期我特别留意自己课堂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我觉得有几点尝试还是比较成功的:

1.大量的操作,为学习提供了丰富材料的同时,充实了学生的感知,实现了“先学后教”。

课前,我布置学生在家用土豆或萝卜或黄瓜等分别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少学生以为这事简单,但第二天检查的时候,发现大多是“不合格”。由于还没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所以,面对这一堆的“不合格”产品,学生只是觉得怪怪的,却说不出原因。听过这样的准备,学生上课就显得准备充分,有理有据,学得特别的扎实。

尝到了甜头后,我又布置学生用卡纸做火柴盒,由此来理解各种特殊的求表面积情况。这样的学习,不再停留于书本与作业本,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制作思维导图,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夯实基础,为创造提供可能。

学习中的创造,其土壤应该是扎实的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面对新接班的六年级学生,我总觉得他们在知识积累上有欠缺,影响了他们在学习中的创造,因此,我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整理,以夯实基础。

开始做思维导图的时候,学生新奇却无从下手,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件创造性的劳动。每一次修改,都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并尝到了学习的乐趣。

要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有创造,我想,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善于思考并乐于实践的示范者,为此,我愿意不断学习与改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应用
让细节点亮小学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论文7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说课
拓展材料7:数学课堂离不开实践操作
小学数学“微实践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索(2021031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