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学校教室里的风景
     “学校的教室应该有经常更换的报刊;应该有经典名著、当代流行文学作品等开放的图书角;还应该配备背投电视、可以上网的电脑等。若有条件也可以为班级配备捕捉信息的摄像机。”

  这是我看到的一个专家眼中关于教室的美好设计,这确实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多功能教室。很多城市学校也有条件来构造这样的教室,但对于不少农村学校来说,这样的设计可能有些遥不可及。

  尽管现在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已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水涨船高,在社会期待普遍提升的今天,农村学校教室设施改善和提高的范围仍然有限,城乡教育的差距依然很大。

  但落后并不意味着停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寻求发展的机会。那么,农村学校如何构建“新教室”呢?

  当大家厌恶了工业化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弊端时,大家都在渴望拥抱绿色,享受环保,回归自然。这里的绿色、环保、自然,不单单是“物”的需求,更多的是“情”的渴望。渴望小鸟的叫声,换一个美好的童真;渴望野菊花的芳香,圆一个朴素的梦想;渴望渡过小马渡的那条小河,顿悟自信勇敢的人生哲理……这些恰恰是农村教室的最大看点。在这个地方,一群饱含教育信仰的农村教师也可以大有作为,他们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势利导,演绎了野百合的春天,演绎了“草根”教室的春天。

  2009年“感动中国”评选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一位叫李灵的乡村教师。当年,只有27岁的李灵是河南省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的校长,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有个简易的“图书室”,李灵像废品收购者一样,骑三轮车到郑州市沿街回收旧书。“每次看到其他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我真的很难受,我也想为自己的学生搭建一个阅览室,哪怕是最简易的。”李灵说。终于,她用自己辛勤的双手为学生带来了充足的“精神食粮”。

  2012年,光明日报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系列公益活动中,记录了山西省吕梁兴县一位名叫王春云的乡村教师。同西部大多数山村一样,这里的教育和外面的差距相当大。作为学校唯一的教师,王春云一个人坚守学校,利用枣树当旗杆,坚持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特别的是,王春云结合当地枣树是黄土高原的生命树的特点,到枣园给高年级的学生讲解枣树的嫁接知识。在窑洞前的空地上,王春云还和学生们一起玩篮球。

  不管是李灵的简易“图书室”还是王春云的露天教室,这才是农村学校教室里最美的风景。这样的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的生活场所,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来感悟生命、实践生活、学会生存。

  农村学校的很多课程可以把这样的环境资源,直观地展示给孩子们。捉小虫子制作昆虫标本,摘树叶制作植物标本,在学校的房檐下做个鸟巢观察候鸟留鸟的生活,在小河边观看小河生态环境的食物链,在小河滩师生一起挑沙子来做跳远的沙坑,星期天帮家人放牛羊并创作一幅“农家乐”美术作品……这些都是教师因地制宜来拓展教室功能、外延课堂空间的一种尝试,也是教室功能多样性和合理性的最大化体现。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环境变换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无疑是“绿色环保”的。这样的教室就成了农村学生享受大自然的快乐舞台,而舞台剧的导演就是这些可敬的农村教师。教师的高度决定着教室文化的高度。

  当然,农村教室带给孩子的并不都是完美的,这些“完美”是农村特定环境下无奈的选择。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学校环境、教室氛围,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在配置设备相对简单、人员相对缺乏的现实情境下,农村学校同样能够通过因地制宜重构教室,为儿童带来美好的童年生活。

  (作者刘峰 山西省襄垣县教育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优秀教师26条守则
教学与教育不只是一字之差
十一学校的学科功能教室
课堂里为何能走出“教育家”(一)
【故事】师爱,我们共同的坚守|王春艳
【丝路新散文全国征文】耿永君|黄河岸边读书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