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阳节传递孝爱文化
原标题:重阳节传递孝爱文化

  时值九九重阳节,敬老孝亲被放到重要位置。“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孝与和谐相伴、与爱心同行,它是家庭和睦团结的纽带。

  我国的孝文化由来已久,自舜帝的“孝感天下”开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后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文化体系,称为孝文化。《孝经》可以说是长期封建社会中的孝文化的经典,《孝经》把“孝”分了这样几种几种:帝王之孝、诸候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人之孝、庶人之孝。孝对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不同,要求也不一样。比如诸候之孝、卿大夫之孝,更强调他们要忠于职守,孝忠帝王。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孝,主要是孝敬父母之“孝”。

  中国是世界上最讲孝的国家之一,儒家文化从强调社会秩序的角度强调礼,而孝悌是礼的主要内容的一部分。儒家文化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中,长期居于中国文化的统治地位,使孝道成为判断一个人思想道德的第一标准,任何人只要不孝敬老人可以认为是大逆不道。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使重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这一举动促使社会更加关心老人生活,关注传统的孝爱文化。

  需要注意的是,现今的社会现实仍然不容乐观,忽视老人、嫌弃老人、虐待老人甚至遗弃老人、残害老人的实例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排除有许多外部和社会因素,但是公民个人的孝文化缺失一定是个重要因素。因此,在重阳节之际,传递孝爱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应该成为社会共鸣。

(责编:欧兴荣、陈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文化】二十四孝图
古代关于“几岁”的称谓,“白寿”指的竟是这个岁数?
文化互助抱团养老
我们的节日| 浓情端午 粽享安康 关爱老人
传统文化:经典老人言
听老人言,享福在眼前#传统文化 #锻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