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乐感、情感、美感:提升音乐教学效益的主旋律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新课标的实施,给了音乐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它对中学音乐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把握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教育的脉搏,关注音乐课堂教学的乐感、情感、美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乐感 情感 美感
  音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通过唱歌、欣赏等教学活动来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能够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初步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发展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乐感、情感、美感这一旋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率。
  一、关注乐感,多练多教
  乐感就是对音乐的感觉能力、想象能力、表情能力的综合反映。乐感实际上是一种直觉思维,它通过音乐的旋律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音乐的深层意义,是音乐能力的核心。为提高学生的乐感,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对学生进行视唱训练。要求学生在看谱时,运用内心听觉,把视觉感受的音乐符号转化为音响运动的图像。钢琴家霍夫曼说:“学生应该首先致力于获得在大脑中形成音响图像的能力。”小提琴家帕尔曼也说:“音乐才智是一种查看地图那样看音乐的能力,使你知道那里的一切。”许多音乐教师不重视这点,从而阻碍了学生音乐感觉能力的提高。
  2.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乐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文化、音乐水平来选择相应的作品,如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歌曲、民歌、歌剧、民族器乐、交响乐主题片段等。甚至让学生欣赏京剧、越剧、黄梅戏等等,通过学生的听唱、模唱,演唱其中的某一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乐感的目的。
  我们要求学生上课积极配合教师上好课,课余时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提高文学水平,从全方位去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乐感的培养。
  二、把握情感,循循善诱
  贝多芬说过:“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情感是人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的心理动力机制的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学习《音乐教学智慧的生成与发展》心得体会
用新颖、寓于情感的教法促进学生美感、乐感的形成
如何把乐感说清楚?
浅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培养乐感
教师要锤炼好自己的语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