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医约战中医 你站哪一边?

  嘉宾名片

  付志红

  1963年生,江西进贤人。中医学硕士,营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三批全国中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从事中医教学、临床30年,参编医学教材三部,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创业基金项目2项、省级课题8项,参加国家及省级课题10余项,参加企业开发项目6项。

  特约主持人名片

  陈东有

  1952年冬生于江西南昌市,祖籍江西丰城。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南昌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务。主要从事文学史、社会经济史和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

  中医治病的理论依据

  中医很重视整体观念,把人体各组织器官与外部环境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世界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西医以术认病治病,中医以道识病治人。

  陈东有:这几天微博热门话题就是“西医约战中医”,北京一位烧伤科医生下战书,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位老师应战,以10万元为赌注,看中医能否通过把脉得知妇女是否有孕。看病,离不开中医和西医。中医是我们国家独特的优秀文化和医疗技术,我们江西的中医不仅地位独特,水平也很高,有不少外地患者慕名而来,南昌的几家中医院和大型诊所,常常排起长队。我想请教您,我们国家的中医治病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陈东有:你这个解释提醒得好。我还听说有一句是“持中守一而医百病”,意思是身体如果没有阳燥,又没有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那就不会有病了,治病也是这个道理。故而,“尚中”和“中和”才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和您说的道理是一样的,对不?

  付志红:“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其本意是说有病不乱投医,才能获得比较好的诊疗效果。这里的“不治”不是真的有病不治,而是不乱治,这里的“中医”是指要选择能辨明病机的明白通达之医和适宜的技术方法。所以说,最早的“中医”并不是“中国之医”的意思。

  付志红:没错。中医治病的理论依据源于我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祖国传统医学闪烁着哲学思想睿智的光芒。

  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就体现了中国医学的最高境界——致中和。《中庸》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就是“致中和”,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持中守正思想的最佳体现。

  中医又称岐黄之术,正是源于《黄帝内经》这部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黄帝是道家所尊崇的。在“致中和”这个终极目标下,又有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为指导,中国传统医学在中国古典哲学理论体系的土壤上成长起来,以整体观和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等,来解释生命的秘密。

  中医很重视整体观念,它的病历与西医不同之处是多了一栏“节气”,可见中医治病与节气有关,人体小宇宙要与自然大宇宙相合。这种整体观念是中医治病的基本观念。

  中医还把人体各组织器官与外部环境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世界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既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也重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不单从“病”的局部着想,而是注重人的情绪和生活习惯等,并注重观察季节、气候、水土等。

  如肝位于腹腔内横膈之下,右胁之内,在体全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五行属木。双目红肿,按一按脚背上的太冲穴、行间穴,眼睛红痛就可得以缓解,眼睛的问题在脚上治疗,这在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科学里可能是无法想象的,但在中医看来,人体各部都是有机联系的,通过经络,肝与其所对应的组织器官是相互关联的,筋骨、指甲、情绪等发生问题均可通过调治肝脏来解决。同样,功能不同的各脏器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之疾病可影响到脾胃的功能,调理脾胃有益肝病的康复。

  今年年初有个病人找我看病,脸部红肿,头大如斗,双眼成缝。他找过皮肤科医生,开了一堆化验单、大量抗生素,要收治住院,逐一排查。病人问我怎么办,我号了号脉,问他最近是不是生气了,他点了点头。我说:“人一生气,肝气郁结,胆经不畅,郁而化火,所以双眼双耳红肿,再伤着肺经,你的鼻子还会出问题。”果然,第二天病人就说鼻子肿胀了。我给他开了七包中药,服完后,肿消了,鼻子眼睛都正常了。后来病人告诉我七包药不但治好了病,连一块多年的顽固头癣也结痂脱落消失了。

  中医认为人体健康和气候不能分开,必须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才能无病和长寿。因而中医从一年中找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四季的特性,以及四季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不同气候的变化规律,并指出适应客观环境的方法和违背气候变化后可能招致的疾病。比如春天是主生发的季节,容易引起肝气旺的季节,所以用药要加一些柔肝,清肝热的药物来调整人的平衡状态。

  中医认为不同的水土,不同的生活习惯,可以产生不同的疾病。我国幅员辽阔,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地高多燥,东南气候温和,地卑多湿,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的差异,对人体生理活动和疾病都有影响。因而中医治病,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西医以术认病治病,中医以道识病治人。中医给人看病的时候思索的是一个大的宇宙观,借宇宙的大势调整人体的小宇宙。我们中医里的前辈大家看病号脉,三根手指往脉上一搭,心思就进入了人体的小宇宙,游走于病人全身,五官有什么不灵,四肢有什么不便,五脏六腑有什么不舒服,甚至病人是否做了噩梦都了如指掌,给了病人治好病的信心,病人的病就先好了一半。

  中医不科学吗?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如果讲到医药治病要有效果,老百姓最懂得这个朴素的道理。

  陈东有:中医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一大宝,不仅有益于中国人,也有益于世界人类。很多中国人,经常接触到中医,还有一些外国朋友也看过中医,治好了病,解除了痛苦。一些外国朋友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中医。但是关于中医的争论近些年未曾平息过,如中医不如西医科学、中医骗子多等等,您怎么看待这些争论?

  付志红:最近中西医就中医科学性的争论愈演愈烈,认为中医不具备科学性的言论甚嚣尘上。他们认为科学是可以在实验室里复制重复的。中医不具备这种实验室的复制重复性,所以是不科学的。我认为实验无效,但临床有效,这说明实验有问题,不能说中医不科学。

  著名的国医大师陆广莘老先生生前说得好:“医学不等于药学,保持健康也不是老得吃药。药理学实验认为中药无效,但它却能治好病,说明你的药理学有问题。”

  我有个病人,体检时发现心律不齐、心动过缓,还有早搏。求医于西医,西医让他做动态心电图和彩色多普勒。之后西医认为是窦房结综合征。病人请大夫开药,医生认为这是器官衰老,不可逆转,无药可治,只有安装心脏起搏器,并征求患者意见装单腔的还是双腔的,国产的还是进口的。病人惊呆了,什么自觉症状都没有,就要住院装起搏器了,有祸从天降之感。他找到我,我带他咨询起搏专家。专家看了检验单,问了一下病人症状,认为目前可暂时不装。我号了号病人的脉,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制了一副蜜丸,同时我利用麻黄治病的副作用——加速心跳,让病人每天坚持麻黄泡水喝。病人坚持半年,复查时,心率上升、早搏消失。西医认为回天乏术的疾病,中医治疗却可以妙手回春,病人连称中医是萦绕在病人头上的祥云。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脏有统率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安装起搏器,病人的心率虽然恒定,但这部分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医的保守治疗,不是患者的福音吗?能说中医不科学吗?

  陆广莘老先生认为:一些人“把认识病症作为科学,中医你不认识疾病就不科学。医学自身实践本应是‘治向何去’的问题,但却被转换成以疾病为认识对象的‘病从何来’的问题,这就是现代医学的最大误区,这就是百年来把中医骂得一塌糊涂的原因。”陆先生所言极是,一语中的。民间流行一种说法:“西医让你明明白白地死,中医让你糊里糊涂地活。”虽有点儿极端,但不无道理。病人未必对“病从何来”感兴趣,倒是迫切地想知道“治向何去”。因为谁都知道“糊里糊涂地活”比“明明白白地死”好。中医在保证生命质量的前提下,让病人和疾病“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这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一定要用数学公式、化学分子式去表述病情、药理?“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如果讲到医药治病要有效果,老百姓最懂得这个朴素的道理。

  造成“中医不科学”的罪魁祸首不是中医本身,而是戴着中医面具的骗子,他们招摇撞骗,甚至谋财害命,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医的声誉。

  防止伪医行骗,主要办法就是不要病急乱投医,死马当活马医。谣言止于智者,骗术经不起分析。比如骗子说你有病,并马上在你身上刮出几道痧,于是你立即佩服得五体投地,马上掏钱买他的药,那你就上当了。事实上,任何一个健康人在身上刮几下,没有不出现“痧”的,这就是皮下毛细血管在刮板机械摩擦下出了几个出血点而已。有病还是要到正规医院找有资质的医生治疗,不要拿生命当赌注。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谁输得起?

  中医与养生

  中医在强调整体观的同时,也强调个体的差异性。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相对来说适合的食物、药物、运动方式等都不尽相同。“汝之蜜糖”可能是“彼之砒霜”。

  陈东有:当前,一方面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大家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于是养生保健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尤其是中医养生理念,深入人心,让人信服。您能否从中医的医与养关系的角度来谈谈应该如何正确养生?

  付志红:有这么一个故事,说魏文王曾经问神医扁鹊:“听说你的两个哥哥也行医,他们医术如何?”扁鹊说:“都比我好得多。”魏文王问:“那为什么他们远不及你名声大呢?”扁鹊说:“因为我大哥治病于发病之先,二哥治病于发病之初,病人治好了也没有感觉到,所以他们不出名。而病人往往病重才找我治,所以我反而名气大。”这个故事里说的治病于发病之先,说的就是治未病,也就是养生保健。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的关注自身的健康和保养,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养生保健说法。究竟怎样的养生保健方式是最好的?我认为养生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顺应天地日月星辰的变化。比如:一天中不同的时辰对应着不同的经络,这个理论前人总结为“子午流注”。它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子时(23时至1时),胆经最旺。丑时(1时至3时),肝经最旺。寅时(3时至5时),肺经最旺。卯时(5时至7时),大肠经最旺。辰时(7时至9时),胃经最旺。巳时(9时至11时),脾经最旺。午时(11点至13时),心经最旺。未时(13时至15时),小肠经最旺。申时(15时至17时),膀胱经最旺。酉时(17时至19时),肾经最旺。戌时(19时至21时),心包经最旺。亥时(21时至23时),三焦经最旺。有一个简易歌诀:“寅时气血注入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在相应的时辰,我们就要做相应对这一经络有好处的事情。比如我们要在辰时吃早餐;在子时和午时这两个阴阳转换的时间段里睡眠或休息;肝藏血,我们在丑时最好能保持深度睡眠等等,而且要养成规律、习惯。

  中医在强调整体观的同时,也强调个体的差异性。比如中医里使用的“同身寸”就突显了其对个体差异性的重视。每个人身体上的一寸都是不一样长的,不是固定的3.33厘米,而是按各人手指的宽度来丈量。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相对来说适合的食物、药物、运动方式等都不尽相同。有的人适合喝绿茶,有的人适合喝红茶;有的人适合跑步跳操,有的人适合太极慢步;有的人冬泳之后身强体健,有的人冬泳可能就寒气入体留下了病根。如此等等,可见按中医的思路,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中医用药也是如此,不是针对某病,而是针对此人,“以药物之偏性,纠正人体之偏性”,每个人的偏性不同,因此即使同一个病,针对不同的人医生也会开出不同的方子。所以,我们选择食品、保健品和健身运动时,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而不是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要知道“汝之蜜糖”可能是“彼之砒霜”。

  当前,全民养生热有三大误区:

  一是前面提到的跟风养生。张悟本出了一本书叫《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书名很诱人。看了这本书人们听说绿豆解毒,能防百病,于是就疯抢绿豆。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照葫芦画瓢,有些人体质根本不能多吃绿豆,结果被误导,吃出大病来。我给误入歧途的人奉送一个字——“我”。养生千万别忘了“我”,忘了自己。听来的“养生之道”,还得问问自己是否适合,最好问问行家。

  二是只补不堵。说到养生,一般人就会想到进补、药膳、走罐、刮痧、拍打、按摩,很少会想到从源头阻隔影响健康的因素。就说癌症,其实人人身上有癌细胞,只是没有内在、外在的某些因素诱发,它不会发作,你大量食用抗癌、防癌食品,就是把养身保健十八般武艺全用上,如果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改变不良心态,一切归零。所以我奉送这些朋友一个字——“堵”。堵补兼行,双管齐下,才能收到养生之效。

  三是多多益善。养生可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要讲究一个度,须知过犹不及。就说吃水果吧,有些朋友听说多吃水果有益健康,就把水果当主食,结果脾胃寒凉,惹出大病。所以我奉送这些朋友一个字——“度”。不损即为养,恰到好处,才是养生之道。

  责任编辑:黄铭 黄浦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个案例解释清楚中西医思考的逻辑&层面的不同
道康国际养生市场前景分析
抗癌明星到底赢在哪里?(三)
一气周流
中医什么病都治不了
中医中的哲学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