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学教学论文:“认数”与“计算”教学漫谈
 建国初的小学数学课本就叫《小学算术》,这一叫法一直延续到1977年,由此可见,“计算”在中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现在的教材叫《小学数学》,但里面涉及到计算领域的内容还是相当可观的,特别是每一年级的期末考试卷中,与计算有关的分值至少要在90%以上,甚至更多。因此,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从来不曾改变过,也不会真正会有大的改变。重视计算能力培养,应该从“认数”教学抓起,所以,我今天的讲座题目就叫:“认数”与“计算”教学漫谈。因为只有1个小时,所以不能面面俱到的谈,只能是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观点,不成熟之处,请大家及时与我互动。

【认数】

理解数的意义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从数的组成去建构,二是联系实际来体会。包括认识计数单位、计数技能、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数学交流与活动等各个方面。

上学期期末,五年级数学试卷中有一道判断题: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位。我校学生在这一题的得分率不理想,暴露了不少学生根本就没有搞清楚“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且混为一谈;也暴露了有的老师对认数中的概念教学不到位。

(一)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思考

(二)关于“计数技能”,不得不要说的2个数:0、10

“0”是一个常引起争议的数,目前我们把它纳入到自然数的范围内,但是在做很多判断的时候又必须把它除外。它是在公元8世纪被印度的数学家发明的,它的产生是真正获得位值概念的基础。学生认识1、2、3……起,他们就在体会数字是用来表示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数量;每一个不同的数量,要用一个不同的数字表示。按照这样想下去,9增加1应该得到的是一个新的数字符号;继续下去,就需要无数的数字符号。事实,我们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创造了一个新的数位,这样就方便多了。这就是位值制的基础,这样,所有的数都可以借助0~9这十个数字以及不同的数位来表示,这就是数学的抽象性与符号性的好处。

推荐案例:张齐华的“认识整万数”,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能清楚看出老师是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逼”出了数位产生的需要,从而创造性的落实教学目标,非常精彩。

(三)关于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关注数感的培养,包括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推荐2个案例。

1.黄爱华老师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第一次抽签,从个位抽起。游戏规则: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个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放在十位上,第三次……;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赢;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第二次抽签,从千位抽起。游戏规则: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千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放在百位上,第三次……;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赢;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记录成:8□□□>5□□□.

第三次抽签,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游戏规则: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每一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赢;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根据游戏过程,总结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蔡宏圣老师的《认识百分数》

半个月前,蔡老师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是完成《认识整百数》的课件。他要通过这个课例来说明百分数是一个相对量,不等同于以往熟悉的绝对量。课件要求:这一节课的前半部分,基本不需要课件,主要通过实物展示台来交流。从深入探究、练习用课件。形象有趣些,比如那几个情境比较。如果配上漫画来表达要评判的内容,是否更好?只是瞎说,供你参考。我请美术老师画了几张画,他还是很满意的,120%同意(原话)。现在最后的定稿我还没有看到,但这种尝试肯定能给人眼前一亮。

(图片资料)

我自己也有一个得江苏省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的课例,是《小数的意义》,但和大师相比逊色,就不拿出来献丑了。

【计算】

(一)课程标准对计算的“知识技能”要求

第一学段(1-3年级):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第二学段(4-6年级):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变化解读:第一学段

1.增加“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2.适当加强基础。

3.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二学段

1.增加“结合现实情景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进行估算;发展学生的数感;加强与现实的联系。”

2.增加了“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删除“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4.将“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改为“能理解简单的方程。”

苏教版12册教材相关内容梳理一览表

(二)计算教学的定位:培养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也就是说,培养儿童能正确的分析问题、正确的进行推理,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使他们初步具备这些能力和习惯,同时发展儿童的表达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等。要达成:(1)正确地进行推理和用正确的语言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2)书写得正确而且整洁;(3)对自己演算的结果负责。



运算概念和法则的教学意义:(1)使儿童逐步深入地掌握四则算法相互间的关系及每个算法的规律,以便更正确更熟练地运用它们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应该满足于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理解,而应使它们多做些算题或者通过别的一些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技巧。

整数四则运算是重点,又分为二十以内、百以内、万以内。每一个循环各有重点:二十以内只出现加减,重点是记熟加减法的计算;百以内出现乘除法,重点是学习加减和九九表内的乘除法,熟记乘法口诀;万以内重点学习多位数加减和用一位数乘除。

(三)目前计算教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很多。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计算技能的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组合阶段、自动化阶段。认知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明确方法,这比较容易做到。而后面三个阶段常常被老师们忽视。一般说来,复杂的计算技能总是可以分解为单一技能,对分解的单一技能进行训练并逐渐组合,才能形成复合性技能,再通过综合训练就可以达到自动化阶段(举例:乘法分配律)。目前,在计算教学时只注重算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对计算技能形成的过程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后,不必马上去解决实际问题,因为这时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根据技能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组织练习。具体地说,可以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再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适时缩减中间过程,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最后再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掌握相应的策略。

介绍:我校的计算专项竞赛(以六年级为例)

推荐《江苏教育研究》2012 2C王林《江苏省小学数学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布置作业:

1.设计一份本年级计算专项练习卷。

2.找出本班学生在计算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及其原因、对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问题情境创设为哪般——创设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思考(原创)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案例
让观课议课具有研究性
黄爱华 执教《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所引发的思考
9.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第1课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