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破除阴谋,理性生存(5)参疑

  阴暗心理揭露:

  聪明的领导与父母依仗势、术、法驾驭自己的属下和子女,而不寄希望于他们的诚实可靠和仁义孝道,因为 “仁、义、礼、智、信、圣、勇、忠、廉、孝”都有其一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期效,一旦超过了范围和期效,“仁、义、礼、智、信、圣、勇、忠、廉、孝”就走向了它的反面。

  1.  “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反仁也],仁爱这种政治主张,本来是要普遍地、一视同仁地爱全国的民众,可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却会生出偏心来,鼓励了某些人的私欲。这就是仁爱的流弊。

  2.  “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反义也],节义这种品操的提出,本意是要建立一个德行的标准,结果成了某些人哗众取宠、背弃大节的借口,走向了节义的反面。

  3. “礼者,所以行谨敬,亦所以生情慢。”——[反礼也],礼仪规矩的建立,是为了让人们的言行恭敬严谨,但是懒惰和散漫也会同时产生,结果走向了“礼”的反面。

  4. “心智慧不以端计教,而反以事奸饰非。”——[反智也]。《说苑》曰:“君子之权谋正,小人之权谋邪。”有智慧的人如果不是用来干正事,做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事,而是使奸作诈,颠倒是非,[智慧就要走向反面。《说苑》说:“君子也用权谋,但是为了做正义的事;小人也用权谋,但是为了干坏事。”]

  5. “信者,所以重诺正行,亦所以生迂诞。”——[反信也]。信建立的目的是为了让人遵守承诺端正德行,说话之时恰如其分,以致內修文德、外治武训。结果却成为了一些不能因时制宜、通权达变的人钻牛角尖、认死理的借口。

  6. “圣者,所以平教化,正讼狱,故泽施于下,万人怀德。及其衰也,朋党比周,沆瀣一气,废公趋私,外显相荐,内阴相除。”——[反圣也]

  7. “资勇悍不以卫上攻战,而反以侵凌私斗。”——[反勇也]。仗着自己年轻力壮,勇猛骠悍,不是去保家卫国,而是好勇斗狠,欺负弱者,或者在黑道中结成流氓团伙,聚众殴斗。[这样,勇武就走向了反面,于社会有害了。

  8. 慎子曰:“忠未足以救乱代而适足以重非。何以识其然耶?”曰:“父有良子而舜放瞽瞍,桀有忠臣而过盈天下。然则孝子不生慈父之义[六亲不和有孝慈],而忠臣不生圣君之下[国家昏乱有忠臣]。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反忠也]。

  9. 子路拯溺而受牛,谢孔子,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鲁国之法,赎人于他国者,受金于府也]。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由此观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反廉也]。

  10.     晏子曰:“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妻专其夫,谓之嫉妒。”——[反孝也。])

  所以懂得‘两面三刀’的领导和父母,有功必赏,以便人尽其能;有罪必罚,以便禁止奸邪;即使属下、子女有乱七八糟的行为,也一定有可以利用的地方。故而赵简子任命总爱相时而动的阳虎为相室,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海外华侨把握分权并立的原则,在自己死后子女们就没有掀起争夺财产的风波。

  等级名分相互混杂的局面,是产生祸乱的根源,所以掌握权势的人应该慎重地对待它,因此有骊姬唆使晋献公杀掉太子申生的事;有郑君夫人用毒药毒死郑君的事;有卫州吁杀掉他哥哥卫桓公的事;有周公子根占得东周的事;有王子职过分受宠而太子商臣果然兴兵作乱的事;严遂、韩庞争权,结果韩哀侯被杀;田常和阚止争斗、戴欢和皇喜争斗,结果宋君、齐简公被杀;海外华侨赵玉翔善用势、术、法驾驭子女,所以直到死后子女也没有上演互相残杀的惨剧;大学生徐东自主创业,开办茶吧时过度信赖李文和张远,结果损失了八九万的资金;乡下富农肖奶奶先前指定把房产给孙子,之后又凭一时心血来潮指定给小儿子,最后体察二儿子的生活困苦,又改变了主意,导致三个儿媳对簿公堂;村委书记李老爷子,一说到自己死后财产分割的问题,就大发雷霆,以致种种事件猝起不意。

  (古)案例一:晋献公时期,骊姬地位高,可以和君主的正妻匹敌。她想用自己的儿子莫齐来取代太子申生,就在献公面前陷害申生并杀了他,于是献公立奚齐为太子。

  案例二:郑君已经确立太子了,而有个受宠的美女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继承人,郑君夫人害怕,就用毒药暗杀了郑君。

  案例三:卫州吁在卫国地位很高,可以和卫君匹敌,群臣百姓都害怕他大权在握,州吁果真杀了他的君主并夺取了政权。

  案例四:公子朝是周君太子,他的弟弟公子根很受周君的宠爱。周君死后,公子根就率领东周叛乱,周分裂为两个小国。

  案例五:楚成王把商臣立为太子,随后又想立公子职为太子。商臣发动叛乱,于是起兵杀了成王。 另一种说法:楚成王把商臣立为太子,过后又想立公子职为太子。商臣听说了这件事,但没有弄清,于是就对他师傅潘祟说:“怎样查清这件事呢?”潘崇说:“设宴招待成王妹妹江芋,但不要尊敬她。”太子接受了潘祟的建议。江芋说:“呸,下贱的东西,难怪君主想废掉你而立职呢。”商臣说:“事情得到了证实。”潘崇说:“你能侍奉职吗?”商臣说:“不能。”“能做职的诸侯吗?”商臣说:“不能。”“能发动大事吗?”商臣说:“能。”于是商臣就发动守卫宫殿的军队去攻打成王。成王请求吃过烤熟的熊掌再死去,商臣不答应,于是成王只好自杀。

  案例六:韩廆担任韩哀侯的国相,而严遂受着韩君的器重,韩廆和严遂相互仇恨,情形已很严重,于是严遂就派人在朝廷上刺杀韩廆,韩庞跑到哀侯身边抱住哀侯,刺客就刺杀韩廆,连哀侯也一起刺死了。

  案例七:田常担任齐相,而阚止受着齐简公的器重,田常、阚止这两个人互相憎恨并相杀掉对方。田常因此施行私人恩惠收买了人心,用来夺取国家政权,结果杀掉了简公,夺取了政权。

  案例八:戴欢担任宋国的太宰,而皇喜受着宋桓侯的器重,戴欢、皇喜争权夺利而互相伤害,结果皇喜杀了宋君,夺取了政权。

  (今)案例一:海外华侨赵玉翔虽然不是一流商人,但身后也有过亿的资产。他害怕自己死前得不到孝顺,死后子女互相残杀,于是在自己七十岁时写遗嘱说:“在我死前,对我不孝敬的子女将无法得到遗产——与整个事件毫无利害关系的徐律师将为我子女的行为作见证,如果都很孝顺,每人将获得一千万美金;在我死后,如果我的三位子女中有任何一位非正常死亡,我的遗产将捐给洛克菲勒基金会。”于是三位子女在其生前争相孝顺他,在他死后也没什么互相攻讦的行为。

  案例二:大学生徐东四年来靠写作赚了十万元左右的稿费,他自忖若不以商养文,黑白通吃,单单依靠写作,终不能一呼百应。于是找来两个人脉极佳的朋友——李文、张远,三人合伙开起了酒吧,徐东不懂经营之术,却颇通世故权谋,想依靠所谓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感动二人。在整个酒吧的运营过程中,他完全像个甩手掌柜,一概不加质询。许多朋友劝他凡事应该亲力亲为,至于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条原则,必须建立在合理体制约束的基础之上,现在你还没有把事业做大,你的酒吧根本谈不上什么企业,何谈企业体制呢?既然没有体制约束,缘何轻易放手?徐东辩诘道:“愚者掌其虚,智者务其实。做人应该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经营算计非我所长,交给朋友有什么不好呢?谁经营这个酒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赚到钱。”于是这一年,徐东就没有得到分红,第二年也是如此。到了第四年,他的两个朋友干脆背着他把酒吧盘了出去,只象征性的给了他一万元。

  徐东根本不知道,经商怎么能不依靠完善的体制,而反过去责求合作伙伴的道德素质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种帝王心术,固然可以感动韩信、张辽、周勃、陆逊这些既有远大理想,又懂得人情义理的大人物,让他们为之效死,又怎么可以对市井瘪三使用呢?遗憾的是,大部分经商成功的人士,在早先都是市井无赖。

  案例三:乡下富农肖奶奶最心疼自己的老儿子,打算把房产的大部分都划归给他。三年后,自己的长子长孙谈恋爱,她喜出望外,当即说要把房产给孙子结婚用。然而不久又见到二儿子虽然勤勤恳恳,但是工资微薄,又产生把房产转赠二儿子的想法。这件事转来转去好几年也没决定下来。三个儿子亲如手足,自然对此没什么不满,三个儿媳却在老人死后争相闹上了法庭。于是这事在当地被传为笑柄。

  案例四:村委书记李老爷子含辛茹苦大半辈子,把三儿两女拉扯成人,五个人在他的悉心栽培下,不是当上了一流技工,就是考上了名牌大学,让当地的百姓十分羡慕。然而在子女隐晦的问及他身后的财产分割之事时,他总是生气的说:“我还没死呢!”这样的事一共有三四回,每次都惹得大家不欢而散。一味的避讳生死大伦,对利害攸关的事却不加处理,在他死后,五个子女果然各自叫人,私相械斗。

  防范原则:

  孔子曾说:“必也正名乎。”正名就是把名实脱节、名实错位的混乱状况匡正过来。王安石说:“名实已明,则天下之理得矣。”也就是说,只要把名实的关系理顺了,便一切都摆正了。因此可以说,许多不合理的问题,都是由于名实不副造成的。从小的方面说,假冒伪劣产品的坑人害人便是最好的例证。喝茅台酒却中了毒,原来是二锅头加敌敌畏兑成的。买红塔山香烟,结果是劣质烟昌充的。这都是名实不副的例子。从大的方面说,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可是对公仆不满意,却无法罢免他。官员自称公仆,却在主人头上做威做福。这也是名实不副造成的。因此理顺名实关系是匡正社会混乱状况的首要问题。而名,又是理顺这种关系的前提。有了大家普遍认同的名之后,便可循名责实。考察评论某人、某事,便有了可以依据的标准。小到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如规定达到什么标准便可称为名牌,以防消费者上当受骗。大到国家政治,如领导干部的级别与其职责、权限、待遇的标准,就可避免他们渎职、越权和腐化。总之,名是事物的规约性,切勿等闲视之。当然,庄子曾说:“名者,实之宾也。”在重视名的同时,更要注重实,切勿让虚名给骗了。此谓定名之法。

  破解之法:

  知人还有“揆德”之法。所谓“揆德”,就是用估量一个人的品德的办法来判断人。

  如果一个人言语忠实,行为稳重,由于意志坚定而大公无私,做了好事不求回报,内心忠厚而明察,其貌不扬但性情安静稳健,这是宅心仁厚的人。

  如果一个人遇有突发性变故而能卓有成效地处理,身处穷困之境而能奋发向上,进身立功能够如愿,这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一个人富贵显赫之后仍然恭敬勤俭而不失威严,对人彬彬有礼而不骄横,这是有福德的人。[三国时魏人鱼豢说:“贫穷的人无须学习俭朴,卑贱的人无须学习谦恭,这不是人性的不同,而是人的处境决定的。所以要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俭恭,必须在富贵人身上才能鉴别出来。”]有的人处在简陋清贫的状况下而无所畏惧,处在安乐富裕的情况下而不奢侈,功劳卓著而不反叛,高兴或愤怒时都很有节度,这是有操守的人。有的人恭恭敬敬地事奉君王,恩恩爱爱地孝敬父母,与人感情不和但决不背叛,竭尽全力也始终不渝,这是忠孝的人,这就叫做“揆德”。

  [桓范说:“历代帝王都羡慕成就王图霸业的人能任用贤能,惋惜亡国的人失去了人才。然而他们依然要任用那些凶险愚顽的奸臣,结果国破家亡的事连绵不绝。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择人不看是否合乎道义,只求意气相投。《人物志》说:‘高风亮节的人,以正直为标准,所以虽然阅人无数,也能依照其人品、德行是否合乎伦常而用人,对于其法术是否诡诈持怀疑态度;推崇谋略的人以计策是否高明为标准,所以能够鉴别策略的奇特还是平庸,但是往往违背了对正确法度的遵循;玩弄权术的人以是否能立功为标准,所以能够看清进退的效用,但是不明白道德的教化作用;讲究口才的人以能否折服别人为标准,所以能够把握辩论的技巧,但是不明白文彩的内在美质,因此互相争辨但都不服输。凡此种种,都属于人才中的一流。

  同一个档次的才能看清对方的长处。要想做到诸长皆备,无所不通,就必须广聚众才。’”

  桓范又说:“追求名声的总是不甘人后,因此对心性相同而才情稍差的就互相帮助,互相依赖;但是如果心性虽同而旗鼓相当的,就会互相竞争,彼此伤害。这又是同气相求的一个变数,不能不详加考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话春秋】之二百四十七:景公有马千驷,民无德而称焉
忠臣老婆被昏君睡了,奸夫在他家唱歌,他一怒之下反了
做一个老实人的政治风险|左传拾趣(6)
【春秋鲁国】鲁隐公是如何继位的?他为何会被杀死呢?
《墨子》卷37鲁问诗解3忠臣谏上匡邪尚同观其志功非以其好
因为名字取的差而被废掉的君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