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港高校科研经费的高效益与高压力

高等院校教学人员,从事科学与技术研究的一项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研究经费。他们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论文和专著形式,发表学术思想和方法。图1给出了自1964年以来每年香港高校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和自1991年以来每年香港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总数。

从图1中,我们立即可见到,科研经费的投入和论文产出是成正比的。从19641990年,香港仅有两所高校,每年共发表9999SCI论文,总共发表10245篇论。平均每年仅增加38篇,增数缓慢。

1991年,香港高校快速增加到七所,每年发表的SCI论文从999篇高增到2013年的13540篇,平均每年增加545篇,增数极高。从19912013年,政府投入的总研究经费是109亿港币(四个竞争类别,见下介绍),总SCI论文数量是16881782013年总研究经费是9亿76百万港币,是1991年总研究经费7千万港币的14倍。每年单篇论文产出平均所用费用是在5万到8万港币之间。总平均单篇产出用了6.5万港币

这个总平均值是不包括其它渠道获得的科研经费。特别地,高校教学人员和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工资也不包括在内。科研经费主要是用于研究生和博士生奖学金、聘请短期研究助理工资、购买仪器和实验室用品、外出调查和会议差旅费等。因此,从单位论文所用经费量来看,香港高校科研经费的论文产出效益是很高的。

其次,香港高校每位教学人员,作为申请项目的首席研究员,每年可申请一次,一项属于个人研究的优配研究基金项目(如同面上基金项目)。有资格申请的教员包括讲座教授、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和研究助理教授。这类个人研究项目的申请书由与申请书有关的学科小组进行评审,并由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专家协助评核。香港政府研资局拥有一个藏有超过16,000位专家资料的资料库。

2给出了自19912014年以来的每年个人研究经费申请和批准的项目和经费总数。总共申请了39604项,共需经费385亿27百万港币。总共批准了9128项,共批经费91亿28百万港币。每年申请项目和经费总数都在同步、快速地逐年增高。每年批准项目和经费总数也在同步但是缓慢地逐年增加。每个项目平均申请经费稳定地在100万港币附近。每个项目平均批准经费稳定地在60万港币左右。每年批准与申请项目总数之比从早期的60%逐步降低到现在的31%。每年批准与申请经费总数之比从早期的30%逐步降低到现在的20%

1和图2也表明,香港教员人数不断增多,科研产出要求越来越高,和个人研究基金申请越来越难。一般来讲,个人研究基金项目的申请和批准能够代表一位大学教员的学术水平和地位。因此,它们对每位教员的合约续约、长期合约获得和职位提升起着决定性作用。一直以来,每位教员都承受着极大的生存压力和动力。

第三,每项个人研究基金经费均在60万元左右,难以购置大型科研设备和仪器,也难以开展大型深入研究课题。因此,香港政府研资局也建立了三类大型集体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第一类是协作研究基金。首席申请人(项目统筹者)必须是教员,申请书要在他所在的大学主管进行初次筛选。初选上的申请书再由大学送到香港政府研资局,由协作研究基金小组委员会进行评审,并由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专家协助评核。


19912013年,总共批准了189项协作研究项目,共批经费7亿7千万港币(图3)。平均每项经费是365万港币。每年项目总数和每项经费都逐步增大。90年代,每年项目总数是35个,每项经费是1-2百万港币。到20122013年,每年项目总数增加到1214个,每项经费增高到6-7百万港币。

为使得香港高校尽展所长、精益求精,把现有的优势发展为卓越学科领域,在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研资局推出了第二类集体研究基金:卓越学科领域计划Areas of Excellence)。这些被选出学科领域的质素须获国际认同。它们足以媲美各地学术组织相同学科的质素,并且值得投放更多资源,用以添置先进设备和进行学术活动。从而,它们得以持续跻身世界学术翘楚之列。分别在199920012004200720092013年,总共选择、批准了18项研究项目,共资助949百万港币(表1)。平均每项获得53百万港币经费。

更进一步地,在2010年,香港特区政府研资局推出了第三类集体研究基金:主题研究计划Theme-based Research),以让重量级教员专注于研究一些长期且对香港发展有战略意义的研究主题。从20112014年,连续4批准了18项主题研究项目,共资助经费832百万港币(表1)。每项平均资助46百万港币。

这三类集体研究基金的每项经费都是数百到4-5千万港币。特别地,2013年,这三类集体研究20项总经费是415百万港币,是当年920项个人研究项目总经费561百万港币的74%。因此,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就必须极其卓越。特别卓越的首席科学家能够在不同时期均获得这三类集体研究基金的资助。

这些有能力获得数千万到上亿港币政府科研经费资助的卓越科学家们所承受的高压力,是一般仅能申请个人基金的教员难以想象到的。香港特区政府和普通市民是多么希望,他们能给香港社会带来,除大量论文以外的、更加实质性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能够带来极其丰厚利润的伟大科技发明或能让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发现。

(注:文中和图中各种项目与经费数目来源于香港特区政府研资局的网站http://www.ugc.edu.hk/eng/rgc/grf/grf.htm

2014102319:00写成于香港大学黄克兢楼办公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设立成果导向型“国家基础科学基金”,引导学术逐步回归良好氛围
我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没有在研基金、基金断顿的日子,用水深火热4个字来形容真不为过
科研新常态:无基金就出局??
科研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也许是你未来成功的神助攻
青年教师称获青年基金似中举 决定科研生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