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比塔

    埃舍尔还擅长用隐喻的形式表现我们所不可及的高维空间,这在他早期的画作“巴比塔”(Babel 1928)中就表达了这个思想。《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宣称,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巴比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派使者下凡混乱了人类的语言使之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从此人类各散东西。


   这幅画用一个特殊的透视技巧,将视线从上而下聚焦在地面上,即从鸟瞰的角度看着正在兴建中的巴比塔,好像是从上帝的眼光审视人类的工作。也许在埃舍尔看来上帝所处的空间比人类所处的空间更高维。所以上帝可以让人觉得他处处在却处处不可琢磨。从埃舍尔玩过的那么多维数游戏中可以感到,埃舍尔一直在尝试扮演“掌控维数的上帝”。回到人类生活的空间,那基本生活在地面上,这样人们就自然而然地认为要升高维空间就只能往高处去,所以他们可以建造通天高塔以求可以进入天堂。这个想法中外文化都是公有的,只不过在中国文化中,上帝换成了神仙。但上帝只是轻易地将人们的语言搞乱就让人们的全部努力付之东流。在埃舍尔的这个高塔上我们可以隐约看到不同肤色的人,好像有人在工作,有人在拆台,形不成合力继续建造高塔。这是不是隐喻语言就是人类打开偏见,进入高维空间的钥匙


      埃舍尔的另一幅画是一个相反的角度反映了同样的思想,即将视线聚焦在天顶上。这是1947年他为荷兰藏书票俱乐部制作的小幅木刻,木刻下面刻了一排荷兰字:“我们会出来的”。这幅画中的两只手孔武有力,正沿着类似地井的隧道,艰难地向上爬。井口外有一个支架、水桶,更远处有房子、树。视线可以一直延伸下去到天际那云鸟飘逸的方向。当然从作画的时间上看来,这幅画可以说是反映二战后人们渴望自由的努力。但结合上一幅画,我们也似乎看到,这反映了埃舍尔升维的期盼——从一维的隧道升到三维空间,乃至更高维空间的不懈努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446-832678.html
上一篇:仙踪神迹话黄石 II - 大棱镜
下一篇:仙踪神迹话黄石 III - 颜料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几千年前的通天塔被发现了,据说还可以通天,到底怎么一回事呢?
<P> 巴贝尔塔 | 《合肥晚报》</P> <P></P>
巴比伦通天塔,巴别塔何时揭晓谜底?
考古探秘:秘鲁山区神秘石门黑科技(中)——“巴别通天塔”工程
通天的傲慢
人类只开发了10%的大脑?灵界与阳界:左右脑之间的世界观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