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YP的超学科学习

PYP项目中,学生需要通过真实的学习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学习要与现实世界相关联,学生还必须能够在各个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发现将各个学科整合起来的方法,最终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这就是超学科学习的好处,它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探究性学习来建构意义并修正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像传统学校一样,各门学科都是孤立存在,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IB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是Education for life(教育为一生)。以学生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与世界同步,提倡学生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索和质疑能力的培养。

特色一: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

走进PYP,我们可以发现:走廊、过道、教室,到处都是学习资源。因为我们知道“知识与技能的习得与理解意义能力的提高最好是在探索相关内容的情境中进行的”。所以,PYP项目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具有趣味性、相关性、挑战性和重要性的学习体验,营造充满启迪与启发的学习环境。

一年级UOI探究《植物》

班级的图书角摆满了有关“植物”的书籍:《神秘的热带雨林》《高山沙漠植物》《好吃的水果》《美味的蔬菜》《好看的花儿》《植物的奥秘》……

墙上挂满了《花的剖面模式图》《大豆的种子》《植物的茎》等各式各样的挂图。走廊上和教室里摆满了学生种的水稻、大蒜、紫苏、葱等植物。

校园里的植物也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资源,孩子们去校园里找植物、认植物,在学校园林师Mr.梁的帮助下,了解了校园内各种植物的名称。

华南植物园更是一个植物的王国,孩子们徜徉在植物的海洋,那么多的不知名的绿色植物,那么多奇异的花卉,又激起了孩子们探究的渴望。

这么多的探究资源,不是哪一本教科书可以容纳的。在这轮探究中,孩子们爱不释手,他们提出了许多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并积极展开行动。有的观察植物的结构,有的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有的亲自参与了植物种植,有的制作了精美的植物相册。

特色二:超学科的探究性活动

项目明确提出“为学生提供机会,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探究性学习来构建意义并修正自己的理解”。

我们相信“方法是练出来的,技能是练出来的”。特别是每一项探究方法,教师都要有针对性进行特别训练,才能最终成为技能或思维方式。

三年级UOI探究《水》

UOI探究活动是学生最期待最盼望的,下面以三年级的UOI主题探究——“水”为例来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围绕探究范围来开展超学科探究性活动的。

1、为了探究“水的性质”,组织学生进行了“水的浮力”“水的溶解”的实验,这是科学的学科内容;阅读相关书籍,这跟语言学科有关;制作手抄报,这跟艺术学科有关。

2、为了探究“水的用途”,组织学生参观了了自来水厂,并要求学生做参观记录。

3、为了探究“人类对于水的责任”,开展周边水域情况调查,设计节约用水方案,设计节约用水宣传画并张贴在卫生间,学习用电脑绘制节约用水宣传画,写节约用书倡议书。

目的明确的探究是学生最好的的学习方式。本轮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水”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遨游,领略水的神奇,学会如何提出令人感兴趣并可以进行研究的相关问题,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自己主导的探究当中。

特色三:超越学科的课堂

传统学科领域的重要性是公认的,对于培养具有国际情怀的学生来说意义尤其重大,但同等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掌握技能,探索与他们相关的学习内容,并超越传统学科的界限开展学习”。

所以,PYP小学强调跨学科主题探究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科教学,力求达到两者的平衡。其课程总的设置是:以六大超学科主题为指导,涵盖六门学科“语言(汉语和英语)、数学、科学、社会学、艺术、体育及个人教育”,并把这六大超学科主题贯穿到学科教学中去,鼓励学生通过问题探究等多种鲜活的学习方式开展活动,从而形成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锤炼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采取负责的行动。

五年级UOI探究《文明》

例如,五年级在探究“文明”这一主题时,中文老师就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来帮助学生了解古希腊文明。教师打破原来只教一篇课文的方法,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选择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10册第八单元《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当教材,选择课外书《古希腊神话》当教材,选择孩子们上网收集的诗歌《普罗米修斯赞歌》当教材……在课堂上,孩子们绘制图表了解希腊诸神之间的关系,制作海报简介普罗米修斯的特点,朗诵普罗米修斯的赞歌,表演普罗米修斯被缚的故事,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

在这堂以语言训练为主的课堂中,涉及到了文学、世界历史、美术等学科,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阅读、朗诵,学习和运用语言,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了。

三年级UOI探究《水》


PYP项目明确指出:“数学是支持探究的载体,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是高效解决问题的工具。数学的教学需要在一个相关的、真实的情景中进行,要被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例如, 三年级在探究“水”这一主题时,数学老师带领孩子学习了《溶解与分数》一课。在这堂课中,老师给孩子们做有关溶解的实验,将盐、糖、牛奶分别放入水中,轻轻搅动后,问:盐糖和牛奶,谁不见了?谁还能看到?学生从中得出结论:盐糖不见了,是溶解了;牛奶还能看得出来,不是溶解。接着,学生又分小组做牛奶和水的混合实验,让学生思考水占牛奶和水的混合物的几分之几?牛奶占牛奶和水的混合物的几分之几?

那么在这堂课中,在科学方面,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理解什么是溶解,了解哪些物体可以溶解于水,哪些物体不能溶解于水;了解什么是混合物(牛奶和水的混合物)。在数学方面,学会用分数来表示牛奶和水各占的分数值,为以后高年级学习浓度做铺垫。

像这样的课例在PYP还有很多,但如何真正做到打破学科界限,保持知识与技能的平衡,发展对概念的理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采取负责任的行动,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作者:广东碧桂园学校国际部小学 余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融合部UOI课程——九月我们探究了哪些“超学科主题”
这所IB“参照系”小学是怎样把童年“还”给孩子的?
打破学科界限 广州有中小学尝试跨学科主题探究式学习|学生|课程
广州中小学尝试跨学科主题学习 打破学科界限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IB课程 培养有自己看法和观点的人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