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下)

【东湖县志 古赤矶图】
       点军原来范围不大,却变化颇大。
       宋初,为夷陵七乡之一;
       明清,属东湖县崇礼乡;
       民国属宜昌县第一区。
       宜昌解放后的1951年,将宜昌县所属第九区的五龙村、安安村划归宜昌市管辖,
       1958年设立点军公社。

【被填的范家湖】       
       1975年,点军区公社所属十里红、梅子溪、塘上、范家湖等大队及蔬菜农科所划归宜昌市。
       第二年,罗家坝、穆家店、郭家岭、李家河、内口河、紫阳、牛扎坪等大队及柑橘场归宜昌市,
       原艾家公社所属谭家河大队也划归宜昌市。

【变化中的点军】
       1984年,联棚乡、长岭乡由宜昌县划入宜昌市。
       1987年,联棚乡、长岭乡合并,成立联棚乡。
       2001年,宜昌县撤销,夷陵区设立,原宜昌县土城、桥边、艾家三个乡镇划入点军区。

【联棚河生态湿地】
       近些年,点军在路桥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上突飞猛进,日新月异。
       拿着旧日的印象去寻觅那些过去的地方就会完全找不到北。

【崛起的塔楼】
       光是一条江城大道和点军大道就串联起无数条新马路,
       交叉路口一色的塔楼林立、绿色植被和没多少人流量的超市商铺,恍惚之中似曾相识却又陌生得很。

【跃上高峰】    
       不过,从虎周公路拐上土(城)三(斗坪)公路倒是熟悉的很,毕竟今年早春二月我们刚来过。
       现在被称为S287公路的原土三公路在民国就是一骡马路,1979年修筑成可以通行汽车的公路;

【又到三岔口】
       2016-2022年间,老旧的土三公路进行了升级换代,使得原来崎岖不平的碎石山路变成了较为平坦的柏油路。
       从土城开始,公路步步向上。
       时而在山脊盘旋,时而在山腰绕行,到了“一览众山小”的时候,就到了那个三岔路口。

【被遗忘的粮库】
       三叉口在土三公路的至高点,左边叉路通往省级乡村旅游示点落步埫村,往西北拐一点就到了望洲坪村。
       那栋顺着分叉公路的形状修成倒八字形的土木结构的老土砖房子依然默默地竖立在路口,
       默默地看着从几辆车上下来的人对着那两边延伸有七八间房指手画脚,感慨万千。

【各抒己见】
      在人民公社时期,这一大栋土墙屋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粮食仓库,
       现在基本荒芜,只有居中的那家小卖部还在坚守。现在倒象是一个地标建筑。

【老屋来了市领导】
       即便是有丰富的想象,
       也绝不会想到几个月以后自己会又一次站到市级文保单位杨家淌老屋的堂屋里。

【晒场】
      上次来春寒料峭,这一次烈日当头;

【天井】
       上一次那位老农妇有些淡然、司空见惯地望着我们,
       这一次变得热情,可以回答提问,还会问我们“烤不烤火”。

【你看】
       不过还是刚从外地回来的那位大爷显得更主动,
       他纠正说,场坝边的展牌介绍,说杨家淌老屋有200多年历史,可是少写了上百年历史。

【后期有约】
       随行的当地文史专家和他争议,老人说出山上有墓碑可以证明这一点。

【领导们】
       在当地村领导带领下,几辆车就在青山绿水中转来转去,后来停在一处正在修复的老民居群前堆满砂石料的场坝上。

【老木门】
        那是好几排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干打垒土墙房,

【视察工地】
       从堂屋到卧室,从火笼到储藏室,不是修旧如旧,而是进行了必要的改进,
       最显著的就是屋顶的薄瓦换成了更结实耐用的水泥瓦。

【这里还有人用马杈】
       很稀罕的看见了当地村民还在用极原始的木制“马杈”搬运预制砖,一次可载重一两百斤。

【挂牌的桂花树】
       天气有些炎热,联合调研组的成员都戴上村里临时提供的草帽,去看那绿意依然的桂花树,

【多子寨】
        去看那传奇的“多子寨”,去走那长长的风雨亭,

【风雨亭】
       去感受远离城市、到处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

【村会议室】
       最有趣的就是在午餐准备中的空隙,在高岩村委会的会议室里临时召开的座谈会。
       没有瓶装水,一人一杯茶,这是会议新时尚。

【解放路庆祝宜昌解放】
       西陵区自称是宜昌的“首善之地”。这倒是真的。
       因为西陵区的前身就是宜昌市的老城区。
       更曾是宜昌地委、行署,宜昌市委、市政府,宜昌县委、县政府所在地。

【宜昌市人民文化馆】
       1953年,成立滨江路、解放路、学院街和鼓楼街街道办事处。
       1960年,5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3个人民公社,
       滨江路、解放路、学院街3个街办合并为解放公社,下设和平里、解放路、学院街、市委机关、云集路5个分社;
       鼓楼街办改为西陵公社。下设民主、西陵、三峡、西坝4个分社。

【欢庆国庆】
       1967年,西陵公社更名为“东方红人民公社”。
       1968年5月,两个公社分别成立“革命委员会”。
       1980年,东方红公社改为西陵街道,市解放公社改为云集街道。
       增设葛洲坝街道和夜明珠街道,作为宜昌市政府的派出机构,隶属市政府和葛洲坝工程局双重领导。
       1986年,设立西陵区。

【鸟瞰西陵区】
       都说现在的西陵区是宜昌市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和旅游服务功能区,
       也是宜昌市宜居、宜业、宜旅、宜学、宜养的首善之区。

【鸟瞰西陵一路】
       辖区东南与夷陵区、伍家岗区相交,西南与点军区隔江相望,北部与夷陵区山峦相接,
       总面积扩大到58.97平方公里。

【云集路天桥夜景】
       不过由于战争破坏,尤其是本世纪以来城市更新改造的拆迁,明清建筑基本荡然无存。

【2018年二马路下段】
       民国建筑除了桃花岭,就集中在刚被列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的二马路街区一带。
       于是,联合调研组对西陵区的实地查勘就从天主堂开始。

【天主堂】
       现在的天主堂的主体建筑是第六任主教顾学德在1930年主持修建的。
       但最应该感谢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第七任主教张鸣谦(1917-2005年)对主教座堂进行了第二次扩建。

【联合调研组参观展板】
       在原有建筑基础上增建了门楼双尖塔顶,
       这一结构变化,就使得天主堂的建筑有了一种火焰式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成功地体现了宗教观念,
       人们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的尖塔,就有了一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

【原三峡酒楼】
       位于二马路与自立路交汇处由李春澄的“公昌营造厂”建造于民国初期的三层大楼开始是座银楼,
       先是同震银楼,后更名老宝成银楼,
       1959年,原公私合营的自立村从解放路迁入这栋楼,更名为三峡酒楼,逐渐发展成宜昌餐饮业的旗舰店。

【原来也是天主堂的产权】
       用沈传诚的话说:“这里名厨云集,名菜荟萃,无论是宴席还是面点,都在宜昌首屈一指。
       这个店的职工,无论前堂还是后厨,走出去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还有一些名厨后来都成为领导干部或饮食界的领军人物”。

【满意楼】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满意楼的历史就是二马路的历史。
       这栋初建于民国初期的大楼先是高档的“德明旅馆”,
       再变成“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再变成“美泰糖果食品公司”。
       在日军攻占宜昌期间,大楼被毁得只剩断壁残垣。

【街头调研】
       解放后重建此楼,1954年,市百货公司在这里新办了第三门市部,也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满意楼”。
       在这次二马路改造中,业主方承诺会恢复到“满意楼”的原样,留住老宜昌的印象。

【日军地图】
       二战时期,日军在被其占领国家和地区推行“慰安妇”制度,
       日军侵华期间,在中国十几个省份大规模建立慰安所,
       将用诱骗,掳掠等手段征来的中国妇女关入所内供日本官兵蹂躏。
       宜昌因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受残害程度较深的城市之一。

【侵华日军遗址】
       现存的平和里5号(原为日军军官服务的“国际馆”)和平和里7号(原为3号,为日军士兵服务的“一力馆”)
       在这次更新改造完成以后,会建立一个“侵华日军在宜昌”展览,
       用“档案记录有铁证,侵华军官有书证,宜昌旧址有物证”,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阪仓库】
       由于时光荏苒,岁月变迁,
       原本在二马路靠长江一线拥有办事处1栋、仓库4栋、住宅1栋的日清公司建筑基本上都被拆除,
       只剩下4号仓库因隐藏在其他建筑之间而少为人知。

【实地查勘】
       这一次实地查勘,联合调研组有机会打开那扇厚厚的铁门,沿着长长的青石台阶走上去,
       曾经被改建成公寓的那些附属建筑材料已经全部清除,
       林立的水泥立柱默默地面对每一个来客,期待着它能再一次恢复活力。

【油画】
       位于燎原巷的那栋魏氏商铺是中式门楣、西式外墙装饰,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是行医世家魏温潜在1924年此地购得此地皮,建造了这栋楼下诊所楼上住宅的建筑。

【更新前的魏氏商铺】
       毕业于教会学校“宜昌哀欧拿女子中学”的魏温潜千金魏蕴珍,报考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专攻妇产科学,
       与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林巧稚同出师门。

【魏蕴珍与穆秉谦】
       学成后,魏蕴珍回到宜昌,在仁济医院(后来的市第一医院)担任妇产科主任,成为宜昌“妇产科第一人。”

【改造后的小楼】
       那栋小楼在那一带很平常,可背后的故事很多。

【讲故事】
      2021年,西陵城发集团与二马路原建设单位江岸国资共同出资,对小楼进行了排危抢险加固修复。
       结果,外墙刚刚刷新,就是铺天盖地的批评声,主要是建筑样式改变的不伦不类,于是又重新纠正。

【裂开的门楣】
       2022年修复工作完成,被说成“显示出中华古建筑的典雅之美。”
       可是联合调查组实地查勘时,那个被修复的中式门楣上出现了一道深深的裂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改造中的英国驻宜领事馆】
       联合调研组一行人来到红星路42号的时候,那栋原来的英国驻宜领事馆正在进行外墙的清理。
       按照二马路街区更新改造设计规划,西式小楼将变身为引种植物博物馆。

【指点历史】
       和张永久所期待的一样:
       “过去的一切,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消失而统统消亡,
       希望小洋楼古老而年轻的面庞,镶嵌于历史文化街区美丽的笑容之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楼】
       很喜欢英国传记作家辛普森对那幢小洋楼的穿越:
       “转动庄严宏伟、品质持久的镶板门的黄铜把手,缓缓推门进入如洞穴般空旷的房间,

【内部设施随想】
       希望与这栋建筑曾经的居住者和参观者的鬼魅融为一体——
       商人、商行、船长和行业领导者、皇族后裔、家教慈善捐赠者、
       身着花呢、头戴华贵帽子、搭配古板的欧式衣领和领带的执着的女传教士,
       算盘打得噼啪响的湖北商人和身着绸缎长袍的旧中国官员……”

【正在改造的二马路】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但不得不承认,不同的道路必有不同的风景。
       不同的人走在同一条路上与相同的人走在不同的路上,本质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怎样去看路,怎样去欣赏风景。

【罗洪波本色表演】
       走在更新改造施工正酣的二马路上,
       见识历史、回味沧桑;领会城市、感悟世界。
       希望在这条路的人潮中始终有你、有我,还有他。(20230628)

【2022年西陵元宵灯会】
       感谢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宜昌市政协文史委组织的这次联合调研组;
       感谢猇亭、伍家、夷陵、点军、西陵区提供的工作方便;
       感谢经济专委会的始终如一,感谢李明义、罗洪波、张永久、曹蓉、余红、吕航的一路伴随。
       对宜昌全境历史文化遗存和街区的调研仅仅只是个开始,其后才是波澜壮阔的展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的2个副中心之一,宜昌的人口不到400万,为何有13个县市区?|夷陵区|宜昌|宜昌市|点军区|西...
宜昌市的前世今生
湖北 宜昌 西陵峡口风景区
文明古城----宜昌市
宜昌市政府卢斌推介宜昌
图说你宜昌(连载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