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桥河印象(文字版2)

  

城的本义指城墙,即古代为防御或划分区域而筑的高墙。最初的陆城谁也没见过,据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版《宜都县志》载:“明成化庚寅(1470年)都宪杨浚,因旧址筑土城,周围六百五十余丈,高一丈二尺。万历四年(1576年)修筑青砖城墙。立五门,东曰朝天,南曰迎薰,西曰太平,北曰临川,东北曰合江”。

那座开始是土城、后来才变成砖城的陆城在紧靠清江边设有临川、合江两门,说明早在明朝,陆城外的水运已非常繁荣,相应的码头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随着清光绪二年(1876年)宜昌开埠以后,西方势力的入侵,民族资本的崛起,就使得原本比较宁静、比较原始的陆城面貌大变,就使得两江汇合处的这座小城随着商业贸易的加强而变得逐渐繁华起来。

在宜昌海关《1882-1898年宜昌贸易报告》里透露:“宜昌原产用于出口的土特产很少,施南府(恩施)还种植了相当数量的茶叶,经由宜都装上木船运往汉口。”而最早记载宜都宜红茶出口的海关资料是《1898年宜昌贸易报告》:“红茶的出口量已经从1897年的4担增加到了361担,这种茶是宜都产品,并在宜都烘烤和封装后供外国人消费”。

那个随着外交官丈夫曾到过我国的苏珊 汤利夫人在她的《我的中国笔记》里记叙了她1903年“亲眼看到了茶叶是如何通过挤压的方式变成超细茶粉的。”她记录了茶砖的制作步骤:“在第一道工序(粉碎成末)时,高大的仓库像是黑色的熔炉,里面的茶叶都堆到仓库顶了。第二道工序是将粉碎成末的茶叶在金属板上摊开来,下面放炭火烤,把茶叶里的水分烤干。第三道工序是要把烘干的茶末过茶渣筛,以剔除茶渣;紧接着便要放进另一个操作室,制成一个个的茶'砖’,但每个都需要分开制作。”和她说的那样:“用来制成茶'砖’的茶叶当然质量低劣,但都大量地出口西伯利亚和蒙古”。

最早记录宜都清江的老外应该是那个著名的博物探险家、英国人安特卫普 埃德加 普拉特,他在1891年的游记里写道:“沿江而上的途中我们停在宜昌下端20英里处的宜都,它位于流入长江的一条河的岸边,曾经有一次我乘坐汽艇向上行驶约10英里。小镇高耸于右岸,恰好远离了洪水的暴发范围,与宜昌有大量的贸易往来,包括之前提到过的植物清漆、鸦片和果园作物。宜都河的河岸岩石众多,崎岖难行,但每一处都容易到达。河水(除了洪水泛滥时)十分干净透明,河底的石头和鹅卵石清澈可见。在长江左岸,恰好与宜都镇相对的地方,通往北京的主路的支路延伸到了河边”。

这些老外的记录也间接地证实,从清朝同治年间开始至民国抗战爆发之前,宜都由于茶叶贸易而发展至鼎盛,不仅作为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人员往来频繁,成为鄂西南区域重要的商品交换场所;也是从江汉平原到鄂西山区、密如蛛网的水路与崎岖难行的陆路交通转换的重要节点,陆城内外各种与茶有关的商号遍布,人流如梭,航运繁忙,形成了宜红古茶道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历史老城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潘明章:渔洋河与“宜红”古茶道往事
茶路寻源湖北:寻茶深处见繁华(上)
【宜红】回归记:邓宜平律师讲述商标维权艰难历程
这杯茶曾担负中苏贸易重任,如今入列中欧互认
三峡门城宜都市,长江遇见清江,湖北省由刘备命名的城市
夷陵评论||名家名作:杨世灿《山海经》秘境第十七《大荒北经》连载(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