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六、阻封秦王

   

   文安之出任宰相期间,正史方志就提到反对孙可望乞封秦王,而此事当时固争议极大,反响特别强烈,后世学者也是利弊两说,褒贬不一。

   要说孙可望其人,在明末清初还真叱咤风云一时。他是陕西米脂(一说延长)县人,原名可旺,少从张献忠起义,与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同被张收为养子。这想必是应一句古话“打仗还须父子兵”,没有血缘关系便用义父养子这层关系。在四个养子中,向以孙可望为长,其膂力过人,骁勇善战,且有心计,善攻守,军中外号“一堵墙”。1644年张献忠入川称帝,建大西国号,封四义子为将军,其中孙可望为平东将军。1646年清军入川,张献忠死于西充,孙可望率领大西军残部数千人由重庆南下贵州,取云南,被推为首领。及至1648年初,就拥有黔、滇两省,兵力达到20余万。于是四将军开始称王,孙可望为平东王,李定国为安西王,刘文秀为抚南王,艾能奇为定北王。清军进攻大顺、大西军的同时,又相继消灭弘光、隆武政权。大西军以云南作为抗清基地,在明朝退休官员的倡议下,孙可望被尊为“国主”,建立了一个“兴朝”小政权,既设六部、华英殿大学士等官署,又自铸“兴朝通宝”钱币,还开科取士,并唾弃以前张献忠的乱杀人政策,抚戢安民,鼓励生产,俨然一个小王国,倒也颇得人心。

   然据《小腆纪传》“李定国传”载:“时永历帝立肇庆,诏令不及至滇,可望乃妄自尊;还至黔中自称平东王,定国等亦皆自名为王。置四王府,尽撤昆阳、呈贡二城砖石为之。可望谋窃大号,然定国、能奇辈犹侪视之;定国尤倔强,遇事相抗。可望思所以示威,与文秀密为计;于己丑(一六四九)春以演武,当场缚定国,声其罪,杖之百。已复相抱哭,令取沙定洲自赎……孙、李之隙自此始。”

   要说孙、李构隙,《河山已经破碎窝里兀自乱斗》中是这样描叙的:“孙可望既是‘四子’中的老大,又有前老大的遗嘱,继承权位的应该是他。于是大家商议决定:尊孙可望为老大。并决定于四月一日在演武场开一个最高会议,正式决定并宣布此事。没想到四月一日早晨,孙可望兴冲冲吃完早饭,前往演武场。才走到半路,就听到演武场传来炮声,随即远远望见‘帅’字旗在演武场上空冉冉升起来。孙可望大怒,各随从也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回事。孙可望怒道: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从来规矩是主帅入营,才升帅旗。今天偶(我)还没到,就放炮升旗,你们眼里还有偶么?偶还能领导你们么?偶不玩了!众人解劝说是李定国一时失误,大家兄弟,就原谅他一回吧。孙可望怒气不解,定要处罚李定国。李定国也发怒,道:你我,向来是兄弟,无非你年长一点,才奉你为老大。你现在就这样会摆威风,将来还不知怎样哩!你不玩就不玩呗!孙可望更是愤怒,大叫道:今天不打他一百军棍,军中就没有纪律,偶就坚决不玩!说着,准备上马回去。大伙一看不对,老孙一走,大家只能分裂,还有什么前途。于是好说歹说,拉住孙可望,按倒李定国打了五十棍。……如此,一个恶搞,一个罚军棍。孙可望虽然勉强又坐上第一把交椅,被称为‘国主’,心里却极不顺畅。李定国被当众受罚,虽然当时顺从,却是恶气在胸,总有一天要宣泄出来。裂痕就这样在表面的弥缝下,越裂越深”。

   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孙可望称国主后,于永历三年(1649)春致书永历朝廷,表示愿意“联合恢剿”,但又要封“秦王”作先决条件。永历小朝廷虽然欢迎大西军的归顺,却倚仗自己是皇明正统,也看出了孙可望的桀骜不臣之心。因此大臣们纷纷表示:本朝除了开国时,从来没有异姓封王的先例;小朝廷至今也没有封过一个异姓王。怎能他一来就封王啊,顶多给他一个公就是了。先前收顺过大顺军余部的湖广巡抚堵胤锡则认为:我们好好收伏孙可望,可以平添云南贵州两省和许多兵马;如果搞得不好,则平添一个敌国。不可不慎重啊!争论来,争论去,终于同意封侯爵。

   据《明史》“杨畏知传”载:“孙可望与刘、李同辈,一旦自尊,两人不为下。因风闻永历帝在肇庆,已反正的李锦、李成栋等人都被封官加爵,念得朝命,加王封,庶可相制,遂议遣使奉表”。己丑年(1649),孙可望派杨畏知和永昌原兵部郎中龚彝赴肇庆进表“请王封”,接表的是御史金堡等人。杨畏知当时说:“可望欲权出刘、李上尔。今晋之上公,而卑刘、李侯爵可也。”意思是说,孙想位高权重在刘文秀和李定国之上,只要晋封他一个公,刘、李二人封为侯就可以了。“乃议封可望景国公,赐名朝宗;定国、文秀皆列侯”。但事态的发展的是,当时堵胤锡手中有“曾赐空敕”,“得便宜行事”,有人便和他一起谋划,利用空白敕书“矫命改封可望平辽王,易敕书以往”。殊不知,当年镇守泗城的武康伯胡执恭,是庆国公陈邦传的中军。因州境与云南接壤,胡执恭想巴结孙可望,就对陈邦传说,先假诏封孙可望秦王,如此“藉其力可制李赤心也。”李赤心就是李自成的侄儿李过,又名李锦,率忠贞营久窜广西,与陈邦传关系不和。陈邦传便铸“秦王之宝”,如法炮制地“填所给空敕”,令胡执恭送去云南。“可望大喜,郊迎”。然不多久,杨畏知等人又来传诏“平辽王”。孙可望骇然不受,说:“我已封秦王矣。”杨畏知说:“此伪也。”胡执恭也说:“彼亦伪也,所封实景国公,敕印故在。”孙可望同时收到了“平辽王”和“秦王”两封诏书,两个封号,却都是假的,因而“怒辞敕使”,将杨畏知和胡执恭一起打入牢狱,并派人去梧州问个究竟。“廷臣始知矫诏事”。

   在假诏的事情弄清楚之后,文安侯马吉翔又请封孙可望为“澄江王”,但孙的使者说非“秦”不敢复命。相国严起恒坚决不同意,兵部侍郎杨鼎和等人也支持。适逢郧国公高必正等入朝,他对孙的使者说:“本朝无异姓封王例。我破京师,逼死先帝,滔天大罪,蒙恩宥赦,亦止公爵尔。张氏窃据一隅,罪固减等,封上公足矣,安敢冀王爵。自今当与我同心报国,洗去贼名,毋欺朝廷孱弱,我两家士马足相当也。”高必正是李自成的妻弟高一功,本是“同陷京师者”,但归顺南明后,与李赤心统领的忠贞营实也忠贞不贰,其时斥退孙的使者,继“又致书可望,词义严正”,大意无非是说,你孙可望窃据云南,功抵前罪,我们一样,封个公就足够了,怎么还奢望称王呢?如今我们要同心报国,不要欺负朝廷孱弱,须知我们两家的人马旗鼓相当,别妄自尊大之类。由于高必正这一搅和,孙可望封王的事就中止了。“可望不得封,益怒”。

   孙可望既被封了王,还被赐为朱姓,这在封建时代的正统观念来看,可是非同凡响的政治荣誉。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就是在南明时被隆武帝赐姓朱的,号为“国姓爷”,也被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史料上也有书为“朱成功”的。如《小腆纪传》大事记中,就在“文安之朝于行在,命入阁办事”的六月,“是月,朱成功讨碣石总兵苏利不克,旋师围潮州。我大清兵复取云霄、诏安,进攻盤陀岭;成功部将柯宸枢战死,遂解围,军于潮阳。”相形之下,同样被封王赐国姓的孙可望仍是挟私而为,“秋八月,孙可望复遣使行在,以不改号请;付廷臣集议。九月亲率兵至贵州。”

   孙可望的所言所行遭人非议是必然的。文安之是一个深受儒学熏陶的文人,有着根深蒂固的明汉正统思想,对“乞封王”自是非常反感,所以在出任相国后,“孙可望再遣使乞封秦王,安之持不予”(《明史》)。这就得罪了孙可望。文安之的墓志铭有云:“孙可望邀封典,公力持不可,时于经筵进讽,以悟帝意,逆闻而衔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搅中原是杀星,最终投清的南明的最高将领---孙可望
明末两大汉奸,一个吴三桂,另一人差点当上皇帝最后却成了带路党
仅此一人!他在明清两朝均被封为王
仅此一人!他在明清两朝均被封为王
南明为何保不住半壁江山呢,看看假封秦王的乌龙事件你就知道了
杨畏知已经投降了孙可望,孙可望为何非要杀死他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