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9)宜昌老城印象之二 洗墨池及邮政巷

      宜昌老城印象之二  洗墨池及邮政巷

 



  难忍的高温,每天在这个城市的上空,疯狂的吸收着水份,没有一点罢休的意思。
  连街上行人就少了许多,整个城市象得了重病,发着高烧,喘着气,大汗淋漓,一片寂静,只有室内的电扇和空调还在负载运转着,不然就无处可躲。
  我突然很不喜欢夏天,很不喜欢这个城市,恨不得赶紧逃离。

  能躲到哪里去呢。  
  不如静下心来,慢慢等待,炎热酷暑总会渐渐消褪,秋天会来,冬天也会来。
  博客里有人留言,想看宜昌老城印象续集。
  呵,差不多一年时间了吧,我都忘了我还要写续集,我曾对朋友说,我要拍遍宜昌的老城,我要详实的把我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总有一天,老城会在时光的侵浊中消失,我亦会老的掉光牙。
  我就是懒懒散散的一个人。
  幸好有人能提醒我,翻出还没有整理完的老城照片,思绪又仿佛穿过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久远的时代。
 



 

    那天拿着相机在老城转悠,一个在老城长大的小伙子主动当起我的导游,说要带我看一面墙。
  跟着他,我来到了一栋青砖灰瓦的房子旁,很破旧,墙面已严重脱落,顶长满了杂草和小树,但飞檐翘角,雕花刻字的屋脊清晰可见。
  这栋房子,一定承载着它的历史和故事。
  它所在的路,叫民主路,以前称为南正后街,可是老宜昌大名鼎鼎的街。


 

    杂乱的电线、换上去的石棉瓦,墙缝边修补的水泥,以及驳斑弄影。
  这栋楼,我不知道它建造的年份,大概有上百年了吧。在岁月洗磨下,它已变的脆弱不堪,好象一阵风刮来,它就散架倒塌,灰飞烟灭。



 

    房顶却生机一片。
  从一粒随风而落的种子,到长成这样一棵棵没有根基的树,要多少年。




    楼下屋檐下晾着的衣服,搭起的遮阳布,杂乱的电线,布满灰尘的墙壁,若不是后面隐约可见的高楼大厦,还以为梦回唐朝。

  说起这条街,离不开王篆这个人。
  他是宜昌夷陵区人,曾是嘉靖年间吏部左侍郎,为官清廉,对父母孝敬,被老百姓尊称为“王在宫”。他的父亲王良策,因儿子显贵,为炫耀乡里,便在南正后待的中心,竖起大牌坊,上书“天宫封宠”四个金字。
  从此,这条街也称“天宫牌坊街”。
  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民主路。”
  



     如今,只是物是人非,曾经的繁华,变的如此破落。
  原住在这里的老居民基本已迁出,留下来的大多是做些小生意的经营户,他们租下店面,用一楼经营,二楼生活。除了这些店面,这条街上,每天还有聚集很多流动的商贩,卖菜的,卖日杂百货的,卖膏药的,十分热闹。
  只是,它成为了市民眼中的棚户区,明显和这个城市的发展已格格不入。
  是保护?还是拆除。
  正拷问着决策者们。
  


 



         卖烤鸭的

 


    煎饼子的



    一楼的土特产门店却是门庭若市,一大清早,就来了不少购买土特产的人。
   保康的香菇木耳,神农架的核桃。




              巴东土鸡蛋

 

 

    这世上最幸福的事是,不管到哪里,你牵着我,我扶着你,一步一步走到老。

      看着这个小烟摊,时光仿佛回到了八十年代.
    


    说起墨池书院,我就来气。 
 
  那天在老城区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墨池书院在哪里,后来经打听,才知道,墨池书院早已被房地产开发,建了高楼,起名叫墨池苑。
  尽管心里很失落,但我还是想进去看看。
  走到门口,竟被物业门卫挡住,说是封闭式管理小区,要有相关证件才让进。
  郁闷中,还是拍下了两张墨池苑的照片,落空而去。



    新旧对比,让人伤感。


 

    资料里说:“墨池书院”遗址位于宜昌市老城区新街与人民路之间一条小巷内。

  因相传晋代郭璞注《尔雅》曾在此洗墨,宋代苏东坡、黄庭坚两位大书法家曾于此学书并经常在池中洗笔而得名。
  清朝康熙年间,夷陵知州宗思圣创建“墨池书院”,到同治年间,已有很大规模。但时过境迁,“墨池书院”遭到损毁。

  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市民置问墨池书院的报道。说墨池苑内曾扬名一方的“洗墨池”早已不见踪迹,已长满杂草,复原之日遥遥无期。
  报上又说:因年代已久,墨池巷进入重新规划开发阶段,旧的墨池巷即将消失,取代它的将是崭新的商业大厦和复建的墨池书院。据了解,这块重新规划的土地已经预留了1800平米,用于墨池书院重建。
  不管如何,我还是希望洗墨池能重见天日,能看到更多能代表宜昌的有底蕴的宜昌。
 

 

          邮政巷


    清晨5点半起床,带着女儿,从家里来到这里,不到六点,天已大亮。
  宜昌的使馆欧式建筑大多在邮政巷附近的红星路、福妥路一带。
  邮政巷旁的这栋红窗装饰的房子是由清末民初时的老邮局改建的茶楼,叫滨江5号。



     如果不是特意来拍摄,平时也不太会注意这里。



          这栋房子也是文物保护对象。



     玻璃厨窗的酒杯及酒



 



1912年,这条一头通向长江边的码头,一头连接着当年使馆区的怀远路(现今的红星路)的小巷,因巷头设立了一家邮局,从此它便有了自己的名字——邮政巷。





  幽幽的小巷,一个幽幽的女孩。


 
邮政巷住了多少户人家,我没细数,但也看得出来,这里的生活设施都很简陋。


 
百年老屋,能得到维修,是万幸。



 这条短短的不足百米的小巷,两侧则的青石墙上却深深的刻着宜昌的百年岁月。
   



   



      小巷里的民居


 

    窄窄短短的邮政巷,却也是夕日宜昌的记忆。
  这条曾繁忙的挑水巷,现在却也是附近居民出行到江边的主要通道。




       红星路


 

    在过去,宜昌还没有自来水,那些在以通惠路(现今的解放路)为中心的商家、店铺和各行各业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用水都要靠人力到长江里去挑来。
  久而久之,挑水便形成了一个行业,人数最多时达上百人。
  而邮政巷也就成了挑水人的必经之路,无论春夏秋冬,天晴下雨,小巷总是来来往往的挑水人,巷内终日湿漉漉的,市民几乎忘了它的本名,都把它称为“水巷”。
   



 

    爬满青藤的青石块墙,没有随岁月的流失而有任何改变,依然坚固牢靠,这堵墙,现在成了婚妙摄影里摄影师们特喜欢的复古外景拍摄点。
  突然想到戴望舒的雨巷
  一个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结着秋怨的姑娘。
  



 

 



   清晨的老城

  

    这座欧式风格的一号公馆,以前是什么,我不知道。

 



    只要有保护,老城就有沿袭下去的希望。



       清晨空无一人的红星路街道

 

   卖菜的。

   虽点摊,这些摊,也只有这样的小街小巷才让摆,一个城市,其实只有在这种平民化的生活中才接着了地气,让人有亲近感。

 

    早起的人们


 

 终于穿越时光隧道,来到这里。如此耀眼而美丽。

 

\

 

清晨江边公园里的一角。

  才早上6点多钟,来到江边,江边里来了好多游泳的人。
  
  这种高温,何时才能罢休。

  唉,让我又爱又恨的宜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宜昌街巷名称由来大揭密,个个写满历史故事!
往事如烟-自大难于长进 禺草号汉阳
老城小巷
典藏:鄂西夷陵境,宜昌旧容颜
【麒麟收藏】老城旧迹
宜昌江岸百年变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