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宜昌城的前世⑦】 宜昌牌坊以及背后的故事

编者

历史,在典籍中;记忆,在街巷里。宜昌古城,究竟是什么模样?那些街巷,为什么取那个名字……由宜昌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曹蓉执笔,联合市摄影家协会《三峡影像网》共同推出【宜昌城的前世】系列图文专栏。今天为您介绍第6篇:

宜昌牌坊以及背后的故事。

牌坊,可谓是中国老城的标配。宜昌老城的牌坊,在哪里呢?

据史志载, 明清时期的宜昌老城区,先后树立了20座牌坊,比如,为刘汉在大十字上街立“圣世逸民”、为刘大宾在北正街立“三朝恩命”、为刘一儒在太平街白衣庵前立“大廷尉”牌坊等等。清同治年间,大多数牌坊已经消失,只有四座尚存。如今的宜昌,这些老古董更是踪影全无。

这些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牌坊,尽管已经不复存在了,但这些牌坊的故事,还一直被老百姓口口相传着。

风光无限的牌坊,其背后,真的仅仅只有风光么?让我们透过一门五代荣耀风华的夷陵王家,来翻看牌坊背后的剧目。

王氏家长王文选,体貌魁梧,精通经史,明永乐初,被征召荐举担任广东临高知县。后来,以子贵,被封赠通判名号。

王家第二代王杰,景泰元年(1450年)乡贡中为举人,先在保定府任通判,很快升职任广州知府的佐官——府同知。后来,还以子贵被封赠奉政大夫名号。

王家第三代王璲,成化13年(1477年)考中举人,曾作过中书舍人官,后在德王府做左长史,此为宜昌“中书街”的来历。

中书街,在民国时改称忠恕街,1967年改为卫东街,1981年恢复为中书街。

王家第四代王良策,是这富贵五代人中很少没有进入仕途的。他以孝顺闻名乡里,处事踏实、谨慎,读书刻苦,教子甚严,和当时大多数家长一样,信奉“棍子底下出孝子”。他的儿子王篆后来成为家族最出色的人,当与父亲严格的教育有关。在家是严父,出门却很大度,王良策对待乡邻很厚道。有一次,有邻居侵占了他们家的宅第,王良策并不与之计较,乡亲们都很佩服他的气量。王良策虽然自己没有为官,在儿子成年、成名后,“与父璲并以篆贵”,王璲、王良策父子二人因王篆的缘故,被一起封赠吏部左侍郎名号。

王家第四代还有一人叫王良佐,是王良策的弟弟,明弘治乙丑年考中进士,官职最高时为贵州布政司右参政。

王家第五代——王篆,他也是故事的主人公。出生于书香世家的他, 28岁中举人,35岁成进士。开始为官时,任江西吉水知县,然后拜为南京左僉部御史提督操江。再后来,进入吏部,做文选郎中,执掌官员升迁改调工作。万历元年(1573年),改任太常寺少卿并提督四夷馆。次年,改任右通政。再后来,任南京右都御史和左右金都御史,做中央监察工作,获 “铁御史”美称。

由于张居正的赏识,王篆在万历8年(1580年)被提升为刑部侍郎,很快又改任吏部左侍郎。当时的吏部,居六部之首,掌管全国官员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吏部左侍郎,是吏部尚书的第一副手,为正二品官员,职务相当于如今的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但职衔较现代略高。吏部尚书与《周礼》天官冢宰相当,故又称“天官”或“太宰”,王篆老家的百姓便把吏部左侍郎王篆高称半格,呼其为“王天官”。

王篆驰骋宦途三十余年,一路凯歌。时任宰相张居正很信任王篆,“对边饷马政、吏治民隐”等治国之事,总乐于咨询王篆,“无疑不问,不断不成”,并把王篆作为天下英才推荐给朝廷。明神宗朱靖钧还把王篆的名字写在御屏之上……当时的王篆,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

春风三十年,没曾想,一夜之间,秋风萧瑟,草木摇落。

万历10年(1582年),身为改革家的张居正在北京病故。不久,其反对派群起攻击,一时间,朝野呼应。最终导致神宗皇帝对尸骨未寒的张居正痛下杀手,家产尽抄,爵封皆夺,祸及家族老小,连八旬老母亦不得幸免。作为张居正亲信的王篆,很快就被弹劾,万历11年(1583年),明神宗下诏罢免了王篆官职。

万历12年(1584年),神宗颁发了查抄荆州张居正家的诏书,负责查抄家产的官员把皇帝的翻脸不认人发挥到极致,还没赶到江陵,就令地方官登记张家人口、封闭张家大门,来不及离家的十来个老弱妇孺,被困在府中,活活饿死。严刑拷打张居正长子张敬修,强令其承认家中藏有百万兩银子,敬修屈打成招,指认张居正的亲信曾省吾、王篆、傅作舟家里藏匿有数十万两。锦衣卫前往抄查,结果当然有!张敬修羞愤交加,自缢身亡,留下一纸绝命书,文字所述之酷烈、凄惨,让人不忍卒读。

生前、身后,一夜之间;冷暖、炎凉,一念之间。

五十五岁被罢官的王篆,归居故里后,做公益,助办学。闲居无事,以诵读诗书经史为乐,留有《东山寺记》、《重修至喜亭记》、《重修城隍庙碑记》等文章。作为前高官,潜心研究吏部制度,与方九功合撰《吏部职掌》。

夷陵王氏,寒耕暑耘,终致五代繁花;赫赫天官,呼风唤雨,一朝洗净铅华。

在史志所载的20个牌坊中,有8座是为王篆家族所立。为王家一二三四代人的代表王文选、王杰、王璲、王良佐立的新四牌,为第三代人王璲考上举人立有 “夺锦坊”,因其曾当过中书舍人立有“中书坊”,为王璲和中书王之纲立有“内翰坊”,为王篆立“两京总宪”和“铨署持衡”,为王篆的父亲王良策先立“天章三赐”,再立“天官封宠”。“天官封宠”大石牌坊立在南正后街,四柱三间,中有正楼,两侧有次楼和边楼,石牌坊上还雕有花纹图像,繁饰至极,是当时夷陵品味最高的牌坊。

王氏家族居住的街道,因位处南正街东侧,以靠江为序,居南正街之后,取名为南正后街。立天官封宠大石牌坊后,更名为天官牌坊街。民国时,以礼义廉耻为“治国四纲”,遂改名为四维路。1949年后,更名为民主路。

牌坊十里行,多少荣辱路。是福是殃,是得是失,留待400年后的诸君评说。

本期编辑 / 李志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洞庭 ·徐太宰
明朝吏部尚书天官王翱墓下作
给事中王篆,子王之衡王之鼎
真假王鏊牌坊
海瑞——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册府元龟(宋)王钦若等 编修-●卷六百三十七◎铨选部·公望平直振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