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剧在宜昌 | 背后的故事不得了

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等中国传统戏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但对于据有悠久历史,对京剧,黄梅戏乃至于楚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滇剧等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的汉剧,熟悉的人却不多。

汉剧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旧名楚调,汉调,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原以秦腔经襄阳南下演变出来的西皮为主要腔调,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荆河、襄河、府河、汉河四支流派,俗称路子。

清嘉庆、道光年间,汉调流传到北京,加入徽调班社演唱,逐渐融合演变而成京剧。汉剧唱腔优美,对白雅致,文本大气,汉剧传统剧目达660余个。从徽班进京200多年形成京剧,那么汉剧至少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2006年,汉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宜昌的汉剧恐要追溯到抗战时期。1938年,周恩来,郭沫若,田汉等共产党人,在汉口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组织一大批艺人,以文艺的形式开展抗日宣传,汉剧是其中之一。当时共组织了10个抗日文艺宣传队,著名汉剧艺人吴天保为汉剧10队队长,付兴一为1队队长,最后落脚于宜昌的是第8队,由著名汉剧艺人徐万春担任队长。

1957年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和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交流表演艺术

当时的汉剧第8队颇具实力,有徐万春,刘玉楼,胡常海。何芙蓉,刘强生等汉剧名角,他们从汉口出发,转辗常德,津市,五峰,宜昌等地演出,行至宜昌三斗坪,盘缠不足,汉剧艺人刘玉楼变卖自己的金银首饰做剧团路费,经万县最后到达重庆。1940年在万县,汉剧8队演出了《血战潜江》,《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剧目,在重庆第二书场,为配合抗日宣传,演出传统汉剧《哭秦亭》。

1943年,他们又来到涪陵,在涪陵国光戏院演出连台汉戏《薛仁贵征西》等,以配合抗日宣传。1945年,在涪陵的一次演出中,正当剧情进入高潮,当时的政府人员忽然上台宣布演出停止,对台下观众说到,“现在向各位报告一个重大消息,日本已宣布无条件投降!”,顿时,台上台下群情激奋,欢呼声,掌声,哭声响成一片。

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汉剧戏班在汉剧名艺人徐万春,陈素秋,刘玉楼,徐少华,刘长生等的带领下,由涪陵,经丰都,万县来到宜昌。在此之前,宜昌没有汉剧,只有楚剧戏班,汉剧戏班来宜昌后,在宜昌城区光前街(现淘珠路商圈附近)明乐戏院,致祥路乐安大戏院演出汉戏。

1949年7月,宜昌解放。汉剧班起名为宜昌复兴汉剧社,并配合宜昌解放初期的社会稳定,演出《九件衣》,《兄弟劳军》,《逼上梁山》等剧目。1954年,政府拆除了光前街的原明乐戏院,重新修建了宜昌明乐汉剧院,从此,这里就一直成为宜昌汉剧的固定演出场所。1956年,宜昌汉剧社正式在湖北省登记,更名为宜昌汉剧团。1958年,成立了宜昌京,汉剧团党支部。登记注册后的宜昌汉剧团属于集体所有,经营上实行自负盈亏,政府补贴的体制。

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是汉剧蓬勃发展的兴旺时期,当时在全省很多地区,如黄石,沙市,沔阳,荆门,天门,云梦,枝江等,都有汉剧团队,全省有30多个汉剧表演剧团。

这一时期,宜昌汉剧团也兴旺发展,共有演职人员60多人,演出了大量传统和现代汉剧,如传统戏剧《四郎探母》,《九件衣》,《辕门斩子》,《三娘教子》,《打花鼓》,《新汉图》,《教花枪》,《三国志》,《打灶神》等。同时还移植演出了其他剧种剧目《百岁挂帅》,《张羽煮海》,《劈山救母》,《十五贯》等。

宜昌汉剧团还配合各个时期的政治任务,演出了一批现代汉戏,如《一个自愿军的未婚妻》,《小二黑结婚》,《刘巧儿》,《红岩》,《血债血还》,《南京路上好八连》等。文革时期,宜昌汉剧团还移植演出了《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红灯记》等现代样板戏。此时的汉剧团在宜昌小有名气,看汉戏,是当时宜昌人的重要文化娱乐方式之一。

汉剧表演艺术家  徐万春

汉剧表演艺术家 陈素秋

汉剧表演艺术家 徐少华

汉剧表演艺术家  刘玉楼

汉剧表演艺术家   刘长生

汉剧表演艺术家  何秋霞

这一时期,宜昌汉剧团涌现了一大批汉剧名角,如陈素秋,刘玉楼,徐万春,胡罗克,朱少葵,刘明德,龚慧琴,刘小培,何秋霞,杨义乔,杨秋玲等,其中陈素秋解放前就是红遍武汉三镇的汉剧花旦名角,解放后当选为宜昌市第一届人大代表。

这个时期除了宜昌本地的汉剧,武汉的汉剧名家也常来宜昌演出。1963年,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来宜,在宜昌汉剧院演出传统戏《柜中缘》,引起轰动。

此后,她又几次来宜,1972年,由她担任艺术顾问,率武汉汉剧院来葛洲坝工地慰问演出现代戏《红色娘子军》,1982年,陈伯华由香港直接来宜,在西陵剧场演出《二度梅》,《柜中缘》,《宇宙峰》等曲目,均反响热烈。此外,她还多次在艺术上指导宜昌的汉剧演员,如现已85高龄的宜昌汉剧老艺人何秋霞老师,就多次得到陈伯华大师的指点。


在经历了50,60年代汉剧的蓬勃发展时期后,汉剧这一具有悠久历史和艺术魅力的剧种步入衰退,各地的汉剧团锐减。1970年,宜昌汉剧团撤销,汉剧艺人散落到工厂,农村等地,脱离艺术生涯,汉剧也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恐都不知道还有汉剧这一剧种。

改革开放后,迎来了文化文艺的春天,散落在基层的原汉剧艺人,也感到了希望。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借来行头,在宜昌儿童公园露天舞台,由原汉剧名角刘小培主演,演出了古装汉戏《四郎探母》,一时在全市引起轰动。他们还呼吁恢复宜昌汉剧团,但鉴于多种历史客观原因,他们的这一诉求没有能够实现。

汉剧虽然已风光不在,但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对于这一宝贵的艺术遗产并没有任其衰落而失传。目前湖北省,武汉市仍保留有汉剧团,2018年,武汉理工大学的汉剧项目入选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在刚结束的武汉世界军运会闭幕式文艺表演中,也出现了汉剧的身影,相信汉剧这一古老,传统的民族艺术瑰宝,会更加发扬光大。

《三峡影像》特别感谢宜昌汉剧老艺术家徐德明提供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志敏:唐河县北张湾汉剧团
湖北三大剧种楚剧汉剧黄梅戏是怎样兴起的,在当年影响力有多大
庞庄二簧戏
吕剧[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
湖北武汉汉剧(龙凤呈祥)(湖北省汉剧团 武汉市汉剧院同台演出)
龙岩市8人入选第2批省级非遗传承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