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宜昌记忆》背后的故事(8)

余良 那时的油饼确实酥脆,面团里揉一小块糍粑,撒点辣椒粉、葱花,解馋饱腹,成为绝美的享受。

作者回复 现在还有没有,好想吃....说的都饿了

陈启金  百年水巷子说的是宜昌城普及自来水以前的事。59年运河修建前宜昌全城全靠下河挑水吃。在自来水厂的供水点(人称水管子)供水前,就有企业如南正街的染整厂将多余的生产用水(从拐拐头江边抽上来的)提供给市民。冬季江水较为清澈,但运距长,除了回程要爬江岔子,从跳上打水时又十分危险;夏天江水含沙量大,特别是涨大水时,虽说站在江岔子上就能打上水,但再挑水前还得洗缸,每次说能洗出大半盆泥沙。因为家家用河水,挑水就成了一道风景。空桶下河的,担滿(也有挑半担的)回家的,拉长队"喝-喝","喝-哬"号子喊的甚是好听。到80年代普及了自来水(一大户一个水龙头,一个水表,水费共摊),满街挑水(还有挑煤)的景致就再也看不到了。

看今朝 我记得五几年刚懂事,滨江路有了供水点,两分钱一担。很多人就不下河挑水了。一是台阶太高危险,二是供水点的水是抽的江里深水区的相对干净的水。

作者回复 看来挑水工的工作确实辛苦啊,那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余良 我们家在我七岁前是要在公共供水点挑水用的,此后家里装了自来水管,算是比较率先进入现代化了,厨房小,要堆煤炭柴火,水缸派上储物用场,缸盖上堆满烧饭做菜用的物件。那时的老城区家里有自来水的不多。因为挑水的艰辛,家家户户自然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但宜昌人家向来注重干净整洁,衣物可以洗得褪色发白,确是干净利落的。

作者回复  这小时候的情景真的是不再有了。虽然当时很艰辛,但我觉得应该也是开心的,另一番生活场景。

小玉  希望宜昌那些百年小巷受政府的保护,源远流长

作者回复  相信会的,这些小巷不知道成了多少人最深刻的记忆了。

北美宜昌同乡会李瑜 欢迎大家为《宜昌记忆》这个原创专栏赐稿,记录自己的《宜昌记忆》。

+1  长知识了!

余良  谢谢主编留信箱,有空我也来湊个热闹。记忆犹新的有,碎片化的也有,慢慢碎片到成灰了,就没有用了

作者回复  欢迎投稿!

长江三峽人  宜昌以前有一小吃米园子,当时在肖家巷与现四新路的交汇处,我在四中读书时,天天看见那里好多人吃!现在米园子在宜昌绝迹了!上面讲的挑水事,以前是一风景线!宜昌在59年还在专署那里修了一条抽水管到桃花岭专署大食堂边,在那里修了个大水池,抽南湖里水供专署使用,专署食堂也就用上了自来水了!

作者回复 满满的都是回忆啊~

亦翁 宜昌水巷子多了,最有特点的是陶珠路码头,但巳是城外了。最早的水巷子是城内和靠近城边的。从上往下数首先是北门外过小河去西坝渡口码头,板桥,北门,小北门,大码头,岁福街小渡口,镇川门,小南门,中水门,还有杨柳树巷附近的大南门码头,记忆中就这些。330工程拆迁前我家就吃自来水,不过是在尔雅街中段买水一分钱一担,放学就担水,把缸挑滿。

作者回复 这么了如指掌,看来您也是老宜昌人了!期待您将您和宜昌的故事与我们分享!

望月 《宜昌记忆》这篇文章太好了,因为我小时候家就住在水巷子的附近,也曾在这水巷子里挑过水。这是历史的见证,童年的回忆,难忘的记忆。。。。

作者回复 这回忆太珍贵了……

胡先生  王念时同学写出了童年的记忆。

作者回复  也欢迎您投稿,写出您和宜昌的故事!

看今朝  谢谢老同学采用了两张照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宜昌记忆》:走近百年水巷子 渐被遗忘的角落
舒城故事:再见了,码头街!
漫步清江边,再看长江水
鼓浪屿记忆:漳州路24号,我的家园!
长寿花用什么水浇最好,能用淘米水浇吗
益阳水府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