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沧桑玉阳及其兴学之风

牛 军

引言:东晋隆安五年(401),当阳县治从脚东一带迁到玉阳山下。自此,玉阳便成为了历代地方政权建设的中心。在1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玉阳历经战乱洗礼,几度沧海桑田,但这座古老的集镇,却始终迸发着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活力。本文将为您讲述沧桑玉阳的历史演进,解密其崇文重教的文化传承。

当阳古城展新姿。佟凌摄

《当阳县志》记载:"玉阳山,县署西北主山也。青溪之山,入境分二支,西为玉泉,东支之尽为玉阳。"东晋隆安五年(401),当阳县治从脚东一带迁至玉阳山下。1600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地方政权建设的中心,不仅是县治所在地,还做过府治、州治,五代时期的荆门军,军治也设在这里。

历代修缮 壁垒城池

清同治五年《当阳县志》"县城垣图",就是当时玉阳古镇的实际描绘。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高大的城墙以及城内的各个主要建筑物所在的准确方位。在东正街这条主街道上,从西向东有县署、武庙、文庙、城隍庙、大魁阁、考棚、玉阳书院、文昌宫、节孝坊等。城外,可以清晰看见关陵、长坂雄风、报恩寺、文峰塔、许由山、官桥、九子山、锦屏山等景点的所在位置。

玉阳古镇北临沮河,沮河和其在当阳境内相连的漳河,是人们共识的楚文化发祥地。楚史专家杨权喜认为:进入20世纪70年代,湖北成为探索楚文化的中心,重点又从江陵扩展到当阳。近40年的考古发掘,一批出土文物再现锦华,震惊世界。楚文化的形成虽然早在玉阳建城前几百年,但沮漳河楚文化的遗风一直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清同治五年《当阳县志》“县城垣图”

公元401年,也就是东晋隆安五年,荆州刺史桓玄在汉水以西设立了武宁郡,将当阳县东部一部分土地与编县(编县也是汉代从当阳土地上划出的一个县治)一部分土地划出来新设立长林县,当阳县城便从原来的治地搬迁到现在的玉阳山下。从此,玉阳镇从一个近似小村落的集镇,发展到有集市贸易交流,能开办私塾教育等集中活动的行政建制镇。

历史上,有多任地方长官对玉阳集镇及其防卫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建设:1466年,明成化二年,同知严端举全镇之力,修建了一条长583米的土城墙。因临沮河,时间不长便被沮河涨水时冲毁。以后,土城屡修屡毁。1575年,明万历三年,安徽休宁人任梦榛到当阳做县令,他筹措资金,亲督工程,用两年多时间,筑起高7米、宽4米、周长2600多米的一个椭圆形围墙,东西南北各设一门楼,东门楼叫紫盖门,西门楼叫玉阳门,南门楼叫凤川门,北门楼叫清漳门。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知县苗肇岱又筹资修建了一条宽7米、深3米、长2300多米的护城河。此后百年无战事,古镇得到逐步修缮和铺设了街道,到同治年间,玉阳镇形成了由青石板和卵石铺成的大小街巷12条。

民国时期当阳县政府

荆襄要冲 战事连连

玉阳镇因地理位置重要,大凡有战事,它都是双方必争之地。《当阳县志》明确地记载这一点:"玉阳地域虽小,古时'当荆襄要害之冲','臂引宛洛,腋控秦韩,背连巴蜀,鹰拊襄沔',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期,行政当局视为军事重镇,除责成加强地方武装部署外,还派有政府军驻防。"

宋朝末年,当阳县尉谢徽明为抵抗元兵,与两个儿子战死在保卫县城的战斗中。元朝末年,红巾军俞君正攻克当阳,并戮杀了知州聂炳。明朝成化年间,郧县农民刘千斤、石和尚、李胡子率众攻打当阳县城,致使县城破败不堪。

清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的部将一只虎(李过)率领其部攻打玉阳镇,因玉阳镇坚固城墙的阻挡,一只虎只好怏怏而去。过了几个月以后,一只虎又联合高一功、袁见弟等多支部队重兵围攻,才打下玉阳镇。在明末清初,李自成、张献忠及其部将率部先后10次攻打当阳县城。清嘉庆元年(1796),白莲教占踞玉阳镇后,依靠坚固高大的城墙和护城河防御体系,曾坚守了5个月之久。

民国时期的当阳东门楼子。

辛亥武昌首义后,宜昌民军司令唐牺之派参谋关克威带部队到当阳,县知事逃之夭夭,县城内的百姓打开城门迎接民军。此后,关克威坐镇玉阳,组织民军攻打荆门的清军守敌。可见玉阳镇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城堡。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当阳县政府动用1万多人用3个多月拆毁了玉阳、凤川、清漳三个城门楼和城墙,只留下了东门楼和其附近的一小段城墙,目的是为了全面抗战。日军占领当阳后,把当阳作为西进四川的大本营,在县境内设54个据点,在县城玉阳山设师团长办公处,在东门附近建师团长官邸,在东门外修建了飞机场,玉阳古城在日军的铁蹄下被蹂躏了5年多,就连长坂坡上的那块明代留下的"长坂雄风"石碑,也被日本人掳去。

民国时期的初等小学堂。

崇文重教  人才备出

  清同治五年《当阳县志》"县城垣图",因版幅较小上面标名的只有十余处,但十多处中除了县署和街道名外,其余标名的都是与文化教育有关的机构设施。查阅几部旧志书可以看出,玉阳镇内庙多、学堂多,庙有文庙、武庙、城隍庙、火神祠、四贤堂、节孝坊等;学堂有玉阳书院、回峰书院、学宫、文昌宫、儒学署、大魁阁、考棚等。其实这些地方都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吏部主事王钟麟的私塾就是设在武庙里,他自己就是在庙里苦读出来的人;四贤堂祭祀的是四位本土任过职务、爱读书并有著述的清廉官员唐介、胡安国、朱震、陆九渊。由此可见玉阳是个崇文重教的地方。

  

民国时期,当阳教育改革的先驱朱绍裔。

  玉阳最早办学是在文庙里,文庙既是祭祀孔子的场所,又是生员就学的地方,还是县学官员的衙署。玉阳镇的文庙大约建于元朝初期,到了明朝又配套修建了大魁阁(魁星楼),他既是读书人"拜请钟馗,中榜得魁"的祈求场所,也是科举的示榜重地。清道光年间,县令董文煜募资在东正街的中段选了一块临街好地,建起了考棚,考棚的围墙就有80余丈。此后,教育在玉阳更为兴盛,同治七年(1868),县令阮恩光兴办义学,并将制度刻石立碑,要求公开选聘 "品学兼优,堪为师范者"的教师。每个学馆只能招录25人,不可多招,以保证教学质量。5年后县令谢家兰又建起玉阳小学书屋。

民国时期当阳第一位博士霖。

  张之洞主鄂后兴办教育,倡导新学,玉阳镇在1904年就挂起了"当阳县公立小学堂"的牌子,吸引无数好奇的路人驻足观看。办学在玉阳地区成为时尚,一时出现了县立女子模范小学堂、初等农业学堂,此后,又办起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县立乙种商业学校并开班招生。由此影响,福音堂里也创办了淑清女子学校。朱绍裔在当阳办学时倡导教育改革,还组织了当阳县教育参观团,历时3月,行程7省,考察教育,在当时是个轰动全省的事件。教育设施的逐步完善,学习制度的逐步建立,读书风气的逐步浓厚,为玉阳地区的现代教育奠定了基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雍正十一年(1733)当阳出了一个进士,叫宋楚望,为官江苏知县、知府,饥荒之年,尽力赈济灾民,修筑海塘,护民安宁。朝廷晋升他为淮徐海河道。辞官回乡,长住玉阳,有多部书稿流传于世。

汉代当阳县城遗址——淯溪镇脚东村,曾用名玉阳大队。

  最值得玉阳镇骄傲的人是李超然,他出生的地方是玉阳山下的西正街。李超然是当阳最早入党的党员,他主持建立了宜昌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当阳小组,领导了配合北伐军攻打武昌的当阳城关起义和鄂西秋暴第一枪的当阳瓦仓起义。瓦仓起义的指挥部就设在城关(玉阳)镇内的教育局,早期的筹备运作都是在国民党掌管的教育局内秘密进行的。

  如今,从玉阳这块土地走向全国的高端人才,已是"桃李满天下"。

作者:牛军

作者简介:

  牛军,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兼职研究员。原当阳市档案局副局长、史志办副主任,当阳市作家协会原主席。出版个人著作《人到中年》《史志论谈》《当阳地方文献资料汇编》,主编总纂《当阳市志》《当阳艺文志》等10多部书籍,参与编审和主审地方专业志和地情资料书近百部,发表文史文章、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万字,策划设计《当阳记忆》等多项大型图片展。2019年4月被推选为"宜昌好人"上榜人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兴宁明代古城探考
老福山县曾有座古刹叫“金堆寺”,旧址在门楼镇大屋村河边的山上
【每天老照片】-2万-1316-民国老照片:山西介休县吕祖阁、鼓楼、史公塔、城墙等城内外风景
忻 州人忘不了忻州
华山脚下有一座城门楼子,夯土垒就,高耸入云......
关于道光县志所载,中峰寺属地之争,之浅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