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十岁老中医谈中风,推荐身边有中风患者的收藏
苏玉峰

苏玉峰,安徽临泉人,年近八十,从小酷爱中医,师从其父,潜心钻研中医四十余年。尤擅长中风、各种妇科病以及腰腿痛等病治疗

什么是中风

中风是因正虚邪突、风火气痰和血瘀形成的一种疾病。中风症常是以人中为界的或左或右的半身无力或抬举行动不了的偏瘫疾病。但是只是半边伤残半边正常,到了后遗症时便为不影响吃喝,不影响大小便,死不了活不好,本人受罪家人陪罪的一种疾病。它比癌症更可怕,因为癌症不过一死而已,但它却是生不如死,有的卧床几年,有的卧床几十年,实为可怕至极。


中风的类别

中风症从大体上可分为闭症(实症)与脱症(虚症)两大类。以细致的区分:可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但又分为风中、气中、痰中、火中和血瘀形成的中风。

1. 什么叫闭症(实症)

闭症就是病邪闲而不散,邪不能外透的疾病。如风邪、气邪、痰邪、火邪、血瘀等有害人体的致病因素,致使人体肌表腠理、经络及五脏六腑发生不正常的运行而产生疾病,就叫闭症(实症)。

2. 什么叫脱症(虚症)

脱症是指人体的正气虚弱而引起的正常生理机能的运行失常不能按正常的生理规律而运行说产生的虚脱久症就叫脱症也叫虚症

脱症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和精虚。气虚是因正气不足而产生的疾病;血虚是因生血之源发生病变,而血不足产生的病变;精虚是阴精亏损而产生的病变,因为人的生命就是气血二字,而气血的正常运行而产生的生命如果没有气血的正常运行也就了结了生命。


中风的细分和症状


中风大体可分为虚实两大类。细分就更多了,在实症中可分为中络、中经、中腑和中脏,但在中经络与中脏腑中各分为风中、痰中、气中、火中和血瘀。实症如此区分,虚症也同样可分为中经络中脏腑和烽火、痰气血瘀这样一算,就成为4乘以4等于16再加16就等于32类型了,但它各有着不同的症状,各有着不同的病因。

1.闭症的病症是病邪内闲不能外透。症见牙关禁闭、口禁不开,气息急促,两手紧握,大小便秘而不散,肢体痉挛,面色赤紫,治宜急速驱邪,但闭症又分阴闭和阳闭。

阳闭是闭而兼有热象,为热疾旺盛闭于清窍。症状是面色赤红,体热气粗口臭,并由烦躁不安,舌苔黄厚,舌质紫暗,脉象多弦滑而数。

2.阴症是虚寒之象,尿湿痰蒙蔽清窍,症状:面色灰白,口唇暗淡,静卧而不顺,呼吸微弱,四肢发凉而不温,痰延旺盛,舌苔白腻,脉象缓迟似有似无。阴闭与阳闭的主要区别是舌质舌苔和脉象的区别。阳闭舌苔黄腻,脉象:数弦有力。阴闭舌苔白腻,脉象缓而沉滑,二症可以互相转化。总之二症都是一种危症,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为当时都因神志弥留而难苏醒,如果它由经络转入脏腑就叫逆转,如果由脏腑转入经络就叫顺转,逆转较为难治,预防也好,如果发现呃逆,连连不止或突然神志昏厥肢体抽搐或腰背骤然发热而四肢发凉,手足厥逆或代镜,这是阴阳离决之象,或突然呕血不止,这是邪热猖狂,迫血妄行,有可能气髓血脱,要走上绝路,因邪热太盛,使大量的血被迫出脉管,成为离经之血,而又成为气去血亡,焉有生路。

3.脱症(虚症)是阴脱于外,阴不养阴而形成的疾病,有阴阳离决之危象,症见目闭口张,呼吸微弱,手撒不握,大小便失禁,面色灰白,表现了气血虚危之象。睡卧宁静,主要是气的虚亏和血的虚败,而气又不能推动血的正常运行,而充满皮肤腠理和五脏六腑。心失血养,产生了阴阳离决之危候。

治宜扶正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不能以脱再脱以危再危补气养血使五脏六腑尽快的恢复正常


中风的中经络


中经络是肢体上的麻木或伸屈不利,人多不足以,如果到了中脏腑就不同了,中脏腑看半身偏瘫,并有言语不清或口流涎、口眼歪斜不能讲话,中腑者不能言语,中脏者神志昏迷,不能识人,但对中风要分清在经络或脏腑,分清风、火痰、气和血瘀,查清多种方面的病因,选择良方良药,但不能拘泥于死方,要灵活运用,这才是最好的资料方案,才能有好的疗效。如果部分阴阳,不明经络脏腑,不辨寒热虚实,要想治好此病则是空话一句。


中风病的主要治疗法则


治疗中风症要分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和后遗症三个阶段。在急性期当以急则治标的原则,按照经络脏腑的区分观察,分清风火痰气淤而过行治疗。偏偏麻木是中经络,如治疗得当一周内可转入恢复期,三至四周可以痊愈。中脏腑一般如果治疗得当二至三周可转为恢复期,五至六期可以康复。在急性期要注意清热化痰,驱风开窍如肝风上扰,应平肝熄风;如热痰旺盛当清风化痰;如湿热痰滞,法当燥湿涤痰而健脾,因痰可蒙蔽心窍和壅塞清阳之腑,所以急性期清痰才是正法。如阳明腑热,大便秘结,法当泻热通腑,当应以通为度,切不可太过,过则伤正,本病就是正虚,如再伤正,则是虚更虚,变成危更危,此乃大忌。故急性期的法则是“劈关斩将”,宜速不宜缓,在恢复期治疗应当“乘胜追击”,热则清之,虚则补之,痰则涤之,淤则化之,要“釜底抽薪”,不可“扬汤沸水”“月出则云雾散”,并要注意疏肝理气,育阴潜阳,活血化瘀,驱风化痰,正足气和痰自去也,其并也就无大碍了。要在清肝火,补肝肾健脾胃的基础上使水火相济,木旺土实,在扶正祛邪的基础上,更要注意到化血化瘀,使血活淤散,气顺血旺,阴阳平秘则完全康复。

到了后遗症阶段就要注意补气和 养血,使气血缓缓恢复,但不可操之过急,应阴阳互补,有主有辅,要使阴阳平衡,同时要注意到“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得日源泉不绝,阳得阴生化无穷,这是古代医家的名言。但要注意到饮食的调养和力所能及的有氧锻炼。使其缓慢恢复,如能做到这些,此病的治愈也就不难了。


中风病的先兆症状


中风并不是突然而发的有人认为中风症是突发症因为人的中风总是突然昏厥倒地不起人事不知口眼歪斜半身瘫痪来之迅猛所以被有些人认为是突发症这种认识其实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他们对此症并不了解,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后果,病也是如此。得病必有病因,也就是发病的因素,即发病前的征兆。这就叫前因,没有前因怎有后果。

中风病未发病前就有它的征兆如手足麻木或无力,有肢体的拘急者,有肌肉无法跳动者,有眼前一阵发黑者,有腿无故抽筋者,有突然头晕者,有记忆力突然减退者,有突然痴呆者,有睡卧口流涎液者,有突然身内一阵风响者,有四肢突然酸软者等。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总结了三十多种中风前兆的征兆。因为无寒热又无同样再加上没有医疗知识,它又不能影响饮食起居和生产劳动,所以人最容易疏忽。当这些症状出现,按中医论那就是已中经络,因为发病轻微,所以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它中脏腑,酿成大碍这就向火一样初发展不太大,但抵不过一定时间的漫延,就成为漫天大火。病也如此,如果早期不去治疗,到了中晚期就成为大患,难以治愈。

预防

近年来,中风的发病率非常高,要比五十年代高出许多倍,死亡率与病残率也多,所以对中风的预防非常重要,切不可忽视。因为它能令人闻之惊怕,特别是后遗症,有卧床几年几十年的,大小便不能自理,本人受罪家人陪罪,要比癌症更为可怕。因为癌症不过一死而已,人总是要死的,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生不如死,不死不活的生活状态。据余所知,就有卧床长达24年的患者,想想真是比癌症可怕。

小贴士
如何预防中风病

1、要有良好的心态,遇事不斤斤计较,要与世无争,不忧虑,不过思,不暴怒,这样就能够减少或者避免中风病的出现。

2、要有充足的睡眠,这样肝火上元,神志得清五脏得安,也就不宜得病了。

3、生活要有规律,达到均衡的膳食营养,不至偏胜或偏缺,不食不洁之物(如变质、霉烂之物)。

4、要有适当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锻炼身体能使脏腑经络得到一定的运转,使气血不至于瘀滞。

5、发现疾病时要即使智联,不养疾为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身气功易筋经、洗髓经的四大好处和作用:
中医祖传绝技之五病理脉象
打通内脏气血 中医巧治肠易激综合症
12经络的虚症与实症(图解)
金匮要略03:病传、肝病实脾、肾病强心、肝虚肝实、误补虚、治未病、文式易筋经-按蹻式。
浅学《零基础学中医》丨第六课:气血的通道 0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