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性楷模]中国的居里夫人--庄小威

  

  个人履历

  1987年,毕业于苏州中学的科大少年班预备班;
  1991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学士;
  1997年,获得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博士;
  1997年-2001年于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2001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
  2006年初,成为哈佛的化学和物理双学科正教授,是哈佛物理系和化学系少有的双科教授。
  2012年5月1日,40岁的庄小威教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庄小威教授在哈佛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带领研究团队发展超分辨率显微镜技术,识别个体病毒粒子进入细胞的机理,并用单分子技术从本质上研究核酸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她曾拍摄到单一枚感冒病毒如何影响一枚细胞,这是首次有科学家记录到这一过程。

  研究领域

  庄小威的研究,是要探明生物体系中单个分子或单个粒子的运动表现。庄小威创造性地将荧光光谱和显微分析技术应用于单个分子,这种崭新的物理手段,使得实时揭示复杂生物过程中的分子个体及其运动步骤成为可能。
  这要拜跨学科所赐的灵感。事实上,庄小威完全转入了另一领域的研究。她19岁在中国科大拿到本科学位,然后赴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硕士和博士学位,这些学位都归属物理学。1997年之后,她在斯坦福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进行博士后研究时,才偶然与化学、生物学科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始做一些跟踪分子行为的实验,但几乎有整整一年时间只是在摸索试探,什么结果也没做出来。
  她在单分子动力学、核酸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基因表达机制、细胞核病毒的相互作用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年来发明了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STORM荧光成像技术,使得光学显微镜分辨能力接近纳米尺度,极大地推动了亚细胞微观结构的研究。她连续多年在Nature,Science,Cell,Nature Methods,Nature Biology,Neuron,PNAS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并获得MacArthur Fellowship,HHM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ward,TR Worlds Top 100 Young Innovators Award,Max Delbruck Prize in Biological Physics,Raymond & Beverly Sackler International Prize in Biophysics等著名奖项和荣誉。

  教授之路 从助教到“天才奖”得主

  2001年,庄小威被聘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她的物理根底启发她将带荧光的分子标记物附在病毒上,当用激光照射时,标记物发射出特殊的彩色光。用这种方法,借助显微镜,她详实跟踪了单个病毒的行为,也跟踪了诸如蛋白质和核糖核酸(RNA)片断这样的单个分子行为。她拍摄到单个流感病毒的连续影像,这是世界上首次记录到病毒的各阶段过程。50万美元的麦克阿瑟“天才奖”因此向她垂青。她是24个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而且是女性。
  美国艺术与科学文学院(FAS)的科比先生预见了庄的研究对病毒侵入细胞机制的深入了解和对传染病研究以及药物开发的意义。他说,庄的研究如此引人注目,很高兴麦克阿瑟基金会注意到了“她的天才”。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也代表中科院给庄小威发去贺信。
  2004年,美国著名的《科技评论》杂志从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国600余提名者中,评选出在纳米技术、计算机与通信及生物技术领域从事前沿技术研究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100名青年创新者,庄小威名列其中。
  2005年3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会(HHMI,一家为全美科学家提供资助的富有卓越声望的非盈利型研究机构)从全美300多位提名人中选出43位生命科学家(当选者称为HHMI研究员,基本代表了美国生命科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领域最活跃、最富创新能力、最高水平的研究力量,迄今341位当选者中,10人是诺贝尔奖得主,100多人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在未来7年中向每位提供700万美元的资助。庄小威和科大校友骆利群榜上有名。
“在科研领域搭建关系网络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博士和博士后阶段更应该专注于课题研究,成功的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别人的关注,功到自然成。”庄小威这样解释她的“顺”——博士后结束时,她拿到美国七所大学(哈佛、麻省理工、耶鲁、普林斯顿、康奈尔、加州理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offer(录用通知书),而此后她总能顺利获得研究资金。
  2006年初,庄小威晋升为哈佛正教授,34岁的正教授。她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单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带领21名博士、博士后研究流感、艾滋、SARS等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在实验室团队的网页上,她着无袖红色恤衫,戴着墨镜眺望远方,极其舒展。朋友们这样说她:“在课题研究之外,庄小威是一个活泼的女青年。”
  2012年5月1日,美国科学院公布84新晋美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中国科大少年班校友庄小威名列其中。本次院士增选中共有3位大陆华裔当选,另两位分别为大陆华裔科学家杜克大学生物系教授董欣年(武汉大学校友)和中国科大少年班校友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骆利群。

  成功经验

  在庄小威的字典里,动力、眼界和深度思考是三个关键词。
  “我从小喜欢科学。”庄小威的早期教育,是个性与顺其自然的结合,她顺着自己的心意和兴趣,保有了strong motivation(强烈的动力)。
  庄小威的父母退休前都是中国科大教授,母亲朱仁芝提起女儿,心满意足:“她小时候在江苏如皋跟爷爷、奶奶生活了5年,到5岁多时我们才接回来。小威没有上过幼儿园,拼音识字是我们在工作之余教的。我们落实政策以后分到合肥中国科大,小威就直接上了科大附小二年级。”
  庄小威自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5岁多时,父母上班不在家,她自学了炒青菜、打扫卫生等家务活。初中时,年龄最小,但各门功课都拔尖,曾获得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竞赛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北京景山学校上了半年中国科大预备班,13岁转入离家较近的苏州中学科大预备班。以高考600多分的状元成绩考进少年班之后,她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数学、物理常拿满分。
  少年班同学毛珺婕回想起19年前初见留着短发,热情爽朗的庄小威,觉得她不像苏州美女,却有几分枕霞旧友史湘云的神采。
  “小威得天独厚,虽然读书无数,视力却是1.5。有时在宿舍里,大家都伏案用功,她躺在上铺的床上看书,还能看见我们书上的字。小威还有个一心两用的本领,一边听三国评书一边做原子物理作业,这些都让我们好生佩服。”
  做科研是很辛苦的事,对自己的学问有热情,才有动力,保持动力是化解困难的秘诀。每当遇到梗阻,庄小威就勒令自己忘掉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一切从头开始,从不轻言放弃。在哈佛大学工作以来,她一周七天,每天都从早上10时工作到半夜12时。她说:“除了吃饭和睡觉,剩下的时间都在工作。”
  “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有其弱点,以致中国人的创造性思维不够活跃,华人学生在此方面应注意调整。只要科研做得好,就一定会被别人承认,性别、国籍都不是关键。”庄小威建议后晋同行挑选对社会产生影响、能使多数人受益的课题,在研究时,务必深思,杜绝肤浅。

-------------------------------
庄小威北大演讲,与学生分享科学人生 
日期: 2012-08-24  来源:北大网站

  “我就一门心思想:我要做学问。”面对台下好奇和探究的眼神,讲台上刚刚迈入不惑之年的女科学家庄小威不疾不徐,将自己成功的“奥秘”娓娓道来。她微笑着说:“没有外界的干扰,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很难有做不好的。”2012年8月21日,作为“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的讲学嘉宾,这位梳着齐耳短发,看起来干练得体的女教授出现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报告厅。
  庄小威,34岁时成为哈佛的化学和物理双学科正教授,是哈佛物理系和化学系少有的双科教授。2012年5月1日,年仅40岁她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庄小威与北大学子分享科学人生

  从小立志:我要当一名科学家

  讲座一开始,这个国际知名的大教授脸上稍带羞涩,向大家介绍了台下坐着的她的父母,并笑着说,觉得父母来听讲座“压力很大”。
  庄小威出身于书香门第,小到兴趣培养,大到人生选择,都与家庭环境分不开。“我父母是大学教授,他们做的挺有意思的,还经常自得其乐,我爸经常对他做的东西有一种洋洋得意的满足感,我觉得我也可以有这种满足感。”
  教授津津有味地和同学们分享了小时候的故事。她讲到,当年可能还没上学的她,听到爸爸问哥哥“桌子上的杯子除了受重力和支持力还受什么力?”时,竟然说出了还有来自空气的力。误打误撞的答案,却被父亲当成了有物理天分的佐证,惹得现场听众们忍俊不禁。
  庄小威教授笑称自己“头脑比较简单”,她说:“我也没想过要做企业家,也没想过要做政治家,也没想过要做总理,也没想过航天飞行员,这些都是很伟大的事业,但是我从小到大就想着我要做科学家。”她也深觉自己的幸运,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毕生的志向。
  从少年时代确立了对物理的兴趣的庄小威,在学术生涯中一路顺风顺水。从苏州中学的科大少年班预备班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中科大读书的期间,她在四门重要的力学专业课上创下四个一百分的成绩,至今仍是中科大物理系一个难以逾越的大满贯。1991年,她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学士;1997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沈元壤先生。
  谈到心爱的物理学,庄小威教授顿时神采奕奕,像谈论一个亲密无间而又互相钦慕的老朋友:“真的觉得物理非常非常美,非常严谨,任何的东西都有它的逻辑推理,你几乎不要记什么东西,一连串下来的你理解了就全部学会了。”

  人生转折:从物理到生物的华丽转身

  然而,1997年对庄小威教授的人生是个巨大的转折。是博士毕业出去教书,还是接受斯坦福大学给予的奖学金继续博士后的深造,庄小威教授面临抉择。最终,她选择了继续深造,在四年的博士后时间内,她进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先生的实验室,并将研究领域转为生物学。此后,她在哈佛建立自己的实验室。
  谈及她的两位导师,她说,沈先生教给她质疑的能力,培养了她严谨的科学态度;而在朱先生的实验室,她造就了一种视野,提出有科学价值的问题,选择有意义的题目。
  在跟随朱棣文先生念博士后的那段时间里,她感到了做学问无比的快乐。她坦承,刚转方向去做生物的时候,甚至“连DNA和RNA的区别的不清楚”。然而,在这个会挑着眉毛鼓励她、也会眯着眼睛提醒她的面部表情极其丰富的导师的培养下,她终于体会到了徜徉在生物学术领域中的乐趣。笃信“眼见为实”的她,在成像技术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庄小威教授当堂还介绍了目前哈佛大学庄小威实验室的前沿研究内容,引起了在场学生的关注,有不少北大学生就此发问。
  庄小威教授作为一个女性华裔科学家,她凭借自己的杰出成就证明了自己,她坦言,“不觉得在事业上受到过任何歧视”。如今,这个不惑之年的女科学家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对着屏幕上出现的丈夫和女儿的照片,她笑得分外甜蜜。
  最后,这个短发干练、目光熠熠的教授总结了她一路走来的心得:心态纯然、视野广阔、无所畏惧和有所坚持,再加上少许运气,正是她心目中自己成功的关键。

-------------------------------
记科大同窗庄小威(转自网络) 
2004-08-29

  欣闻在哈佛任副教授的同窗好友庄小威获得美国“天才奖”及五十万美元奖金,哈佛网站首页刊登了庄小威的照片,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亲自写信邀她回国交流,特写短文一篇贺旧友。
  与小威初次相见是在1987年暑假中科大少年班复试时。当时先认识也是来自苏州中学少年班预备班的袁中一,袁冰肌雪肤,文雅大方,举手投足间颇有薛宝钗之风范。当时听说庄小威是苏州中学预备班的女状元,高考600多分,早想会会这位苏州中学的才女。只见她1米6多,身材适中,留着短发,热情爽朗,却没有我预期的苏州美少女的影子,倒有几分枕霞旧友史湘云的模样。
  开学后,庄小威在数学、物理课考试里几乎每次都得满分,化学,计算机等课也成绩优秀。她还经常课余时间和同学讨论学术问题。不论对方是男生女生,她不分结果绝不罢休。
  小威是科大子弟,有时住家有时住校。那时我们晚自习一般去宿舍旁的四座教学楼,时称“四牌楼”。有一晚我俩去了四牌楼的很多间教室,间间人满。到最后一间教室门外时,小威说:“这间如果再没有位置,我就回家了,还可以看电视。”结果最后这间有几个空位,我俩就都坐下学习到熄灯锁门。那时一周六天课,早晚和周末大家都珍惜时间自习。看看现在有些同学不但不主动自习,连上课都不认真,真是替他们担心“老大徒伤悲”。
  小威得天独厚,虽然读书无数,视力却是1.5。有时在宿舍时,大家都伏案用功,她却躺在上铺的床上看书,还能看见我们书上的字,令我们佩服不已。小威还有个一心两用的本领,边听三国评书边做原子物理作业的绝招也是绝无仅有。
  后来大三时,“三·八”节女生聚会于科大门前的餐馆“湘皖饭店”,小威从家里背了托福单词就径直到了“湘皖”。可能还没有从托福中解脱出来,小威吃得很少。袁中一劝她,“你再吃一两筷子。”小威立即答到:“一两筷子,你这个量词用错了。”我们大家都笑个不停。小威准备托福的用心真可和《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媲美了。
  几年后,我应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同学邀请,从波斯顿去纽约玩,正巧小威也从加州来纽约,大家一起聚会。那时小威唇红齿白,大眼睛,高鼻梁,反比她二八年华时更漂亮。我问她:“你皮肤怎么变得这么好?”小威说:“加州的水果好。”旁边男同学说:“你们都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托他吉言,愿小威青春长在,事业进步,祝小威成为中国的居里夫人,攻克AIDS,SARS难题,造福人类。

-------------------------------
昨天见到了庄小威(转自网络) 
2014-03-19

   我们正在吃饭,她迎面走来,坐在我对面,旁边陪着一位本地的中国女教授。会已经开了一半,她是被请来的演讲人。
   近距离地看,人显得很苍老,话不多,态度却很温和,甚至有一点羞怯,英语似乎不太好,总像一边说一边在想词。虽然近在咫尺,我也没有搭话,不知道说什么。
   下午第一个就是她讲。站在讲台上,她立刻变了个人。一回到科学里,她就完全自如了。英语也完全变了,事实上我从没在理工科的国人里遇到英语如此好的,文科中也只见过一个,口音很轻,吐词极其清晰,语调极其流畅,语法准确,而且用词还非常优雅。不可思议,从生活话题到科学话题的转变,一般人的语言水准是倒过来的。
   因为是有关探测手段的会,所以集中讲的是她发明(同时还有其他人独立发明)的那个著名的单分子荧光方法,对于她这是很旧的东西了。这个技术本身虽然很聪明,且极有用,但想法和实现其实都不难,如果仅仅看这个令她出名的技术本身,似乎并没有那么了不起,我就见过网上有人说她名过于实。但我不这么看,她专注的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科学问题,在讲座中作为例子示范技术的那些问题,范围很广,却都是最有科学趣味、探触到生命科学最神秘部位的关键点,比如细胞内分子活动和能量交换,比如神经传导中触突相接触那瞬间信息如何通过物质传播。而发明和改善技术只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这个技术之所以名噪一时,恰恰是因为它解决各类不同重要问题的超强能力。
   她不张扬,也并不像我听说的犀利。(当然我不是她的学生和博后,不知道她在自己的组里是否也这么温和。)我所能看到的,是她对科学问题的专注和视角的敏锐。她总是找到那些最重要的问题。这些不一定是最难的问题,与传统物理学前沿的问题相比,应该说是比较简单的,但它们太重要了。
   与我接触过的众多华裔女科学家相比,她非常朴素,没有任何(以风格、气质、外貌打扮、语气乃至科学视角)讨好人的姿态,且有着一种单纯和非常的专注。从她语言能力的骤然转换,我感到这个人是多么真心地爱科学。而她一定为此付出了极多,(我又想到饭桌上那张颇为憔悴的脸),这也是求仁得仁了。我突然很感动,而且觉得她很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庄小威曾与诺奖擦肩而过
“神童”庄小威:15岁考入中科大,赴美深造加入美籍,如今怎样了
庄小威讲故事:天才发现了什么?
她15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四大力学满分的传奇纪录,哈佛双聘教授
科学新闻
揭密:34岁女华裔如何当上哈佛教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