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的结局


 

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德清人戚蓼生收藏《石头记》并为之作序,世称《石头记》戚序本。戚蓼生在序言中提出,《石头记》的独特写作方法乃“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因而具有参考意义。

戚蓼生的序言写于何时?关键就在《戚蓼生序言》结尾处的“彼沾沾焉刻褚叶以求之者”。“刻楮叶”就是雕版印刷出版。 在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之前,唯有程伟元准备“刻楮叶以求之”。程伟元与戚蓼生打交道——“彼沾沾焉刻褚叶以求之者”,地点只能是在北京。从乾隆五十五年九月至乾隆五十六年四月,即戚蓼生在被“引见”后到被“用福建按察使”之前,戚蓼生一直逗留在北京待命。就在这个逗留期间,戚蓼生购到《石头记》抄本并写下《序言》。因此,《戚蓼生序言》写于乾隆五十五年九月至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之间。

《石头记》戚序本第五回前,无名氏批书人作了一首诗并三句散曲。原文如下:

1、诗

春困葳蕤拥绣衾,恍随仙子别红尘。

问谁幻入华胥境?千古风流造孽人。

2、曲

万种豪华原是幻,何尝造孽,何是风流?

曲终人散有谁留,为甚营求?只爱蝇头!

一番遭遇几多愁,点水根由,泉涌难酬!

先讲“诗”的意思:“春困葳蕤拥绣衾”,伏无才补天的贾宝玉生活在痴心执着的女儿情长之中;“恍随仙子别红尘。”这句讲贾宝玉随秦可卿进入警幻仙子的梦境,曲演《红楼梦》。“问谁幻入华胥境?”,这句讲是何人进入了十方如来的红楼人生梦境?“千古风流造孽人” ,这是回答第三句,乃无才补天的千古情痴贾宝玉。

再说“散曲”。从“千古风流造孽人”和“何尝造孽,何是风流”看,“诗”和“散曲”的作者并非是同一个人。

“散曲”的首句说世上豪华原如梦中幻境,无所谓造孽和风流。“曲终人散”指梦中听曲之事,又喻小说终局,群芳落尽,“树倒猢狲散”。典用唐代钱起《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点水”指灌溉绛珠草的甘露水。“泉涌”指林黛玉“还债”的眼泪。

值得注意的是,此曲与《红楼梦》后四十回所写相反。后四十回的结局是“家道复初”,“兰桂齐芳”,成了“曲终奏雅”。 后四十回还劝人们要报“天恩祖德”,即使出家为僧,也可以先“营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又写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娶薛宝钗,心里燃起一腔怨恨之火,把用来“还债”的眼泪都烧干了;相反的贾宝玉倒因为已结过婚,头脑忽然清醒,觉得对不起知己,便到林黛玉灵前致哀,“哭得死去活来”。这样便成了神瑛侍者用“泉涌”之泪去“酬”绛珠仙子的“债”了。

松樵一向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就将结局都交代了,主要交代在第五回判词及配画和“红楼梦曲子”之中。后四十回的所谓结局,或十分隐晦地拐弯抹角,如元春之死,或故意与前八十回相悖,如探春远嫁,作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欺瞒过文字狱狂乾隆帝弘历,少数相悖之处则是程伟元、高鹗编辑时改写或增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童力群:《戚蓼生序言》写作时间考
诸多《红楼梦》版本,我们是否过于轻信其真了?
【草根《石头记》研究】之霍国玲谈红学(第178期)
《红楼梦》究竟是本什么书(上)? | 解读红楼梦背后的故事,风月宝鉴解红楼 连载3
《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
千言万语说红楼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