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恐龙复原图——科学与艺术的杰作
userphoto

2023.09.28 云南

关注

序言

在遥远的中时代时期,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恐龙等爬行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占据着整个地球。如今的人们只能从电影或绘本上看到那时的世界大约是什么样子。

为了让更多的人们知道远古时期的地球霸主长什么样子,科学家们只能从大部分并不完整的化石中了解它们的骨骼形态。

▲寇氏翼手龙(Pterodactylkochi)骨骼化石,发现于索伦霍芬石灰岩中,巴伐利亚州,德国。其翼展约 46 厘米。 

终于有一天,艺术们想出了办法,只要根据科学家提供的数据作图,就能得出一副相对客观的恐龙等古生物画像和生态复原图,于是,恐龙童话书、画报应运而生。

2017年5月,中国邮政发行第一套特种恐龙邮票,设计者就是中国著名的恐龙复原科学艺术家赵闯,他和古生物学家汪筱林的11年合作经历,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科学与艺术是如何一起打造恐龙帝国的故事。

▲恐龙邮票小全张

▲马门溪龙小型张

Part01.

意想不到的转折,成为科学艺术家

赵闯从小学开始自发画恐龙,到读大学时,已经有十几年时间。

“小时候更多是通过模仿和想象去画,大学我想进行严肃创作,于是开始学习生物知识,去考虑恐龙的骨骼结构。”通过自学,他对古生物知识有了基础性的掌握。

▲赵闯

▲热河生物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汪筱林新发现了中生代具有翼膜(刚开始以为是翼龙)会飞行的哺乳动物化石标本。

当化石研究接近尾声,准备往《自然》(nature)杂志投稿并推荐封面时,研究人员发现已经绘制的复原图并不十分理想。

“当时赵闯已经在古生物爱好者中小有名气,我就推荐让他来画,后来赵闯绘制的翔兽生态复原图直接被选用作为《自然》杂志的封面”,汪筱林说。

从2006年这次的合作开始,赵闯的人生轨迹改变了,从一名做海报和广告的设计师摇身一变成为绘制恐龙等古生物复原图的科学艺术家。从此也开启了赵闯和汪筱林十多年的合作生涯。

远古翔兽绘画过程

▲骨骼比例草图

▲构图草稿

▲素描稿

▲完成稿被选用作为《自然》杂志的封面

Part02.

一树一木都要符合恐龙时代的实际

在一副完整的恐龙复原图里,不仅有恐龙,还有环境背景和同时期的其他动物,比如虫子、鸟儿、其他恐龙等等。所以,只掌握恐龙的知识还不行,要深入了解一只恐龙在同时期的古生物和古气候知识,为了掌握这些知识,非古生物专业出身的赵闯只能学。

▲侏罗纪四川盆地复原图

有了动物的初始图形之后,还要确定动物生存的大环境,比如高山、火山、湖泊、河流,最难的时候想画好一幅复原图需要参考二三十篇文献。看英文文献是常有的事,用电脑看文献还能利用翻译软件提供帮助,如果是纸质资料,用赵闯的话说,就要“硬看”。

赵闯说:“专家会提供恐龙化石的原始数据,比如牙齿多少颗、身体长短的比例、生活的大环境等。但不能总是麻烦专家,剩下的东西就要靠自己去查资料了。比如一些动物的嘴边总是围绕着苍蝇,翼龙在飞行的时候脚是向前的还是向后绷直的,这可以参考现生生物的飞行状态。还可以参考它们的足迹化石,比如翼龙的脚趾头两个朝前,一个朝后,恐龙是脚尖着地,翼龙是脚掌也着地。”

▲斗战翼龙

Part03.

野外考察带来灵感

遮天蔽日的翼龙在空中翱翔  

能为赵闯提供最直观感受的,还是跟随研究人员去野外考察,听着专家在现场的讲解,赵闯就能在脑海中想象出一幅远古时期的面貌。

从2005年发现翼龙化石开始,汪筱林每年都要带着他的团队来到新疆哈密的茫茫戈壁工作两三个月,赵闯也常有跟随。

2014年,在连续十年的考察之后,汪筱林团队在《细胞》旗下的《现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发表了有关天山哈密翼龙的封面文章,其封面就是赵闯绘制的雌、雄哈密翼龙和它们的蛋。

赵闯的哈密翼龙生态复原图展示了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来临,遮天蔽日的翼龙在天空中翱翔,在水面寻找食物,父母在岸边产卵哺育后代,并警觉地注视着周围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

▲哈密翼龙复原图登上《现代生物学》杂志封面

▲哈密翼龙复原图

Part04.

起稿过程是从细节中“无中生有” 

一副恐龙复原图也是一副艺术品,恐龙身上的每一片鳞片、每一根脚趾都要经得起考证,画的多了、看得多了,赵闯越来越专业,如果有标本,他可以直接把标本图片扫描到电脑中,在“石头”上开始作画。

先用电脑软件把骨骼抠图,再按照恐龙的解剖特点组合,还可以利用软件给古生物摆造型,生成三维图像,再在骨骼基础上加肌肉,这时轮廓就有了。然后就是皮肤细节,比如哪些种恐龙有毛、哪种有鳞,可以按照它们家族的样子和现生的爬行动物来推测。

——赵闯

▲剑龙

完整地完成一幅复原图一般需要两三天时间,在创作的几天里,赵闯处于“闭关”状态,几乎24小时连续作战,每一个鳞片、每一根毛都需要一点点画。

▲薄片龙

Part05.

反复推敲阿凡达伊卡兰翼龙形态

2014年,汪筱林在我国辽西地区距今约1.2亿年前著名的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一类新的翼龙化石。

科学家根据化石记录认为伊卡兰翼龙属于中等翼龙,翅展约1.5米,脑袋较大,长度25-30厘米,头骨尖长,下颚骨前下方有向下突出的脊凸,脖子细,身体短,尾巴更短,前肢长、后肢短,可能有较短毛。

赵闯根据这些化石提供的信息,和汪筱林反复讨论推演伊卡兰生活时的形态。汪筱林说:“这类翼龙下颌后部的皮囊应为松软状态,有点像现在的鹈鹕那种感觉,赵闯开始画的时候感觉有点硬,后来就修改了一下,看着更软一些就对了。”

▲阿凡达伊卡兰翼龙场景复原

Part06.

“最会画画的古生物学家”

在汪筱林看来,赵闯画恐龙等古生物复原图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比古生物学家少多少,在他眼里,赵闯是一位会画画的古生物学家。

▲膨大摩洛哥三叶虫

古生物复原图的意义对于公众来说影响更大,对古生物学家而言,能把他们专业的语言用通俗的文字和图像呈现给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

古生物学家的工作方式不是在研究化石,就是在去寻找化石的路上。这些化石如果放在科学家的实验室或办公室里,你永远不知道他们到底在挖什么、研究什么。

赵闯的画为公众提供了答案。科学家的论文永远是比较深奥的,充满了数据与表格,以及骨骼图,而赵闯把他们的一篇篇深奥的文章“变成”一幅幅清晰易懂的精美图画,展现在公众眼前。所以,赵闯不仅是一名科学画家,也在公众与古生物学家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汪筱林(左)与赵闯(右

除了复原展示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成果,赵闯还出版了大量科普图书。除此之外,赵闯不但画恐龙,还做了大量的恐龙等古生物雕塑,立体的展现了6500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灭绝的恐龙形象。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来源:大美科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了20多年翼龙和恐龙,很多人羡慕,我觉得羡慕是应该的
【前沿100秒】科学艺术家缔造的“彩色古生物帝国”
新疆哈密首次发现三维保存翼龙蛋及大量化石
恐龙很灵活?科学家们是怎么知道的?
浑身鳞片,面目狰狞?你对恐龙的印象可能全是错的
全球首次发现三维翼龙胚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