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谈生命与天文

 

人生于天地之间,人的生理病理亦必与天地变化相应。中医认为,人身是一个小天地;反过来讲,天地又是一个大生命,人是大生命中的一个小分子。我们要在大生命之中保持健康,就要了解天地的运动法则。

 

中国古贤观天察地,并应之于人,创建了中医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天人相应”。中医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要健康长寿,就必需法于天地阴阳升降之理,合于四时气机变化规律。

 


生命与天体运动

 

生命是由天体运动而产生的。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生命活动规律由太阳、月亮等诸多天体运动所支配。人的健康亦必然受太阳、月亮、地球及五大行星的影响。人的体力、情绪、智力、血压、血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个指标都会随时而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应该符合正弦曲线的规律。

 

治病或养生就要重视这个变化规律,比如,根据古人的观察,月经主要与月亮相关,故以“月”命名经期。现代研究发现,凡是月满时月经排出,月晦时排卵的女性,往往易于怀孕,因为其经期合乎月亮运动周期;亦有人研究了月经周期正常且已生育的女性,发现其多于午时行经(阳中之阳),且半夜排卵(阴中之阴),这也完全符合天地阴阳的活动规律。

 

因此说,生命的运动规律合乎天文,研究生命就一定要研究天文。中医之所以高明,是因为中医把天文的运动与生命的运动相结合。中医里有时间医学,根据日月地以及行星、恒星的运动以研究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并用于养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养生,即是顺应天地运动规律

 

古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地为母,天为父,人得地气而五脏六腑成形,得天气而神聪目明,在四季节气更替中平衡五行,天地合一,五行悉备,始得为人,然后方为万物主宰。由此说,中医是研究人的生命的健康的学问,中医离不开天地之道。

 

天地规律有很多种,日月星辰各有其运动规律,且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着的:春则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夏则在天为热,在地为火;长夏则在天为湿,在地为土;秋则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冬则在天为寒,在地为水,都会影响人的健康。

 

再者,太阳每天东升西降、月亮每月有晦朔变化、每年四季包括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天地运动规律,这就是天地之道。观察并掌握这个规律,即是知“道”。“道”产生了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并且有生老病死的规律。

 

因此说,善养生者,当察天则地,与四时同步以养其正气。一年之中有些特殊日子对养生康复意义重大。就二十四节气而言,冬至为阴极而生阳;夏至为阳极而生阴,二至为阴阳郁极而动之日,最是紧要。春分、秋分平分阴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时更替之始。较之其他节气,二至二分四立,乃天地变化之大关节,故需养之,以使人气顺利过节,则身体康健,疾病不作。若不顾四时变化之节气而妄耗精神肾气,致使正气不足,则于节时或生疾患。慢性病人尤需于节日养生,静心安神以度之。重病危病正气本已不足,遇节每有不测,盖因正虚不耐折腾,猝然而失去生机。故说,学医需明二十四节气更替、阴阳变换之理。

 

日月星辰不断地运动变化着,天地之间的阳气亦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其运动方式以升浮降沉为主。人的阳气与天地阳气相应,亦有升浮降沉的变化规律。每年的春夏秋冬即对应于每天的晨午夕夜,前贤明言:夜半为冬,人气入藏。意思是说,一日之有夜半,犹如一年之有冬季。由此说,《内经》中关于四时的养生原则亦完全可用于指导每日的养生。

 

《内经》非常重视四季对人的健康与生命的影响,认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因此,顺天地之道养生,则能健康长寿;逆之则灾害丛生。

 

 

注:此篇为我的学生李达明整理,有删改和补充,愿与读者分享。本篇内容多出自我的新浪微博:选择中医_董洪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天人合一”谈中医的养生与治病
张景明系列讲座《二十四节气中的中医智慧》已正式上线
(30)立冬的养生
中医人天观可深入揭示生命运动形式
阅素灵辨证食疗||节气养生,不要盲目跟风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顺时养生,天人相应之道:顺节气,养天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