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紫砂壶名家简介 DM
明代紫砂壶名家简介
2007-4-4 4:44:00  作者:古今中外  来源:神州博古网    [举报]
 
 
  明代紫砂艺人金沙寺僧和供春两人是紫砂壶的开创者。而金沙寺和供春所生活的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是宜兴紫砂壶真正形成工艺体系的时间。
 
   在嘉靖到隆庆年间,继供春而起的紫砂名艺人有董翰、赵梁、时朋、和元畅四人,并称为“名壶四大家”。其中董翰以制作菱花式壶最著称,赵梁所制壶多为提梁壶。看来,这些名家均以造型的艺术化取胜。同期的壶艺名家还有李茂林,他善制小圆壶,精美朴雅,不加款式,仅以朱书为号,人们认为可与供春壶媲美。在万历年间继起的名家有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师徒三人,他们的壶艺高超,在当时就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誉。   明代万历年间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之后的紫砂名家还有陈仲美、沈君用、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蒋时英、陈用卿、陈文卿、闵鲁生、陈光甫、邵盖、周俊溪和邵二荪等,可以说是名家辈出,各有绝技。江南地区的一些官僚士大夫,也“争向宜兴定制文玩茶具”,如太仓赵凡夫、华亭董其昌、上海潘元瑞、长洲顾元庆、常熟陈煌图和江西新城的邓汉等。此期最著名的紫砂艺人是陈仲美、沈君用、陈用卿和陈文卿四人。
 
  万历以后的天启、崇祯年间,著名的紫砂艺人有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惠孟臣和沈子澈等。其中以惠孟臣的壶艺最精,为时大彬以后的一大高手,他所制作的茗壶,形体浑朴精妙,铭刻和笔法极似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在我国南方声誉很大。在清初雍正元年,即有人仿制“孟臣壶”,其后仿者更多。
 
  金沙寺僧:不知其姓名,明正德年间金沙寺的和尚。从《阳羡茗壶茶系》专著中知道他选细土澄炼,手捏茗壶很受当时人喜爱,但是他的作品明、清专著未有记载,同时他的作品上亦未署名、铃章,因此,即使人们看到它了不能识辨,自供春学了他的制壶本领后,始为流传。
 
  供春:又称龚春。生于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原为宜兴进士吴颐山的家僮。吴读书于金沙寺中,供春利用侍候主人的空隙时间,仿老僧制壶,制成树瘿壶,寺僧叹服,后以制紫砂壶为业,世称“供春壶”。款式多种不一,受当时爱陶人们的称颂:宜兴妙手数供春。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是他所制,造型古朴,指螺纹隐现,把内及壶身有篆书“供春”二字,此壶原为吴大澄所藏,于三十年代被储南强先生在苏州一个古玩摊上购得,但缺盖,后由裴石民配壶盖。解放后,献给国家收藏。
 
  时大彬:壶艺名家时朋之子。他对紫砂的泥色、形制、技法和铭刻,都有较高的造诣,可以说是一比较全面的紫砂技艺专家,因此人们一直把他同供春相提并论。如有些诗中称誉说:“宜兴妙手数供春,后辈还推时大彬”;“陶家虽欲共春,能事终推时大彬”等等。据说,时大彬的早期作品多模拟供春大壶,以朴雅坚致见长。据说,他的作品达到了“千奇万状信手出,巧夺坡诗百态新”的地步。他曾创制有菱花八角、梅花、六角、提梁、汉铎、僧帽、扁壶和柿形等数十种紫砂壶的款式,但传世者极少,赝品也很多。
 
  时朋:又名时鹏。生于明朝嘉靖-隆庆年间。所制茗壶,以古拙朴实见长。
  李仲芳:生于明朝万历年间。制壶名手李养心之子,时大彬的高足,因家传并师承,造诣很深,所制作品,文巧精工,技艺俱佳,世传“大彬壶”都有李仲芳所作,但由时大彬署款式。当时有“李大瓶、时大名”之说。   惠孟臣:时大彬后的一代高手。明朝崇祯到清康熙年间人,所制大壶浑朴,小壶精巧,后世仿制者甚多,落款以竹刀划款,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最精,有《高身梨形鼓腹》等传世

明末清初紫砂壶名家简介
作者:古今中外  来源:神州博古网    [举报]
  明朝衰败清朝崛起,北方政治形势变化很大,但南方的宜兴陶业并不受到多大的影响。清代时包括紫砂业在内的整个宜兴陶业在向前发展,一些明代未年起就参加紫砂行业的名工巧匠,也都继续从事他们的创作。   明未清初最著名的紫砂大师是陈鸣远。号鹤峰又号壶隐。[宜兴县志]称他是时大彬和徐友泉以来的一大紫砂名手,他雕镂兼长,善翻新样,作品纤巧有致。所制茶具雅玩,不下数十种,无不精妙。他的手法近于徐友泉和沈子征,能自制自刻,书法雅健,有晋唐人笔法,被认为是当时紫砂业中文人风格的代表。他和当时的文人学士过往甚密,尤其与海宁人杨忠讷友谊最深,曾为杨氏创制了一批紫砂壶,据说是他一生中最得意之作。所谓“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远碟”的诗句,就是当时国内外对陈鸣远作品的高度评价。
 
  到了清初雍正和乾隆年间著名的紫砂艺人有陈汉文、杨季初、张怀仁、陈滋伟、杨彭年、杨凤年、邵大亨、 朱石梅、吴阿昆等。其中陈汉文精工制壶,尤善铺砂,杨季初善制菱花壶,张怀仁善于壶技篆刻,以仿唐代书 法家怀素的笔法知名。王南林、杨继元、杨友兰、邵基祖、邵德沁、邵玉亭等均善制彩釉砂壶,并承制宫廷御器、王南林的作品则以体质坚净、款式精雅而著称,邵玉亭所作“乾隆御制”壶 ,亦工雅可观。陈文伯和陈文居等所制紫砂花盆,曾畅销日本。
 
  陈鸣远:号鹤峰、鹤屯、壶隐、石霞山人等,清康熙年间制陶名师,生卒不详。是时大彬之后的一代名师,长于雕塑装饰,善翻新样,技艺精湛,且作品款识书法雅健,有晋唐之风,所作之品,为文人学士、名臣公卿争相觅取,名孚中外。当时北京有“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赞语,他设计制作的作品有壶、杯、瓶、盆、文房雅玩数十种,有《天鸡壶》、《海棠壶》、《诰宝壶》、《花樽》、《菊盆》、《香盘》、《什锦杯》等,传世作品《南瓜壶》、《竹笋水盂》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杨彭年:制壶巧出玲珑,不用模子,随意捏成,富有自然风趣。当时著名金石书画家陈曼生曾与杨彭年配合制壶,陈亲自设计了十八种壶式,交杨彭年等制作,待坯半干,用竹刀在上面刻书画,其中精品均由陈氏自刻“阿曼陀室”款,或在壶底、把上刻“二泉”二字,这种壶被称为“曼生壶 “。其特点是制作精巧,壶嘴不淋茶汁,壶盖紧闭旋转后,即使拈盖而壶身不坠,特别是铭刻的寓意深远,有“字依壶传,壶随字贵”,“名工名士,相得益彰”的称誉。这就将我国传统的金石篆刻和书法绘画艺术进一步与紫砂壶的技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格调。
 
   杨凤年:清嘉庆年间制壶名艺人,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杨彭年之妹。构思巧妙,浮雕精美,可与其兄媲美,是历来公认最有名望的制砂壶女艺人,传世作品较多,所制《风卷葵壶》造型典雅,制作工巧,用名贵的天青泥制成,紫檀色中微泛蓝,精美内含,温润如玉。《竹段壶》呈紫色,沉着稳重,壶体为毛竹段形,嘴、盖、把,均以竹枝、竹叶装饰,比例匀称,疏密合度,工艺精巧,为壶中佳品,现藏于宜兴陶瓷博物馆。   邵大亨:善于仿古而又有所创新,人称“彭年以精巧胜,大亨以浑朴胜”。所制的“掇球壶 “,“骨肉停匀,雅俗共赏”,“嘴、折匀称自然,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他的作品“素净者浑朴端庄,精雕者构图严谨”,故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誉,不愧是一位承先启后的艺术大师。他又具有坚贞正直、不畏强暴的高贵品质,曾遭县令毒打而不屈。他的传世作品如“鱼化龙壶 ”、“一捆竹壶”等,均浑朴简练,精美无比,堪称世之精品。
 
  朱石梅:精于监赏,长于人物花卉画,尤善铁笔。他以书画家的身份参加紫砂壶的创制,曾作砂胎色锡壶,将紫砂与锡、玉工艺相结合,使紫砂工艺别开生面。
 
曼生壶的造型和题识
 作者:古今中外  来源:神州博古网    [举报]
  陈鸿寿(1768-1822)安子恭,号曼生,又号曼寿,一号种榆道人,浙江钱塘人。清乾隆三十三年生,道光二年卒,在世五十五年。嘉庆六年(1801)他应科举中拔贡,他善古文辞,后来和从弟陈云伯同在阮元的幕府中办事,他们都有文才,人称“二陈”。以后他曾任溧阳知县,南河海防同知等官职。   陈鸿寿是一个书画家、金石家。他的篆刻被后世尊为西冷八家之一,著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诗文有《种榆仙馆集》、《桑连理馆集》等。他在溧阳为官,大概的时间是嘉庆二十一年前后,当时诗文名流麇集。他和钱菽美、改七芗、汪小迂等过从尤密。在此期间,他对紫砂茗壶忽然发生兴趣,又结识了宜兴的制壶名手杨澎年、杨宝年、杨凤年。   曼生壶造型十八式,每个式样都撰拟题铭,由陈鸿寿、郭频伽、江听春、高爽泉、查梅史等书画名家共同设计,分别书写,最后由杨氏弟兄们加工制作。 这些加工制作的茗壶在当时受到了社会文人雅士的特别喜爱,称之为“曼生壶”。

曼生壶
  陈鸿寿设计的紫砂茗壶造型居记载共十八工,这是工艺美术设计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之事,本文拟就笔者历年收集所得资料,作初步介绍,用以学习其经验,为紫砂造型设计提供借鉴。

曼生壶刻字
“曼生壶”的十八式及其题识:
一、“石石兆”铫之制,抟之工;自我作,非周禾童
二、“汲直”苦而旨,直其体,公孙丞相甘如醴。
三、“却月”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我为规。
四、“横月”此云之腴,餐之不月瞿,列仙之儒。
五、“百衲”勿轻短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
六、“合欢”蠲忿去渴,眉寿无割。
七、“春胜”宜春日,强饮吉。
八、“古春”春何供,供茶事;谁云者,两丫鬟。
九、“饮虹”光熊熊,气若虹;朝阊阖,乘清风。
十、“瓜形”饮之吉,瓠瓜无匹。
十一、“葫芦”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十二、“天鸡”天鸡鸣,宝露盈。
十三、“合斗”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
十四、“圆珠”如瓜镇心,以涤烦襟。
十五、“乳鼎”乳泉霏雪,沁我吟颊。
十六、“镜瓦”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
十七、“棋奁”帘深月迥,敲棋斗茗,器无差等。
十八、“方壶”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
 
   除以上十八式外,传世品中又有所见:
一、“井栏”井养不穷,是以知汲古之功。
二、“钿盒”钿合丁宁,改注茶经。
三、“覆斗”一勺水,八斗才;引活活,词源来。
四、“年铎”蟹眼鸣和,以牛铎清。
五、“井形”天茶星,守东进;占之吉,得茗饮。
六、“延年半瓦”合之则全,偕壶公以延年。
七、“提梁”提壶相呼,松风竹炉。
 
清晚期紫砂壶名家简介
作者:古今中外  来源:神州博古网    [举报]
 
  清晚期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前期,宜兴窑区的集市贸易仍很繁盛。相传今汤渡镇附近的建墩和台墩两处废窑,即是当时的窑址。
但在太平天国后期,因遭焚掠破坏,曾一度衰退,到同治后期恢复,产量持续上升,但在工艺水平方面却停步不前,制壶名手亦寥寥无几。少数水平略高的艺人,如周永福善制鹅蛋壶,主要是学习邵大亨的技法。据说,其佳者可以夺真。邵赦大以杨彭年的作品为准则,“心摹力追,尽传其妙”。还有蜀山人蒋德休,壶艺极精而无师承,善制壶、盆、盘及书案陈设等器,“色工致,为一时冠。清未的制壶巧匠和雕刻名手还有邵友廷、黄玉麟、冯彩霞等,其中邵友廷是紫砂产区上岸里人,善制掇球、鹅蛋等壶。
 
  清未的紫砂雕刻艺人则有沈才田、陈柏亭、陈砚卿、罗兰舫和邵云如等。其中以沈才田和陈柏亭最为著名。还有一位邓奎,字符生,擅长书法篆刻,他曾为上海瞿氏(瞿应绍)到宜兴监制紫砂壶,并加刻花卉和铭记, 署款为“符生”,器底有“符生邓奎监造”或“符生氏造”等篆文方印,但其艺术水平要比“曼生壶”略逊一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历史上的紫砂名人(下)
紫砂史记【三】清中期紫砂。文人紫砂的热潮
非遗览读
名家制·紫砂壶(第三册)
明代、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宜陶名家77人。
震惊!明代四大家的紫砂壶,居然都藏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