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东佛山石湾窑(图) DM

广东佛山石湾窑

石湾窑概述

在佛山石湾。广东著名古瓷窑。创于宋,盛于明、清两代。

  明代大量烧制黑釉、酱黄釉瓷器,并大量仿制南北各地名窑产品,既仿器形又仿釉色。清代石湾窑成就更为显著,其特点是器体厚重,胎色灰暗,釉层厚而光润,与河南宋代钧窑特点接近,以仿钧蓝釉、玫瑰紫釉驰名,墨彩及翠毛釉成就尤为突出,以此得名:“广均”(“均”与“钧”同)。石湾窑仿钧仿中有创,钧窑的窑变釉为一层釉,石湾仿钧为两层釉,分底釉与面釉。其中称为“雨淋墙”的品种最为著名,其特征为在蓝釉中流淌着雨点状的葱白色。器物有盘、碟、洗、花盆、仿古铜式花瓶、陈设用器、文房用具及以渔、樵、耕、读为主题的人物陶塑。陶塑是石湾窑的典型制品,塑造得自然、生动。明代晚期以来的制品上往往印有店号、作者姓名等款识。明代晚期有“祖唐居”、“陈粤彩”、“杨升”、“可松”等;清代康熙年间的有“两来正记”、“文如璧”;乾隆前后有“沅益店”、“大昌”、“宝玉”、“琼玉”、“如璋”、“来禽轩”;道光前后有“黄炳”、“霍来”、“冯秩来”、“瑞号”等。传世常见的“唐祖居”款器物中大多是晚清仿品。

 

 
 9明石湾窑钧蓝釉楸叶式洗-上海博物馆5.jpg
 
 9石湾窑钧蓝釉楸叶式洗,高6.7cm,长26.3cm,宽18.9cm-故宫藏.jpg
 b南宋或元广东石湾窑均瓷梅瓶.jpg
 b清早期鈞藍釉梅瓶石灣窯高26厘米北山堂惠贈.jpg
 b石灣窯仿鈞藍釉梅瓶.jpg
 元石湾窑仿钧碗
 元石湾窑仿钧碗
 元石湾窑仿钧碗
 
 上海博物馆_暂得楼陶瓷馆
 上海博物馆_暂得楼陶瓷馆
 c明石湾窑翠毛釉撇口瓶,高15、口径9.8、底径8.3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jpg
 c明石灣窯仿鈞釉印花瓶.jpg

 

 
 c石湾窑窑变釉双铺首香炉 高14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22厘米.jpg
 c元石湾窑窑变釉贴花纹碗 拍回(cm)H13.5、D29估价(RMB)1-2万元,北京红太阳拍卖09-10-2.jpg
 

陶瓷鑑定賞析 2009-06-19

 鈞窯是我國北宋時代的五大名窯之一,它与汝、官、哥、定窯齊名于世,然由于它造型端庄,胎質細膩、堅實致密。扣之其聲,圓潤悅耳、清脆動听。釉色瑩潤,色彩繽紛。尤其以多种窯變,為其它窯口的產品所不及。不僅受到宮廷青睞,而且也被各地窯口所仿制,故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鈞窯系,成為中國陶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放射著燦爛的光輝。据考古調查資料表明,北方地區仿鈞生產波及四省二十七縣市,相繼江南地區仿鈞也蔚然成風。其中廣東石灣窯仿鈞,更頗具特色,現就鈞窯的興起,鈞窯的藝術特色,鈞窯系的形成及其石灣窯仿鈞的成就等問題就教于諸方家。

 

鈞窯的興起

 鈞窯的興起是和唐代魯山花瓷的燒制成功与發展密切相關。花釉瓷是在黑釉、黃釉、天藍釉或茶葉末釉上飾以天藍或月白色斑點。斑點有的排列規整,有的隨意點畫。由于大多裝飾在深色釉上,淺色的彩斑更顯得清新典雅。這類花釉器的器型有罐、雙系壺、花口瓶、葫蘆式瓶、三足盤、腰鼓等,而以壺、罐為常見。罐類又多雙系,一般造型丰滿,配以大塊彩斑,气勢庄重大方,具有典型的唐代風韻。

 

  唐代花釉瓷器的出現,為鈞瓷的興起,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經過晚唐和五代十國的發展,陶瓷工藝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特別是到了北宋,隨著生產的恢复与發展,農業技術的不斷改進,促進了手工業的進步,尤其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是當時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國家的統一与生產的發展,使鈞瓷手工業有了迅速的發展,官窯興起,民窯林立,各地窯口,競相爭輝,五大名窯中的汝窯、官窯皆在河南境內,其中鈞瓷以窯變美妙的藝術,不僅受到民間的青睞,更受官廷的偏愛,并把鈞窯壟斷為官窯,到了北宋晚期,特意在鈞瓷的故鄉--禹州城北門里的鈞台附近設窯,專門為宮廷燒造御用品。由于宮廷以豪華奢侈為尚,選料嚴格,不計成本,工藝要求更高,由生產原系為民間燒制的碗、盤日用生活器皿,也主要改燒各式花盆和盆奩儿,以及尊、瓶、爐之類的藝術陳設品。所燒鈞瓷禁止在民間流傳,當開窯都由官府派職官把關監選,合格者當選,其余一律砸碎就地深埋。從此大家只好望窯生嘆,然鈞瓷的聲望更高。造型端庄,技藝嫻熟。窯變美妙,琳琅滿目。變化之多,難以胜數。入窯一色,出窯万彩。鈞瓷無對,窯變無雙。千鈞万變,意境無窮。尤以紅、紫為基礎,熔融交輝,形如流云,燦如晚霞,變幻莫測,具有引人入胜的藝術魅力,在爭芳斗艷的花園里獨樹一幟。根据對鈞台窯的考古鑽探与發掘獲得的資料証明,鈞瓷的興盛之日,大約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即1101~1125年),亦即鈞瓷的黃金時代。

 

鈞瓷的藝術特色

  郟縣黃道窯,除了燒制白釉、黃釉、黑釉瓷外,從唐代起,還利用不同金屬氧化物的釉料,成功地掌握了兩色釉技術,產品有黑釉藍斑器,或在白釉上施青藍斑彩,形成了此窯產品的獨特風格。特別從晚唐開始,魯山段店窯,郟縣黃道窯,內鄉大窯店窯和禹州趙家門窯,出現的“雨絲狀”的窯變斑彩更為宋鈞窯變工藝開創了先河,故有人稱這种窯變斑為“唐鈞”。鈞瓷數百年之盛燒不衰,有其獨特的工藝特征和風格,鈞瓷的窯變藝術更技高一籌,有著极高聲譽。鈞瓷銅紅釉的燒制成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在我國陶瓷工藝美術發展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唐代的花釉,采用簡單的工藝處理,卻達到了給人以美感的藝術效果。更引人注目的郟縣黃道窯所燒制的黑釉藍斑器,在白釉上施青藍彩斑,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其窯變工藝可能是在蘸釉之后,采用涂彩或點彩的方法,以加重色彩,經過窯變,使其形成塊狀的斑彩,這种塊斑,形狀各异,變化万千,黑里泛藍,或黑釉黃斑,恰似金光閃閃,獨具風姿。

 

  宋鈞窯變色釉的形成机理,有其复雜的過程。由于鈞瓷的基本釉色是各种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淺如天青,深如天藍,比天青更淡者為月白,而且具有瑩光般幽雅的藍色光澤。其色調之美妙,為一般窯口的產品所不及。鈞釉在化學組成上的特點:三氧化二鋁含量低,而氧化硅含量高,還含有0.5~0.95%的五氧化二磷。早期宋鈞在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鋁之比介于11~11.4之間,五氧化二磷多數占0.%。官鈞釉的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鋁之比為12.5左右,五氧化二磷在0.5~0.%之間。關于宋元時期鈞瓷胎釉化學組成的范圍,可參考淄博市硅酸鹽研究院對宋元鈞瓷標本所作的化學分析如下表:

 

宋、元鈞瓷胎釉化學組成表(略)鈞釉的紅色是由于還原銅的呈色作用。紅釉中含有0.1~0.%CuO(氧化銅),還含有一定數量的SnO2(二氧化錫)。在天藍、天青和月白色釉中,CuO含量极低,只有0.001~0.002%,和一般白釉中的含量相近,鈞釉的紫色是由于紅釉与藍釉互相熔合的結果,鈞瓷的紫斑是由于在青藍色的釉上有意涂上一層銅紅釉所造成的。

 

  鈞窯在燒成上采用素燒和复燒兩道工序,在复燒時先用氧化焰,當釉熔融時,改用還原焰的气氛,由于銅的還原作用,使其出現美麗的藝術效果。形成鈞瓷釉面的五光十色,相映生輝,鈞瓷著名的窯變色彩有:玫瑰紫、海棠紅、茄皮紫、雞血紅、葡萄紫、朱砂紅、蔥翠青、胭脂紅、鸚哥綠、火焰紅,還有天青、月白、碧藍、米黃諸色。釉中紅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謂紛彩爭艷,瑰麗多姿.

 

鈞窯系的形成

  鈞瓷從唐代興起,到了北宋初年已蓓蕾初放,贏得了信譽,倍受廣大用戶所喜愛,尤其鈞瓷銅紅釉的燒制成功,及其复雜的窯變机理,形成鈞窯絢麗多彩,艷美絕倫,窯變奇特,紅紫相映,更為其它窯口所不及。到了北宋末年曾一度被宮廷龔斷為官窯,一方面從民間集中能工巧匠,按照宮廷設計的式樣進行生產,同時又采用种种措施限制民間生產鈞瓷,就連鈞台窯為宮廷燒制的御用品中,除成品經挑選之后,其不合格的殘次品一律砸碎深埋,禁止在民間流傳,這种高標准、嚴要求,對鈞瓷技術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然控制越嚴,偷襲越甚,傳播更廣。所以從宋以來,仿鈞之風波及全國,尤其到了金元時期,更風靡一時,近而達到复蘇的程度。

 

  禹州是鈞瓷的故鄉,神?鎮一帶,從趙家門的唐代花釉興起,直至劉家門窯從北宋初年已獲成功,到北宋晚期官辦的鈞窯又設在禹州城北門里的古鈞台。由于鈞瓷盛名于世,各地競相仿制,并以禹州為中心,形成了一龐大的鈞窯系。

 

  据考古調查,在中國北方地區發現燒制鈞瓷的窯口已有四省二十七縣、市。河南省除禹州外,有汝州、郟縣、許昌、新密(原密縣)、登封、寶丰、魯山、內鄉、宜陽、新安、焦作、輝縣、淇縣、浚縣、鶴壁、安陽、林州(原林縣);河北省磁縣;山西省渾源縣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等。河南各地窯口的產品以神?劉家門窯為北宋早期的代表作,以鈞台窯的產品最為精致,据考古發掘証明,鈞台窯屬于官窯性質,其產品完全是宮廷陳設用品。瓷藝精良,質量上乘。而禹州神?劉家門窯屬于北宋早期典型的民窯,當地盛產瓷土、釉藥和燃料,附近山區更盛產銅礦石-孔雀石,憑著工匠們長期制瓷的經驗和對金屬特質著色机理的認識,把孔雀石研成粉末,加上草木灰配入釉中,經高溫還原焙燒,就能得到理想的鈞紅效果,這种新工藝一旦成功,便引起各地窯口的密切關注,所以群起而仿制,以禹州神?為中心,燒制鈞瓷的技術逐漸向周圍傳播。在仿制過程中,各窯口不僅注重鈞瓷的原有造型,還根据各自的特點,增添一些新的品种,如新安北冶窯、石寺窯,除生產碗、盤器皿、還有瓶、罐、爐、缽等,并在釉色上也盡量做到与宋代鈞瓷相似,其中新安窯的窯變玫瑰釉者為最佳產品。河南各地仿鈞產品,雖多數比宋鈞大為遜色,但也有少數窯口保持了宋鈞的傳統工藝,窯變美妙,紅紫相映,青若蔚藍,紫若茄皮,晶瑩發亮,光顏甚佳的藝術效果。

 

  河北磁縣是磁州窯的主要產地之一,然到了元代,由于受到禹州鈞窯的影響,為适應廣大鈞瓷消費者的需求,在產品激烈競爭條件下,也不得不改燒鈞瓷,但其生產規模不大,產量有限,其次彭城、觀台、內丘、隆化等地也相繼仿燒鈞瓷,山西省除渾源外,尚有臨汾、長治等地也仿燒鈞瓷,但施釉特厚,工藝欠佳,釉色以天藍居多,外部露胎處呈醬黑色,這与河南、河北兩省的鈞窯系瓷器露胎部分色調迥然不同,應屬于渾源窯的獨特風格。

 

  至于內蒙古的清水河窯址和呼和浩特市的白塔村出土元代鈞瓷香爐,鈞瓷鏤孔高座雙耳瓶,不僅造型优美,制作工整,窯變美妙,釉色明淨,而且香爐印有“己酉年九月十五日自造香爐一個”的銘文,其燒造年代應系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這些銘文的鈞瓷香爐,的确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也是鈞窯斷代的好資料。

 

  由于宋鈞名聲大振,金元以來,仿鈞之風,遍及北方各地,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窯系,元代末年鈞窯系逐漸趨于衰落,而江南地區仿鈞又蔚然成風,及至明清兩代,仿鈞之風又悄然興起,以現有的考古資料表明,江南地區仿鈞主要有浙江的金華、江西景德鎮、江蘇宜興及廣東的石灣窯等。

 

石灣窯仿鈞的成就

  鈞瓷頗負盛名。宋金以來自成系統,除北方各地窯口競相仿制,相繼也影響到南方許多窯口,如吉州窯在南宋至元也燒出了光彩奪目的窯變釉,景德鎮也生產出了高質量的紅釉、釉里紅瓷器,明清著名的寶石紅、霽紅、郎窯紅、美人醉等品种,都是在鈞瓷工藝的啟迪下發展起來的,在景德鎮、宜興、廣州等低溫釉藝術陶瓷中也仿燒鈞釉作品,而這些作品往往都冠一個“鈞”字,如宜興的釉陶稱“宜鈞”或“泥鈞”,景德鎮窯的低溫裝飾釉則稱“爐鈞”,而廣州石灣窯的釉陶稱“廣鈞”。各窯工藝有別,而廣州最具特色,并有其獨特的成就。

 

  繼承和發揚鈞瓷窯變工藝的优良傳統,鈞瓷窯變美妙,工藝卓絕,為諸窯之冠。石灣窯仿鈞成功之所在,不僅對鈞瓷的窯變工藝加以繼承和發揚,并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仿鈞制品。曾有“鈞窯以紫胜,廣窯以藍胜”的記載廣為流傳。据寂園叟《陶雅》所云:“宋鈞之紫汗漫全体,暈成一片。” 石灣窯仿鈞器則以藍色為基調,錯間白、紅、紫諸色。窯變釉或作垂流狀,或似云紋斑,或呈兔毫紋。紋理細而密,且變化多樣,顯得光亮艷麗,斑駁淋漓。石灣窯仿鈞“雨過天晴”的青色釉燒出獨特的“雨淋牆”,象麗日晴空,突然而來一陣驟雨,并在蔚藍中現出蔥白的點點,這在《陶雅》一書中被贊譽謂:“較之天青尤极濃艷”又有翠毛釉,藍色中映掩綠彩,以似翠鳥(釣魚郎)之羽毛而得名。還有一种淺藍而近于青,發出芝麻點狀的紫紅色,幽艷之极。

 

  石灣窯窯變色彩非常丰富,并注重調和,一般常見的釉色是藍与青、青与白、紫与紅、紅与黃諸色的混合、調配,利用窯變机理,使其出現深淺、濃淡層次的复雜變化,從而達到融合、協調而又蘊潤的美麗效果。給人以古朴、典雅、富麗清新的美的感受。

 

  石灣窯還特別注重不同題材,選取用不同釉料,以增強美術作品的感染力。注重色彩与器物特征、人物性格的配合。如仿古器物蟠螭瓶和貫耳壺,偏重于藍釉,色調低沉,顯現其穩重、古朴的特點。人物形象的達摩則全身施渾厚、凝重的紅釉,以表現受人敬重的佛法大師,和他特有的那种堅忍不拔的頑強性格。釉色种類与器物形態協調,也是石灣窯仿鈞的另一特點。如仿鈞藍窯變釉,釉面多呈垂流狀,將其施于人物衣服上,能流暢地顯示其衣服的紋理,給人以一种衣帶飄拂的動感。石榴紅的特點是在突棱處現出其黃色的紋理。施于獅獸身上,不僅能顯現出毛發的層次,并能充分表現出獅子活靈活現的神態。

 

  石灣窯仿鈞,既注重釉色,又注重造型,既仿鈞器,卻又有自己獨特風格,仿鈞的造型种類,除各种文房四寶和美術陳設用品,瓶、尊、碗、盤各种日用生活器皿也皆仿之。既善于摹仿,又有所創新,仿造范圍之廣,仿力之強,品种之多,為世人所稱道,即仿商周的尊、鼎、彝、觚、壺等青銅器,又仿各名窯的代表作品,也仿瓜果、象生、琢石等自然界的造型。不僅仿其造型,也更注重顏色。甚致連定窯的“粉定”、龍泉窯的“梅子青”、建窯的“鷓鴣斑”也都仿燒,可謂博采眾長,發揮其效仿的技能和优勢并創造出自己的獨特風格。進而為石灣窯持續振興,打下良好的技術基礎。

 

結語

鈞瓷從唐代興起,到了宋代達到鼎盛階段,成為全國的五大名瓷之一,并与汝、官、哥、定并駕齊驅,然由于鈞瓷頗負盛名,涉及很廣,宋室南遷之后,金元時期各地窯口則竟相仿制。戰亂后的鈞瓷,又得以复蘇。北方地區,鈞瓷從唐代興起,歷經宋、金、元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而盛燒不衰,在工藝上有其自身的特點。鈞瓷銅紅釉的成功,乃是我國古代勞運人民的偉大創造,正是由于還原銅的呈色作用,經過窯變,使其出現美觀的色調,古人曾有“夕陽紫翠忽成嵐”的詩句,形容鈞瓷窯變之美妙,釉色之艷麗。鈞瓷的傳統工藝技術,在我國陶瓷工藝美術史上留下了一份寶貴資料。由于鈞瓷具有引人入胜的藝術魅力,故在北方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鈞瓷系,然時代更迭,元代以后鈞瓷日趨衰落,而江南地區仿鈞之風又悄然興起,并蔚然成風。其中有浙江金華、江西景德鎮、江蘇宜興乃至廣東的石灣窯仿鈞,更是將本地技術与外來經驗相結合,以創新的手法,生產出風格獨特、質量高、品种多的產品,并以四大名鎮(河南朱仙鎮、江西景德鎮、湖北漢口鎮、廣東佛山鎮)及其廣州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之优勢,廣銷海內外,一躍成為岭南地區一個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為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作出突出的貢獻。成為中國陶瓷藝術的一朵奇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元钧瓷的特点及其鉴定方法
宋代的五大名窑之四:钧窑
钧瓷品欣赏
景德镇四大名瓷(四)
色釉的分类
雍正最爱的单色釉,浑然天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