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结肠炎治疗方法

结肠炎治疗方法

 

结肠

结肠colon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围在内。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

 观察标本结肠横切片(H.E染色)
  肉眼观察肠壁的粘膜染紫色,向外依次为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粘膜和部分粘膜下层向肠腔内的突起为半环形皱襞的断面,肌层局部的膨大为结肠带.低倍和高倍观察。
  (1)粘膜:无绒毛和环形皱襞.由内向外分为三层.
  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含较多的杯状细胞.
  ②固有层:含大量肠腺和较多淋巴组织.肠腺为单管状腺,开口在粘膜表面.细胞组成与上皮相同,无潘氏细胞.
  ③粘膜肌层:为内环形,外纵行两层平滑肌.
  (2)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大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细胞,无肠腺.
  (3)肌层:为内环形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外纵肌在局部增厚形成结肠带.可见几条结肠带
  (4)外膜:为纤维膜浆膜.
  

结肠

  结肠长约130cm,约为小肠的四分之一。结肠比小肠短而粗,盲肠直径7.5cm,向远侧逐渐变小,乙状结肠末端直径只有2.5cm。
  结肠的解剖特点有三:
  ①结肠带:为肠壁纵肌纤维形成的3条狭窄的纵行带。结肠带在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较为清楚,从降结肠至乙状结肠逐渐不明显。
  ②结肠袋:由于结肠带比附着的结肠短六分之一,因而结肠壁缩成了许多囊状袋,称结肠袋
  ③肠脂垂:由肠壁粘膜下的脂肪组织集聚而成。在结肠壁上,尤其是在结肠带附近有多数肠脂垂,在乙状结肠较多并有蒂。肠脂垂的外面为腹膜所包裹,有时内含脂肪量过多,可发生扭转,甚或陷入肠内,引起肠套叠

分布

  (1)盲肠:位于右髂凹,上界以结肠瓣为界,下端是盲端。盲肠是结肠的起始端,也是结肠壁最薄,位置最表浅的部分,长约6.25cm,宽7.5cm。
  

结肠

盲肠的前方和外侧有腹膜覆盖,前面与大网膜及前腹壁相邻,后面与髂肌和腰大肌相邻,其位置极不恒定,可高至下或低至盆腔内,有的系膜较长,十分活动。盲肠的内后方与回肠末端相结合,其顶端内侧有阑尾。在回肠进盲肠壁入口处有回盲瓣,回盲瓣由上下两个唇状皱襞组成。瓣两端与回肠和盲肠的环状括约肌所形成的系膜相连接,这些环形肌进入上下两瓣中,使回盲瓣具有括约肌功能,可防止大肠内容物反流进小肠,也可控制食糜不致过快地进入大肠,使食物在小肠内得以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2)升结肠:下端接盲肠,上缘在肝下与横结肠相连,长12~20cm;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使其固定于腹后壁及腹侧壁;前方有小肠及大网膜和腹前壁;后方借疏松结缔组织与腹后壁相连,由上向下有右肾,腰背筋膜,内侧有十二指肠降部、右输尿管,手术分离较困难。
  (3)横结肠:是结肠最长最活动部分,长40~50cm,在肝曲与升结肠相接,在脾曲与降结肠连接,脾曲位置一般较肝曲为高,横结肠上方是胃,下方是小肠,后方借结肠系膜附着胰腺,前方被大网膜所覆盖。横结肠活动度较大,有时可降至盆腔。
  

结肠

  (4)降结肠:上自脾曲与横结肠相接,下在髂嵴水平与乙状结肠相连,长20cm,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后方借疏松结缔组织与左肾下外侧、腹横肌腱膜起点及腰方肌相接触。自左季肋部及腰部沿左肾外侧缘向下,至左肾下极,略转向内侧至腰肌侧缘,然后在腰肌和腰方肌之间下行至髂骨骨嵴水平而移行为乙状结肠
  (5)乙状结肠:在盆腔内,位于降结肠和直肠之间,上段较短,称为髂结肠,下段较长,称为盆结肠,长度差异较大,为20~70cm;肠管呈“乙”字形弯曲而得名。乙状结肠系膜多较长,活动度大,有时可发生肠扭转,系膜的后面附着于腹后壁,后面有开口向下的乙状结肠间隐窝。在纤维结肠镜检查时应根据其形状,顺其自然弯曲进镜。

结构

(一)升结肠

  升结肠ascendingcolon居盲肠与结肠右曲之间,其长度因盲肠位置的高低而异。升结肠后壁借结缔组织贴附于右肾和腰大肌前面,活动度甚小。
  

结肠

  功效:便秘,腹泻,腹痛,肠炎。
  位置:右足脚掌小肠反射区在外侧带状区域的部位。

(二)横结肠

  横结肠transversecolon起自结肠右曲,向左横行,止于结肠左曲。横结肠由横结肠系膜连于腹后壁,活动度大,横结肠中部下垂至脐或低于脐平面。结肠右曲rightcolicfiexure又称肝曲,位于肝右曲下方和右肾下端的前方。结肠左曲leftcolicfiexure又称脾曲,其位置较结肠右曲为高,接近脾和胰尾,故结肠左曲的位置较高较深。

(三)降结肠

  降结肠descendingcolon自结肠左曲起,沿左肾与腰大肌前面下行,至左髂嵴处续于乙状结肠。

(四)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sigmoidcolon自左髂嵴水平开始,沿左髂窝转入盆腔内,全长呈“乙”字形弯曲,至第3骶椎平面续于直肠。乙状结肠借乙状结肠系膜连于骨盆侧壁,活动度较大,短者常较平直,降于盆腔;长者可卷曲数圈后与直肠相续。多呈“乙”或“S”形弯曲而得名。乙状结肠有两个弯曲,第一个由起端向下至盆腔上口附近,于腰大肌的内侧缘便转向内上方形成,此弯曲位置不固定,多在盆腔内;在肠管向内上方跨过髂总动脉分叉处,又转向下,形成第二个弯曲,此弯曲位置也不固定,多数位于正中线左侧。乙状结肠系膜长度平均8.9cm,乙状结肠相对较长,可为80~170cm,故其有很大的伸展度,因此在纤维结肠镜检查时,可能发生乙状结肠扭转结圈,极难通过,需旋转镜身、改变体位,或加手法推扳,方能使肠镜通过。
 
  功能结肠有吸收.分泌.细菌消化与协助排粪作用. 
  结肠的吸收功能以半结肠为最强,主要吸收水分与钠,也吸收少量钾..尿素.葡萄糖.氨基酸与一些药物.结肠平均每日吸收460mmol钠与350~2千ml水.虽然24小时通过回盲瓣到盲肠的食靡约5百~1千ml,但经过结肠与直肠吸收后仅从肛门排出150ml.若结肠功能发生紊乱,就可影响吸收,甚至发生腹泻.便秘与腹胀等.若吸收过量,又可导致水中毒.血氯过高与酸中毒等.
  

结肠

结肠粘膜内有杯状细胞,可分泌碱性液,保护结肠粘膜,润滑大便,以助排便. 
  结肠不产生酶,无消化作用,但有细菌消化作用.结肠内有很多细菌,大肠杆菌占70%,厌氧杆菌占20%,此外还有链球菌.变形杆.葡萄球菌等,也有少量原生物与螺旋体.肠细菌对产生生理需要的物质有重要作用.比如食物内缺乏维生素时,[在]肠内可根据人体的需要调节合成维生素,这些细菌消化纤维素,合成各种维生素.比如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h.维生素12等.比如长期用抗生素,可导致维生素合成与吸收不良,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由于其病程和治疗时间较长,恢复慢,易复发,给患者带来身心不适。为提高本病治疗效果和缩短疗程,我科对70例患者行中、西药灌肠液局部用药进行比较,并采取
  

结肠

  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70例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公布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的试行方案。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21~49岁,平均37岁;干部27例,工人26例,农民17例;病程0~1年41例,1~3年29例。所有病例均经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并除外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大肠癌等疾病。

护理要点

  心理护理本组病例因病程长,恢复慢和担心预后,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心理,护士需耐心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方法、效果和说明病人的配合是治疗和护理的关键,指出局部用药优于全身用药,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疗效。介绍本病相关知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取得主动配合,按质完成灌肠治疗。
  灌肠护理灌肠前瞩患者自行排尽二便,深呼吸,全身放松,以提高插管成功率和减轻痛苦。依据肠镜所示病变部位采取合适的灌肠体位,如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者采取左侧卧位;病变在横结肠、升结肠者采取右侧卧位。灌肠中药液用2层纱布过滤除渣,温度以39~41℃为宜。温度过高易引起肠粘膜烫伤,过低则致使肠痉挛,加重腹痛。液量以100ml为宜,便于在肠腔中保留。药液灌入采取直肠滴入法,护士动作轻柔,用石蜡油充分润滑导管前端及肛门口,呈螺旋式插入肛门。插管过程中主动与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不适感。根据病变部位正确掌握插管长度。药液滴速宜慢(60~70滴/min),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灌肠后臀部和床尾均抬高10cm,嘱患者尽量延长药液在肠腔中的保留时间,期间更换左、右侧卧位2~3次,2h后可下床活动。
  灌肠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不能耐受,嘱其深呼吸,放松腹肌;如腹痛加剧、心慌者应立即停止灌肠,行腹部热敷、按摩,至腹痛消失,继续完成治疗。

健康宣教

  1、饮食指导:进食高热量、高纤维、低脂肪食物,饮食宜清淡,忌浓茶、咖啡、巧克力、生冷食物,戒烟酒。2、出院指导:出院后严格遵守医嘱用药,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生活有规律,不过度疲劳和紧张,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肛周卫生,减少感染因素,定期复查肠镜,及时复诊。

护理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发病机制可能与感染遗传免疫精神四大因素有关。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在疾病愈合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根据肠镜所示病变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和取得病人的合作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护士在操作方法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减轻病人痛苦、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条件。正确的心理、饮食、出院指导能降低疾病复发率。

动脉供应

  结肠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结肠

(1)右半结肠的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而来,有结肠中动脉、结肠右动脉、回结肠动脉。
  ①结肠中动脉:在胰腺下方自肠系膜上动脉分出,在横结肠缘附近分出左右两支,分布于横结肠右三分之一,并分别与左、右结肠动脉吻合。约有3%的人无结肠中动脉,横结肠由左、右结肠动脉的分支供血;另有10%的人有副结肠中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左侧壁和肠系膜下动脉,偏左侧进入横结肠系膜内,供应横结肠左半部及结肠脾曲的血液。
  ②结肠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的中部,结肠中动脉的稍下方(有时可与结肠中动脉合为一干),沿腹后壁腹膜深面横行向右,至升结肠附近分出升降两支。升支多与结肠中动脉的右支吻合,降支与回结肠动脉升支吻合,供给升结肠和肝曲血液。结肠右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占40%,来自结肠中动脉的占30%,由回结肠动脉分出者占12%,另有18%的人无结肠右动脉,由回结肠动脉及结肠中动脉供血。③回结肠动脉:为肠系膜上动脉的终末支,在结肠右动脉稍下方发出,在十二指肠横部下方腹膜后,向下向右分成升降两支,升支与结肠右动脉降支吻合,降支到回盲部分成前后二支,与肠系膜上动脉的回肠支吻合。回结肠动脉供给回肠末端、盲肠和升结肠下段血液。
  (2)左半结肠的动脉由肠系膜下动膜而来,有结肠左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
  ①结肠左动脉:在十二指肠下方,从肠系膜下动脉左侧发出,在腹膜后向上向外,横过精索卵巢血管、左输尿管和腰大肌前方走向脾曲,分成升降两支。升支在左肾前方进入横结肠系膜,与中结肠动脉左支吻合,分布于脾曲、横结肠末端;降支下行与乙状结肠动脉吻合,沿途分支,分布于降结肠和脾曲。
  ②乙状结肠动脉:发出后紧贴腹后壁在腹膜深面斜向左下方,进入乙状结肠系膜内分为升、降两支。升支与左结肠动脉的降支吻合,降支与直肠上动脉吻合,供给乙状结肠血液。
  

结肠

  供应结肠血液的各动脉之间在结肠内缘相互吻合,形成一动脉弓,此弓即结肠边缘动脉。边缘动脉再发分支,从分支又分出长支和短支,与肠管垂直方向进入肠壁。短支多起自长支,供应系膜缘侧的三分之二肠壁血液;长支先行于结肠带间的浆膜下,然后穿入肌层,沿途发出多数细支也供应系膜缘侧的三分之二肠壁血运,另有小支至肠脂垂;其终末支穿过网膜带及独立带附近的肠壁,最终分布至系膜对侧的三分之一肠壁。长短支之间除在粘膜下层有吻合外,其余部分很少有吻合,因此长支是肠壁的主要营养动脉,手术时不可将肠脂垂牵拉过度以免伤长支。
  肠系膜上、下各动脉之间虽有吻合,但有时吻合不佳,或有中断,因此边缘动脉尚有薄弱处,临床上结肠中动脉如有损伤,有的可引起部分横结肠坏死。结肠手术时,当某一动脉结扎后肠壁能否保留,应注意肠壁的终末动脉是否有搏动,不可过分相信动脉间的吻合。

静脉回流

  结肠的静脉属门静脉系统,分布在右半结肠的静脉有结肠中静脉、结肠右静
  

结肠

脉、回结肠静脉。各支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与回、空肠静脉、胃网膜左静脉共同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上行至胰头后面与脾静脉汇入构成门静脉
  分布在左半结肠的静脉有结肠左静脉、乙状结肠静脉和直肠上静脉共同汇入肠系膜下静脉,与肠系膜下动脉并行,经胰腺右方入脾静脉,最后流入门静脉。

淋巴结构

  在各部分结肠的分布多少不同,回盲部最多,乙状结肠次之,肝曲和脾曲较少,降结肠最少。结肠的淋巴由以下部分组成:
  (1)壁内淋巴:大肠的淋巴管存在于固有膜深层或粘膜肌层附近,肠壁内小淋巴管将淋巴液汇流入结肠上淋巴结
  (2)结肠上淋巴结:离肠壁最近,位于结肠壁浆膜下,亦有人认为存在肠脂垂内,淋巴结体积很小。
  (3)结肠旁淋巴结:收集结肠上淋巴结的淋巴液,位于边缘动脉和肠壁之间,是结肠癌转移的第1站。
  (4)中间淋巴结:因位于右、回结肠动脉的周围,沿各结肠动脉分支排列,亦称右回结肠淋巴结。该淋巴结的淋巴液汇入各主结肠淋巴结。
  (5)主结肠淋巴结:位于各结肠动脉的根部和肠系膜上、下动脉根部。肠壁的淋巴经过上述淋巴结群引流,右半结肠的大部分淋巴汇集于肠系膜上淋巴结;左半结肠的淋巴汇集于肠系膜下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淋巴结与腹腔淋巴结的输出管共同组成肠干,汇入乳糜池
  即肠壁淋巴管→结肠上淋巴结→结肠旁淋巴结→中间结肠淋巴结→主结肠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淋巴结→肠干→乳糜池,但有一部分结肠淋巴管汇入腰淋巴结而入腰干。同级淋巴结之间和不同级淋巴结之间均可存在直接通路,所以结肠癌病人有时可发生跳跃转移或逆向播散等。

神经支配

  结肠由肠系膜上、下神经丛支配,该丛分别盘绕着肠系膜上、下血管,它们所含的交感神经纤维来自腰交感神经节,分布于全部结肠。迷走神经纤维仅分布于结肠脾曲以上的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则由骶2~4?脊髓节的副交感神经分布。
  支配结肠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属植物神经系统,由于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支配血管的活动,控制内脏平滑肌的舒缩以及腺体的活动,又称为内脏神经。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使腹腔内脏血管收缩,同时又抑制胃肠道平滑肌和腺体分泌;相反,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活动和腺体分泌。结肠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调节下,两类神经相互作用,相互对抗,又经常处于相对协调中。

运动

  结肠运动与小肠运动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特点?
  结肠运动与小肠运动最明显的区别是结肠运动较小肠运动为慢,对刺激的敏感性也比小肠低。
  小肠的运动特点是小肠的两种运动方式,
  一种是节段性收缩,它可以使食糜和消化液完全混合,利于消化和吸收,但并不能推进食糜;
  另一种是蠕动,与节段性收缩联合作用,把食糜推向前进。小肠的蠕动很慢,每分钟约1~2cm,每个蠕动波只把食糜推进约数厘米后即消失。
  结肠的运动特点:结肠运动少而缓慢,对刺激的反应也较迟缓,这些特点对于结肠作为粪便暂时的贮存所是适合的。结肠的运动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空腹时多见的袋状往返运动,这种运动不能向前推进食物残渣;
  二是进食后或结肠受到拟副交感药物刺激时所发生的分节推进运动以及多袋推进运动,这两种运动均可推动食物残渣向前运动;
  另外,还有结肠的蠕动,它是由一些稳定向前的收缩波所组成,可以使肠内容物缓缓向前推进。
  结肠还会发生一种进行很快且前进很远的蠕动,称为集团蠕动。集团蠕动可使一部分肠内容物由横结肠推移至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集团蠕动常见于进食后,由胃—结肠反射所致。
 
  哪些因素能增强结肠的运动?
  影响结肠运动的调节因素和控制因素,尚未了解完全。以下各种因素均可增加结肠的运动:
  (1)药物:如乙酰胆碱烟碱、新斯的明等拟胆碱药,均可通过兴奋支配胃肠平滑肌的副交感神经而使胃肠平滑肌收缩加强。
  (2)机体内的某些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前列腺素E1等,均可引起肠道平滑肌兴奋,使肠平滑肌收缩加强。
  (3)进食:进食、进食后以及排便时均可增加结肠的蠕动,这是由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所引起的。所谓条件反射,即人在进食时,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进食的环境等均可引起胃肠的蠕动。所谓非条件反射,即食物对胃肠的机械性或化学刺激以及温度的刺激,均使胃肠粘膜的感受器发生兴奋,通过神经传入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到胃肠平滑肌,使胃肠平滑肌收缩。食物对胃肠壁的刺激,亦可不通过中枢神经的参与,而是通过局部反射即可引起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产生蠕动。
 
  哪些因素能抑制结肠的运动?  
  抑制结肠运动的因素亦很多,常见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药物:M胆碱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654-2)、普鲁苯辛、颠茄酊(或颠茄片);神经节阻断药,如六甲双铵、美加明潘必定、三甲硫吩等;抗忧郁药,如丙咪嗪阿密替林;镇痛药,如吗啡等,均可引起肠平滑肌松弛,使结肠运动减弱,故以上药物可导致便秘。
  (2)睡眠:人在进入睡眠后,人体各个系统的活动水平均降低,肠平滑肌处于松弛状态,故睡眠时结肠运动减弱。
  (3)情志不畅:祖国医学把人的情志改变归纳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均指人的精神状态。在正常情况下,七情不会使人致病,因为它是人体对客观事物所表现的不同反应。如果是突然的、强烈的或长久的精神刺激,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中医称之为“内伤七情”。七情致病可直接伤及内脏,古代医书中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论述。七情致病还会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大肠传导糟粕的功能也是在气的升降、出入平衡的条件下进行的。人的情志不畅会导致气机不畅及脏腑功能失调,其中包括大肠传导功能的抑制。所以情志不畅也是抑制大肠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结肠的运动功能紊乱或减弱所造成的便秘,往往易变为顽固性便秘,尤其是左半结肠的运动减弱时,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则水分被吸收过度,大便更难排出。

结肠炎

  一、什么是结肠炎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缓慢,病情轻重不一,腹泻是主要症状,排出脓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里急后重,有腹痛→便意→排便→缓解的特点。腹痛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其它表现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及肝大等;左下腹可有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常见的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发热、贫血等。有少部分病人在漫长的病程中,病情突然恶化或初次发病就呈暴发性,表现严重腹泻,每日10-30次,排出含血、脓,粘液的粪便,并有高热、呕吐、心动过速、衰竭、失水、电解质紊乱、神志昏迷甚至结肠穿孔,不及时治疗可以造成死亡。
 
  二、结肠炎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1.轻度型:最多见、起病慢、病状轻、轻度腹泻,每天少于4次,并与便秘交替,便中不含或仅有少量血液粘液无全身症状,病变多局限在直肠或乙状结肠,血况正常。
  2.中度型: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腹泻每天5—6次,并有轻度全身症状。
  3.重度型:有发热、倦怠、消瘦、贫血等全身表现腹泻每天多于6次,血便或粘液脓血便。
  在日常生活中结肠炎是比较好确认,如有腹泻大便不成形、腹痛、肠鸣、便秘、粘液便及脓血便,此病刚开始服用磺胺类及抗生素药物可控制病情,多次复发后,用此药疗效甚微。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结合中国情况拟定3项诊断标准:
  1.溃疡性结肠炎需先排除细菌性痢疾、阿迷巴性结肠炎等病因明确的结肠炎。
  2.具有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粘液、脓液等典型的临床表现,至少有结肠镜“X”光线的特性改变中的一项。
  3.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有典型结肠镜、X光表现或粘膜活检组织学表现。 
  结肠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某些原体感染,遗传基因及精神因素有关,大多病程长,病情缠绵难愈,重症患者大便带粘液和脓血,患者十分痛苦。这些症状不是通过调理脾胃、健脾益肠就能解决的,而应寒热通补、健脾和中、燮理阴阳,就能从根本上治疗肠炎。
 
 
 (丹方1)结肠炎保留灌肠的中药配方
结肠炎日久缠绵不愈以伤及脾胃阳气,病变日久伤及肾阳,可用温阳健脾的中药.
葛根,15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苦参30克,地榆30克,黄连6克克,木香6克,凤尾草30克,炙甘草10克,肉桂10克.补骨脂10克.水煎150-200毫升,
作保留灌肠一到两小时.每日一次
 
 
(丹方2)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指南方法--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大肠粘膜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甚至全结肠及回肠末端,侵犯粘膜及粘膜下层,伴有不同程度的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浅表溃疡,以腹痛、腹泻及粘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其特点。</
 
将灌肠中药1剂大火烧开后小火煎60min,取浓汁250--300ml左右。每次50ml,分2次保留灌肠, 15d为一疗程,3个月为一周期,连续用药至症状完全缓解。</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灌肠管涂以石蜡油,将灌肠管插入肛门约10~15cm,药液的温度以手背触之温热舒适感为度,用50ml注射器将50ml中药煎剂缓缓推入肛门内,然后徐徐拔出灌肠管。用手纸擦净肛门外的石蜡油及溢出药液。灌完后嘱患者膝胸卧位0.5~1小时,以延长保留时间。一般来讲保留时间越长疗效越佳。<
 
预防  
1.注意腹部、手足保暖,避免受凉,饮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病在发作期、缓解期不能进食豆类及豆制品,麦类及面制品,以及大蒜、韭菜、洋山芋、皮蛋、卷心菜、花生、瓜子等易产气食物。因为一旦进食,胃肠道内气体增多,胃肠动力受到影响,即可诱发本病,甚至加剧症状。
 
2.慢性结肠炎病人多是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肠道易并发感染,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的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3慢性结肠炎病人还应密切观察自己对各种食品的适应性,注意个体差异。如吃一些本不应对肠道造成影响的食品后腹泻加重,就要找出原因,摸索规律,以后尽量不要食用。</
 4.柿子、石榴、苹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胶成分,均有收敛止泻作用,慢性结肠炎可适量食用。
5;保持心态平和,控制情绪,减少精神负担和精神创伤
 6.患者平常应加强锻炼,如打太极拳,以强腰壮肾,增强体质。
 
 

(丹方3)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中药灌肠法

时间:2010-03-14

中药灌肠能治疗多种疾病,而近代应用最多的疾病首推溃疡性结肠炎。从治疗方法看,灌肠方药的应用大体为四类:一是成药验方,如锡类散、云南白药灌肠;二是内(服)外(灌肠)合治;三是分型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四是中西药联用,如在中药灌肠液中加入氢化可的松、奴夫卡因、葡萄糖酸钙等。下面介绍几则简便易行的验方:

复方锡类散溶液:锡类散2支,冰硼散0.5袋,云南白药1克,0.25%奴夫卡因20毫升,加温水至120毫升,混个均匀。保留灌肠。每晚1次,1 5次为1个疗程。

大黄苦参汤:大黄50克,苦参30克,白及10克,地榆炭1 0克,杜仲炭10克。浓煎滤液100毫升溶液,待温度至40℃时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20日为1个疗程。

珍灵灌肠液:珍珠粉15克,痢特灵0.1克,地塞米松20毫克,白及20克,地榆炭12克,槐角9克,黄柏9克,三棱6克,莪术6克,制大黄10克,生黄芪12克。前3味药药不入煎,余药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再于煎液中加入珍珠粉、痢特灵、地塞米松,分2次灌肠,灌入后取仰卧臀高头低位,保留30分钟以上。

 
 直肠炎患者怎么灌肠
 
直肠炎是一种常见肠道疾病,直肠炎的治疗方法也很多,灌肠疗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对于灌肠很多患者都知之甚少,那么直肠炎患者怎么灌肠呢?下面就简单了解一下直肠炎的灌肠疗法。
 
首先应该配制灌肠液,在配制过程中注意,用60毫升生理盐水或者温开水稀释肠伤散一支(6g)的量,要均匀搅拌。
 
根据生理解剖特点,嘱病人采取左侧卧位一胸膝位一右侧卧位一仰卧位(抬高臀部),灌肠时臀部抬高15cm,灌肠管插入深度为15&mdash;20 cm,使药液顺势逆流,并把管子来回抽动给药,如此循环,重复2-3遍,同时嘱病人做缩肛运动,使直肠发生逆向蠕动,促使灌肠液能够尽量分布到全部病变的肠道。插入灌肠管时要注意直肠的生理弯曲,入肛时,灌肠管要对准病人肚脐方向,进人受阻时将插管方向转向病人能尾方向。要缓慢注入药物混合液,注入时间以10分钟为宜,以减轻药液对肠教膜的刺激,药液注完后抬高灌肠管,使灌肠管内的药液全部进入肠道
 
灌肠后应该对病人做好护理工作。灌肠液在肠道中保留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嘱病人行灌肠后即休息,不要下床活动,下床易出现自立反射,有便意时做深呼吸,以减轻腹压,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尽量长的时间,最好至第2天,以提高治疗效果。
以上则是对直肠炎患者怎么灌肠的一个简单描述,在此建议直肠炎患者应该用正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治疗不当,会出现不良的后果。灌肠是直肠炎的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结肠炎治疗方法
 
什么是结肠炎?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缓慢,病情轻重不一,腹泻是主要症状,排出脓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里急后重,有腹痛→便意→排便→缓解的特点。 结肠炎腹痛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其它表现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及肝大等;左下腹可有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常见的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发热、贫血等。有少部分病人在慢性的病程中,病情突然恶化或初次发病就呈暴发性,表现严重腹泻,每日10-30 次,排出含血、脓,粘液的粪便,并有高热、呕吐、心动过速、衰竭、失水、电解质紊乱、神志昏迷甚至结肠穿孔,不及时治疗可以造成死亡。
 
慢性结肠炎的症状有以下7大表现
  1.消化道症状   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为肠炎主要表现。遇冷、进油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尤著。大便次数增加,日行几次或数十余次,肛门下坠,大便不爽。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时,可见高热、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冻血便。
2.腹泻   是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多有粘液性血便、水样便、粘液便、稀便等粪便异常。轻者每1~2小时排便一次,有时全为粘液脓血便或水样便而无粪质。溃疡性结肠炎病人5%可有便秘,这种情况多为之肠炎型病例,因其便时带有血,常易误认为痔出血。
3.便秘   结肠炎、直肠炎是导致便秘的原因,从全身性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患,到肛门局部的细小肛裂均可引起。
4.肠出血   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初的主要症状之一,多数情况下血混于液体粪便中,便时可附着于粪便外面。
5.肠炎体征方面   长期腹部不适或少腹部隐隐作痛,查体可见腹部、脐周或少腹部为主,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等。
6.腹痛   慢性反复发作的病人常伴有腹痛,多为轻度到中度痉挛性腹痛,多在左下腹及左侧腹部,多数情况下呈阵发、短暂、轻微的腹痛、腹泻发作时腹痛显著,有腹痛-便意-排便后减轻的规律。重症病人可引起持续性剧烈性疼痛,直肠受累严重多伴有里急后重的症状。
7.全身表现   呈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可见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断
  1、病史及症状: 多为血性腹泻或脓血便,严重者血水样便,每日10次以上。有左下腹或下腹部阵发性痉挛性绞痛,伴有便意或里急后重。偶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发热等症状。
 轻型患者常有左下腹或全腹压痛伴肠鸣亢进。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可有腹肌紧张、反跳痛,或可触及痉挛或肠壁增厚的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直肠指检常有压痛。
    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小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严重者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大便外观有粘液脓血,镜下见红白细胞及脓细胞。结肠检查见病变部位肠管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浅小溃疡,附有脓苔,或可见肠管增厚、狭窄、假息肉。钡灌肠可见粘膜皱襞粗乱或细颗粒改变,多发性浅龛影或小的充盈缺损,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结肠炎的病因
  一、自身免疫反应: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本病并发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者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使病情缓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所以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另外,某些患者感染肠道菌后,可与结肠上皮细胞抗原起免疫反应,损伤结肠粘膜,并且患者的淋巴细胞对胎儿结肠上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提示怀疑结肠炎的发生还可能与细胞免疫异常有关。
二、感染: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一些结肠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相似,因而有些人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在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因素中,目前的研究表明病毒的可能性较大。
三、遗传:本病的血缘家庭发病率较高,据欧美文献统计,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直系血缘亲属中,约15-30%的人发病。此外双胞胎的研究表明,单合子比双合子更容易发病,提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四、神经精神因素:有人认为精神因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患者多有某些性格特征,对于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性差,属心身疾病一类,心身疾病强调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或病程中起重要作用,有人将7种疾病列为心身疾病,即: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原发性高血压,神经性皮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十二指肠溃疡。目前可能有更多疾病被列为心身疾病。
 
★直肠炎病因
  直肠炎可以是不明原因(如溃疡性直肠炎和克罗恩病),或者是由性传播疾病[如淋病;梅毒,常是继发的;衣原体结膜炎;单纯性疱疹或巨细胞病毒(CMU)]或由其他感染(如弯曲菌,志贺菌,沙门菌)引起;这可与先前的抗生素应用有关。直肠炎的其他原因包括放射性治疗,结肠造口术或回肠造口术的改道,但患者仍保留完整的直肠。性传播所致的直肠炎在男性同性恋者更常见。免疫缺陷的患者感染单纯性疱疹和巨细胞病毒的危险性很大。在少数患者中,非特异性直肠炎可进展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由克罗恩病累及所致。
 直肠炎轻者仅粘膜发炎,重者炎症累及粘膜下层、肌层,甚至直肠周围组织;有时只是一部分直肠粘膜受累,有时直肠粘膜全部发炎,也可累及结肠部分粘膜都有炎症。中医认为直肠炎与“湿热内瘟”、“饮食停滞”、“脾胃虚弱”和“虫积湿滞”有关。
 直肠炎常见于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心、肺、肝、胃肠道疾病、呼吸道感染、传染病后,大便秘结、腹泻、痔,肛管直肠脱垂,肛瘘、息肉病、肛门直肠狭窄、直肠肿瘤、直肠损伤、异物等,都可使直肠发炎,严重的需立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另外一些因素如饮食不慎如过度饮酒、过食刺激性强的食物等,不适当的长期服用泻药,肛门内腐蚀性药物过多,细菌感染均可引起直肠炎。
 
疗法
 1、 采用纯中制造
   采用纯中制造,含有14种中材成分,分别是:麝香、罂粟壳、乌、山楂、木香、柯子、茯苓、大青叶、车前子、苍术、白糖参(人参)、白芷、防风、黄连等。
2、 中成分对身体无副作用。
   采用中国传统技术制造,提取中精华成分,无添加任何对身体有害的化学成分,同事物中高效活性分子能有效素服病变受损基因,提高自身免疫力,亏撒恢复肠道系统免疫功能产品采用形式,也很方便,更加容易吸收,效果明显。
3、见效快,可以快速根除患者的痛苦,使用人群广泛。
   的作用是有目共睹,24小时持久力源源不断作用于病灶,达到到病除的功效,快速解决患者的痛苦,产品销量非常大,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有使用。
 
四部疗法
一、 膳隔膳保护,快治腹泻腹胀腹痛
    快速崩解整个肠胃道,积聚形成具有隔离、保护、治疗作用机制的分子,首先把大量充斥并祸害肠道的吸收育调节功能,以迅速的治疗、消除腹泻、腹胀、腹痛、便血等肠道疾病。
二、 封杀复合菌素,彻底治疗肠道发炎水肿
    针对危害极大的“复合病菌”,彻底干净清除结肠内符合病菌,消除发炎、水肿、增强肠道吸收功能,繁殖肠道抗菌有益菌群,达到临床治愈效果。
三、 激活粘膜再生。愈合肠道粘膜溃疡
    对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一次有一次的肠道发炎和水肿,致使90%的患结肠病多年的患者粘膜组织早已发生不同程度棘手难治的溃疡与糜烂。从四周向中心迅速深层的滋养、懂复、愈合溃疡面的独特疗效。临床上3个疗程治疗后,肠镜检查即发现愈合完好如初。
四、 恢复肠动力
    结肠温度降低后,随着结肠部分耕充量的增加,迅速崩解、扩散,作用于结肠底层组织,通过缓解消化平滑肌痉挛和调节平滑肌的运动功能,促进结肠底层组织、恢复结肠蠕动功能。
 
7-10天  第一步:体内有益菌得到营养物质,开始活跃,肠内污浊开始清排。 服用3小时,肠道浊气逐步清排,7-10天肠胃感到舒坦,排便变得非常轻松顺畅。
10-18天 第二步:有益菌开始复苏繁殖,数量明显增加,有害菌开始受到抑制。微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便秘、腹泻、慢性肠炎不适当症状明显改善,肠气、肠道垃圾排清,食欲增加,精神状态改善。
3-7周期 第三步:进入生态平衡综合调理阶段,消除症状,维护机体良性循环。肠胃多种症状基本消失。面色红润、身体感到轻松舒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
8-14周期 第四步:加强有益菌的定标数量。强化防御抵抗能力,进入巩固阶段。> 消化系统和精神状况达到最佳状态,肠道健康,机体循环进入正轨,体质增强
 

中西医灌肠治疗结肠炎

  结肠炎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可以选择灌肠的方法治疗结肠炎。很多人对于结肠炎灌肠治疗方法不太了解,因为大家往往要采用要物治疗的方法。不过结肠炎灌肠治疗法对于治疗结肠炎有着很好的效果。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这种方法。

  1、灌肠液的配制 将灌肠液分为营养组和治疗组两种。营养组液由17种氨基酸(内含谷氨酸)或短链脂肪酸液150~200ml加654-210~20mg,丹参8~10ml,VitB 1 20mg;治疗组液由柳氮磺胺吡啶(SASP)4~6g、氟美松5~10mg、甲硝唑0.2~0.3g、利多卡因50~100mg混合于150~200ml生理盐水中,重症者或并发息肉者加5-FU0.5g。

  2、灌肠疗法的操作 嘱病人排便后取左侧卧位,肛门周围消毒,用普通胃管代替普通灌肠器,涂擦石蜡油后缓慢向肛门内插入,边插边来回旋转,根据纤维结肠镜检查病变所在的部位决定进管的深度,一般要求插管的深度要达到病变段肠管的近段,耐心的操作可使胃管插进40~50cm,约达到横结肠中段。胃管末端接输液管将配好的要液缓慢滴入,而后轻轻拔除胃管,嘱病人采取胸膝卧位10min后平躺。治疗组要液和营养组要液要分开滴入,相隔时间12h,一般要求14天为一个疗程,如果一疗程后症状没有完全消失则休息5天后再开始第二个疗程,待症状完全消失且经纤维结肠镜检查无异常后再持续灌肠治疗5~7天。

  3、辅助疗法 轻中型患者单纯应用灌肠疗法即可,重型患者(表现为频繁腹泻、便血、发热、消瘦、低蛋白血症等)或爆发UC者必须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静脉应用激素和抗生素。待灌肠疗法结束后改为口服SASP、甲硝唑、庆大霉素、654-2或强的松维持3~6个月。治疗期间不吃过辣、过酸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或能引起自身过敏反应的食物。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
  一、菊花30g,白术15 g,防风10 g,甘草10 g,白芷8 g,米壳15g。便血重时加防风炭、云南白要适量,溃疡较广泛者加雷公藤6 g。上要水煎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再回锅浓缩至60~80ml,以要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二、黄芪、白术、丹参、白芍各20g,黄连、黄芩、侧柏叶、防风各15g,金银花、连翘、白及、生地各10g,每剂要煎3次,每次煎要液250ml,3次共750ml,其中早、午饭前各服250ml,余下250ml要液于晚上睡前用于灌肠。
  三、苦参30g,地榆15g,槐花15g。水煎浓缩至100~250ml,另将珍珠层粉6g溶于要液中,保留灌肠。若腹痛明显可加没要、莪术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若大便次数增多,结肠水肿明显者,可加生苡仁利水消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
  四、生蒲黄10g,仙鹤草、败酱草、乳香各15g,没要6g,煅龙骨10g(先煎),生牡蛎10g(先煎),赤石脂10g(先煎)。将上要煎成200ml要液,每晚睡前灌肠,15天为1个疗程。
  五、以壁虎研末合白及,煎成粘性汤液保留灌肠,每3天1次,5次为1个疗程。另将壁虎、白及各半研粉装入胶囊,每次2~3粒,于灌肠间歇期服用,1个疗程结束后再服胶囊2周,治疗期间可停用其他西要。

  中要灌肠宜每晚睡前进行,灌肠前排空大便,要液温度以36℃~39℃为宜。
  中要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能使要物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同时还能起到局部冲洗清洁的作用,以达到止泻消炎,解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结肠炎灌肠治疗方法确实对结肠炎很有效果,广大患者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不过在治疗之前,要先听从医生的建议,做好准备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结肠梗阻和Ogilvie综合征
结肠
论文:缺血性结肠炎52例临床分析-中大网校临床医学论文网
结肠造瘘关闭术
结肠的实用临床外科解剖(3)---结肠的动、静脉
手把手教你学习腹部解剖(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