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44: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搞清楚一样新东西

2012年8月18号微信出来,2012年12月我开始系统研究微信,早期是关注没有深入研究,2013年2月15号《微信控控微信》第一版书稿就出来了,大部分观点到今天我也不需要调整,是一本有预见性的书。


我深入研究微信大概也就花了1个月时间,因为我其间还要完成教学工作,还有大量PPT推广工作,我还得过春节陪家人吧?


然后一直有网友好奇:秋叶大叔,我想知道你是如何花费一个月时间研究微信的?通过什么途径,可否详细说一下不胜感激!


我觉得这个事情答案很简单,要取得快速突破,关键在于你是先梳理出框架还是先占有大量事实?


假如你过去有很多分析其它新媒体软件的思路,所以一部分是思维模式还是可以借鉴到对微信这个产品的分析中。


比如你可以这样开始,这个分析框架几乎是万能的:

1、微信针对哪些人群提供了哪些基础服务?

2、这些基础服务有什么新的特性,带来了哪些优势,从而可以和哪些行业结合创造价值?

3、要创造这些价值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功能完善?投入增加?击败同行?寻求合作?

4、如果我要开始做,应该如何入手?

.....


你看对于一个有分析问题框架的人,实际上如果我觉得这个框架不够好,我会另外再想一个框架,搞清楚一个软件不难。


在分析微信之前,我会先画一个思考框架,就是一个理解微信的地图,然后对着这个框架收集资料,整合资料,把资料结合自己的感悟分类写到对应纲目。


然后在整理过程中我也会发现自己思考的漏洞和不足,然后我会改造框架,修正观点,增补材料,尽量完善。


这就好比是迷宫寻宝里面的人,一个是有路线图的,一个是盲目接收各种信息,走一步看一步的。


前者不怕材料多,无非是在自己熟悉的地图线路上增补几个知识点,很轻松。后者信息量一大,就感到信息爆炸,要请高人指点。


特别是对于微信这样的产品,是个新东西,也不是个新东西,难度就更小。


这么说的意思就是,毕竟在微信之前有很多类似的软件可以类别,比如微博,比如QQ,比如line,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法快速找到他们的不同点,然后分析他们的运营特点的区别,这也是《微信控控微信》这本书里面的一些章节由来。


这个方法也不是我发明的,我看了很多咨询顾问的书,比如大前研一,胜间和代,看到他们每年行程那么忙,还能大量出有质量的书,我就琢磨,他们一定是有方法。


这个方法我猜测他们应该是在年初,半年时先定义了方向,然后找到了框架,然后开始通过日积月累写博客的方式攒材料,当然也包括其它的方式积累素材,到积累够了,找几天时间,可以一气呵成出一本书。


我见到零点咨询董事长袁岳时,也问了他,我说袁总,你每年都能出一本书,内容很多都来自博客分享,那么我猜你在写博客时其实已经有几个方向,然后有意识平时博客围绕这个方向写作积累材料吧?


袁岳老师说是这样的。


你看有了框架,做功课真的可以又快又好,平时积累做完了,不就是一本书吗?


框架的价值在于可以把碎片化时间做出大块的应用,这个太厉害了。


我猜有的朋友会接着问,那我该怎样建立框架呢?


我只能说三句话:多读书,多梳理别人的写书大纲,然后自己多模仿去学去用,你以为看我一篇文章就能建立框架?


不过我倒是给大学生写了本书《不要等到毕业以后》,里面系统谈了这个问题,有兴趣,你们自己看看去。


关于本微信的说明

1、周末随笔是秋叶在本微信每周末不定期分享的文章,主题不限,作为一个自留地,回复“随笔01、随笔02..."就可以看历史随笔。

2、点击底部【阅读原文】看上一期随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月7闲来随笔
碧血飘香_新浪博客 《医学是个什么东西》〔随笔〕
我们偷偷老了的20种表现
最是书香能致远
做一名幸福的草根教师
随笔(0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