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几个还未完全搞清楚的哲学问题,一起来探讨,别互怼掐架!

最近,几个哲学问题把哲学诗画搞得头有点大,都哪几个呢?一起来看下,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看法,那就一起参与、探讨吧!

1,二律背反

二律背反是指从不同立场、以不同标准评判同一事物而得出各自正确而又相互矛盾的命题。它之所以给人们带来困惑是因为人们只看到语言形式的矛盾冲突而没有深入理解冲突命题各自所要表达的意义。二律背反产生的原因既有人类认识能力的因素,也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语言本身就存在着模糊性、多义性、歧义性、相对性等问题)。

事物本身是一个错综复杂、相互关联、奥妙无穷、变化发展的有机整体,人类思维无法一下子将事物所有性质、属性及相关因素毫无遗漏、完全正确地同时映射在思维中,语言形式也无法完整准确的表述出事物所拥有的全部内涵,所以只能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分阶段地进行相对应的思考和表述,并依据主体目标的需要而有所侧重、有所偏废,因而也就出现了二律背反问题。(比如,既然上帝是全能的,那他能造出一个自己搬不动的石头吗?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逻辑悖论)

要解决二律背反问题,除了要了解上述原因外,还要正确理解冲突命题各自所依据的立场与标准以及所要表达的意义,只有从更高层次、以更高标准才能将它们统一起来。二律背反各命题所表述的只是事物整体中的部分内容,只有将这些相互矛盾冲突的命题统一起来才能较为完整地说明事物的整体,二律背反问题反映出的不是事物本身存在着矛盾冲突而是人类思维和语言自身所存在的局限。

2,无知识无信仰认识论

最近看了一些哲学书籍,上面有个学者发布文章说,现在的社会是无知识无信仰认识论最流行的,也是最应该坚持的。作为一个哲学爱好者,我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呀,难道无知识无信仰,麻木无趣如机器一样的活着,倒成了一种认识论,这对于人来说,也太可悲了吧。但这个学者是这样解释的:

他说——无知识无信仰认识论,即没有知识,也没有任何信仰,这就意味着无为,一切皆空,只跟随自己的心愿行事。无神也就无畏。而有知识意味着有为,有神,有信仰。在这种条件下,先前的或你从别人那里自以为学到的知识都是流入的水,不可留,也做不到全部认识!而现在整个人类社会的认识基础是什么呢?是科学知识,这就是说我们所有的一切是建立在一种对世界现象的经验体验上。我们人的所感所知只是生态存在的一种感官知觉而已,和动物的进化过程没什么两样。如今的大数据也是这样一种认识论!靠海量数据和经验体验,靠关联和连接构成整个认识链!

最后这位学者总结道——我们为各自的认识和对世界的理解都会不由自主的贴上一种社会的标签,但这种贴标签的认识方法是不对的,是偏离全面认识世界和人的方向的。但对于现代人来说,由于经济发展所导致的阶层化却是真实存在的,此种环境下,人与人之间无法绝对理解和沟通,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理解的那个世界更真切和正确一点。因为我们每个人脑子里都有一个与现实世界所平行的另一个认知世界,与其这样,还不如进入到一个全都无知识无信仰的体系内,让所有想法和过往像流水一样,仅仅是溜过去,但是什么也不留下和记起。

3,人类逻辑的缺陷性

逻辑就是使判断符合事实的规则,判断需借助概念、语言来推理和表述,而人类语言概念和推理的方式本身就存在先天性缺陷,人类的语言概念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含糊性与相对性,这就为后续的判断推理产生岐义埋下了伏笔。

人类的推理方式首先必须先确定对象、确定前提而后才能一步步地深入展开,这就意味着要将判断对象从整体中分隔出来才能进行(一旦把对象从整体中隔离了,也就很能全部认识事物了,这一直也是康德之所以坚持不可知论、提出纯粹理性批判的原因之一),而任何事物相对于由其构成的上一级系统而言都是整体中的部分,不仅整体中的各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次一级系统与其上一级系统也构成一个更复杂、更高级的整体(比如经历了亿万年后进化出的高级生命体),如此递进直至全宇宙,当人们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时就意味着已经排斥了部分与整体的关联性,这势必会产生遗漏与偏颇,不能深刻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整体性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核。为何逻辑会与经验不符?为何逻辑会产生悖论?为何逻辑难以把握人的精神信仰问题?这些都是因为人类语言能力与平面性、线性推理方式的缺陷造成的。

从某种意义而言,逻辑的精确性也是其缺陷性所在,从根本而言人类逻辑的缺陷性就是在人类认识能力局限性前提下,去追求理性的完美而导致的矛盾产物。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人类逻辑存在着一些缺陷,但到目前为止,其仍然是人类唯一可靠且有效的认识世界的理性工具,指出逻辑的缺陷性不是要否定逻辑的作用,而是要提醒人们不要迷信逻辑的权威。

人类不仅要靠逻辑认识世界,也要靠感性和直觉感知世界,人的感性或情感不能从逻辑中产生,只能在顿悟中迸发,顿悟不是凭空产生,而是来自于平日对知识的积累与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探索。

4,“我”是谁?

从古以来,人就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但“我”究竟是谁呢?如果太阳明天不再升起,或者太阳的寿命有一天到了,那我们人类该如何呢?

人,最高级别的自在是忠于自己的坦诚。“我”是一切的根源,一定要有爱人和自爱的能力!只有致力于自身不断变化成长的人,生命才会真正的有意义。要做到这一点,自醒自性自觉自证是非常的重要。会认错能自醒、自证的人,都有大智慧 !

无论来世有没有,上帝有没有,就算今生没有任何报偿,作为一个有灵性有信仰的个体,我们都要做一个有德之人,对人类未来有意义润育后人的人。 我们与其期待一个来世或上帝,不如把良好的品行建立在对今生的努力和进取上,这更合乎人性和道德的纯粹性。 因为这种世界观或目的论把人直接引到了真正的目的,即人本身的完善,人最终的全面发展。

5,物质与意识谁是第一性?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派生出意识、决定意识。这种观点大概是从观察自然现象与生物现象中得出来的,原因一:生命(意识)的存在晚于物质的存在;原因二:生物的意识自然要依附于身体,生命终结、身体衰亡,肉体死去,意识也就随之消逝。现代唯心哲学认为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只看到片断与现象而轻率地下了物质第一性的结论,试想一下,物质是如何产生的,又受什么规律支配?他们反驳说,物质之所以成为物质自然有它的规定性,物质的变化发展自然要受规律的支配,那么是什么赋予物质已规定性并支配物质的变化发展呢?它就是真理,而真理是从意识领域产生的,这表明真理在物质之前,是世界的本原。唯心哲学断言,宇宙万物中的任何事物,哪怕一草一木,都不是盲目的、偶然的、孤立的、无序的,而是在真理的大框架和规律的大集结的支配下联成一个井然有序、有条不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大系统。

这种将宇宙万物以一定规则组织起来,使万事万物向特定方向发展,并辅以各种机制和力量来保持系统的平衡稳定的真理难道不是一种最清晰、最明智、最高级的意识吗?物质可以消亡,可以更新,可以周而复始,而真理却是永恒的,它不依赖于物质并创造物质、主宰物质。因而,真理(意识)才是世界的本原,才是第一性的。

6,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与意识呈现出三种关系,首先是意识的第一性,人的理性与经验已经告诉我们万事万物皆受真理和规律的支配,物质的生灭和秩序都是由真理决定的,真理先于物质且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物质只是体现了真理的存在,是真理的创造物与支配对象,真理就是一种最高层次的纯意识。

其次是物质与意识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主要体现在生物上,生物(主要为动物)的意识是一种低层次的意识,需依托物质而存在,由于受到物质形式的限制,这种意识的认识能力也就有了局限性(即其他动物的大脑永远不可能超过人类))。

最后是物质的相对独立性,亦即物质可以脱离低曾次的生物意识而独立存在,却不能脫离真理而独立存在。

真理的意识性可以从三方面得出——

第一:宇宙万物的秩序性说明了的真理的规划性。

第二:宇宙万物构造的精妙复杂说明了真理的自觉性。

第三:字宙万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说明了真理的目的性(尽管入类目前还不能完全知道这一目的是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哲学中的50问,如果你能答对或理解10个以上,算你厉害!
认识论原理
马原一天搞定,90 靠的就是这份重点
老子的哲学智慧有多伟大?仅看这10点,就知晓!
每天学点哲学|奥古斯丁(连载65)
哲学命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