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肝病调理三要法

  目前,各类肝病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笔者通过几十年的中医临床实践,摸索出了肝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认为肝病主要是在外感邪毒作用下,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的结果。治疗肝病,必须根据肝脾肾功能失调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调理,达到最终治愈的目的。今将我治疗肝病调理三要法简介于下:

一、调理脾胃法:

       脾胃居中央,脾与胃—脏—腑相表里,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存中央灌溉四旁,脾胃有病四旁必伤。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脾胃者,水谷气血之大海也。脾胃与中央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而升降出入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脏腑器官组织的功能密切联系,相互影响。万物有供则生,无供则乱,乱则病。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的运化功能和胃的受纳功能失调,必然会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病变,其他脏腑功能病变也会影响到脾胃的受纳和运化功能。纳为进,受入存藏之意,化指腐化与吸收而言。所以说,受纳和运化正常是脾胃功能健全的标志,反之则病。调理脾胃功能,增进饮食,减少大便次数,这是验证脾胃功能正常的最佳方法,也是肝病各项化验检查指标恢复正常的主要依据。只有脾胃功能达到正常了,肝病恢复就快。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早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训,《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说明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赖饮食物的营养,所以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也”。

治疗肝病调理脾胃主要从以下两点出发:

1、求胃气,增加食纳。增进饮食,应根据患者的嗜好与现状而定。粗细、咸淡、辛甘五味要调配适当,以进食后无不适感为宜。古有膳食疗法,有助养生之道,如家庭收入丰盈就不害怕灾荒。只有收入增加了,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各种功能活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但是有了收入,有了物质基础,必须使机体各脏器正常运转,收支相宜,阴阳才能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临床所见,有些是罹病致饮食减少,有些是饮食减少后致病,但总是以饮食增加为目的。治疗应根据邪气轻重,病情缓急而定。饮食增加是检验病邪祛除与否的重要方法,如慢性肝病长期饮食不佳,应当先调其饮食,运用膳食、药物及情志调理等方法,使饮食大增,气血生化有源,气机调畅,病可渐愈,各项指标亦易于恢复正常。

2、求脾气,加强运化功能。大便次数的多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脾之运化功能的强弱,所以,减少大便次数是增强运化功能的重要方法,但必须以胃能正常受纳做为基础。总之,每天大便次数少则健,多则弱。临床中饮食增加,大便自如,前后均匀,每天或两天大便一次,便后无不适之感又无早起解大便的情况,我视为正常,据千余例肝病患者统计表明,食欲不振,大便次数每天在2次以上或早起大便的占70%以上。通过中医辨证治疗,达到大便次数减少,食欲增加,也不出现早起大便了,肝病均易康复,各项检查指标均可恢复正常。此即“培土养木法”。但由于各种原因,食量不增加,大便又不能调理至正常,肝病多可加重,长期不愈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调脾理胃功能,对肝病的治疗十分重要。急性病求胃气,慢性病求脾气。气血来源于脾胃,调胃可以健脾,健脾可以养胃,气血有病变,必先求治于中土脾胃。只有脾胃健运,人体才能尽早康复。古有“四时以胃气为本,得谷者昌,绝谷者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说法,即为此意。

二、调肾法:

肾为生命之根,又是元阴元阳所藏之地,不可过度损耗。肝肾同源,精能化血,血能养精,精血互化,为此,治疗肝病必须注意益肾。只有肾气强盛,肾精充足,肝病才能易于康复。肝属木,肾主水,水生木,肝木需赖肾水的滋养才能保持其生机盎然。如人体消耗水液过多,水不涵木,肝木失去水液的涵养,枝叶枯萎,失于生发之机,便易发肝病。水亏则火炽,阴虚火旺,情欲激发,火旺木焚,可导致出血、昏迷而使肝病加重。对肝病来说有一份阴血,便有一份生机。在治疗肝病中,对肾脏的功能保护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物质固藏法:

(1)禁忌房事,详查精血流失情况,必先加以杜绝。

(2)调经固带,月经不调,提前或量多等,必先调理。多次的人工流产、多产或产后调养,对肝脏均有影响。白带的增多,营养物质的流失,也与肝病愈后有密切关系。

(3)血液流失情况,如有鼻衄、齿衄、吐血、尿血、便血等出血现象,应及时纠正。手术后出血量多,须及时补充血液并加强营养。总之,不能再发生气血流失现象。

2、饮食调养法: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阴虚病人忌辛温燥烈的药物、烟酒、干燥食品(特别是小儿),必须使阴津不再损耗,保持阴阳平衡。鸡在五行属木,性热易生火动风,最易诱发肝病或使病情加重,故肝病患者应忌食鸡肉。

3、静养法:不可过度疲劳,注意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肝主藏血,夜卧则血归于肝。睡眠好是人体最大的补药!以上情况必须严加注意,否则久治不愈。但有些肝病,必须有适应的活动,总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三、调肝法:

这里讲的调肝法,主要是指用情志调理的方法,来达到治愈肝病的目的。

疾病的发生,乃由人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脏腑经络等器官组织生理活动异常,气血阴阳协调关系遭到破坏的结果。

肝病或本脏自病,或由其他脏腑发生影响转变而致,肝脏自病者,多为实证,当重点调理肝脏,以祛邪为主,兼顾他脏,邪去则正安。由其他脏腑病变影响转变而致者,当以调理原发脏腑为主,调肝为辅。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在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使正气恢复,邪气退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愈肝病的目的。

古人有言:“百病皆生于气。”“百病皆与气有关“。“气”,泛指精神情志方面的异常。尤其是肝病与“气”的关系最为密切。人具有高度发达的心理系统,能产生复杂的情感思想。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超出人体正常生理范围的情志变化会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气血失调而致疾病发生。古人早已认识到通过情志疗法治疗疾病的道理。如《素问·移情变气论》曰:“余闻古之治病,惟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灵枢·贼风》云:“祝而己者,其故何也?歧伯曰:先巫者,因百病之情。先知其病之所从生,可祝而已。”

情志活动虽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活动,但亦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为风木之脏,主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正常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情志异常对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影响在于干扰正常的气血运行。如因情志不畅而致肝病,而在治疗中不注意情志调理,使气血调和,重病可以转轻,轻病可以转无,无病可以长寿。郑守谦云:“郁非病之专名,乃百病之所由起也。”王安道又说:“病之起,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意。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如郁思难伸,肝木不能随其条达畅茂之性,疏泄失调,上可犯神明,中可克脾胃。反克侮肺金,下可走肠间,致人为病。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郁轻气不顺,郁重血不行,气血不和,脉络不通,久而积成瘕痞块,痼疾成矣。

情志调理方法甚多,具体归纳如下:

1、疏导法: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为病人讲解一些疾病常识,分析其病情,解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转移法:用一定的诱导方式,如琴棋书画、听音乐、散步谈心、外出旅游疗养、改变生活环境或婚姻状况,分散或转移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改变更易消极的情绪影响,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会使心情舒畅,气机调和,诸病若失。曾治一妇女肝痛不愈用药物调理少效,仔细询问,得知患者对配偶不满意。后离婚再嫁了一个如意的丈夫,婚后心情愉快,多年的肝病顿然消失。

3、相胜法:根据情志与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对因某种情志刺激引起的情志疾病有意识地采用另一种情志活动去控制调节,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4、释惑法:针对患者由于误解疑心猜测而导致的病证采用揭示事物真相或设法消除致病的心理因素而达到治愈肝病的目的。

5、顺情法:对病人因某些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忧思成病者,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使其遂愿,肝病亦自然减轻。

6、发泄法:病人积愤日久,郁思成疾,在适应的时机,或触景生情,或痛哭一场,或狂然大呼,性格暴躁者大发脾气,久郁的积闷一下子发泄出来,而后便心情舒畅,疾病也随之减轻或顿然若失。

人之情莫不恶死而守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医务人员尽量安慰病人,精心地治疗,热情地护理,耐心地疏导,解除情志致病因素,使之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气机调畅,气血和平,则有利于肝病的康复。

以上肝病调理三要法,不仅适于肝病的治疗,亦适于其他疾病调理和的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关幼波“中州思想”在肝病辨治中的应用
中医治疗肝气郁结
肝病调理脾胃之法
治肝病要先调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二者功能相互促进和影响
中医对肝功能的认识
关幼波健脾补气法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