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代忠正,享名京畿:“范阳三杰”之鹿善继的家世与门风

      明代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孙承宗经常与鹿善继、孙奇逢常在一起切磋学问,相互砥砺,被称作“范阳三杰”。范阳是中国古代的地名和行政区划名,在历史上,其所辖区域多有变动,从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起,多是指涿州范阳县,治所在涿州,即在今紧邻北京之南的河北省涿州市。但是,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 最初设立范阳县时,其治所却在固城,为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之所以称为范阳,是因其在在范水之阳而得名。古代广义上的范阳,常和幽州通用。因此,分别籍在京畿之地高阳、定兴、容城三地的孙承宗、鹿善继、孙奇逢便有了“范阳三杰”的合称。

        鹿善继(1575~1636),字伯顺,号乾岳,晚年自号江村渔隐,谥号“忠节”,北直保定府定兴县(今河北定兴)人。其“先世自小兴州徙定兴之江村,世有名畿辅”。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鹿善继生于一个以忠正节义著称的家庭。其祖父鹿久徵,字豫轩,生卒年不详)。万历八年(1580)中进士,初任息县(今属河南省信阳市)县令。当时,明神宗下诏在全国均田,部使者令地方府、县将土地分成上、中、下三类,息县奸民作怪,尽以下等之田上报。本县原有可耕田2.8万顷,鹿久徵严加核查,发现出隐占之田4000余顷,即强令其纳税。后任职襄垣(山西省长治市境内)。此县历年饥荒,流亡者甚众,前任以逃者之赋强加于未逃之人,鹿久徵则按现存户籍征赋,去除悬额700户,存者苏息,流亡复业。择诸生材美者传道授艺,贫不能婚者,为其择偶并予资助。因政绩突出,被擢为陕西道御史,后又补江西道巡按苏松诸郡,皆能刚直任事,勤政爱民,颇具正直儒者之风范。皇帝以军政考察不当为由,斥兵部并南北科道三十余人,御史马经纶为之说情,亦被夺职。久徵还朝,又上疏申救,因言辞急切,被贬官泽州(治今山西晋城),后迁荥阳泽令,未任而卒。

       鹿善继之父鹿正,字成宇,为久徵长子,“少为诸生以孝闻,性不解饮,顾好客,客常满座,为人倜傥有道骨,能急人难,至激于大义,为排解虽自弃其身家不恤,年八十余卒,人至今称鹿太公”。清初“理学名臣”李光地给予鹿正极高评价,以为其“无怍于圣贤”,谓:“鹿氏父子祖孙,粹然儒者,其服官居乡,洁修亮节,暨乎投难死毁,代有传纪,太公则介乎其间,终身不仕,颓然若一耕夫耳”。

       貌似“一耕夫”的鹿正,曾曾做过一件令天下人震惊的事。在天启年间,权阉魏忠贤祸乱朝政,号称清流的东林党人纷纷痛遭迫害。因怕祸及自身,对于受迫害者,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避之不及,而定兴的鹿氏之家却成了南北往来受迫害者的接济地和庇护所。当时,鹿善继随孙承宗远在在辽东抗清,来往的重要客人主要靠鹿正在家料理和照应,曾为救东林名士左光斗、魏大中等费心费力颇多。孙奇逢所撰《畿辅人物考》卷之五《方正·鹿封君公正》记载:“天启中,珰祸起,一时如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皆善继密友,俱被逮系,三家子弟宾客络绎江村,谋所以为脱祸地,正挺身周旋,不计利害,甚至醵金应比,声哄长安,旁观者代为危,公不顾曰:‘老夫筹此已熟,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李光地亦有同样的记载说:“当魏忠贤糜灭善类之际,中外仰息回焰溅波,靡不焦烂。于斯时也,能为申屠太邶之事,亦庶几贤矣。而太公护持营救,归骨收孤,曾不虑吹毛之及己,卒以诚心厚德,神之相之,虽有害几莫之能发,此其所处较诸古人不亦优乎!”

        鹿善继“端方谨悫”,“生而凝重,少不嬉戏”,家人自小不令其就塾师,而在家中接受祖父的教育。万历二十二年(1594)八月,鹿善继应顺天乡试,“因场中题未得解,归而旁搜诸家注义,其有采辑王文成公《传习录》中语者,每阅之,则心动”。第二年,他终于得到祖父鹿久征在任上寄送的一部《王文成公全书》,于是取其中《传习录》,“寝食其中,慨然有必为圣贤之志”。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鹿善继自然深受影响,且能禀承家风。如此才造就出又一位敢于为民请命,清廉刚正的有为之臣,并在最后因保卫家乡而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为我国历史上又一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征君传
家训宝典之一百七十:孙奇逢《孝友堂家训》四
“范阳三杰”之奇世大儒孙奇逢:“德、言、功”三不朽
明季北略·卷十二·鹿善继定兴被杀
我的祖父形意拳名家马玉堂
明万历五彩百鹿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