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科学发现之十三:天象记录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0427第六版史鉴

作者:王玉民

天象,泛指各种天文现象,如天体出没、月球盈亏、日月交食、行星冲合、流星闪逝、彗星隐现、新星爆发、陨星坠落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观念,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事”的相通,所以中国古代对天空中出现的各种天象非常重视。近代以前,中国人一直是世界上最勤勉、最精确的天文观测者。历朝历代,皇家天文台都有专职人员日夜不停地观天测候,几乎不漏掉任何突发天象,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天象记录,这些天象记录被视为全人类珍贵的科学遗产。

中国古代的天象记录中,最有价值的是涉及日月食、彗星、太阳黑子、新星等的资料。史书中彗星、流星、新星等记录的详细程度和精确程度,可使现代人根据这些记录精确地确定其位置、亮度和运动变化过程,很多记录对现代天文学研究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日食记录最突出的应用是研究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利用现代推算的某次日食同历史上这次日食的实际观测数据比较,可以得出可靠的地球自转长期变化情况。历史拥有的可靠日食记录主要来自中国,中国有的日食记录已成为经典,如《尚书》中记载的日食被称作“书经日食”,《诗经》记载的日食被称作“诗经日食”等。

中国历史上有1000多次彗星记录,最早的见于《春秋》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而且已经把彗星看作是天体了。相比之下,西方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直到16世纪一直把彗星看作大气中的燃烧现象。

《汉书·五行志》记载了公元前28年的太阳黑子:“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时间、位置、大小俱全,而西方直到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才真正确认了黑子的存在。

自商代到17世纪末,中国史料上记载了90多颗新星、超新星事件,是世界上非常珍贵的天象记录。20世纪50年代,中国天文学史家席泽宗整理发表的《古新星新表》,详尽考查了这些记录,为那时射电天文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提供了有力的历史材料,为现代恒星演化理论做了非常重要的印证,在国际天文学界引起了轰动。这是中国古代天象记录应用最精彩的篇章,被誉为20世纪中国人对世界天文学的最大贡献。(王玉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客星现,帝王疑”——史话古人对异常天象的观测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四大发明”之外还有80余项炫酷创造
中国古代天象学
中国古代的天文天象纪事
中国古代的天象记录
中国古代天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