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凿壁偷光”与“专地盗土”
“凿壁偷光”与“专地盗土”
[ 2010-12-02 ]
李援朝
 
   中国古代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中记载:“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妇孺皆知的少年匡衡“凿壁偷光”的励学故事由此而来。
   通过勤奋不懈的努力,匡衡最终以广博的学识走上仕途,由郎中而博士,至禄大夫、太子少傅,最后经御史大夫而当上了丞相,成为汉代著名的经学家和政治家。匡衡主张治国安民要从君臣做起,整肃吏治,“礼让为国”,使“公卿大夫相与循礼恭让”,从而做到“民不争”、“下不暴”、“众相爱”。他的主张,对当时百孔千疮的腐败政治起到了一定的治理作用。
   匡衡以“凿壁偷光”而留名青史,并为后世无数出身寒门又好学上进的有志青年做出了榜样。但就是这样一位综理大政、统领百官并主管全国“上计”监督事务的国家重臣,后来却因为“专地盗土”而晚节不保,尽毁一世英名。
   据《汉书·匡衡传》记载:负责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安全的国家监察机构司隶校尉骏,和专门管理国家内务工作的少府忠行廷尉事,劾奏“衡监临盗所主守直十金以上。《春秋》之义,诸侯不得专地,所以一统尊法制也。衡位三公,辅国政,领计簿,知郡实,正国界,计簿已定而背法制,专地盗土以自益”。在当时的“上计簿”中,包括国有土地的四至界限图,匡衡的封邑乐安乡一共有三千一百顷土地,但是过去的地方行政区域图(郡图)却划错了界,把乐安乡的界至向南多划了四百顷。后来虽然发现了郡图的错误,但匡衡却将错就错,依然把这四百顷地的田租收了去。身为丞相,匡衡明知故犯,利用“郡图”之误坐盗田租千余石,东窗事发后被定以“专地盗土”,以监守自盗论处,后被撤销爵位封地,免为庶民。
   虽然匡衡晚年的悲剧确有封建官场中的派系斗争因素影响,但其根源仍是他自身的侥幸心理和不廉行为。这不由令人联想到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59岁现象”:领导干部在离退休前夕大肆贪污受贿。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一些官员秉持“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指导思想”,更重要的是心存侥幸,认为“只要贪得干净、收得利落,一退休便万事大吉”。事实上,一起起惨痛案例、一声声血泪忏悔反复证明着“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回头看看匡衡,不也正是如此吗?愿每一位领导干部对权力心存敬畏,时刻牢记头顶高悬着反腐利剑,莫让一世清明输给了一时侥幸。
   (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文言文提高班五十讲(19)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为哪般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官居丞相深得皇帝信任,晚年却落得如此境遇
【每日一练】中年级阅读训练~《凿壁偷光》(附视频答案解析)
凿壁偷光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
汉朝时凿壁偷光的学者匡衡,他的人生结局竟是如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