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奇经八脉与皮穿支
黄帝内经的概念很多,有一些概念只有只言片语。比如奇经八脉。从皮穿支角度理解奇经八脉和阿是穴以及“宁失其穴务失其经”,很容易,但是要知道很多显微外科的解剖知识。因此得分为两部分,本文先写奇经八脉。
显微外科基础

先讲解一下显微外科疾病术语。西方科学对微小血管的分布情况,不同的学者提出来不同的观点。也就是说,这里的内容并不是百分百的准确。但是每一个学者观察到的东西,都是经过同行评议的,因此我们要相信这些学者的说法。
1、Taylor提出 了 血管体angiosomes理论,所谓血管体是指某一源动脉呈树形分布的所有解剖学区域(anatomicalterritory),包括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其深层的各种组织。
读者看清楚,笔者的血管体理论是angioholisty是侧重于功能,即angiosome是一个纯粹解剖组织概念。而angioholisty是一个抽象概念Angiosome 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ngio- 是表示血管(vessel)的前缀,而soma 是身体、肉体(body)的意思,所以,angiosome 一词有人翻译为血管体。由于angiosomevascularterritories,是一个意思,所以有人译为血管区
血管体呈树形分支,皮肤又是连续性的,不同的大树之间就有各种不同的连接方式
Taylor认为血管分支的口径逐渐变细并与周围邻近血管体的类似血管形成血管网相连接,这种口径逐渐减小而互相吻合的血管网被称之为choke vessels
因此,借此理论,显微外科就开展了诸如单穿支皮瓣、复合组织瓣以及跨区供血皮瓣等手术。跨区皮瓣的血管形态学、血液动力学以及微循环学等就成为显微外科领域基础研究的一个内容,即:血管体区间的桥梁结构choke vessels
2、1996 年,柏树令研究了皮肤微血管网的三维空间构筑,指出:皮肤微循环血管树在穿过深筋膜、浅筋膜、真皮网状层、真皮网状层与乳头层之间以及真皮乳头层的整个上升过程中,边走行边分支,形成典型的具有鉴别性特征的 5级血管网。在血管树区,可见血管树的全貌;而在血管树间隔区则只能见到这5 级血管网

以上两种对理解奇经八脉意义比较大。
3、还有几个研究成果值得关注。
一个是Cormack,他将皮肤的血管供区依次分为 3 个层次:解剖学供区、血流动力学供区以及潜在供区。他这一个成果,对理解经络、经脉比较重要。
一个江奕恒的,他认为:在一定的皮肤区域内的各条穿支血管,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皮肤供血区域,该区域是相对独立的,称之为穿支共同区域。单一穿支血管对在共同区域内的相邻穿支血管的解剖学供区供血不存在阻塞性吻合的问题,而对跨共同区域外的紧邻穿支血管的解剖学供区供血就有可能存在供血不足。这一个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任督二脉。

以上是解剖部分,生理功能研究就不是那么确定的结论。比如:
1、Taylor就认为:正常时, chokevessels 两侧的血流压力是平衡的,故吻合处无血液流动,当两侧的血流压力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即达到某一确定的压力平衡点时, choke vessels 内可出现定向血流,这样一个血管体内的血流就会跨越其自身供区而流向另一血管体的供区,亦即该血管的供区得到了扩展
2、Saint]使用尸体实验采用CT血管造影技术发现相邻穿支之间通过直接链接和间接链接两种方式吻合;位于跨区供血位置,首先对同一源动脉发出的邻近穿支进行供血,其次对其他源动脉的邻近穿支进行供血。
3、有人认为相邻穿支体间存在3种吻合:真性吻合(也就是我平时叨叨的皮穿支侧枝血管链条,即经脉)、choke吻合与生理条件下不开放的潜在性吻合。
真性吻合是血管体之间大的管腔跟管腔之间的吻合,管径一般恒定不会逐渐变小。choke吻合位于血管体周围多个血管分支处,管径是逐渐减小的。真性吻合血管的血流量要比choke吻合区血流量大得多,因为血管阻力与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
4、还有一个知识是静脉皮瓣。通常的皮瓣是指一组血管来供血,即动脉和这个动脉的伴行静脉;符合哈维式血液循环概念的。显微外科医生探索了一种皮瓣叫做静脉皮瓣,即吻合一个静脉两端,替代动脉。动脉血液从静脉中穿过,利用原有的回流到静脉的通路血管供血给组织。因为这个违法了动脉供血静脉回流的常规路径,因此静脉皮瓣又被称为“非生理皮瓣”,大多数以失败告终。但是少量存活。而且我们观察到,早期皮瓣存活很好,后期死亡的原因是没有静脉回流。
在此我们要强调一下,对皮肤的微循环的研究,并不是一个很老的话题,而是一个很新的话题。柏树令、taylor的研究不过四十年,而且这四十年内的文献也不多,说明这是一个被学者忽略的区域,在各种研究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皮肤微血管构造可以说是一个未被开采的富矿
 有了以上知识,再看下图,各位是否能够分清各个概念?


中医部分

黄帝内经中,零散的提到奇经八脉的内容。在难经中内容稍多。李时珍编撰过奇经八脉考》,曰:“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时珍不敏,参考诸说,萃集于左,已备学仙学医者筌蹄之用。”
李时珍好像是一个神棍。但是他材料搞的很好,本文很多材料都来自李时珍的这个书。
从皮穿支角度,经脉好解释了,奇经八脉也就非常容易解释。经穴经脉都是皮穿支及真性吻合的血管链,以及供血范围。而在不同的血管体之间的连接就是奇经八脉。奇经八脉也不是同一种类型。
1、任督二脉
黄帝内经认为存在十二经脉十五络,十二经脉之外有三个络脉,任脉、督脉和脾之大络。任脉和督脉同脾之大络一样是络脉,不存在动脉干血管的组织区域。人体中线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胚胎发育出来的组织,两侧血管多,两侧血管都有向中线发出的分支。刺激此处能够同时刺激两侧血管网,因此无特定的脏腑属络关系。任督二脉都对应没有经水,经筋
素问·气府论篇曰:“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项中央二,发际后中八,面中三,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素问·气府论篇曰:“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喉中央二,膺中骨陷中各一,鸠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以下至横骨六寸半一,腹脉法也,下阴别一,目下各一,龈交一”任督二脉都是仅有腧穴数目,但无具体腧穴名和穴位记载
从皮穿支角度看,前后两侧皮肤中性就是上下连通的穿支共同区域,加上底层的腱性组织,是一种很特殊的结构。这些穴位都是处在几个血管终末支共同指向的点,可能此处血管没有一种choke式结构,因为没有粗大血管,被称为络脉。
 
2冲脉
黄帝内经:“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冲脉显然是伴随大、中动脉走形的,特别是腹主动脉。大动脉搏动力量大,对走形附近的组织有一个周期性的振动,这个振动也影响了一定范围内微循环,不仅仅是大血管的自身营养动脉,也能够影响周围组织的血液灌注和回流。《素问·气府论篇曰:冲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夹鸠尾外各半寸,至脐寸一,夹脐下旁各五分,至横骨寸一,腹脉法也只言数目未及穴名和穴位。现在所用冲脉二十二穴(双)皆为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所以一般不称为冲脉穴,而只叫做足少阴肾经经穴。
从皮穿支解剖看,肾经只是指筋膜以上的结构组织,而冲脉则范围要大很多。所以,太溪就是胫后动脉在踝管处的,这个穴如下图。


为什么有时候从冲脉来诊治效果还不错?很大原因就是“刺脉”,毫针直接针刺在血管周围,起到作用。
针对穴位和皮穿支重合,笔者现在做了一系列小实验,可以确定的说在听诊到皮穿支最响亮的声音部位,毫针刺最容易刺出气感。
 
3带脉
“起于季胁,回身一周“。《素问·气府论篇载:“腋下三寸,胁下至胠八间各一”未言带脉。从现在的带脉走向看,“章门带脉五枢维道”,双穴,共 8 穴带脉五枢维道均系足少阳胆经与带脉交会穴,而章门系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交会穴,所以有人不使用带脉的概念,而认为“带脉五枢维道”为足少阳胆经经穴,章门为足厥阴肝经经穴


国际标准经络挂图,有时候对这些奇经八脉也不标注。所以很难找到一个对比说明。
从解剖来看,腹部皮穿支走向都是横行的,中线附近的腹壁下动脉的分支,与后侧发出的胸背动脉、肋间动脉分支都是形成绕身体的环路。在四肢人体侧枝循环血流是纵向的,在躯干,人体皮穿支才主干侧枝循环是横向的。带脉就是描述躯干部位无法进入皮穿支回流的血液走向。
 
4、跷脉:“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根据现代解剖,在小腿是阳跷路线上是小隐静脉,大腿及躯干可能是一些神经分支。阴跷脉者,是大隐静脉的走向。《针灸甲乙经阳蹻脉腧穴有:承泣巨髎地仓肩髃,巨骨居髎,等共十一穴,皆为阳蹻脉与足太阳膀胱经或足少阳胆经或手阳明大肠经或手太阳小肠经或足阳明胃经或任脉或阴蹻等经脉的交会穴
腧穴奇经八脉考曰:“阴蹻者……凡八穴”即“然谷照海交信晴明”穴,皆为双穴,共 8 穴“照海”和“交信”为阴蹻穴与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晴明”为阴蹻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蹻五经的交会穴
后世只言十二正经腧穴,不言阴蹻腧穴,也不提阳蹻穴。可能国家标准穴位的制定这认为都描述上,只会增加混乱。
从皮穿支角度看,跷脉就是皮穿支之间非真相吻合而又比较重要的一些回流血管连接而成的链条,即chokevessels
 
5、阳维脉、阴维脉,分别在阴、阳两侧,沿贵要静脉和头静脉走形。
《奇经八脉考》曰: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凡三十二穴。即金门、阳交、居髎、臂臑、臑会、天髎、肩井、臑俞、风池、脑空、承灵、正营、目窗、临泣、阳白、本神16 穴,皆双穴,共 32 穴。
《奇经八脉考》曰: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凡一十四穴。即筑宾、府舍、大横、腹哀、期门、天突、廉泉、顶前8 穴,筑宾、府舍、大横、腹哀、期门皆为双穴。共 10穴。廉泉、天突、顶前( 前顶之别名)皆为单穴,共 3 穴,故阴维腧穴应为 13 穴。
阳维穴都是与足太阳膀胱经或足少阳胆经或手太阳小肠经或手明阳大肠经或手少阳三焦经或阳蹻等经脉的交会穴,故后世将此 16 穴,分别归于各相交会的经脉,而不言阳维脉腧穴。
同样阴维 13 穴均系阴维脉与足太阴经或足厥阴径或足少阴经或足明阳经或任脉的交会穴,故后世将此 13 穴分别归于各相交会的经脉,而不言阴维脉腧穴。


此图显示小隐静脉即阳跷脉—足太阳膀胱经区域的血管结构。
由于其与大静脉的高度毗邻关系,跷脉和维脉区域的动脉血来源可能比较复杂,而静脉血可能是经大静脉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不经过毛细血管

综上所述:奇经八脉虽是独立于十二经脉之外的经络系统,如《难经》所言:别道奇行,故曰奇经也。从皮穿支解剖看,奇经八脉是对皮穿支血管体以及血管体之间真性吻合之外的血管吻合网、或者对血管网有较大影响的作用(冲脉)的总结。奇经八脉是对这些吻合类型的一种规律总结。作为“皮穿支“为轴心的三维立体血管网+组织实质的结构之外的一种补充,并结合了皮肤血管网()的一些特点(比如大动脉搏动、体表神经或大静脉)故命名为“奇经”,以区别皮穿支轴心的“经”。八脉区域的血液,流向比较随意,不是血管体内的血液主要通过伴行静脉回流,因此中医用“不还周,故十二经亦有不能拘之”来描述。
在人体正常时,奇经八脉是那些不开放的侧枝循环,对人体的影响可能忽略不计,但是在异常时,侧枝循环开放,对血液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即“此络脉满溢,诸经不能复拘也”。
因此,国家标准中部不奇经八脉也是对的,不从解剖讲容易搞不清奇经和十二经之间的关系。
因为在熟悉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奇经八脉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当奇经八脉出现问题的时候,说明正常的血管体循环被打破了,而且非常严重,即病情比较重了。。
最后再加上老生常谈的一句话,经脉是中医术语,血管、吻合等等是西医术语,可以这样帮助理解。但是不要一一对应或等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少阴心经穴
不丑学中医-经络篇 十二经络之井穴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整理版)
【述评】现代科学视角下的腧穴多态性解析
三阴三阳(第一部分)
Unity3D技术应用于中医针灸领域效果竟这般惊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