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遇到“挫折”,家长只说一句“没关系”是不够的



1

女儿期末考试考砸了,

同比各科成绩都有下滑。

可是她复习时很努力,考完后信心满满,

所以看到分数特别难过。

 

我安慰她说:

“没关系,等下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拿到试卷,

我们看看哪里做错了,努力改正就好。

前些天我们在电视上

看到的那个很厉害的科学家(潘建伟),

他小时候英语都只能考40分,

现在都是咱们国家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人了。

你隔壁张姐姐上小学的时候成绩也不好,

你看她现在都被哈佛录取了。”

 

女儿睁大双眼,不敢相信地问:

“真的?张姐姐小时候成绩也不好?”

 

“是真的,不过她考完都会总结原因,

改正错误,一个学期比一个学期进步。

你只要能向她学习,一定能达到目标。”

 

小姑娘乖巧点了点头,很快恢复往日的活泼。

隔天做作业却比往日认真,

遇到不会的题目不再立刻求助,

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让我觉得非常开心,比考好了更开心。

用来激励她的那个小姑娘

刚入学时成绩的确不好,

但她遇到什么事情都笑眯眯的,

不急不躁,慢慢就追了上去。

 

上初中后来例假,

偶尔生理期会跟考试的日期撞上,

别的女生碰到这种情况都大呼倒霉要死,

她却笑着说:

“看来考完之后可以好好的去玩了。”

 

这样的心态让她越长大越出色,

先是考上一所985大学,

接下来拿到哈佛的全额奖学金

远超当年小学班上那些学霸。

 

无独有偶,

很多名人的传记中都提过类似的经历,

像贝多芬、牛顿、爱因斯坦,

都曾经被认为是差生,

可是后来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举世闻名。

 

当然,

他们的成功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都有奋发图强的过程,

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最后才成为人生赢家。

能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成绩差,

而是因为他们面对挫折时拥有过人的好心态。

 

所以当孩子考试考砸、成绩下滑的时候,

家长大骂是是不对的,

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没关系”也是不够,

而应该抓住这个契机,

培养孩子面对挫败的正确心态。


2

好心态能够让人以最快的速度

理顺受挫后难过的心情,

并重新朝着目标奋进。

 

今年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

在儿子中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就是一次公开的挫折辅导,

他那些令人大跌眼镜的祝福,

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们一个血淋淋的人生规律:

你们今后的人生必然会遭受的挫折。

 

不管父母如何努力,它们迟早会来临,

由孩子们自己来面对。

 

既然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约翰·罗伯茨期待孩子们把这些挫折当成历练,

当作参透人生真谛契机,

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翻越挫折设置的一道道篱笆,

成就自己的人生。

 

很多父母把挫折教育等同于吃苦受累,

其实是个误解。

挫折对人影响最大的不在肉体,

而在心理、心态。

挫折教育的实质就是

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

通过受打击磨炼出好心态来。

 

这里提到的好心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缺一不可。

1

正确认识自己

根据自己的能力定义合适的目标

人之所以会有挫败感,

是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

如果一开始制定的目标就完全超出自己的能力,

怎么努力都达不到,那么注定会失望,

而且短期内持续不断地失败。

 

我们不可能让前一天只能一分钟跳绳

只能跳四十下的孩子,

第二天就每分钟跳八十下;

也不能让数学一直不及格的孩子,

一个星期内就进步到一百分。

 

量力而行,

把目标定为“跳起来可以摘到的苹果”,

这是挫折教育中必须让孩子掌握的能力。

 

在小孩年龄比较小的时候,

还不能清楚认知到自己能达到什么程度,

我们可以陪伴孩子,

和他商量,一起制定目标;

孩子长大后,对自己的认识渐渐清晰,

就可以自己定目标,

家长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做适当地引导,

但要尽量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


2

不怨天尤人不自怨自艾

遇到问题客观地分析原因

遇到挫折时,有一些孩子会丧失自信,

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干不好,

极度否定自己,

一蹶不振,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内归因”。

 

有一些孩子则会把错误都推给别人,

比赛输是队友配合不好,

考试没有考好是老师没教好,

怨天尤人,就是自己没有问题,

这是典型的外归因。

 

而人越成熟越明白每件事情的结果

都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

不论目标是否达成;

只是人的本性让大家成功夸自己,

失败找别人,追求愉悦而已。

 

古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实现转换的关键就是客观分析失败的原因,

自己没有做好的地方有哪些,

受到别人影响的地方有哪些,

一一列出来,制定改进措施,

下一次尽量避免,一次一次接近成功。

 

孩子们不可能天生就有这样的能力,

必须在一个个挫败中,

在家长的帮助下慢慢学会。

 

我们大人在工作中用到的“因果分析法”、

“鱼骨图”、列表法都可以跟孩子一起尝试,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很放松的状态下找原因;

最终有样学样,

遇事客观分析,不走极端。


3

不沉溺于挫败

尽快告别消极情绪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忘性都很大,

多难过的事情,前一刻哭得稀里哗啦,

后一刻得到一个好东西、

睡一觉就什么都忘掉了,

怎么可能会有消极情绪。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我在六岁前曾经受到过一些指责和误解,

当时的心情,至今都记忆犹新,

从而导致我做事情很容易

因为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放弃自己的想法,

那是我避免被指责的本能。

雁过留痕,挫败感必然存在,

只是大人们没有关注到罢了。

 

因此,当你孩子受挫后哭泣、闷闷不乐时,

我们更应当给予安慰和鼓励,

让孩子告别消极情绪,教会他们往前看,

告诉孩子无论什么时候,

我们都会相信他,支持他,

做他的坚强后盾。

 

安慰时注意同理,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肯定他们的难过,

而不能说一些高高在上的话,

那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孩子很努力,但是考砸了,

你可以说:

“我知道没考好你很难过,

前一阵子你那么努力。

过失败是成功之母,

那我们一起找找‘妈妈’在哪里”,好吗?

而不轻描淡写地说:

“没关系,不就是一场考试吗?”

 

孩子心爱的自行车坏了,没法修了,

你应该尝试这样安慰:

“那辆车子你骑了好多年,

现在彻底坏了你一定很难过。

不如我们来看看它还能陪你做什么吧,

改成一个花架,怎么样?”

“没关系,那车已经破了,

我们再给你买新的!”

这种承诺性安慰会让孩子觉得

你根本不了解他的感受。

 

孩子不小心撞到墙壁,嚎啕大哭,

最不应该说的话是

“宝贝别哭,都是墙壁的错,我帮你打一顿。”

肯定孩子感受的正面安慰可以是这样的:

“天哪,一定很疼,

你一定希望永远都不会再次被撞到,

有没有什么办法呢?”

 

安慰更不能盲目承诺,

为了让孩子转移注意力,

许诺给他们买东西、带他们出去玩。

这样只会让孩子学会通过装难过

达成自己的目标。

 

安慰要让孩子明白伤心不可能解决问题,

还可能错过更多美好的事物。

 

正如泰戈尔说的: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哭泣,

那么你也将错过夜空里闪烁的繁星。”


3

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的老师,

想让孩子拥有应对挫折的好心态就得言传身教,

自己拥有正确的心态

呈现在孩子面前。

 

如果一个父亲碰到难题只会酗酒,

一个母亲遇到不如意只会哭泣,

孩子根本不可能拥有一个好心态,

他反而会被父母传染,

把酗酒和哭泣作为遭遇挫折的第一反应,

错过历练自己的机会。

 

《美丽人生》里那个父亲

进入纳粹营之后编造游戏,

让儿子以玩耍的心态面对恐惧、饥饿、寂寞

和一切恶劣的环境,

保护孩子童心的同时也用自己生命

教会儿子如何面对困境。


《当幸福来敲门》里的那个父亲频临破产,

妻子落跑,最后带着儿子风餐露宿在大街上。

他既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一蹶不振,

而是不断地努力着,努力争取实习机会,

努力学习自己从未涉及的股票经纪。

他乐观,孩子也乐观,

所以就算居无定所,他们依然能开心生活。


人的一生必然会遭遇不幸、挫折和痛苦,

只是程度不同。

孩提时期的考试失利、班干部竞选失败、

比赛垫底都只是最初级的挫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胜心强”对孩子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想要趋利去弊,试试这几招
你说话的方式,直接影响孩子成绩!家长一定要看!
父母要知道:学习没那么重要,孩子即使学习不好也没关系
成绩优秀的孩子,是家长一手创造出来的!
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拿出“失望”式的沉默
六六:妈妈心态好,孩子肯定不会差 |百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