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开缸、轻松养鱼


作者/森林大帝

开缸这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了,论坛里有数以百计的帖子在教我们应该怎么做。说实话现在写这样的帖子是有难度的,已经很难出彩了。我之所以要写这个内容,是因为我有一些创新的思想和方法想和大家分享,同时我也看到在鱼友中流传着一些开缸的错误理论和做法,存在不少误区。因为我在药厂工作,微生物学是必修课,而开缸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完善的硝化系统,所以我的专业知识正好可以运用到其中,我想运用我的专业知识对这些错误理论做一下解析,帮助新手朋友少走弯路,使我们以后的开缸更加科学合理。

先谈一下加速培养硝化菌的问题。

开缸时把死鱼死虾放在滤槽里可以给硝化菌提供食物,加速硝化系统的形成,这好象是一个常识了。刚开始养鱼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开缸,对这个观点没有任何的怀疑,结果却很不好,水混的特别厉害有腥臭味,很长时间也养不好水,鱼也都病泱泱的。所以我才痛下决心研究养水质基础理论,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终的结论是这个方法是完全错误的,是有违科学原理的。下面我重点讲一下其中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硝化菌属自营性细菌它的繁殖速度非常慢,开缸时硝化菌数量是很少的,此时在滤槽里放入死鱼死虾后异营性细菌会马上大量繁殖来分解这些有机物,它们的代谢产物“氨”的浓度也会大幅度提高。“死鱼死虾、剩饵,粪便”这些物质都是有机物,过多的有机物会抑制硝化菌的生长,尤其是异营性细菌大量繁殖带来的最大危害是竞争缸内的有限资源,消耗大量氧气、侵占生物滤材、酸化住所,这些都对硝化菌极为不利。在有限的空间内微生物的繁殖是此消彼长的,如果有一些种群的微生物特别强大,那么其他种群就会受到抑制,使本来平衡的系统因一家独大而导致崩溃。

开缸时把死鱼死虾放在滤槽里的初衷是好的,但方法是完全错误的,试想一下:开缸时数量希少还很弱小的硝化菌,突然被人为加入的大量的有机物包围了,异营菌会以1000倍于硝化菌的速度大量繁殖,并且和硝化菌争夺氧气地盘,释放出过多的“氨”让硝化菌无力分解,使缸内的生物负载过重,造成毒素堆积水质变坏,硝化菌在不利的生长环境下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把堆积的过多的氨分解掉,这样的做法延长了开缸时间,得不偿失。

科学开缸养菌的真谛是:“合理平衡的氨的供给,硝化菌才能更好的生存”。

正确的做法是:开缸时加硝化菌和EM菌,缸里放1-2条粗生小鱼,正常喂食,慢慢等待。开缸立即下EM菌和硝化菌可以提高益生菌的基数,便于形成优势菌群。这个方法开缸的核心是减轻开缸时的生物负载,让益生菌(硝化菌、EM菌)从一开始就强大,与上面讲述的错误方法正好相反。

我用这个方法开过N次缸,心得是:在开缸过程中我的水从来没有混过,一直很清澈,检测的氨和亚硝酸盐毒素指标较低,15天后毒素指标检测为零,真正的做到科学、简单、轻松。

这是EM菌片的图片:

注:EM菌的主要功能是造就良性生态。EM能高效分解有机物,消除腐败,抑制病原菌,同时,它还产生大量有益物质,如氨基酸、有机酸、多醣类、各种维生素、各种生化酶、促生长因子、抗生素和抗病毒物质等,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鱼病发生,促进健康生长。

再来谈一下开缸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开缸后水变清了就可以放鱼了,以水清做为硝化菌培养成功的标志,认为建立健全的硝化系统,是改善水混浊度的良方妙计,此种说法不仅少有人加以质疑,而且“深植人心”,但令人感到遗憾与惋惜的是这也是个错误的概念!

硝化菌的作用是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再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理论上讲在任何情况下氨和亚硝酸盐都不是造成水混浊的原因,二者都是无机物可完全溶解在水中,就好象把食盐溶于水中一样,根本看不到它们的存在的踪影。换言之,氨及亚硝酸盐的形成根本与水的混浊无关,如此一来硝化细菌就谈不上具有能改善浊度的能力了。

我在多次开缸养水的过程中,在水很清澈的状态下,仍然检测出毒素指标,而且这个过程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10—15天),这也说明水清和硝化系统是否完善无关,不能以水清来判断硝化系统是否已经建立。科学的判断方法应该是以毒素检测指标为依据,以氨和亚硝酸盐含量趋于零为开缸成功的标志,此时下鱼可确保万无一失。

这是氨和亚硝酸盐检测试剂的图片

检测试剂只有区区几十元,却能让很多新手免去开缸时的无所适从、焦虑和烦恼,只要记住检测的氨和亚硝酸盐含量不为零,就说明硝化系统没有建立好,就不下主鱼。这样会帮你挽回不少的经济损失,当然更重要的让你有一个好的心情,让鱼有一个好的开始。所以我非常推崇以科学检测为依据的开缸方法,尤其是新手应该必备。

开缸的实质是养水,养水的核心是建立硝化系统,培养硝化菌。只有硝化系统完善了才能不断地分解水中的氨和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防止这些有毒物质在水中累积,才能养出真正的好水。硝化系统的建立需要时间和过程,其中开缸手法和鱼缸过滤系统的配置是决定硝化系统的建立与完善的最重要因素。开缸的手法很多,在硬件设施相同的情况下,开缸的手法决定了硝化系统建立的速度以及成败。

我的开缸过程:

1、困水:我一般静置暴露困水3天,条件不具备的可以不困水,使用自来水加适量的除氯剂也可。

2、滤材、鱼缸清洗:用自来水擦洗冲洗几遍就好,从不用高锰酸钾消毒,因为鱼缸表面不适合细菌繁殖,所以没太大必要消毒。

3、过滤系统的组装:不管何种过滤形式,应尽量做到以下两点。1、水循环次数,能使鱼缸水体每小时循环5-10次。2、生物滤材的数量占鱼缸体积5-10%。一个鱼缸的核心就是过滤系统,强大完善的过滤系统可以给鱼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我们更容易的养好水。

4、缸里加水后开泵、打氧、加温、下硝化菌和EM菌片,然后下闯缸鱼,这些工作在一天内完成。

关于闯缸鱼我都是用小红鲤鱼,因为它们是粗生的鱼种好养活,我并不以闯缸鱼的状态好坏来判断水质,它们只是起到垃圾制造者的作用,是用来培养硝化菌的。用闯缸鱼的状态来判断硝化系统是否建立也是一个误区,不科学不可信。

5、每天正常喂鱼,每周换水20%。

6、每3-5天检测一下氨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一般在第5天的时候氨的指标最高,第10天的时候亚硝酸盐的指标最高,第15天的时候就全部为零了。

7、我的开缸是以水质检测数据为依据的,在毒素指标不为零的时候决不下主鱼。以检测氨和亚硝酸盐的指标全部为零作为开缸成功的标准,这时才下主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鱼缸水养好的标准:如何判断鱼缸的水养好了呢?
怎么样能够培养消化细菌—怎样的水是好水
硝化系统建立之传统方法
深度解析开缸养水
深度解析开缸养水(中秋特辑)
新手养鱼,养水,硝化细菌,过滤器材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