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笠谷:意在象外 情在境中


意境,是一切文学艺术的灵魂。缘于此,一件砚刻作品的意境深浅与否,体现了作者本身审美情趣的雅俗和艺术修养的高低,也决定了这件砚刻作品的艺术品味和思想格调。


所谓意境,是指主观的文艺作品或客观的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明代诗人朱承爵在《存馀堂诗话》中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我国古典美学关注心与物的关系,认为人的情感是外物感动的结果,强调艺术创造中主观情感和客观情景统一的问题,追求“以形写神”,进而达到“气韵生动”,注意对审美对象的内在特征的把握。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可以意会,难以言传”和朱承爵所说的“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都是文学家、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情趣意兴的体现。


与我国古典哲学崇尚“阴阳互补”一样,意境的结构特征为“虚实相生”。实,指“实境”;虚,指“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是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的体现,决定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所谓相生,是指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实境是其载体,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



具体就砚雕艺术的“虚实相生”而言,虚,指艺术构思、艺术效果;实,指雕刻技术、表现手法。换句话说,也可以归纳为所谓“工艺”二字。“工艺”二字,其实可以分开说:工,指雕刻技巧、表现手法;艺,指艺术构思、艺术效果。工只是手段,艺才是目的。


一方砚作,繁工琐刻而意趣浅陋,匠气十足,属匠人砚,未脱工艺品范畴;一方砚作,刀法高妙,点石成金,意境深远,方可称从工艺品上升到艺术品的高度。这就是文人画历来为画史的主流,同理,文人砚也是砚史主流的原因。


艺术品的意境所要表现的本质特征是“生命律动”,即展示生命本身的美。黄钟大吕是种美,牙扳细敲也是种美,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明快高旷、慷慨激昂、寂静肃穆亦都是一种美。总之,可以说,表真挚之情、状飞动之趣、传万物之灵,种种人类美好的情感、砚雕家的心灵寄托,都可以在砚这个方寸之地得以体现。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哲学概念,其基本精神之一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缘石赋形、因材施艺,利用砚石材质其形其色其纹之天然之美,赋于自己的创作灵感、艺术构思,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这是我历年来制砚一直探索和追求的艺术宗旨。


以下试举拙作三方砚刻作品,为本人历来主张和推崇的“天人合一”制砚观作例说。


其一.漫天桃花伴我眠――唐寅桃花庵小景砚。

唐寅桃花庵小景砚(砚面)尺寸:21cm×16cm×3.5cm


砚为老坑龙尾歙石所琢。随形,有金花、眉纹等石品。


才高气傲的明代解元公六如居士唐寅唐伯虎,命运多舛,留给后世“油头粉面”的“香艳”形象,实在是因为后世文人杜撰出的小说家言“三笑”、“九美图”一类情事所渲染。而这种种尴尬,显然又是因为六如居士聊以自嘲的一个斋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演绎而来。


呜呼!此风流岂是彼风流?


所以,说部文人笔下的唐伯虎是香艳的、是后世登徒子门的偶像;真实的唐伯虎是寂寥的,是失意才人的一个代表人物。



六如居士的“桃色新闻”,固然多数都是子虚国里事,但居士构桃花庵以居则实有之,尤其居士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桃花庵歌》更是脍炙人口。全诗回风舞雪,虽然满眼皆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并无低俗之气,读之让人猛然一醒。

唐寅桃花庵小景砚(砚背)


此砚砚面上部布满金花,宛若花团锦蔟,岂不正是桃树林中那满树的娇烂漫红,万枝的丹彩灼春吗?用铁笔勾勒几根树干,金花便成了遍野的桃花,再在花树掩映之中刻一茅庐,庐内几置酒瓮,壁挂古琴,便是桃花庵了。砚面下部有水波纹、眉纹,就势刻一池塘,可以洗砚、可以观鱼,乱石野水,了无尘俗之气。


某年过姑苏,我曾专门往谒唐六如墓遗迹。对之,唯有唏嘘太息,长揖而已!在砚背摹刻清人摹本《六如小像》,更作一点纪念。



《桃花庵歌》诗有云“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是一种看破红尘的绝望,让人生心有戚戚焉之感。对花斟酒,兴来抚一曲、浮一白--且让胸积块垒的六如居士,在我为他在此砚中营构的挑花庵小筑中,觅得些许慰籍吧!


唐寅桃花庵小景砚(砚背拓片)


其二.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诗意砚。

杜牧《秋夕》诗意砚 尺寸:14.6cm×9.5cmx×2.2cm


砚为端溪坑仔岩石所琢。椭圆形,有火捺、蕉白等石品。


三国东吴大画家曹不兴,某次为吴大帝孙权画一屏风。曹不慎误将一滴墨滴在画面上,因就墨点画成一苍蝇,活灵活现,致使孙权疑是真蝇,以手弹之。此即所谓“误笔成蝇”之画史名典。


误笔成蝇,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表现手法,在雕刻艺术中也常有之,如刻石章印纽的高手,便能避开印石本身的瑕疵,甚至妙用石疵,以求达到出奇制胜的趣味--制砚亦同一理。


此砚石品虽有火捺、蕉白等美品,但也有石疵虫蛀。所谓“虫蛀”,色黄,状若小虫啮蚀之痕,是为石病。此石砚面右上部有虫蛀三,色黄有晕,若萤火虫状,于是刻一仕女执团扇追逐捕捉着这些“流萤”,遂成一唐人杜牧《秋夕》诗中描写的“轻罗小扇扑流茧”之画面。砚面的火捺、蕉白,互相交映,仿佛秋夜如水的月光,追逐“流萤”的宫女,以虚笔为之,了了几笔,追求月光下的朦胧之美、虚空之境,恍兮惚兮,其情其境,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令人销魂?


画有“画眼”,全画点晴之处也。砚也有“砚眼”,此砚之“砚眼”便是那几点虫蛀,那几只“流萤”。


其三.心头雪--弘一大师造像砚。

弘一大师造像砚(砚面)尺寸:17.5cm×14cm×2.5cm


砚艺的旨趣,从美学的角度说,在于欣赏;从哲理的角度说,还在于感悟。刻一个人物,要提炼出所刻人物内在的气质风神,使人观之有所思、有所感进而有所悟。


此砚石材为老坑龙尾歙石。有金星银星、金晕银晕、玉带金花诸美品。


观石生情,缘石得意,借砚背似雪一般的细点银星石品,琢刻身穿粗衲,手持念珠的弘一大师于雪地苦修,比喻大师澄心如雪之意,故题刻曰:“心头雪。”“花非花,雾非雾”,是雪则实又非雪也!

弘一大师造像砚(砚背局部)


砚面玉带金晕,大似清空无垠、祥云流动,又正堪比大师勘破红尘之后那种光风霁月的心境。追求意在相外,所以砚面无须琢池,已自具风流。


“丹青难写是精神”,刻制此砚自认为得意之处,在于大师双眸中流露出的那种悲天悯人的邃奥目光耳,一个作家朋友观砚后如此评曰:那眼神,望过来时,当下心便静了许多;又有一位藏砚颇丰的书法家朋友看过为上刊登的此砚照片,后来对我说:看大师那种悲悯眼光,我情不自禁流泪了。能令睹者矜平躁释,意气全消--对之可不生敬意乎?


从华屋玉食到空门苦修,由“风花雪月”的风流才子到以青灯古佛为伴的托钵孤僧,再到坐化之际“悲欣交集”的慨叹,个中滋味,冷暖自知。灿烂之极归于平淡也好,济世情怀而普渡众生也罢,总之,上师大德的襟怀,铁笔难尽;向慕之心,意犹未了,遂更为草撰铭辞一首题赞之。


铭曰:

兀个阿师,清貌癯颜。

遗世伫立,菩提现前。

才人风致,佛陀契缘。

在家出家,妙慧脉延。

化从悯生,品澡弥洁。

了融悲欢,天中月圆。

悱恻红尘,吾曹障眼。

绚烂皈寂,醍醐心田。

勘相外相,斯雪非雪。

恁味之味,岂言可言?

觑渠云澄寒潭,映绮花万点。

弘一大师造像砚


上举三例,所追求的意境各有不同,艺术表现手法也各有侧重:唐寅桃花庵小景砚,求画意之美;杜牧《秋夕》诗意砚,求诗情之趣;弘一大师造像砚,求哲理之思。


元初宋遗民郑思肖,心怀故国,以画无根兰表明心志,“泪泉和墨写离骚”,一件好的艺术品,一方好的砚作,作者必须是用心甚至是呕心沥血地去经营,情真意方切,这样才能创作出有艺术感染力、有艺术生命力的作品。同然是用心、用情去对待砚,因着眼点不用,杜牧《秋夕》诗意砚,表现出的更多的逸趣,只是种闲情;唐寅桃花庵小景砚,倾注的更多的可能是同情;弘一大师造像砚,表达的更多的应该是敬意。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只要你用心去听,自然能听懂石头本身所唱出的优美弦律。唐代庞居士精研禅理,其禅理名言云“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此处之好雪,是指意念中的雪,意象中的雪。大雪飘飘,不落别处,就是当下即悟。其隐含的意思是:生活中之美无处不在,只是世人看不见而已。砚材本身的天然之美,亦无处不在,如何利用、巧用、妙用砚材其形、其色、其纹的自然之美,加上作者主观的艺术构思,完成一方高品味的、蕴涵“天人合一”之人文精神的砚雕作品,是砚雕家们毕生探求的方向。


所谓“功夫在诗外”,砚艺的功夫也在砚外;作者的思想境界决定作品的艺术境界,因之,加强砚外的文化积累、艺术修养,更是砚雕家们应该永远求索的一个永恒的课题。


所谓“匠心独具”,匠心之所以独具,是因为艺术家、砚雕家具备独到的审美品味,才能产生高妙的艺术灵感,创作出不可方物的传世高品--这点,更是每个艺术家、砚雕家攀登艺术高峰的不二法门。




(备注:图文系吴笠谷先生原创,曾刊载于书籍《论砚》,原书配图今补上。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欣赏吴笠谷:当代砚雕的艺术特点及鉴赏方法,请回复45


1、本账号为吴笠谷先生唯一官方授权账号,名称:红尘煮酒吴笠谷。微信号:zhuoyunlou

2、吴先生个人微信名称:吴笠谷。微信号:wuligu1026。欢迎关注。

3、收藏吴先生砚台作品,请联系:18610083628。收藏吴先生书画作品,请联系18910079508

4、喜欢本文,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发送到朋友圈、收藏。

4、本公众号合作伙伴:大收藏家。微信号:dacangjia。敬请关注。

5、回复0查看艺术家简介,回复1234……查看往期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砚雕艺术“天人合一”的意境之美
情于心 志于学 ——于志学冰雪画派艺术散论
展讯 l “实境——广东当代水墨的循迹与衍变”
盆景的意境之妙
盆景创作入手(六)
画境·诗境·禅境——文人树盆景系列讲座(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