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帖与读帖、创作的关系

1、临帖与读帖

学书不能不临帖,亦不能不读帖。所谓读帖,并非着眼于阅读帖中的文辞,而是重在欣赏其书写形式,揣摩作品的用笔、结构与章法,领会其中的审美趣味。当然,我们也可以阅读文辞,随着阅读的进行,字迹之美亦有序地呈现,由此可品读书法与诗文之双重意蕴。赏读前人法帖,久而久之,便能对古人表现的趣味心领神会,眼力逐步提高。清代周星莲将读帖的个中趣味描述得颇为到位:“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坡翁学书,尝将古人字帖悬诸壁间,观其举止动静,心摹手追,得其大意。此中有人,有我,所谓学不纯师也。又尝有句云:‘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古人用心不同,故能出人头地。余尝谓临摹不过学字中之字,多会悟则字中有字,字外有字,全从虚处着精神。彼钞帖画帖者何曾梦见?”(1)

读帖之时,一方面要尊重自己的内心体验,一方面也要参考他人的评价。有时候,一件在历史上评价甚高的作品陈于目前,读者未必能马上体会其高妙之处,甚而对其颇为不喜。这时如果武断地对此作品施以负面的评价,从此弃之不顾,则会阻碍自己审美能力的提高。最好的办法是抱着一种存疑的态度,多赏读、多比较,细心品味诸多书作之间的相似与差异、渊源与流变,在潜移默化中,审美的视野会与以前不同,从前不喜欢的作品可能让你心驰神往,从前激赏的作品可能让你觉得浅俗非常。

读帖与临帖是相互促进的。审美的眼光提高了,对古帖的理解深入了,临帖才能更加到位。另外,临帖亦能促进读帖的能力。欣赏书法经典,有过临摹体验的人和没有临摹体验的人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临帖深入的人和浅尝辄止的人感受也是大不相同的。孙过庭《书谱》有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意即读帖贵在达于精微,临帖贵在与原帖逼似。其实,察之能精,拟之方能似;拟之能似,察之方能精。

(1)周星莲:《临池管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722-723页。

2.临帖与创作

临帖又与创作相对而言。临帖是学习、摩仿他人的书法,而创作则出于自运。学书者临习范本,从简单处说,可以从前人那里学习表现的技巧,从更高的标准看,可以从前人那里获得创造性的启发而自出新意。临帖与创作在修习的过程中是交替进行的,不宜分作两截。

有的临书者以为需临帖若干年之后才能创作,理由是“临得都不像如何能创作”,此种态度并不可取。正如儿童学习语言,听别人说话与自己说话总是并行不悖的,听有助于说,说亦有助于听。孩子并不能全然听懂大人的话,但是他并非等到全然听懂了之后才去学说话。临帖与创作的关系亦当如此,你不可能等到全然临像了才去创作。当临摹一段时间法帖之后,便用此帖的技巧与风格尝试创作,这时便可以巩固临写时学来的技巧;在创作时或许会遇到诸种难以处理的技法问题,带着问题意识再去临帖,定会事半功倍。

又或认为书家达到相当水准而能自成一格之后,便无需临帖了,此亦肤浅之见。真正的艺术风格从来不是某种封闭的式样,杰出的作品总是与前人经典构成复杂的交互性。一个书法家不管形成多么鲜明的艺术个性,总需不断从前人经典中汲取力量,从而让自己的作品充满生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话书法陌生化效应
顾亚龙
当代大草书法家王厚祥作品赏析
十一届国展优秀书法家——李国胜
书法误区知多少?
丛文俊--书法创作-技法与“字外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