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的学术著作,其实很像侦探小说

我们眼中最初的社会,如悠长隧道尽头背光的人影,模糊而晃动,随着众多形而上观念在脑海中逐渐集聚,那个人影开始清晰,看得清穿着打扮,却依旧面目模糊,于是我们继续向前,让它轮廓分明。

于我来说,社会学的意义是给这个人形推上特写镜头:四肢、皮肤、毛囊、血管一直到细胞壁,逐一揭晓。它在活生生的现实社会上,搭建了倒影般的理论世界,但条理更加明晰,看得见一砖一瓦增添的过程。

洞穴壁画体现的人类群居景象

关于这个世界的复杂,有诸多繁琐的证据陈列在历史那张尘土飞扬的桌子上。无数学者或单枪匹马或组建学派尝试用这些材料,编辑符合自己学识和逻辑的基因谱。文科的很多学科,诸如社会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等等有着难分彼此的相关性,纯粹的领域常常作为大综合研究时充满说服力的工具存在着。

作为一名生物学出身的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认可的、知名度甚高的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Guns, Germs, and Steel)居然归属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社会发展与兴衰。

《枪炮、病菌与钢铁》中阐述了著名的环境决定论

你当然可以进行简式阅读,只从中挑选一些从未听过、想过的有趣猜测,而忽视作者如纺织女工般在一堆证据里抽出坚韧的丝线,将其缝制成严丝合缝的观点。由于折服于作者的理论性,这种类型的书其实不太好写书评,很容易变成课堂笔记。

刘瑜在给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做序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她说,好的学术著作其实像侦探小说:作者提出一个悬念,然后抛出一个接一个线索,在每一个线索上诱导你深入,然后又用新出现的论据给它打上问号,直到最后的解释浮出水面。”这些问题间有着牵一发动全身的关联,提着十二分警觉心的人,会试图从这些关联里寻找破绽。

随着学者自身学识的逐日推进,他也在不断的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理论,集大成的作品不容易看见作者的思考轨迹,反倒是从处女作开始按图索骥,方能恍然大悟那些结构精妙的思考是如何产生的。很多做研究的人,出发点是好奇,《枪炮》在引言里率先挑明作者自己的好奇——为什么在不同的大陆上,人类以如此不同的速度发展,这种速度上的差异构成了历史的最广泛的模式。

贾雷德·戴蒙德

为自己的好奇找寻答案,并不是一定追求一种非黑即白的结局。文科具有内在逻辑性,但又缺乏些许科学的绝对排他性。毕竟即使是观察现代,也无法做到上帝之眼般的心知肚明。从那张桌子上搜寻来的结论,现在看来总多多少少带有事后诸葛的意味,于是保有争议性反倒更符合实际。

虽然在第二部作品《崩溃》中,贾雷德·戴蒙德一再声明自己并非标签化的“地理决定论”者,但《枪炮》即使没有昭示明说,也将地理和环境等物质因素,看成是导致社会之所以如此的最重要原因。

社会格局何以至此?这是一个偌大的问题。

对于刘瑜说,在理解整体的基础上理解局部,从历史全貌出发定位当代,这更像是一百年以前古典思想家的思维方式,而不符合二十一世纪初的“学术范式”。这种要求多维支撑的体系容易使学者捉襟见肘,也因此成为鲜有人问津的命题。

洞穴画中已被驯服的动物

贾雷德·戴蒙德作为一位闻名于结合人类学、生物学、语言学以及遗传学与历史的大众科学写作者,像是一个屠鲸人,先将这个大家伙拆解成各个组块,纵向描述粮食、病菌和人类的迁徙等部分,再横向比较不同大洲和岛屿之间发展条件。说是“描述”略显苍白,戴蒙德抽丝剥茧探究了每一个组块的来龙去脉,譬如为了说明粮食对于社会格局的发展,他熟练运用多学科知识作为工具,证明了:这也是很多西方学者令人赞叹的地方,让科学成为一种综合,挑战了一个日益专业化、精细化、技术化的学术时代——

举个栗子,追溯脉络是这样:

部落如何形成?——一定数量的人口定居

Then,人口增长和定居的重要条件?——粮食

Then,粮食如何产生?——野生植物的驯化

Then,什么样的植物可以被挑选并驯化?——更有利于热量补充、地理和气候、排泄处种子的发芽,种子传播机制的制约,发芽抑制和繁殖生物学

澳大利亚土地上无法被驯服的袋鼠

诸如此类的逐本溯源,使得每一个构成问题的组件都坚实可信,即使在开始时,对于“所有问题最最根本的发生是天定的,即自然力安排好了全场戏的细节,地理位置决定一切”这一理论,抱着基于“人定胜天”的怀疑,在戴蒙德有理有据的推进中,也不禁觉得——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你也大可不必通读全书,只需阅读前言、后记、每个章节的最后一部分,就会对全书有个全貌的理解。对于引起好奇或怀疑的章节再细读便可。不得不说,有些论证部分太过冗杂,但它并不艰涩,只是琐碎。但是在这里,要插播另外一本书:对比同样厚度的《政治秩序的起源》(这本书分上下两卷,等第二卷读完再论),门外汉可能会觉得还是《枪炮》更好推进。

复活节岛石像

《政治秩序的起源》中,福山也用了拆解的方式去吞下“政治秩序”这个大骨头,但通篇读完,并不能让我感受“恍然大悟”这一“颅内高潮”的快感。相对《枪炮》,它的论据更加繁琐,但在繁琐之后缺少“一根绳串起来”这个重要步骤:好像什么都讲了,但总在隔靴搔痒,没有正中红心的说明每一个试图阐述的问题。

如同证伪主义通常的做法,对挑选出的几个国家的政治秩序发展做出点评,本身就有存在可见的漏洞。的确,这种想要描述清楚世界政治秩序从古至今的雄心,触碰了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学家通常会回避的大课题,福山自己也清楚,稍未顾及的方面,就可能成为推倒整本书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新几内亚人

必须承认,用“国家建设、法治和负责政府”搭建“政治秩序”这个形而上问题的框架,是具有开创性的,特别是对于非专业人士,但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各个部分专业人士的质疑。但我并不否认历史是值得也是可以分析的。并非像有些人认为的,“历史最洗脑的地方,不在于隐瞒或歪曲个别历史事件,而是用一套事后诸葛亮般的话语解释体系,把历史包装一番,拿出一个合乎目的、合乎理性的叙事。”那就陷入了一种不可知论和怀疑论中。只是相对于《枪炮》,《秩序》一书由于选取对象和研究深度,最重要的是行文结构,而略显步伐踉跄。至于在《枪炮》后的《崩溃》一书,戴蒙德欲在相当大的地域范围内,说明历经一段时期,人口数量、政治、经济、社会复杂性的骤减与衰败的原因和后果。

从第一部分现代蒙大拿地区为引子,到第二部分回溯了过去六个社会的衰退史,继承了《枪炮》的严禁和写作手法,而在我看来,耳目一新之处也是集中于此。后半段则的重点落在了世界环保主义的阵营,可能是从生物学向社会学的成功试水,让戴蒙德萌生了更为强烈的人文关怀责任感吧。

原创作品。图片来源网络
扫描关注公众号:
云禾的彼得潘
Dagny_NeverLa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为何拒绝《枪炮、病菌与钢铁》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读后感
讲座|罗新×梁文道×严飞: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人类历史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历史观有哪些局限 | 书评
谁决定了人类社会之命运?
江晓原、刘兵对谈 | 地理环境决定论还有生命力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