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荐书】《为什么斑马不会得溃疡》
笔者自拍,左为新版,右为旧版。这本书的封面和本文的封面的图关系看出来了没?

为什么斑马不会得溃疡》?这是什么鬼?

除非在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比如刚刚转到一个陌生的动物园,斑马几乎从来不会得溃疡。反观我们人类,压力山大的时候,很容易会得溃疡。这里,溃疡只是一个作者Robert Sapolsky用来指代所有由压力山大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疾病等等的例子。

所以本书的标题翻译成人话就是本书的副标题:关于压力,压力引起的疾病,还附带压力管理小贴士哦。

压力山大似乎是现代人生活的标配,很少有人觉得自己压力不大的。所以市面上、网络上成千上万关于压力管理的鸡汤应运而生。

但是,同志们,请听我港:本书绝对有料有趣好不做作,跟外面那些妖冶的鸡汤好不一样。

考虑到或许有的读者只关心实际问题,那么我先将书中的压力管理锦囊妙计列在下面,保证都是干的不能再干的干货:

1.尽量保持乐观,同时也要做最坏的打算;
2.尽自己所能控制当下,但不要试图控制将来;
3.多一些靠谱的信息自然有用,但是信息爆炸弊大于利;
4.找到合适自己又不伤害他人(敲黑板)的压力释放口,同时对各种鸡汤保持警惕;
5.寻求社交支持。

我确信很多人看到我开头把这本书吹的天花乱坠,但现在发现所谓的锦囊妙计也不过如此,心里一定在疯狂吐槽:还不如让我喝点热水重启一下试试呢。这样很好,至少你掌握了第三大点和第四大点第二小点的奥义。

的确如此,这五条平凡但中肯的贴士大概在网上也找到表达得更鸡汤更矫情但是看起来更深奥的版本。大家也会说道理我都懂,但是臣妾做不到啊。

等等,道理你真的都懂吗?


天天都挂在嘴边的压力山大到底是什么?压力山大到底有什么坏处?否则,我们为什么要浪费时间讨论管理压力。

故事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讲起。

在那苍茫的非洲大草原,你跟我共同的老祖宗正在愉快地上蹿下跳,此时老祖宗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系统向大脑汇报:“哔——,有狮子。”

老祖宗的大脑立刻开始内心os:我擦,压力好大,活命要紧,赶紧跑啊。新陈代谢,给我加快加快好吗,肌肉要要要能量。心脏,我说心脏,能不能给点力,供血!给力,给力啊!那个什么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先别搞了行吗,把能量省下来给肌肉行吗,要死了,要死了,要死了……同时,大脑开始疯狂地利用糖皮质激素来号召全身上下各个器官勒紧裤腰带给肌肉功能。请大家记住糖皮质激素这个名字,它是本书中反复出现的大反派。

好消息是这套路很有效,不然你我也活不到今天;坏消息就是,演化跟不上变化。

除了非要跳进围栏撸熊猫的游客之外,我相信没有几个现代人生活中压力来自于一头在你身后穷追不舍的猛兽。软件换了,但硬件没换。每当我们感到压力山大的时候,我们的大脑还是在勤勤恳恳地散发糖皮质激素。

还有什么比你正为了考试/paper/项目焦头烂额的时候,你的大脑把能量都转给了…呃…脚趾头更贴心的呢?

大脑:虽然我不确定现在是什么情况,但 ,希望你觉得有帮助,毕竟过去几十万年我都是这么搞的。

但这根本就不是我们想要的好吗!

作为老祖宗的保命良药,糖皮质激素作用(之一)就是清空能量槽全部用来给肌肉供能,就跟鸡血差不多。适当来点鸡血可以激发我们的状态,情况合适的时候还能激活让我们开心到飞起的多巴胺通路。但长期打鸡血使得我们的身体始终处在一种“逃跑还是战斗”的紧张状态,身体的长期建设和维护都被搁置。本书的前一大半都基本是在这个逻辑下具体介绍了邪恶的糖皮质激素是如何尽心尽力地搞垮你的心血管,你的免疫系统,你的睡眠,你的记忆……


如果生理基础的坏消息已经听够了的话,那么我们不妨来考虑一下上层的精神建筑: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压力大?

这个抽象的问题或许还没有一个完美的解答。但是答案的一个关键在于“掌控”。

只要压这根杆子,过十秒钟就会有吃的,完美;

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上好大学,完美;

只要压这根杆子,就不会电击,完美;

只要好好工作,就不会被老板骂,完美;

只要我们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就不会焦虑,就不用看这种高(wu)深(liao)的书评,太棒了!

可惜,事与愿违,生活充满了未知与无奈,无论做什么做不做怎么做,老天爷总是不安套路出牌。大脑无论如何总结不出来改善的套路,它觉得好累,它干脆放弃。

如果不幸真的到了这一步,那么欢迎来到抑郁症患者的习得性无助世界。

这本书里对抑郁症患者的一句描述实在令我印象深刻:虽然抑郁症患者表面上像一只无精打采的海绵,静静地趴在海床上,但是其实内心波涛汹涌饱受煎熬。

因为对这句话实在是印象深刻我把它发到了朋友圈。我的一个同学看了给我留言说他的一个朋友患上抑郁症,每天都很丧。于是,我大概回复了他一些书中的内容:不是(他的朋友)自己非要觉得这么丧,而是每天他的大脑负责情绪的部分都在说服其它大脑区域,真的很丧,而且会越来越丧…

但是后来我觉得这么说有个问题:你觉得你丧和你的大脑觉得丧或者你的大脑觉得你丧,是不是一回事?

多巴胺通路受阻,自我奖励脑区停摆,惩罚脑区活跃这些的确是抑郁症患者抑郁的原因。那好,如果通过药物或者什么手段把这些地方都修理好了,我完全不抑郁了,大团圆结局。我还是那个我吗?丧的我和不丧的我哪个是我?

放心,本书完全没有涉及自由意志这个大坑,这个脑洞只是我夹带的一些私货。

但是有一个虽然也不是本书重点但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精神和神经的界限到底在哪里?互为表里的精神与神经,谁在什么情况下是谁的因?科学发现可以告诉我们抑郁症患者的哪个神经层面通路出了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又是由精神压力,同时又造成了新的精神状态问题。但精神压力是在什么节点就会造成神经层面短期难以逆转的异常呢?通过药物治疗调节神经层面可以改善精神状态,而精神层面的咨询治疗又会如何作用在神经层面呢?

这些精(wu)彩(liao)的问题也没有完美的答案,需要作者(可能并不会)在他明年出版的新书里面解答了。


最后给抱着一颗慈悲心坚持读完的读者一个我力所能及范围内的彩蛋。

虽然开头的五个锦囊妙计是本书的官方总结,但是我觉得最后一章压力管理小贴士里面最有用的是这样一条:压力管理的二八原则。二八原则就是那个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的手里那个二八原则。在压力管理的语境,它是这样体现的:

前百分之二十的努力带来百分之八十的成功。

虽然这显然是个比喻性的数字,但它想说明很重要的一点: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正视问题。

书里举了一个例子,很多抑郁症病人在预约了第一次治疗之后会状态变好,是因为他们切实意识到了自己存在问题,并想做出行动改变。诚然,如书中介绍的,压力及其引起的健康问题很多情况下可能是客观条件使然:基因,遗传,成长环境还有一个无法及时升级的生理系统。但是,要明白的是锅虽然可以甩,健康是自己的。系统升级不了,我们需要的是靠自己打补丁。压力虽然是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议题,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是本书前半部分的作用,只有了解系统运作的套路才能有效的打补丁,而不会觉得结尾的锦囊妙计空洞。

但这一切并没有那么难啊,只要有了良好的开端,比如阅读本书,成功可不只一半而是百分之八十哦。

不行的话,看了本篇书评也值个百分之五十吧。

p.s.没想到还没怎么讴歌作者已经有这么多字了。为了避免本文过长给读者带来压力,我决定把对作者毫无保留的爱留到另一本书的读后感。

p.s.s很(bu)贴(yao)心(lian)地给同志们附上鄙人翻译的作者的一篇关于跨性别认知的文章。目前正计划再翻一篇,以及妄想再翻十篇。

作者Robert Sapolsky的靓照。图片来自:http://news.stanford.edu/news/2007/march7/sapolskysr-030707.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抑郁症,是怎么改变大脑的?希望大家都能正确认识抑郁症
斑马为什么不得溃疡?看完你就知道了!我们的八成疾病都与它有关!
[逍遥]透视抑郁症
关于抑郁症的一堂讲座
当父母老了,你的妈妈可能会更容易“忘记你”!
营养状态决定了你的心理素质——血清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